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璆球

    韓愈的《原道》和《原毀》都是議論文,結構嚴謹,前者講述的是探求道之本,後者是探索毀謗的根源,二者觀點鮮明,句式整齊中有變化,為一代典範。

    《原道》

    《原道》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是韓文復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觀點鮮明,有破有立,引證今古,從歷史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層層剖析,駁斥佛老之非,論述儒學之是,歸結到恢復古道、尊崇儒學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傑作。“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韓愈認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義道德”,他以繼承道統、恢復儒道為己任,排斥“佛老”,抨擊藩鎮割據,要求加強君主集權,以緩解日益加深的社會矛盾。

    《原道》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提出了一個“道統”的授受體系。韓愈在重申了儒家的社會倫理學說後,總結說:“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宋儒所樂道的“道統”的形態即由此而來。關於韓愈的“道統”說,《原道》最直接的打擊物件是佛老,韓愈所要誅的“民”,也是士農工賈四民之外的佛老二民,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原道》的指責顯然是不合適的。韓愈從國計民生的角度指責佛老破壞了社會的生產和生活,這種基於現實功利的批判無疑是有力的。唐代的僧道不納賦稅,不服徭役,所以逃丁避罪者,並集於寺觀,“至武宗會昌滅佛時,官度僧尼已達二十六萬多人”。

    《原毀》

    文章抒發了作者個人的憤懣,但在不平之鳴中道出了一個真理:只有愛護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樂於為善”。此文從“責己”、“待人”兩個方面,進行古今對比,指出當時社會風氣澆薄,毀謗滋多,並剖析其原因在於“怠”與“忌”。

    韓愈的議論文一般都具有結構嚴謹、說理透闢、邏輯嚴密的特點,《原毀》也不例外。文章的宗旨在於探索毀謗之根源,從古今君子之對比入手,先古後今,由正到反,最後揭示根源,間架細密,環環相扣,足見作者結構佈局之匠心。文章最突出的特點還是對比和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通篇以古今君子相對比,比較他們對人對己態度的不同;而在描述古或今之君子的表現時,其對人對己的不同又構成一比;最後再以“某良士”、“某非良士”的一反一正的“試語”相對比,甚至把對比和一定的形象性描寫結合起來,揭露的作用更鮮明尖銳。兩個“責於己曰”、“早夜以思”等排比。

    小結

    無論是《原道》還是《原毀》,都講述了韓愈對道德的感悟和理解,行文嚴肅而懇切,句式整齊而有變化,語言生動形象,刻畫入木三分。

  • 2 # 無名草2020

    《古文觀止》裡,我最反感的文章就是韓愈

    的“原道"、“原毀”。韓愈就是滅佛運動的第

    一推手,第一黑手。他的許多觀點都與法相

    違逆,簡直大逆不道!

  • 3 # 陶非

    原道和原毀是韓愈的五原其中的兩篇。

    原道表達了韓愈崇尚發揚儒道,否定打擊佛老之道的主張。文中韓愈透過對古代儒道的本質內涵精義的 詳解得出用儒道來教育自己,就能和順吉祥;對待別人,就能做到博愛公正;來修養內心,就能平和而 寧靜;來治理天下國家,就沒有不適當的地方這一結論。痛斥了佛老之道不君不臣不父不子的滅絕天性 的行為,認為只有堵塞佛老之道用儒道教導人民才能真正做到古代先賢所倡導的仁、義、道、德。

    原毀詳細分析了人際關係中寬己律人的現象,譴責用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卻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 ,事情辦好了,誹謗也就跟著來了,聲望提高了,汙衊也就跟著來了,希望大家都能像古代先賢倡導的 哪樣樂於助人,修養道德,對自己嚴格而周密,對別人寬容簡約。

  • 4 # 死不悔妀

    謝邀!韓愈的《原道》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中唐時期道教乃之國教,上層建築的確又重賞佛教,而儒家的學說漸漸衰落。作為儒家學說的忠實粉絲,衛道者和“道統”的繼承者韓愈,深感固有的封建秩序受到了嚴重影響與衝擊,大唐帝國出現了思想危機。如果不大力提倡忠君孝親的孔孟之道,有效的防止犯上做亂,鞏固中央政權對帝國的長久治安是極其不利的。於是韓愈就大聲吶喊且高舉起了復興儒家思想的大旗。

    韓愈透過一系證據舉一反三的論說,鮮明的提出了道統的觀念:“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為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斯吾所謂道也,非象所謂老與佛之道也。”主張必須尊孔,只有儒家思想才能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用佛家、道家的思想來治理國家那是個笑話。佛道兩家無視社會現實,無視國家的安定團結,擾亂了封建統治秩序,大興土木修理寺廟道觀、供養僧侶,加重了人民群眾的負擔,造成了社會的貧困。只有“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禁止佛道兩家的活動,毀滅他們的學說,國家方能長治久安、一派祥和。韓愈提出的觀念,本人不敢苟同。

    《原毀》這篇文章很值得一讀。韓愈透過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內容形象生動,有深度,耐人尋味,有理有據,是一篇我非常喜歡閱讀的佳作。時至今日,韓愈在《原毀》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韓愈生長的時代,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相互誹謗詆譭,於是作者毫不留情的指出了這一惡習之現象。文中愽古論今,指出了“怠”與“忌”是相互詆譭誹謗的直接原因。“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譭來。”社會現象積重難返,令人擔憂,文章的結尾處又發出“嗚呼!士之處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的聲音,又從另一側面流露出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態。

  • 5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原道》是韓愈批駁、斥責佛、老,推崇、宣揚儒家的論說文中的代表作。“原”者,在這裡作動詞用,有探討、推究的意思。韓愈就是要透過他的“原”,透過他的探討和推究來闡揚、光大儒家的“聖人之道”,並對佛道兩教予以嚴正的詰難與訓斥。韓愈所尊從、所褒揚的“道”是儒家的這個“道”,而不是老子的那個“道”。在這篇著名的揚儒抑佛道的文章中,韓老先生明白無誤地告訴他的讀者:“曰,斯道者,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人家已經這麼開誠佈公地宣告不買你的帳了,人家已經態度鮮明地反對你,號召要開除你的人、焚燒你的書,沒收你的廟觀了,你還不知好歹地把人家的文章一大段一大段地銘刻在自家的牆壁上,認為以彼之“道”(“原道”)當可為此之“道”(“道德堂”)張目而洋洋自得。

    當然,在道教的地盤上飄揚著“反道”的旗幟,在道教門口上大張旗鼓地展示“反道”的文章,不是當事人自覺地要使自己難堪。還不至於愚昧如斯。之所以張冠李戴了,之所以驢唇不對馬嘴了,之所以因此而貽笑大方了,純屬於當事人的讀書不求甚解,或者是根本上就不讀書。

    《原毀》抒發了作者個人的憤懣,但在不平之鳴中道出了一個真理:只有愛護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樂於為善”。此文從“責己”、“待人”兩個方面,進行古今對比,指出當時社會風氣澆薄,毀謗滋多,並剖析其原因在於“怠”與“忌”。

    文章先從正面開導,說明一個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風,然後將不合這個準則的行為拿來對照,最後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干剖心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