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雨風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且一脈相承,從無斷代。因此歷史學家對中國是以一貫之。中國古代講24史,各個朝代涇渭分明,獨立成章,而又上下緊密相聯。這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文明國,只有中國,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夏文明神州大國,中原九州;又有各自的朝代,各自的精采。

    合久必分,各國有朝代。分久必合,歷朝歸中華。

  • 2 # 趙教授備用

    叫法不同,實質一樣。

    秦始皇時期大家不叫朝,叫秦國。

    後來由於農民的起義和革命,許多國家壽命太短,乾脆叫朝算了。

  • 3 # 太宗歷史

    朝代是一個時間概念,是按一個或幾個國家的存在時間劃分,而國是一個地理或物質概念,一般的國都屬於某個朝代。如果你是唐代人,你應該會說自己是大唐人,而不會說自己是唐朝人。

    當然電視劇裡也有人稱我朝,其實主要也是強調自己國家所在的時間,當然在說我朝時,人很容易聯想到這個國家的具體版圖。這是因為相比於抽象的時間,國家版圖這樣的東西更容易被具體化,從而帶來認識上的模糊。

    至於外夷稱為國,主要是從中原國家來說,朝代這個時間已經確定,在這個基礎上說某國。另外這裡的朝代是根據中原國家來的,外夷肯定也有自己的時代劃分。

  • 4 # 英皇騎士

    盟主稱天朝。

    諸侯稱列國。

    一個政權的存在。雖然年號變了。統治階級如果沒有變,那就是一個朝代。

    一個政權的存在。政權變了,統治階級變了。那麼這個朝代就結束了。

    在中國中原地區。像春秋五霸。五國十代。等特殊時期稱為國。

    所謂的朝和國。都是後人對歷史的稱謂。

  • 5 # 國史春秋

    “朝”要大於“國”,“朝”居高臨下,“國”只能仰視“朝”。這也是中原王朝的慣有姿態與追求:天朝上國,威加海內,四夷臣服,天下共主。即在中原王朝的思想意識中,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Sunny普照大地,皇威造化萬方。因此,只有中原王朝的君主對外可稱“皇帝”,而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在中國面前稱“國王”。

    中原王朝的這種大國情懷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比如漢朝時,西域諸國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國家都必需奉漢朝為宗主國,他們雖然有自治權,但必須將自己納入漢朝的行政體系之中,而且從那時起就形成了一個“國王”必須由中原王朝冊封的規則。否則他們都是如“夜郎自大”一個下場。

    到了隋唐時期,這種狀況更為普遍,除了諸如突厥、回鶻、吐蕃等強悍的少數民族政權可與中原短暫抗衡外,其餘如高句麗、日本及西南越族、東南亞諸島國等都心甘情願充當中國的藩屬。這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份虛榮。所以到了弱不禁風的宋朝,依然想保持住這份殊榮,即便結局差強人意。

    宋朝建立不久,以節度使起家的西夏就自立為國,上表要求冊封。按理說,西夏此舉很給宋朝面子,宋朝應該見好就收。但在宋朝眼中,西夏是僭越、謀反,不僅一口回絕,而且興兵討伐,結果屢戰屢敗。不得已,宋朝改向西夏進貢,西夏則承認宋朝宗主國的地位,只稱國王,不稱皇帝。於是事情爭執了一番,又回到了原點,顯然西夏得到了實惠,宋朝打腫臉充了胖子。

    如果有人認為宋朝是不識時務,自導自演了一場笑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宋朝是站在維護國家領土及尊嚴的角度上做出的妥協,最終只能怪自己武力不濟罷了。宋朝雖柔弱,但不缺風骨。因此在宋朝眼中,自己才是正統,諸如遼、金、西夏、大理等國沒有稱“朝”的資格,即便是自己不能用武力降服對方。

    但是,除偏安一隅的大理國總以一副與世無爭的面孔示人外,其餘幾個國家君主都自稱皇帝,特別是遼聖宗耶律德光總以全中國皇帝自居,而金國更是處處蔑視南宋,以中國正統自居。所以,縱觀宋朝歷史,整個王朝的存在感很“虛”,他把遼朝、金朝稱為“國”,是一種勉強的精神勝利法。如果我們站在客觀的歷史角度看待,遼、金、宋都可以稱作為“朝”。

    到了清朝初期,國力強勝,地域遼闊,儼然就是亞洲的一個龐然大物,因此數不清的蕞爾小國都奉中國為宗主國,以獲得大國的照顧。就連曾以中國正統自居、內心極瞧不起滿清統治、在內以“大越帝國”自稱的安南(越南)也只能低頭,在清朝面前從不敢自稱“皇帝”。而諸如尼泊爾、琉球、緬甸、暹羅(泰國)、北韓等國更是清帝國亦步亦趨的小兄弟。而這些小國無一例外都在清朝身上得到了優渥的待遇。

    縱觀歷史,中國曾數次出兵援助北韓,為了越南還血戰法國,而這些都是無私的,猶如父母對待孩子一樣。這就是中國天下共主的情懷與責任感。雖然中國被列強嘲笑為“為了一個宗主國的虛名,而接受實質的災難”,但他們永遠不會理解到,這正是中華文化中反抗強權,扶危濟困的精神所在。

  • 6 # 看影說史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朝”與“國”的歷史分割線。從長遠來說,“朝”有“天下共主”的意思,一個國家要想成為“朝”必須是“天下共主”,這從中國歷史發展或者說從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上可以發現。在“周”時期以及後面的很長一段時期,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視為“朝”,因為周天子是諸侯國的天子王朝。而到後來元明清後隨著世人對世界的認知的擴大,對外很多時候沒有自稱為“朝”,比如在一些影視劇裡出現的“大明國”,“大清”,這些都已經是國的稱謂了,世人知道,不管是明還是清都沒法成為天下共主。什麼明朝,清朝的稱呼在這只是作為“朝代”的解釋。

    朝與國的行為準則。實際上在個人感覺上“朝”最早應該從“朝覲”這一層意義上剝離出來的,作為“朝”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坐到萬國來朝,而作為國也有“朝覲”天子的義務,所以“朝”的行為是維護自己領土內的諸侯國,附屬國以及各個部落聯盟,讓他們準時吃“來朝”。而國,做的是維護自己封地的統治,不被吞併和剝奪諸侯權利。

    “朝”和“國”是相輔相成的。比如早期的秦國,他不是一直來都是“國”的,等秦始皇統一秦國後就被稱為秦朝,還有劉邦楚漢之爭時候他被封為漢王,所以楚漢之爭是起義軍中的楚國和漢國之爭,到了建立漢後就叫“漢朝”了;還有三國時期,曹操建立“魏國”,孫氏吳國,連劉備也只能是蜀國,整個五代十國都是“國”而不叫“五代十朝”。

    好了現在來說說題主的問題中原統治者稱朝而外夷稱國這個是不成立的,在整個歷史時期只要不是“天下共主”沒有一個自稱“朝”的,即使題主所說的“遼國”、“金國”同時期存在的宋也沒有自稱為朝,在一些影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那南北宋很多皇帝沒有稱朕,有些外交禮儀上還稱為國主,比如白馬盟等,宋的朝是史官或者歷史學家加上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有幾個是贏在起跑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