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話戲說
-
2 # 五嶽掩赤城
這是一戰德國的普魯士尖頂盔,並不是二戰頭盔
普魯士尖頂盔(Pickelhaube)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六世在1842發明的頭盔樣式,這樣頭盔最初是配發軍官,尖頂的主要作用就是美觀。之後配發相應款式的硬化皮革尖頂盔,作為普魯士軍隊和德國軍隊的標誌性軍盔。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尖頂盔軍官的金屬樣式。俾斯麥首相和威廉二世的軍盔,威廉二世頭盔上弄了個誇張的帝國之鷹像一戰時期普魯士士兵普遍裝備這種樣式的皮革制頭盔一戰德軍軍官照片,這種頭盔樣式是德意志帝國的標誌普魯士尖頂盔當時在世界範圍內非常流行,圖為美國海軍陸戰隊1892-1904年的頭盔即使到現在南美國家智利和哥倫比亞等,依舊裝備這種尖頂盔造型的頭盔德軍裝備的尖頂盔其實有三種樣式,炮兵頂部是一個球(炮彈)騎兵盔是頂了個板,這是來源於烏蘭槍騎兵帽的造型一戰後期開始廣泛給士兵配發鋼盔,德軍也也給士兵配發寬沿鋼盔,代替傳統的普魯士尖頂盔。這種造型鋼盔最終發展成為著名的M1935型鋼盔,這才是二戰德軍士兵的制式鋼盔這種頭盔當時引進口裝備於國軍德械師,在抗日戰爭中做出自己傑出貢獻
-
3 # 強武堂
估計你問的是一戰早期德軍的“尖刺頭盔”吧?
一戰初期德國的頭盔是1843年出現的„Helm mit Spitze 尖標頭盔,當然德國士兵私下管它叫Pickelhaube釘盔。其實普魯士和後來第二帝國官方從來沒用過“釘盔”的提法,但架不住大家都這麼叫,結果官方名稱“尖標頭盔”反而沒什麼人用了。
但“釘盔”本身的防護能力卻迅速落伍,這款頭盔僅僅考慮了從上而下的輕武器劈殺,更適合裝備馬刀的騎兵,但對步兵而言依仗作用遠超過實際作用。更糟糕的是,M1897開啟了野戰速射炮加榴彈橫掃一切的可怕風暴,步兵的腦袋成了橫飛彈片的最好目標。
於是M1897野炮的孃家法國人在1914年設計了最早的鋼盔,然後在1915年發展了著名的阿德里安鋼盔。1915年開始在漢斯蓋德指揮下於孚日地區作戰的德軍制造了最初用於保護頭部和麵部的蓋德頭盔。2月軍醫奧古斯特·比爾與漢諾威大學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希·施偉德合作設計了最初的德式鋼盔,這一設計得到了時任德國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的支援,最終發展為M1916式鋼盔。M1916和簡裝版M19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孕育了“煤鬥頭盔”M1935.
-
4 # 軍武最前哨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題主所配圖片中的時代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顯示的頭盔為一戰德軍頭盔,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普魯士軍盔"。
這種頭盔的外觀設計頗具歐洲封建君主制的色彩。但坦白而言,德軍最初所戴的普魯士軍盔在戰爭中基本沒有太大的實際作用!由於是用皮革材質製成,所以根本沒有鋼盔防彈的特性,唯一的作用恐怕就是便於敵我識別。
普魯士軍盔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最先由普魯士步兵佩戴,由於外觀造型獨特,很快就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有的也會用於軍隊,有的則是警察佩戴。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前三年裡,士兵所戴的基本都是普魯士軍盔,但隨著法國將軍亞德里安在戰爭期間發明了能更有效保護頭部的鋼盔後,各國也開始紛紛效仿生產鋼盔!
而且因為戰爭的緣故,皮革及其製品一時間成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德國也無心無力在大規模生產,再加之認識到鋼製頭盔在戰場上的優勢,德國相繼推出了M16、M17等鋼盔!
儘管看似華麗莊重的普魯士軍盔在戰爭中輸給了實用性更高的鋼盔,但也並未因此就退出歷史舞臺,戰後的許多德國軍官或位高權重者仍喜歡佩戴它,但此時更多的是一種地位的和身份的象徵,比如德國總統興登堡。直到希特勒上臺後,普魯士軍盔才徹底被拋棄。
-
5 # 眾人的黃昏
請看五嶽掩赤城的回答,詳實。本人對此無太多知識,一如既往不班門弄斧。一戰時盔頂帶尖,是不是源於哥特式建築上的尖尖?這樣不怕引雷嗎?
