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文華獵頭
-
2 # 品牌盧
問題清單應成為企業管理者的一個工作習慣,定期或即時進行問題的梳理,列出清單,有些是短期的問題清單,有些則是長期的問題清單。有了這些清單,逐條解決變得容易。
問題清單能否梳理的有條有理,符合公司經營發展需要,則是一種“學問”。
這個學問涉及到問題梳理者是否清楚公司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主要目標與任務,若是不知或不清楚的話,梳理問題清單恐怕就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該抓的沒抓,不該抓的或許抓了一大堆,不能抓住重點和抓住主要矛盾,這種情形下的問題清單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沒有什麼實際用處。還會產生成本。
問題清單是企業管理者無法迴避的事情,也很常見大家用這個方法。
但是做好的不多。不是看不到問題的存在,而是看不清問題的次序,更不敢只抓一個或幾個自己認為的關鍵問題,怕失誤,因此多提問題,總有一個碰的上。
這個現象同樣存在於諮詢顧問中。顧問找問題的“能力”是很強的,有的用一套模型去找,不怕你沒有問題。
麥肯錫說顧問有一把錘子,滿屋子找釘子,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因為顧問天生是為問題而生的,不找問題幹什麼呢?如何體現價值呢?
可是,問題清單的原則不能失去,就是找出問題,還要分清關鍵問題,及其次序。
沒有這個本事,只能是一般顧問,還會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上述諮詢顧問的角色,企業管理者也同樣在扮演。以訛傳訛、誤人子弟的事情也會常常發生。原因就是對問題清單的關鍵問題及其次序掌握不清。使得問題的解決效率降低了,對企業整體的支援效果也不能及時出現。
問題清單看起來不那麼好列出來,主要是因為要區分問題的次序,這是個難點。
這個難點還在於企業資源有限,即使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受到資源限制後,只能儘快解決那個最關鍵問題。
但是要區分誰是最關鍵問題,並且下決心集中精力解決它,不僅需要經驗、智慧,還需要勇氣。
誰也不能保證只解決我們決定解決的問題就一定能產生效果,也不能確認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重點關注的問題就一定不能對公司發展產生很好的效果。
在管理問題上的決策是無法作出絕對的判斷的。因此,勇氣變得很重要。
有了勇氣,即使資料不完備,也會做決定。這個決定產生好結果,皆大歡喜。產生壞結果,要勇敢面對。
企業家、創業者,無數個老闆們無不在其中扮演主角。他們承受著壓力,也有著無限動力進行決策。這是其職業角色決定的。
職業高管們有沒有這樣的強角色扮演將會決定其未來職業的高度。
也可做到如下參考:
第一:重視“成果”——“解決問題”的習慣習慣1、保持“從零開始”,從問題源頭探尋問題的本質。習慣2、用“鷹眼”分析並找出解決辦法,拋開“自我觀點約束”,站在全域性角度俯瞰問題。習慣3、學會“批判思考”,不斷問自己為什麼? 透過批判的思考方法和不斷地對自我提問,可以使你一步一步地逼近問題的本質。習慣4、在“下雨”之前,準備“傘”,“空(事實)--雨(解釋)--傘(解決辦法)”, 被稱為“空、雨、傘”的思考方法(frame work) , 要把握這個問題需要在什麼時間點之前解決,然後利用逆推法收集資料並且進行分析,最終找出解決辦法習慣5、去“現場”。還原現場找到有質量的問題真因。習慣6、從假設開始。 使用邏輯樹來建立假設進行思考,然後按照重要順序依次解決問題 。習慣7、 重視“成果” , 提高工作技能, 自己來管控時間 以成果為導向 。 價值與勞動時間無關 。習慣8 、區分 “重視效率”還是“重視思考” 。 平衡“應該追求的效率”和“從零開始”,知道什麼工作應該重視效率,什麼工作應該花時間去探求本質。經常思考自己現在所做的工作,是應該“重視效率”還是“重視思考”。習慣9 、 建立“緊急度”和“重要度”的模型 , 權衡今天要做的事和對自己重要的事, 做出優先解決排列順序。第二:“精英部下”的習慣習慣10 、 保持“PMA”所謂PMA (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指的就是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習慣11 、 摸清上司的型別 。 情感型 or 理智型,單獨型 or 複合型?配合 上司 的型別來採取行動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習慣12 、 用“只佔用您1分鐘時間可以嗎”作為開頭 ,直奔主題 更容易爭取到交流的時間。習慣13 、 用30秒時間提出3個要點 :問題/現象 — 理由/原因---方法/結論。按邏輯 用30秒的時間提出3個要點 , 進行 系統 分解說明。習慣14、以“事實”為基礎提出。彙報直觀可量化的“事實”。習慣15、觀察上司的桌子,巧用便籤紙交流。習慣16、郵件主題應該寫什麼?直接證上司判斷是否“重要”, 可以引起上司的注意方便提高效率。習慣17、工作過程中與上司進行確認。善於事前—事中---事後結果及時彙報確認。第三:將“任務”視覺化——“善於安排工作過程”的習慣習慣18、確認“委託人”的意圖。首先要確認委託人的意圖和工作的背景。其次思考如何安排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習慣19、在“重要---緊急”等模型上安排任務,將全部任務視覺化。習慣20、保持辦公桌整潔,清除已完結的工作資料。習慣21、戰略性地使用CC:郵件抄送與BCC:郵件密送。第四:將自己的主張放在疑問裡——抓住“顧客心理”的習慣習慣22、靈活運用面談、郵件和電話習慣23、誘導對方自己找出“共同點” 消除隔閡,拉近距離。習慣24、選擇對方容易說出心裡話的“場所”,仔細傾聽對方。習慣25、不要和對方站在相同的立場上,換個角度看待問題。習慣26、將自己的主張放在疑問裡。巧妙地讓對方自己來思考解決問題的答案。善於運用“疑問”,讓對方自己找出答案。第五:認可!共鳴!激勵!——“精英上司”的習慣習慣27、稱呼部下為“XX先生/女士” 總結:職位只是一個稱呼,以成果服人。習慣28、認可!共鳴!激勵! 所謂“認可”。精英上司要認可部下,與部下產生共鳴。激勵部下,認可部下才能激發部下的工作熱情。習慣29、讓部下提出“假設” 。訓斥下屬時的3個原則:控制情緒;不要當著他人的面訓斥部下;讓部下建立假設,思考具體的工作方法。習慣30、與部下交流,消除困惑。習慣31、毫不猶豫地佈置任務。上司要安排下屬的工作,放棄 “事事親為”的想法。習慣32、會議分為4種:1、報告;2、審議;3、頭腦風暴;4、團建會議。好的會議全靠主持人的設計,不要浪費時間,注意引起參加者的共鳴。習慣33、明確會議的“目的”與“目標狀態” 。會議三要素:
