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張翼遠

    這取決於不同的人生價值觀…比如莊子會看重精神,而孔子則會看重物質…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個人的人生取向。

    精神生活的富足使人心情愉悅,物質上的匱乏導致自己的落魄、不受人尊重,反而又變得不開心。如何來權衡和決定以解決這樣的矛盾,或許是很多在忙碌生活中的人來不及細細思考的問題。

    生活和現實,對於一個社會人永遠是無法逃避的,而精神理想在追求的過程中也會覺得迷茫、困惑、懷疑,特別是與理想的情況產生巨大差距的時候,無助感會突飛猛進地佔據整個思緒。

    人類精神層面的意識之複雜,是再豐富的物質世界也無法去企及的。但物質,永遠是最原始的人類慾望標的。任何人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候都不會考慮其他需求,因此只要不因過度追求物質而喪失良知與道義的人,一般情況下不會被人唾棄或抵毀,也沒有人會對憑藉自己的努力由貧致富的人說三道四。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生活需要與安全需要作為最基礎的兩種需要,基本完全與物質相關,而相對高層次的情感和歸屬、受尊重和自我實現需要則也未必都與精神需求相關。拿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來說,這樣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包含著對於財產上的慾望。透過對物質的獲取保證自己過上了基本的生活之後,人才開始擁有了基本的幸福感,相反,對於精神的極度追求導致的物質貧乏,卻會讓人承受更多痛苦。

    然而對於物質極端追求的結果,卻是由原來的滿足感逐漸變成了厭倦,

    無論是人類的精神世界還是物質世界,不變的永遠是流動在這兩個世界中的同一樣東西--慾望,人們之所以有慾望,是因為獲得感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獲得房產、豪車、金錢、美食等等物質你會開心,獲得榮譽、尊重、信任、知識等精神財富你同樣會開心,甚至比物質更甚。

    但根據上面的講述我們也知道,無論人們極端地追求兩者其中的任何一者而丟棄了另一者,似乎都無法達到自己對於獲得足夠幸福感的目的,相反的,可能造成痛苦、挫敗,甚至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支援,那麼各需要多少也就是每個人需要考慮的事情。

    首先,對於物質與精神的權衡問題,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天性,加之後天受到環境的影響,在純粹精神與純粹的物質兩個極端之間找到那個讓自己的幸福感最大化的點,並按照這個精神與物質需求的比例追求自己最想要的生活。這個已經透過統計學科學嚴格印證後得出的結論--同時也是事實--意味著,當你正在不顧一切地拼命賺錢,想讓自己變得腰纏萬貫的時候,要預先思考一下當你的財富超過多少的時候,你的幸福感就不會再隨著它的增長而增長了,相反的,更多的物質收穫可能是你更多壓力、更多精神負擔,或換句話說,讓你變得不開心的來源之一;同理,當你對不顧自己的溫飽一心追求心中的那顆橄欖樹或精神家園的時候,要考慮這種幸福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抵消貧困、飢餓甚至居無定所等給你的身體和精神都會帶來的不適感。

    精神和物質需求對於每個社會中的一員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對這樣需求的真實慾望才應該是人跟隨內心走的標的。無論自己未來想要成為哪一種人,請相信跟隨自己的內心去做,總不會錯,因為自己的內心才永遠是自己最知根知底的朋友……

  • 2 # 使用者5710307529036

    可以這麼說物質是基礎,在有了物質的基礎上才能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要求,就像您還吃不飽飯呢,說我喜歡音樂,能有條件去聽音樂會嗎?所以這兩個是缺一不可,要問哪個更重要,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怎麼能說的清呢?當然兩個都滿足是比較理想的,可世間兩難全,是可遇不可求的

  • 3 # 春水烹茶

    對於這個問題,取決於你的生活層次處於什麼階段。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的《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當一個人缺乏食物、安全,飢不果腹,四面楚歌的時候,其他的感受對他來說都不重要,這個時候,食物和安全感就像鴉片一樣,所有的意識都被它們佔據,通常人們對它們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這時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和保障安全。只有當人從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階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愛和情感。當人得到相互之間的關係和照顧,情感上得到滿足後,就會希望自身能得到穩定或更進一步的社會地位,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成就,這就是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這時,人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