-
6 # 國平軍史
非常明顯,這應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陸軍所佩戴的頭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盔中間有個尖尖朝向的東西,對防止對方射來的子彈上,這個尖尖的東西應該沒什麼卵用。
相反這尖銳的東西,說不定還會傷著自己人,吖得一不小心一屁股入坐,就極有可能爆菊,那可是撕心傷肺之痛,不知道聰明如日爾曼人,為啥要搞這個尖尖的容易傷人的玩意,難不成這個民族有生殖器崇拜傾向。
頭盔最初是1842年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設計,加上了許多毫無用處的附件,又叫做尖頂帽,不久,國王就被診斷患有精神病,國家的一切事物都由其弟代理。
皮革製成,帶有金屬裝飾的尖頂頭盔,其設計師果然有病,但頭盔是威廉國王親自設計的,就一直流傳下來了,使用到一戰初期。德國人頭盔上,那尖尖的金屬釘,儘管沒什麼卵用,還極容易傷及人,卻能起到識別作用,不容易和敵方士兵混淆,在戰場上一瞧,鋼盔上頂著個雞巴樣玩意的,那一定是德國人。
此外,德國士兵抱怨頭盔上尖尖的玩意無實際用途,反而容易暴露目標。
一戰時,隨著戰爭的進展,皮革在德國變得稀缺,於是,製造商開始使用處理過的毛氈、金屬片來製造頭盔,後來甚至都用硬紙板來代替了,可見偷工減料到了何種程度,德國的資源就是有限。
如此這般材料,幾乎無法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士兵們很快就認識到,尖頂頭盔更適合遊行,而非用於作戰,此款著名的頭盔,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則是防護作用較強的M-1916頭盔。
M-1916頭盔,類似於一個超大的圓形大鍋,其特點是有一個喇叭狀的帽簷,耳朵和脖子的後部,有一個喇叭狀的底部,側面有通風孔和兩個突出的螺栓。
儘管M-1916頭盔比較沉,但卻不妨礙穿戴者的聽覺,當頭盔受到流彈或彈片的打擊時,往往只留下劃痕,倘若穿戴M-1892版尖頂頭盔,則非常有可能會喪命。
綜上,一戰初期,德軍普魯士軍盔頂上尖尖的金屬釘,主要是起識別作用,以及具備一定裝飾作用,其實從軍事角度而言,一點都不實用,設計師果然有病。
-
7 # 諸葛小徹
二戰時期的德軍頭盔沿襲的是一戰時德軍頭盔的樣式,當然,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了修改,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出兩次大戰中德軍頭盔的區別。當然,基本的樣式沒有變化。現在,許多國家的頭盔都借鑑了德式頭盔的樣式,可見這種頭盔製造還是非常的成功的。
在二戰中,德式頭盔上面有許多樣式的塗裝。有德國老鷹、納粹黨徽、黨衛軍的雙S等,也有不同的頭盔顏色,讓人目不暇接。一般來說,德國人比較講究嚴謹的,不太喜歡弄這種看似不正經的東西。而且頭盔是保命的東西,隨便亂搞豈不是更會暴露目標?那麼,二戰中德軍頭盔上的圖案為何多種多樣?有的顯示兵種,有的是保命。
首先是鷹徽。我們能夠看到,德國陸軍和海軍制服上面的鷹徽一樣,但是,陸軍使用的白色鷹徽,海軍用的是金色鷹徽。所以,在兩軍頭盔上的鷹徽顏色不同,但是,這兩個軍種頭盔上使用的鷹徽與制服上的不同,使用的是魏瑪的鷹徽,當然,這支老鷹腳底下依然是納粹的標誌。而德國空軍有不同於陸海軍的鷹徽,是一支翅膀看似有活力的鷹,而鋼盔上面使用的與制服上面的鷹一樣。可以得出,這些鷹徽是來標誌不同兵種的。
同理,黨衛軍的頭盔也是這樣的設計,但是黨衛軍頭盔辨明軍種的標誌不是老鷹,而是納粹標誌或者古日耳曼字母SS,以此顯示與國防軍的不同。但是,到了戰爭後期,不管是國防軍還是黨衛軍的徽章基本都被消除,這是因為容易暴露目標,從某種方面來說也預示著德國的失敗。
