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心詩話
-
2 # 閒看秋風999
林語堂是何許人也,已經詳細介紹過了;下面再來簡單說說賽珍珠:
賽珍珠,一個在中國長大,,先學習漢語以及中國文化然後才接觸英語的美國女人;其英文名字是:pearl Buck(1892—1973)。
襁褓之中(出生四個月)的賽珍珠就隨著傳教士父母來到中國;在鎮江生活了18年才回到美國;而前前後後加起來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40年!
毫不誇張的說,漢語成了賽珍珠的母語,但同時她又是一位用英文寫作小說,題材都是中國和中國人,最終又因為長篇小說《大地》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1921年賽珍珠與她的美國丈夫一起受聘來到“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教書;這裡也是賽珍珠的故居——一座三層樓的小洋房,供遊人參觀。
在這裡,當年的賽珍珠接待過林語堂、老舍、梅蘭芳、胡適、還有徐志摩;這裡常常是高朋滿座,往來無白丁。
簡單說,在這裡,賽珍珠開始了與中國文人的友誼。具體說到林語堂,這兩個人應該是知音了——林語堂曾經高度讚譽過賽珍珠的小說《大地》;
而賽珍珠更是不惜餘力為林語堂的著作(英文)介紹給美國讀者;比如林語堂用英文寫的《My country my people》(吾國吾民)更是油賽珍珠作序,讓美國人逐漸瞭解中國以及中國人。
至於後來由於政見不同,兩人多年的友誼就此中斷,不由得讓人唏噓——賽珍珠更加願意多瞭解新中國;而林語堂則去了那個島上定居。
那麼,賽珍珠與徐志摩之間又故事嗎?
賽珍珠曾經寫過一篇《一箇中國女子的話》為名的小說;小說的主旋律就是一對異國青年男女的浪漫故事;這就是後來人們揣測這倆人之間有“故事”的原因;
其實,在賽珍珠的短篇小說中,還有一篇,這篇小說中男主角最後死於空難;這個情節簡直就是當年徐志摩空難而喪命的翻版。
不過,仔細想想,這隻能算是一種“暗戀”,一種文學青年對愛情的憧憬;夢中情人,千萬不要當真。
回覆列表
1、回答第一個問題
“吾由白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這是林語堂在《白剋夫人之偉大》一文中寫下的語句。
白剋夫人,今通譯為布克夫人,即賽珍珠,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當時她既擁有美國國籍,又擁有中國國籍(1900年入籍)。
賽珍珠出生僅4個月便被帶到中國,在中國生活近40年,故稱中文為“第一語言”,稱鎮江為“中國故鄉”。賽珍珠對中國充滿深情,與中國作家往來密切,而她與林語堂20多年的友誼是其中精彩的一章。
正是在賽珍珠幫助下,林語堂揚名美國,賽珍珠還兩次提名他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遺憾的是,這段友誼最終以絕交收場。
對此,以往多歸因於經濟糾紛,忽略了二人在政治上的巨大分歧,而這很可能也是導致分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賽珍珠是徐志摩的情人嗎
賽珍珠生於1892年,比林語堂大3歲。1917年嫁給布克,婚後雙方感情不佳。
據《賽珍珠: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女人》一書稱,1924年,為報復丈夫,賽珍珠曾找了一箇中國情人,即徐志摩。時泰戈爾訪華,徐全程陪同到了南京,賽珍珠正好在金陵大學任教。
文學家董鼎山曾說:“徐志摩與賽珍珠的羅曼史,於1928年徐志摩再度赴英國後告一段落。對這件豔事有興趣者,可以讀賽珍珠於1975年出版的小說《北京來書》。此書近於是自傳體,對映她與徐志摩的關係經過。”
但董說有漏洞:一是泰戈爾1924年4月來華,賽珍珠夏末便與丈夫回美考研究生,徐賽二人接觸時間太少;二是1924年至1926年徐志摩熱戀陸小曼,不可能和賽持續到1928年。
