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智謀
-
2 # 畫月成眉
中庸之道是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和思維方式,也是儒家學說區別於法、墨等其它學說的根本依據。中庸之道意思是不苟安,不浮躁,不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而是把握好分寸,審時度勢,進退有度,是至高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境界。可以說即使是在現代社會,對我們解決人生難題,面對社會現實,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有人認為,中庸之道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文化糟粕。正是因為兩千年來封建統治者將中庸之道作為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才導致華人因循守舊,安於現狀,缺乏創新精神。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偏激的,也是錯誤的,是根本沒有真正理解中庸之道的要義。相反,在中國歷史上中庸之道成就了幾代盛世,如漢武,如大唐等。如果說中國在科技創新上有不足之處,導致我們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那是因為歷代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思想意識指導下的結果。事實上,中庸之道對“開拓創新”也是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的,它要求我們端正態度,腳踏實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急功近利,不劍走偏鋒,不弄虛作假。
中,指不偏不倚;庸,古同用,指平常。中庸指無過無不及。“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孔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作為人的道德標準,達到了極致。中庸並不是孔子最先提出來的,而是華夏先哲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比如,堯曰:“允執其中”,舜曰:“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都是強調中庸思想。中庸之道不僅影響了中華兩千年,也被世界學者和企業家推崇。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度和不及都是惡的特徵,只有中庸才是美德。”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也說:“中庸之道不是模稜兩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但願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實踐於整個社會生活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我們能潛心研讀、認真領會、學以致用,對我們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智慧能力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
3 # 山野粗人H
中庸之道出自《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用現在的大話來說即為:待人處世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
這句話說來簡單,但是想要做到難上加難。生而為人,便是擁有著很多人性上的瑕疵,難免焦躁、好勝、偏心等等,想要“不偏不倚”真難。這裡只是聖人對於一種崇高品質的描述,就是告訴人們,日常的待人接物過程中,要始終秉承著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始終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看待事物本身,不可強加自己的私慾,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當然,每一個人對於老祖宗留下的名言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有著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沒有固定的答案。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把個人的利益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甚至不惜犧牲親人朋友的利益來成全自己。所以,現在的人應該多去了解下什麼是中庸,牢記老祖宗的訓誡。
-
4 # 風幸子
提到中庸之道,就一定不能不說到孔子的儒家思想。《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作為人的道德標準,達到了極致。
何為“中庸之道”?那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我們都知道,中庸之道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作為現代人的指導思想必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拉戈姆”(Lagom)的處事態度與“中庸之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又能適應於現代社會的生活。
“拉戈姆”遠遠超越簡單的適度原則,不極端、不過分、中立、平等,有“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之意。假如濃縮提煉“拉戈姆”的精髓,它就是指追求生活的終極平衡;如果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它能幫助並引導你在最自然、最輕鬆的狀態下生活。對不同人來說,“拉戈姆”的狀態和衡量標準不盡相同。換句話說,我的“拉戈姆”可能不是你的“拉戈姆”,但我們都可以在個各自合適的平衡點上活出自己,從而擁有自己幸福生活。這就是瑞典國家的幸福生活秘籍。
那麼“拉戈姆”的生活理念是如何來引導生活呢?從衣食住行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了"拉戈姆"的處事態度,一種適度、不太多不太少,剛剛好的理念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從衣著上來講,拉戈姆"所倡導的時尚文化是,準備和實用性。比如變化多端、富有挑戰的天氣會影響我們的時尚感,所以就要求我們要有所準備,讓服裝多為可以進行混搭的多層次樣式。“拉戈姆”希望的是,投資你買得起的最好品質的衣服,且在很長一段時間滿足你的基本需求。從飲食上而言,選擇上回歸簡單,既注重簡單、新鮮、純淨、質量,同時又滿足了日常需要的基本營養。從居住方面而言,在物品的選擇上回避免雜亂,注重實用性和情感價值之間的平衡;設計簡潔,給創造藝術生活留出了空間;注重光線、選擇鮮豔的色彩或圖案,從視覺上愉悅身心。"拉戈姆"的終極目標是試圖消除一些壓力因素,營造平靜寧和的溫馨氛圍。“拉戈姆”在工作上提倡高效,用最少的時間、資源和精力有效地履行和運作。所以為什麼瑞典人的假期都很長。因為他們提倡的是“工作是為了生活,生活不是為了工作”的理念,注重工作的效率,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
透過“拉戈姆”的理念使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得到平衡,可以讓焦慮的現代人放下浮躁,從而獲得身心的平靜與滿足。這才是現代人應該倡導的“中庸之道”。
回覆列表
中庸之道是道家和儒家所提倡的中國哲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華人所推崇的處事之道。
中庸之道的含義:1.思想、行為不走極端、不偏頗,追求正直。2.追求結果的中庸。當我們每臨事時,明明知道任何一種行為和態度都有其兩面性,但又別無選擇,於是又採取一些補救措施來中和,以期達到中庸的結果。3.對個人或一個集體來說,中庸是最節約能量而又隨時準備迎接更大挑戰和打擊的一種姿態,因而也能堅持的更長久。4.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或多個系統之中,就其中的一個系統而論,要維持這個系統中的各種力量的均衡,人謀求變動的過程最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積小變成大變,在變動的過程當中系統不斷地形成新的平衡。而不是採用極端的方法,打破構成系統平衡的主要力量來謀求變動,保持原有的平衡完成漸變可以避免使系統崩潰而產生大的災禍,這對人來說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變動方式。
產生中庸之道的原因是:人總是處在一個複雜多變,動動不息的環境當中。從宇宙到社會,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都在發展變化,和我們發生關係的每一個人,他的思想和行為也在變化。每個人、每個組織的時間和能力卻是有限的,我們只能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大系統當中的規律,在隨其運動當中推動形成一些變化,達成個人或者組織的目的。
中庸之道的哲學思想,體現了古人的聰明和智慧,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