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許多人為了賣書或者出名,神話了王陽明。王陽明果真有那麼神乎其神嗎?
7
回覆列表
  • 1 # 服裝供應鏈管理實施

    王陽明思想的精髓,沒有經歷過一些大起大落的人一般看不懂,很多寫書的人其實自己也不懂,拿到檯面上可以說是陽謀,拿到桌底下也可以講是陰謀論,看你自己怎麼理解,可左可右,像太極的黑白圖案,黑中又白,白中有黑,沒有界限。

    老蔣是對王陽明的學說刻骨銘心的,所以到臺灣後,他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王陽明思想的精髓,不會在書面上體現,只能拿到酒桌上去聊。我舉個通俗的例子!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老王加入一家工廠做基層員工,工作閒餘他的小領導有意無意地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是誰介紹過來的?”這種問題你懂的。

    我給你三個答案,如果你是老王,你選哪個?

    A、老實透露是從網上應聘過來的

    B、廠長介紹過來的

    C、一位辦公室領導介紹過來的,但不便透露

    知行合一,知就是知己知彼,你知道對方問這個問題的用意是不懷好意地摸你的底細,這決定他未來對你的態度!大部分底層小官,都有欺軟怕硬,喜好攀龍附鳳的心理。

    如果你老實地回答A,那你將來就容易受欺負,或者要成為他的人,需要經歷一段很痛苦的煎熬。

    如果你回答B,他會對你畢恭畢敬,你只要沒有重大失誤,他不會給你找茬,甚至對你非常熱情。重要的是,他也不敢去廠長那裡求證。但遲早會有穿幫的危險,這要看你是否行事低調。

    如果你回答C,他一樣會對你畢恭畢敬,而且覺得你有心機,來之前也受過保密培訓,不是個口風隨意的人。他一樣會對你很熱情,而且這層關係他也無法去求證,不會穿幫。

    好了,知行合一,你已經知道對方的心理需求,那你會給他一個“合一”的答案,你會給哪個呢?

    明朝時寧王造反,王陽明率軍前往平定內亂,戰鬥中王陽明命令士兵高喊:“寧王戰死了,我們只責匪首,從者不究”,於是叛軍心理奔潰,很多人放下武器!

    這是也是“知行合一”例子,利用對手的心理,瓦解其後臺依賴,無心抵抗。

    王陽明也是在官場鬥爭敗下陣來的,被髮配到邊遠地區任小官,所以老蔣有同病相憐之情。

    王陽明在地方工作期間,其實也就平定了地方上的一些土匪和小叛亂而已,並著有一些洞悉人性的作品,比如《傳習錄》,經過後世寫書之人傳播了不少版本和評註。

    但是王陽明對國家,對社會的改良進步,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帶火了王陽明,這是一本職場厚黑學的書籍代表作,讀者大部分是職場白領。一般來說講,智商高的人,能做事但容易得罪人;情商高的人,人際關係好但未必能做事。王陽明的流行,是抓住了既想做成事又不得罪人的心態,這部分人還不少,所以學的人還挺多!

    目的不在於他能不能賣掉東西,而是引導看客的心理!

    同事的心理是什麼,一是老闆很重視他,二是他也對企業很忠誠,樂於為企業賣命,三是不要沒事惹老闆重視的人。

    老闆的心理是什麼,這是個好同學,值得培養!

    你細心留意一下,經常這麼幹的人,基本上都是企業裡的骨幹。

    這是也是“知行合一”例子,利用周邊同事心理而做出的自我提升動作。

  • 2 # 十年難樹人

    理論一哥王守仁,保家衛國於謙,中興大明張居正。真不好說誰更牛的,按道理應該王守仁強點,就是他沒進大明權力中樞,所以也展現不出來他的真正權利。張居正按道理還是他的學生,所以也算他比張居正高一點點。于謙讓國家還有條內褲穿,張居正讓國家有好日子,這麼說起來誰強應該就很清晰了

  • 3 # 冷眼看人潮

    我認為于謙,張居正對明朝的貢獻要比王陽明大,但王陽明對後代的影響要比于謙 張居正大。因為他的心學對於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是正確的,萬代可用。于謙的清廉和刻苦及張居正暗熟於官場的老練是透過個人意志達到的。這不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 4 # 青言論史

    拜《明朝那些事兒》所賜,王守仁的名氣近年來呈指數型增長,他的心學也成為了談玄論道者喜歡交流的事兒。再加上那個著名的“東鄉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陽明”的故事,搞得王陽明似乎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人了。

    真是如此嗎?我覺得見仁見智。

    王守仁的頭銜有點多——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心學,與陸宗輿齊名,但又高於陸,因而並稱陸王心學;他的文章清奇淡雅,是明代散文中比較優秀的一支;他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也不遑多讓,保一方民眾安定,又隻身平定了寧王之亂。綜合來看,他確實是一位偉人,也有資格角逐“明代第一人”。

    但是,這牽扯到一個到現在為止也掰扯不清、也許永遠也掰扯不清的一個問題——求專還是求博?