賽珍珠在第一本自傳裡提到了徐志摩:“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這是批評當時中國作家過分模仿西方。
賽珍珠比徐大4歲,當時已32歲,對徐志摩有多大吸引力呢?《北京來書》中講了一對異族青年衝破偏見相愛的故事,很難看出徐、賽的影子。
吸金達人是怎樣煉成的
林語堂生於傳教士家庭,英語好於中文,1924年留學回國後,寫過一些雜文,見周越然編《模範英文讀本》盈利多,便求孫伏園幫他牽線,恰開明書局想出英文教材,原來找的作者方光燾又抽不出時間。
英國人曾說,從清末到民國,只有兩個中國人寫的英文文章最地道,一是辜鴻銘,一是林語堂。林語堂寫文章常用中英文各謄一份,分兩處發表。開明書局馬上與林訂約出版《開明英文讀本》,林按15%抽版稅。
然而,新書剛推出,世界書局便出了林漢達的《標準英語讀本》,其中多抄襲,開明書店交涉無效,林漢達自覺理虧,給林語堂寫了個字條表示歉意,林語堂立刻將其發表在報紙上,世界書局大怒,以誹謗罪將開明書局告上法庭。
林語堂在政府部門工作過,深知運作規則,他直接找教育局主事蔣夢麟申訴,蔣看在昔日都是北大同事的面上,下令禁止使用《標準英語讀本》。
雖然世界書局勝訴,可法院只判開明書局賠款30元,而《標準英語讀本》卻被遮蔽在市場之外。
不久,林語堂又推出《開明英文文法》、《英文文學讀本》等系列教材,年獲版稅達6000銀元。
林語堂最倒黴的時候遇到賽珍珠
1931年,賽珍珠的代表作《大地》面世,並於第二年獲得美國普利策獎,成了著名作家。
1934年,賽珍珠離婚並嫁給第二任丈夫華爾希,華爾希是約翰·戴出版公司總裁,該公司正面臨倒閉風險,為幫助丈夫,賽珍珠開始物色合適的中國作家。起先,她並未注意到林語堂,因林既在政府部門掛銜,又編教材、辦雜誌、開專欄,無暇嚴肅創作,影響了文名。
1934年,是林語堂最倒黴的階段,主持的雜誌《人間世》嚴重虧損,又與多年好友魯迅斷交。林語堂留學,是胡適掏自己腰包贊助的,回國後,林卻投向與胡適對立的“語絲派”,可見他與魯迅交情之深。但兩人對傳統評價不一,已存裂痕,後林語堂主張幽默,被野容(廖沫沙)痛批,魯迅也稱之為“麻醉文學”。
一次飯桌上,幾名廣東籍作家講粵語,別人聽不懂,林語堂便用洋涇浜來逗趣,魯迅厲聲道:“你是什麼東西!難道想用英語來壓中國的同胞嗎?”林啞口無言。
1934年,“左聯”辦了《太白》雜誌,全力批判林語堂的閒適小品,令其處境尷尬。
四面楚歌中,聽說有人要請賽珍珠吃飯,林語堂立刻提出,希望把自己的座席排到賽珍珠旁。飯局結束時,賽珍珠說:“各位如果有新作,我可以做介紹人,在美國刊行。”大家覺得是客套,也沒當真,而林語堂當晚就把自己在英文報紙上發表的幾百篇短評翻出,送到賽珍珠下榻的酒店。
林語堂堪稱賽珍珠淘到的寶
幾天後,賽珍珠約林語堂見面,其先生華爾希也趕來,共商出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通俗讀物,即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賽珍珠定此選題,因她意識到經濟大蕭條後,美國讀者想看些異域情調來減壓。
賽珍珠也想約別的中國作家,卻約不到,因英語高手少,此外中國頂尖作家對賽珍珠存偏見,魯迅先生曾說:“她亦自謂視中國如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生長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立場而已。”
魯迅批評賽珍珠,因其對國民性有更深刻認識,故刻意批判傳統農民身上保守、麻木、愚昧的一面,他認為賽珍珠有過於“拔高”之嫌。1936年魯迅在給友人信中,曾表示對賽珍珠的評價可能不妥,但魯迅不久後便去世了。
茅盾、巴金對賽珍珠評價都不高,胡風說:“《大地》雖然多少提高了歐美讀者對於中國的瞭解,但同時也就提高了他們對於中國的誤會。”
在此的氛圍下,林語堂堪稱是賽珍珠淘到的寶了。
