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視界007
-
2 # 芳心1974
畢竟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感覺到已婚女兒不可理喻了,一定是你們之間出現了某種問題,耐心溝通,一定會找出問題所在的
-
3 # 不是鳳姐的姐
巳結婚的女人還不可理喻,這問題就大了啊,首先,巳經成家了結婚了這就表示她的心理生理巳經成熟了,怎麼還可以任性,刁蠻,在父母家你再怎麼是公主,父母再怎麼寵溺,結婚後你的公主病得改。
因為你身份有所轉.換,你僅僅是父母的女兒,你還是一個妻子一個兒媳婦,甚至還成為了一個母親。
你要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搞清楚,不論是高攀還是下嫁,不論是l嫁了土豪還是窮小子,該怎麼做就得怎麼做,我並不是提倡三從四德什麼的,但是該孝順公婆的
還得孝順,尊重丈夫的地方還得尊重。
現在社會是很浮躁,但婦德還是要遵守的,什麼婚內出軌,小三什麼的,這隻能說人品有問題三觀不正。
但看有幾個出軌的有好結局的?多少是夫妻失和家庭破裂,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數。
這樣說來,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能很重要了。
不論是大戶人家女兒還是小家碧玉,結婚前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要想女兒今後幸福,品德這一課父母是要好好上的。
畢竟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幸福的,
大家認為呢?
-
4 # 靈梟八字
1、下面是群裡面那位孩子奶奶轉的文字:
《一封母親的信》
(轉)我是一位單親母親,38歲那年就獨自帶著8歲的女兒生活,不說含辛茹苦,也歷經了很多女人沒有經歷過的酸楚。為了讓女兒不受父親出走的影響,我以全部的母愛來呵護她成長。
女兒從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績都非常優秀,是標準的學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後又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
我女婿也是上海學霸,年紀不大,就已經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了。他們有一個四歲的兒子,上海的爺爺奶奶在美國照顧了兩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女兒和他們處得不好,經常吵架。曾經擔任上海廳級幹部的爺爺一怒之下帶奶奶回去了,還說再也不來美國受罪了。
無奈之下,女兒、女婿多次給我電話求援,讓我去芝加哥幫他們帶孩子。我退休後單位返聘,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慮到女兒的處境,我最後下定決心到了美國。但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很難過,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兒、女婿幾乎很少和我交流。
他們早出晚歸,回家只想睡覺,週末也是在家睡覺,只有我一個人忙碌。好像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到了假期,他們帶上孩子出去度假,讓我一個人留在家裡。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到底是美國改變了他們?還是獨生子女都是這個德性?
我女兒、女婿的收入不錯,還經常給非洲窮人捐錢。我幾次提醒他們說:舅舅、姨媽家在湖南農村,生活艱苦,你們給非洲黑人捐錢,是否也可慮資助這些親人一點?女兒女婿的回答讓我震驚:非洲窮人更需要幫助。幫自己的親戚不是慈善,沒有意義……
我真不明白女兒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無情無義,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敗了嗎?如果說是我文化不高,不會教育子女,那麼女兒的公公、婆婆,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是同濟大學教授,怎麼他們的兒子也是如此?國慶那天,我親家在電話中說:你辛苦了,我們都被獨生子女害了。我們讓他們自己請保姆,你回來過你自己的日子,別理他們了……
親家的話有道理,但我於心不忍。
回憶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園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禱女兒考試順利;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晚上,女兒摟著我淚流滿面地說:媽媽,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後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報答您的……那時我是多麼的開心,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兒的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黑夜……可是,當女兒已經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內心卻歷經從未有過的傷痛。她是否還記得她說過的話?是否記得媽媽為她所做出的一切?
我如此深愛我的女兒,她愛我嗎?
後記:這位母親的信,不僅僅是一位母親的追問,而是一代華人的糾結。而這樣追問和糾結,都需要兩代華人來回答。
這段文字你發到群裡去
下面是我回的文字:
《一封既是女兒又是母親的信》(轉)
認真看了以上文字,現在這種故事性的文字言論挺多的,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孰對孰錯,誰又能分辨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是消極理論的傳播是沒有意義的,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從正面樂觀的方面去想問題。
我既是一個母親,也是一個女兒,孝順父母是我的義務,而養育子女也是我的義務。我們已經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長了,同時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子女也可以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走的更高。父母經歷的,我們同樣在經歷著,壓力與責任並存,在社會中奮鬥,我們所處環境,所面臨的競爭,恐怕不會比上一代父母所面臨的小。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當子女已成年,已成家,這是父母教育的成果。我們感謝父母,今天子女的成就少不了當初父母的培養,但既然是自己培養的成果,文中的父母為什麼不能相信自己的子女呢?還在質疑自己的子女,不就是質疑自己的培養成果嗎?
