-
1 # 朱棣文和他的故事人生
-
2 # 華爾街外匯
目前外匯託管交易的現狀
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打壓,國內外正常運營的經紀商商也低調了很多。
有的把國內團隊解散了,專注線上推廣;
有的在國內繼續提供服務;
還有的索性連銷售一起撤到海外。
但千迴百轉都離不開國內市場,有人曾調研:越南市場一年的入金量和國內的一個月的相當。國內才是真正的超級市場,國內人數眾多,華人的收入水平顯著提升,真可謂錢多人多。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沒有哪家經紀商願意捨棄,除非是真的混不下去了。
現階段國內投資者
由於中國金融行業起步晚,發展快,國內目前期貨、股票等投資渠道相對單一;投資者可選擇的交易產品並不多,所以零售外匯一進入國內,就受到很多投資者的青睞。
國內投資者分為個人交易者、資管和代理,都希望選擇一家靠譜的交易平臺。從acfx、鐵匯、再到很多曇花一現的經紀商,這些跑路不兌付的平臺,不僅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也給零售外匯行業的信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1、有些經紀商從市場風格表面看是狼性精神,但卻打著各種高額贈金,甚至開大會當場開戶。這種應當慎重,如果當場被警方抓住,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2、胡亂喊單:找些分析師搞個直播間,喊單帶單。一些不明所以的小白因此遭受損失、上當受騙。大家記清楚,國家明令禁止喊單,打擊的就是這種藉著喊單的名頭,騙投資者的錢。
3、有些連個監管都懶得整。你品,你細細品。。。
4、打著外匯旗號,幹著傳銷勾當。那些喊著躺贏,保本保息,類似PTFX的這種騙局,可得長個心眼。
現如今選平臺必須謹遵規則
老平臺看口碑、市場、規模;新平臺看背景、人品和市場。
以前選平臺更多的是看監管,但現在監管現狀大家都知道,FCA降槓桿,ASIC不讓做中國市場,監管牌照變得半斤八兩,大家統一起跑線。
還有是看規模,比如說一些上市的經紀商,財務相對透明,會定期對外公佈公司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還有一些券商會請第三方審計公司公佈財務資料,這樣可以對經紀商的運營情況更瞭解。
老平臺看口碑和市場怎麼看呢?
隨著行業潮起潮落,很多經紀商運營的還不錯。能夠繼續做一些市場推廣,增加市場曝光度,說明發展意願強烈。
其次看科技實力或背景,比如說盈透證券、杜高斯貝、盛寶銀行、瑞訊銀行等,要麼科技NB,要麼銀行背景。
再看掌舵人人品。有些領導人一言九鼎,處處為客戶著想;有些領導人喜歡打嘴炮,客戶大幅盈利,想法設法不給出金。
如果經紀商拿到硬核監管,也是很大的加分項,比如OANDA,就持有美國NFA監管和日本FFAJ監管。
未來的前景看背景、人品和市場
選新平臺的一個標準,隨著市場的萎縮,一些老品牌因為監管的要求退出中國市場,市場需要新生力量。
新品牌的塑造是需要時間的檢驗。這個時候掌舵者是誰?是不是有行業深耕經驗?會不會撈一把就跑?這些尤為重要。
如果新品牌能在市場存活,而且市場活動不斷,說明是有生命力量。Doo Prime、SMFX等新品牌就因低點差等優勢,受到很多投資者的喜愛。
目前市面還有哪些平臺活著呢(排名不分先後順序)
IB、Dukascopy、SAXO、Swissquote、Just 2 Trade、FOREX.com、FXCM、FXTM、ForexClub、Hantec、OANDA、CMC、LMAX、ATFX、ACY、HYCM、FXPRO、FP Markets、AxiTrader、exness、INFINOX、XM、GKFX、KVBprime、SMFX、Doo Prime、Tickmill、VT Markets、Vantage FX、ZFX、TradeMax、AVA Trade、GO Markets 、GMI、CPT、CWG、USG等。
回覆列表
外匯行業本身水深(當然各行各業門道都差不多,不見得哪行比哪行好多少),託管就名詞上解釋意義差不多,但是內容可能一個天一個地:目前市場細分——正兒八經做事情(技術有高低,都是憑本事吃飯);資金盤(玩法多樣,但有一個很大的屬性是指定不太知名的平臺做);夾縫(一半自己做二手代理拿人家技術服務客戶(出發點為客戶著想只是利潤低了一點,但事情還是很規矩,有職業抄手),還有一種配合代理技術,一半做小盤(以刷客戶佣金為主,大多是馬丁網格類,客戶損比較嚴重)。
對於很多客戶(直接提供資金投資獲取回報)對外匯圈套路瞭解不多,避免掉坑的做法(避免掉坑不是不可能掉坑,也不是賠了點錢就掉坑——如果是賠錢就算掉坑那就不要做投資,不用再往下聊)就是小資金(不影響自己生活開銷的情況下找一家你信得過的投一到2年,在這一到2年裡多花時間和不同的資管以及技術方聊,也要透過不同渠道去反覆驗證你覺得可以的技術方(或者資管)人云亦云的那是最可怕的,可怕的不是別人怎麼說,而是你聽了你就傳!
最後雞蛋千萬不要放一個籃子裡!投機也好投資也好,錢切不可影響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