1-會議目的;
2-目標狀態(會議想要實現的目標,想要實現的狀態) ;
3-參加會議的原因。
習慣34、會議中也可以“閒聊” 。總結:優質的閒聊可以提高會議的品質。在會議中要互相“認可”,控制感情--提高“工作熱情”的習慣,會後總結反思。習慣35、尋找“良師”,良師可以幫你解決煩惱。
習慣36、向專業Golf球選手學習Golf。 成為良師的三個條件:不人云亦云;直覺敏銳;專業性強的人。
習慣37、書不用讀到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的細讀或者快速閱讀。
習慣38、用5分鐘時間自省。利用碎片時間反省自身,或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個模擬。有助於平復“急躁”。不斷地自省,思考就會變得越來越成熟。
習慣39、終章調整身體與心理。保持身體健康,保持一些愛好,放鬆心靈!
-
3 # 職場茶話間
管理者應該有哪些工作習慣?你提出這個問題,相信你也許是一個新手的管理者,經驗不足,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除了過硬的工作能力外,還要具備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合理統籌,提高效率。管理者需要培養的4種習慣。
1適當延長工作時間
很多人認為,自己只要在上班時間提高效率,就沒有必要再加班工作。但實際上,適當延長工作時間的習慣,對管理者非常重要。
因為,作為一名管理者,你不僅要將本職的事務性工作,處理得僅僅有條,還要應付其他突發事件,以及思考、統籌部門的整體管理和發展規劃。
而且有很多事情,並不一定會在工作時間內出現,也不能保證在工作時間內就可以完全解決。因此,這就需要管理者根據公司需要,隨時展開工作。
當然,根據不同的事情,超額工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可以在公司加班,來完成一個計劃;
可以在週末看書,理清工作思路;
可以在業餘時間與朋友聯絡,獲取更豐富的資訊。
總之,延長工作時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讓你成為更稱職的主管。
2對公司及產品保持興趣和熱情
管理者要培養的第二個習慣,就是利用每一次機會,表現你對公司及其產品的興趣和熱情。不論是在工作時,還是下班後;不論是對公司員工,還是客戶及朋友。
因為,當你展現出對公司的興趣和熱情時,別人也會從你身上,感受到你的自信,以及對公司的信心。
這樣無形中,你就會成為公司的“形象大使”,別人也會透過你的熱情和自信,增強對你公司及產品資訊的認知。
而且,從晉升層面來說,公司也會更願意,讓對公司有熱情的人,負責更重要的工作。
3自願承擔艱鉅的任務
公司的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但總有一些重要的突發事件,無法明確地劃分到個人。
想要成為一名稱職的管理者,你就應該從維護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積極承擔這些任務。
哪怕這是一項特別艱鉅的任務,你也應該主動去承擔。因為不論事情成敗與否,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不僅能給予團隊面對困難的勇氣,也能夠讓大家對你產生認同,從而更加信服你。
另外,承擔艱鉅的任務,也是鍛鍊個人能力的好機會。長此以往,你會在不斷地承擔與奮鬥中,快速成熟,成為一個真正能帶領團隊“打仗”的管理者。
4避免在工作時間做無關事情
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很高,也可能你現在的工作很累,需要放鬆。但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有再多理由,也不要在工作時間內,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比如閒談。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清楚,你當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效率。所以,在工作時間閒談,不僅會影響他人工作,引起別人反感,還會給別人心中塑造,你夠不敬業的形象。
如果你的工作已經完成,你可以用多餘的時間,看看相關書籍,或是查詢最新的專業資料,為之後的工作,多做準備。
5自律的習慣
自律其實就是自控,就是學會剋制自己。自律的人低調,在工作上能突出主次。很多人之所以不優秀,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他的工作習慣不好。
工作中,我們經常要向領導彙報工作,有些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從今天早上和老婆吵架開始講起,結果情緒不太好;到了辦公室,看到地沒打掃乾淨,這說明保潔員的責任心有問題;然後接到一個客戶的投訴電話,看來我們的銷售政策不科學……一直談到今年的業績目標。這樣東拉西扯、主次不分、條理不清的彙報,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向領導彙報工作,要力求簡明扼要、主題清楚。如果是書面的,最好能在一頁紙中將問題說明白;如果是電子郵件,將主要事項放在正文,背景資料放在附件中。要為領導節約時間,因為他的時間遠比你的寶貴,許多人浪費了別人的時間,還不自知,如果領導不耐心聽他嘮叨,他還滿腹怨言。剋制你表達的衝動,在工作中突出主次、重視效率,這是必須養成的一個習慣。