同時文中的父母因為子女的一些做法,不理解,比如女兒、女婿回家就睡覺,看不慣女兒、女婿的做法等。我想問一下這位父母,你是否瞭解您的女兒女婿在外工作時的勞累呢?子女既已成家,他們的一些做法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不管作為父母的你是否理解,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子女,尊重他們的想法。畢竟他們更年輕,思想會更先進。如果他什麼都聽你的,他又怎會比你強呢?他又怎麼能奮鬥出自己的一片天呢?
到最後,文中的這位母親居然開始質疑起女兒對自己的愛,我覺得不可理喻,請問子女對父母的愛是要怎樣呢?天天圍著父母轉,所有的都聽父母的嗎?如果家庭裡面一有矛盾,就質疑子女對自己的愛,我想說這樣父母的愛還是無私的嗎?一個真正的父母若真的有看不慣子女的一些行為,可以提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但請不要傳播消極思想和理念。
我看到我們這代人所受的思想上的束縛,我深深告誡自己,在對待自己孩子時 ,不要讓他承擔太多束縛,給他一個輕鬆的環境,輕裝上陣,去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然需要聽取意見時,我會是最好的導師,需要幫助,我將盡我所能。只要他過的好,我就開心、滿足。
子女有子女的消費觀和圈子,父母有父母的消費觀和圈子,互相尊重,互相支援,相互包容。
-
5 # 飯小姐慢慢來
第一,古語有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說明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兩個人的感受和看法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很可能您的女兒此時也在煩惱您怎麼突然變得這麼不可理喻了。
所以如果你們是因為什麼事情發生過爭吵,建議找個合適的時間兩個人心平氣和開誠佈公地坐在一起聊一聊,說不定有什麼誤會解釋清楚了矛盾就解決了。良好的溝通一定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第二,從您的問題中,我可以知道您的女兒已經結婚了,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管婚前你們的相處模式如何,現在她已經結婚了。您只管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她現在己經不是一個人了,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小家,做事情做決定還需要考慮丈夫的感受和看法,所以除非他們主動尋求你們的幫助和建議,儘量不要過多地去控制和干涉他們的私生活,孩子也有孩子的不容易。
第三,對你們來說,你們辛苦了大半輩子,已經把孩子養大成人成家了,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了。大半輩子忙忙碌碌,該好好放鬆好好休息一下了。趁現在身體還好,多吃點好吃的,走得動的話到處逛逛旅旅遊挺好。孩子們自然有他們的際遇,吃過了苦肯定不會白吃,總會有收穫和成長,不用太過擔心憂慮,愛惜好自己的身體,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祝您知足常樂,生活幸福!
-
6 # w明明689712
很理解你,我也遇到這樣問題,迷茫困惑,不能如何相處,怎麼做怎麼說都是不對的,啃老也就算了,還不承認,關鍵是把錢不當回事,大吃大喝花老人錢享受當下和她所謂的人生和富貴生活,還看不上你說你不會生活不會花錢。
回覆列表
不可理喻有許多種,不知道是屬於哪一類?可能是你們的觀念不同存在差異,也有可能是利益衝突造成的。
觀念不同就需要彼此的相互理解,必要時都要做出讓步才行。只要不是原則上,道德上有問題,僅僅是觀念不同,需要雙方的互相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和睦相處。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際遇不同,思想也就不一樣。
如果是利益衝突造成的,就找個你們雙方都信任的人從中調和,到底誰對誰錯。先弄清楚是非,再解決問題。
家事這種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不是互相理論,而是互相理解。多體諒對方的難處,少計較自己的得失。時間久了,你們的關係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母女一場,希望各自多為對方想想。多反思自己的過失,這不是說誰錯誰對。天下沒有絕對的理,尤其是和家人,親人之間。
少一分計較,多一分親情。理解對方,你們的母女親情才會更長久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