當然,為了保命,除了取消徽章,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對頭盔進行偽裝。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黨衛軍使用的比較多,在頭盔上面覆蓋迷彩套,顏色和黨衛軍的迷彩服類似,為豌豆迷彩,國防軍也有類似設計,但是出鏡率不高;第二種,在頭盔上面放鐵絲網,然後放些樹枝在鐵絲網上,這種偽裝世界多國都有使用;第三種就是給頭盔直接塗裝顏色,根據作戰地點和環境不斷地改變顏色。
所以,德軍對頭盔的改造,看似在胡鬧,實際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
8 # 前沿陣地
這種頭盔其實是一戰中德軍的尖頂頭盔,二戰德軍根本就沒有用過這種頭盔。而這種頭盔的用處其實就是一個裝飾,沒有任何實際作用,更談不上防彈防破片了。
19世紀中期,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親自設計了這種尖頂頭盔,最初主要裝備軍官以及精銳部隊使用,後來開始推廣到普通部隊以及基層官兵。尖頂頭盔本身就是一種裝飾,一般採用皮革製成,上面加有尖頂、徽章、條幅等,大多采用明亮的金屬製成,外觀極為優美,主要裝備軍官等。
而在一戰中,由於部隊數量龐大,因此這種尖頂盔產生了簡化版,去除了成本較高的徽章等裝飾,只保留尖頂。同時,在材質上也採用了布料等,不然全軍使用皮質尖頂盔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在實戰中,這種頭盔也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沒有防彈能力,最多能防禦一些衝擊力較低的破片,僅此而已。
所以一戰中德軍很快推出了M16式鋼盔,後來二戰中的M35鋼盔就是在M16式基礎上改進而成的。M16盔盔體較深,能夠提供較強的保護,而且正面還保留了兩個觸角,用於掛載附加防護板提升防護能力,成了區分M16和M35的重要標誌之一。
回覆列表
首先,這種頭盔在二戰開始時已經基本棄用。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是看不到大量這種頭盔的。這種頭盔經常出現的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十九世紀的普魯士軍隊也有大量裝備。
這種頭盔在德語中叫pickelhaube,意思就是“帶刺的頭盔”。
至於有什麼作用,大家一定要理解,在二戰以前,歐洲軍服上很多東西都是裝飾性的,除了裝飾性和標誌部隊之外,沒有一定的作用。舉例,普魯士騎兵頭上的毛:
這個尖頭也一樣,真的就只是個裝飾。根據歷史上留下的文物來看,這些尖頭其實很不牢固,不能用來猛刺任何東西。這種頭盔本身也並不是特別堅固,並不能拿在手上當武器或者當盾牌。
所以頭盔上的這個尖銳物,真的只是裝飾和標識物,在作戰時並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不能用來打人,更不能用來挖土。設計者根本就沒把它當成工具,只是當成了一個裝飾。
作戰頭盔和儀仗頭盔上都有可能有這個裝飾。為了作戰,士兵們經常不得不對它進行改進,比如包上布來降低可視度,避免反光。
(但是特別想問一句:把尖頭包上了沒問題,寫個大紅的編號在上面就不怕暴露了?)
不過啊,在一戰的塹壕戰中,如果走投無路的話,用這個頭盔打敵人大概也比赤手空拳打敵人要好。由於塹壕肉搏戰的殘酷性,很多本來不是武器的東西都被用來格鬥了,比如說挖戰壕的鏟子、錘子、英軍的扁頭盔等等,很難說這種普魯士型尖頂頭盔有沒有被用到這種方面上。
俾斯麥戴著頭盔:
要說這種頭盔裝飾的起源,這種典型的尖頂裝飾是被德皇威廉四世設計出來的,大約在1842年。這種頭盔融合了歷史上以前的經典設計,和當時具有象徵意義的裝飾,在設計時就是一種非常注重美觀的頭盔。
到了一戰時期,很多發給步兵的尖頂頭盔實際上是硬皮製成的,防撞防砸不防彈。
順便說一句,十九世紀末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用過類似的頭盔裝飾,如下圖。還有其他用過儀仗用尖頂頭盔的部隊,比如瑞典近衛等,就不一一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