    王陽明的心學,確實偉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心學一直沒幹過程朱理學,甚至在一段時間被視作異端邪說。直到今天,人們對心學的見識也還停留在很淺薄的“知行合一”這四個字上,並不能深刻地理解含義。

    王陽明的文章寫得確實是好,但是比起同時代的文學家們,他的文學造詣就要差一層,和前朝的八大家、李杜等比起來,就更加不值一提。

    王陽明的政治才能,有多高我們不知道,但是陽明先生一生最高只做到了南京兵部尚書,並沒有能在最高的政治舞臺展現自己的傑出能力;至於軍事,孤身平定朱宸濠固然牛,但是相比于于謙的北京保衛戰而言,寧王之亂實在是疥癬之疾。

    當然,我絕沒有貶低王守仁的意思,剛也說了,這其實是一個純粹的、永恆的爭議性問題——到底是術業有專攻好,還是四面開花好?

  • 5 # 冬天的溫暖rxm

    從一個普通者的角度審視,陽明先生當之無愧貢獻最大。其餘偉大人物更多是侷限在特定歷史條件和階級人群中。陽明先生最大的貢獻是建立心學學說,上至帝王將相下到蒼生黎民,廣到宇宙萬物狹至草木枝葉,世界之大萬事萬物於我相關,聖人之尚人人皆可達之。以前禮教學說(四書五經等)都是教條信條,都被統治階級當做管理普通群眾的工具手段,壓制老百姓思維,做所謂的“順民”“良民”。從心學開始,大批有志學士開始解脫思想,反思信條,質疑皇權,真真正正把人性放在了考慮範疇內,人不是一個機器,人人皆平等,都具有良知,本著這個念頭都可以成為聖人。偉大人物不再是高不可攀不再只是帝王貴族,普通人亦可。

  • 6 # 刺蝟讀書

    不可同日而語吧,也不是一個領域的,一個是哲學家、文學家,一個是政治家,改革家,各有各的貢獻。這個問題,就跟我問你,華羅庚和袁隆平誰貢獻大一個道理。

  • 7 # 範鯉學社

    王陽明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于謙張居正對當朝更大,孔子對當朝幾乎沒什麼用,但沒人可以否認孔子對後世甚至是世界的影響力

  • 8 # 吃茶去的平常心

    首先說明,對這三人,本人的瞭解是不一樣的。

    關於王陽明,沒看過關於他的流行書籍如《明朝一哥王陽明》等,讀到更多的是關於王學研究的學術著作,大約有十幾本。首先,《王陽明全集》中的《傳習錄》基本看過,重點部分就不知看過多少次,主要是研究的需要。其它關於王陽明的學術著作,一本是陳來的《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另一本是楊國榮的《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這兩位作者很有意思,都是目前中國哲學界的精英人物。一個博士論文就是研究王陽明的,一個博士論文是研究朱熹的。再要說一句,這兩位作者都在美國英國的名校哈佛、牛津做過研究。說這些,是為了提高讀者對這兩本的瞭解和信度。

    對於張居正,只讀過他的傳記小說《張居正》,其它就是一些史料,不多。

    關於于謙,瞭解不多,只是透過教科書及部分材料,才對其有所瞭解。

    如果講他們的貢獻,先要說,是對明朝的貢獻,還是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貢獻。

    如果就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貢獻而論,兩後位是望塵莫及。著名國學大師錢穆認為,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七本書中,就有一本王陽明的《傳習錄》。

    說對明朝的貢獻,這裡舉三點

    一是王陽明孤身平寧王之亂。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但這裡有一點要說明。寧王當時打的旗號是奉太后密旨入朝監國。大家知道,明武宗朱厚照是個昏君。這樣,很多官員不敢或不願公開站出來反對,這給寧王一個很大的機會。設想一下(當然,歷史沒有假設),如果寧王打到南京,可能性很大。中國是一個什麼局面,分江而治,還是其它?