6務實的習慣
很多人缺乏紮紮實實的做事態度。在生產一線待過的人都知道,新組裝的機器,只有經過一個階段的使用,把摩擦面磨光,機器才會用起來順手。要想融入一個公司,融入一個團隊,達到神形契合的程度,就不能把自己想得太好,而要主動去磨合。
我們都是職業人,職業人就要學會適應,公司要的是實幹家,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我們要培養自己適應崗位的能力和習慣。
一個人在職場生存,如果你拿得多、幹得少,成長得慢,執行力又差,還不服從上級指揮,我們捫心自問,誰願意要這樣的員工?
企業要生存,員工也要生存,不要向你的領導提過分的要求。務實就是適應企業的需要,適應崗位的需要。職場是個大學,這所大學就是將一個人由方的變成圓的。什麼時候,你變圓了,你就大學畢業了。
7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很多人在工作中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走了彎路、犯了錯誤,卻不吸取教訓,結果好了傷疤忘了疼,人就是這樣平庸的,能力也是這樣滑坡的。
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要養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總結就是發現問題,尋找差距和不足,找到自己在哪兒栽倒的,就能從哪兒爬起來;反思就是進行更高層次的分析,如果下次,我還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應該如何處理?我的工作中,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死角?透過舉一反三的追問,多問幾個“為什麼?”一般都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我們總是習慣了向成功者學習,其實,從自己的失誤中學習經驗,要比從別人的成功中去學習,來得更快、更有效。
以上,就是管理者需要培養的7種習慣:
1、適當延長工作時間;
2、對公司及產品保持興趣和熱情;
3、自願承擔艱鉅的任務;
4、避免在工作時間做無關事情。
5.自律
6.務實
7.總結和反思
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以上的工作習慣,相信對我們自己都會有很好的幫助和發展!
回覆列表
六大能力與習慣 :
1、溝通能力。
為了瞭解組織內部員工互動的狀況,傾聽職員心聲,一個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又以“善於傾聽”最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於讓下屬離心離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與需求,而管理者也可藉由下屬的認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鳴,得知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協調能力。
管理者應該要能敏銳地覺察部屬的情緒,並且建立疏通、宣洩的管道,切勿等到對立加深、矛盾擴大後,才急於著手處理與排解。此外,管理者對於情節嚴重的衝突,或者可能會擴大對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決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狀況不明、是非不清的時候,也應即時採取降溫、冷卻的手段,並且在瞭解情況後,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衝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發權和主動權,任何形式的對立都能迎刃而解。
3、規劃與統整能力。
管理者的規劃能力,並非著眼於短期的策略規劃,而是長期計劃的制定。換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深謀遠慮、有遠見,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見現在而看不到未來,而且要適時讓員工瞭解公司的遠景,才不會讓員工迷失方向。特別是進行決策規劃時,更要能妥善運用統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屬的智慧與既有的資源,避免人力浪費。
4、決策與執行能力。
在民主時代,雖然有許多事情以集體決策為宜,但是管理者仍經常須獨立決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協調、化解員工紛爭等等,這都往往考驗著管理者的決斷能力。
5、培訓能力。
管理者必然渴望擁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工作團隊,因此,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成為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6、統馭能力。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複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