    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低層次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才會向高一層次發展,所以,一般情況,人首先需要滿足物質的需求,才談得上精神需求。

    但是精神上滿足的追求也不能否認物質的重要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放棄物質的追求,將可能導致人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說,當人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水準以後,衣食無憂,使人們陷入追求享樂,喪失上進心,得過且過,娛樂至上的境況。

    物質和精神的追求缺一不可,只是在它們的重要性次序不是固定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不同時期,總有一種需求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求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相互重疊的。

  • 4 # 心念小甘

    這個是因人而異吧!對於追求物質的人可能就是物質第一,精神世界並沒有什麼需求的,反之亦然,這個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 5 # 光明使者231182166

    謝邀回答。物質是健身續命的重要保障,人對物質的吸收需求是有限的,吸收不到位或糟亂都會導致身體不適。過量也會導致失控。精神是總糧的根基,發展途中精神吸收亂了整個物質介面再多也是灘泥。物質和精神哪個重要?這是個格局問題,物質達到一定的基礎肯定要精神來治理防止亂套,精神失落無趣又要物質基礎充量補充。物質和精神應該在重要一條起跑線上互相追趕。

  • 6 # 飛鳥愛醜橘

    精神滿足要凌駕於物質滿足之上,但是物質滿足又是精神滿足的基礎,簡單的來說,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何來談理想。只有在滿足物質的基礎上,才能放飛夢想。

  • 7 # 風水雲三寶

    物質與精神那個重要?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不可否認物質是基礎,從古至今,人類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都離不開物質。精神與物質是互相促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如開天闢地人類元始時期,那裡有什麼現成的物質基礎可言,可是人類靠著無窮的精神力量,頑強的鬥爭精神,從認知生活物質到受用生活物質,直指今日的創造創新,改革開放,使我們偉大的祖國,從積弱積貧一窮二白到富起來強起來,這些偉大成績的取得,無不來源於信仰的精神力量,是精神變物質的飛躍升華,由此說明物質與精神是互根互代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這種物質與精神的互化下,建設未來的美麗華夏。

  • 8 # 木雲一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那一刻起,就說明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才會在兩者之間徘徊,無法做出判斷。正如人的需求和慾望一樣。

  • 9 # YY清揚婉兮

    個人理解:物質和精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物質是基礎,精神是昇華。

    相比較,精神上的滿足更重要。但,物質上的滿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精神上的滿足。

    物質和精神的滿足,究竟那個最重要,取決於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人以富為樂,以貴為榮;有人安貧樂道,力行趣善。

    雨果說過:“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精神的高度,遠不是物質能達到的。

    人,生於天地間,存於社會中,我們不能做沒有精神追求的行屍走肉,應該做擁有自我品格、獨立的自己。

    精神生活充實的人,大多是有理想、有追求,願意為自己的夢想拼搏的人。

    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它支撐我們思想的天空,幫助我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 10 # 友善老農

    沒有物質的維繫連命都沒了,而沒了命在好的物質還有什麼意義?

    這個事實說明物質對於人類是頂極重要的!

    但人之所以,以高等動物自詡,是因為明白:物極必反這一事物的發展規律。懂得物質是維繫生命頂極的重要性,的必不可缺!也懂得酒喝多了醉人,大米飯吃多了脹肚子,肉吃多了也會拉稀。太過盛不僅不舒服甚至會死人,懂得:快心事過必成殃,爽口食盛多致病。從而對物質的追求溫飽有餘即滿足,不貪不奢不至因蛇吞象死悄悄。

    可悲的是:有史以來總有貪官惡吏無德富把不住:物極必反規律,從而控極以避反。本身不失為精英智者偏偏走向反面——愚蠢!因貪因奢,自已死悄悄還帶災家人,更帶災同類。

    體現在歷朝歷代皆沒個好結局:貪官惡吏缺德富身上的:成禍非福的物質還重要嗎?

    這個事實說明:物質對於人類頂極重要,但獲得正確精神意識信仰信念——絕惡,絕貪奢欲的——人性。獲取生產發展支配利用物質,事實上比物質更為重要!

  • 11 # 似水流年12

    滿足就是隻針對精神方面說的,物質不會不透過精神就能讓你滿足,所以,不管是物質滿足,還是精神滿足,本質上都是精神滿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日三餐是否已經不適合現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