    二是王陽明的心學,在當時朱熹理學當道的情況下,還能在明朝流傳150年之久,說明什麼。

    三是王陽明心學,是對已成為教條的理學的挑戰,所以,王陽明心學,為當時的明朝,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官員。張居正,也屬於心學弟子。

    綜合起來,王陽明的文攻武略,個人品格,不要說明朝,就是在其它朝代,能找得出像王陽明這樣的全才?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一個哲學家能帶兵打仗,僅王陽明一人而已。

    至於是否對王陽明的貢獻有所誇大,本人不知,但論貢獻,王陽明最大,這是毫無疑問的。

    最後補充一句,現代的新儒家,基本上都被稱作新陸(陸九淵)王派。

  • 9 # 錢塘漁翁1

    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後,力主固守京城,反對遷都,升任兵部尚書,臨危授命,率兵22萬抵禦瓦剌大軍。議和後,于謙積極備戰,使瓦剌軍無計可乘,保住了大明江山。後因英宗復辟,遭陷害含冤而死,是傑出的民族英雄。張居正是明朝中興功臣,萬曆朝內閣首輔,無論軍事財政吏治,都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國庫充盈,政令暢通,‘‘朝下夕行’’,是著名改革家,是明朝唯一生受太傅太師的文官,著述豐富。張居正是王陽明心學弟子,從陽明心學中學到處理政事,解決難題的門道,但是他具有典型的獨裁個性,喜歡一言堂,所以他最後還是走上了反對心學的歧途。張居正很有謀略,處事有方,又因皇帝年幼,深受皇太后的器重和全力支援,所以才能取得這樣大的功績。而王陽明往往能在沒有朝廷全力支援的情況下,取得難以想象的成就。王陽明是心學的創始人,無論謀略人品都高於張居正。王陽明明朝一哥的名聲應該是實至名歸。

  • 10 # 春日的華爾茲

    這個不能同日而比。在相當一個打籃球的,你讓他去經營一個公司。這是兩個領域。于謙和張居正。他們是做官的。他們要憂國憂民。他們要輔佐明君匡復我大漢帝國。而王陽明是我大漢民族的一個聖人.他的聖人是繼往開來的。除了先秦的諸子百家。就數他了。他的心學.是美國開創霸權帝國的基礎。現在的美國所開闊霸權主義帝國,用的就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所以說他們不能進行比較。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學會王陽明的心學。如果學會了。我大漢民族,將是世界民族之林。的領頭羊。

  • 11 # 吟祝之光

    王陽明是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學派,讓後人行為做事有了新的指導思想。作為祖師爺級別的。並不需要有多大豐功偉績。像孔子,佛祖,老子這些先賢聖人在政治上並不突出。而王陽明卻是真正實現了"三不朽"。龍場悟道,開山立派,平定寧王叛亂僅用了35天,而且朝廷還不知道。是三百年不世出的完人。與孔孟朱王並稱四大聖人。後世名臣徐高張便是心學傳人的代表。心學思想甚至遠播海外,一生俯首拜陽明(東鄉平八郎)。

  • 12 # 萊茵哈德

    現在寫王陽明的書其實都不怎麼好。跟《傳習錄》比差太多。還不如專門針對傳習錄做研究寫本書呢。這幾個人也不好比,基本就是從功利的角度比的。孔夫子還是萬世師表呢。要從功利角度說還啥也不是呢。但聖人就是聖人,要多學王陽明的的思想精華,學習他為人處世的道理。心中無礙,一片光明。想想都覺得這人幸福死了,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 13 # 頭疼388

    其實無非就是《明朝那些事》帶來的明朝一哥的爭論。其實《明朝那些事》都從來沒有貶低過於謙等人的貢獻,作者把王陽明放第一,作者自己說的都是,王陽明是一位沒有對手的人,所有跟他斗的最後都輸了,而於謙最後還是含冤了,那就是輸給了小人。這才是沒有評到第一的原因。

    每個偉人在自己的時代作出的貢獻都是唯一的,互相比較沒什麼意義,北京保衛失敗,寧王作亂成功都是霍亂天下的結局,比來比去就像關公都秦瓊的戲,何況還是以一本白話歷史小說為由的比較,有點多餘

  • 14 # 策劃楊恆

    王陽明只是好包裝而已,有學說這就是文治,有帶兵這就是武功了,而且他的學說流傳下來了,所以才有那麼多炒作的。但是迴歸本身呢,一個沒入閣的傢伙,也就是說終其一生沒參與大明中央決策,只是執行層的人。執行的再好,也就一干事跑腿的。

    說白點,放房地產圈,你丫就一能幹的策劃,連盤都沒操過。放在大明就是沒為國家找過錢,光花錢的主,屁都不是。這種人,我三十萬年薪隨便請。

    固然本人道德文章牛逼,幹事滴水不漏。但終究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依我說對明朝的貢獻還沒有胡宗南大。與張居正是不能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二狗的妖孽人生》中,陳二狗為什麼選擇曹蒹葭而放棄深愛他的沐小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