10個月後,林語堂如約交稿,賽珍珠充分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予以力推,並請名家為其做宣傳,取得了巨大成功,短短4個月內便翻了7版,這一年林語堂正好40歲。
賽珍珠兩次薦林為諾獎候選人
然而,《吾國與國民》在國內卻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書中也調侃國人陋習的內容,被指為“賣國家和賣人民”。
1936年初,在賽珍珠反覆邀請下,林語堂全家赴美,接受她的建議,開始寫《生活的藝術》。為推廣這本書,賽珍珠在1938年的“全美圖書展覽會”上特意舉辦了一個“林語堂比賽”,題目就根據書中第一章內容設計。林語堂在國內寫稿從來不改,而寫這本書時,華爾希幾次提出意見,雖改動較大,林語堂均一一照辦。
《生活的藝術》取得了更大成功,這一年,賽珍珠贏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年,林語堂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本小說《京華煙雲》。
1940年,賽珍珠推薦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正值歐戰,諾獎停擺。1950年,賽珍珠再次推舉林語堂,但評審委員會認為林寫的都是英語小說,無法代表中國文學。
林語堂很想把自己的小說變成中文,曾把《京華煙雲》寄給郁達夫,希望他譯成中文,並隨書附贈5000美金支票,可郁達夫正鬧婚變,開個頭兒便扔下了,倒是把錢全花光了。好在以林語堂當時的收入,已不太在乎這點錢。
兩敗俱傷的結局
1938年,林語堂在中國銀行存了23萬銀元,抗戰結束後,物價上漲6萬倍,幾近血本無歸。而林語堂為研究中文打字機,又花光了10萬美金。
1954年10月,林語堂準備去南洋大學任校長,行前給賽珍珠發電報,但賽珍珠未迴應,林語堂怒道:“我看穿了一個美國人。”1955年,他將《遠景》一書交給另一家出版社,與賽珍珠關係徹底破裂。
2、回答第二個問題
關於他倆的私下戀情,賽珍珠在自己的作品中多露有“蛛絲馬跡”,或借書中人物“影射”徐君。這些情況,賽珍珠生前只告訴過她的兩個最要好的女性朋友。
後來,其中一位叫莎拉.布頓的披露:賽珍珠曾對她說過,在自己的作品《北京來鴻》裡就有暗喻她與一位中國友人有“不尋常的關係”。
1925年,賽珍珠還寫了短篇小說《一箇中國女子的話》,講了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故事,以“影射”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戀情。而在另一篇短篇小說中,也有賽、徐戀情的影子,甚而小說中男主角最後死於空難的情形,竟與當年徐志摩在濟南附近黨家莊飛機失事的情形相吻合!賽珍珠在她的作品中,四處留“影”徐志摩,寄託著其心靈深處的難忘與不捨。
賽珍珠的好友莎拉.布頓,在賽珍珠1933年病故於美國後即公開宣稱:賽珍珠曾說過,徐志摩是她的“中國情人”。美國作者諾拉?史迪琳在所著《賽珍珠傳》裡,將有關賽、徐之間的風流韻事大白於世。作者說,賽珍珠的兩位女性好友都知道她有一箇中國男朋友,但“此男是誰”?外界始終沒有人知道。直到賽珍珠死後5年,她的好友莎拉?布頓才在一次“訪問記”裡指名道姓說出,這個神秘的男友不是別人,正是大眾情人中有“中國拜倫”之稱的徐志摩。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縱觀徐志摩所有的詩文及所有徐志摩的傳記均未見有提及這樁“豔事”的;而徐志摩的朋友似乎也都不知道賽、徐之間有過的這段羅曼史。有人甚至說,賽珍珠比徐志摩大4歲,兩人相識時,賽已32歲並開始發福,她姿色平平又不善打扮,徐對她是否有興趣,也值得懷疑。關於“賽珍珠與徐志摩的戀情”,多來自賽珍珠及其友人的單方面資料,所欠缺者是來自徐志摩書信及日記等有力證據。所以迄今為止,這段異族“豔事”只能算是文壇上一件未決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