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火,該怎麼辦?
6
回覆列表
  •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覺得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忍不住發火,事後卻又發現根本不值一提,而心生悔意。這恐怕是大多數家長的育兒常態,每次默默地在心裡勸慰自己要忍耐要改正,要做一個理智的家長,要讓孩子有安全感,可是信誓旦旦很快就被壞情緒給佔據。說穿了,這就是情商修為不夠,需要做出改變,否則這樣的惡性迴圈會越來越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也加劇了親子間的交流障礙。

    作為父母親,一定要明白這件事: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自主的權利。多給孩子一點空間,少一點要求,不盲目跟風,把孩子拿去和別人比較,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難做到的。

    認清現實,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允許孩子犯錯,正如我們也會犯錯一樣,犯錯也是一種成長。最重要的不是指責和打罵,而是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到底錯在哪裡,應該怎樣改正,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

    與孩子交流時,多一份耐心,少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不要以自己是家長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要給孩子一種親切感,與孩子共情,充分理解他的感受,給予正面管教。

  • 2 # 與詢心理

    絕大多數家長包括我在內都會有這樣的問題,教孩子各種事情很沒有耐心,總希望他能夠一教就會,都會出現"越看越煩,越教越生氣"的狀態。

    事實上,怎樣避免在教孩子的過程之中父母越教越毛躁,作為父母需要了解的內容有很多。

    首先,瞭解孩子的正常能力範圍。

    很多家長會犯的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看著人家孩子,逼死自家孩子。孩子的年齡在到小學階段之後,各項能力差異會很大,有些孩子運動能力會很強,有些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也有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很強。但是,除了極少數逆天的天才,絕大多數孩子會有更多的需要待發展的能力。但是如果家長看著人家孩子的部分發展冒尖的部分,卻忽略了這些孩子同樣還有需要發展的部分,然後拿自己孩子發展不完善的部分去對標。那真的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每個孩子發展自身的時間都那麼多。每天可以有的發展也都是有限的,要求他全都好,顯然是強人所難了。

    瞭解孩子所在年齡段的平均水平。

    瞭解孩子發展的平均水平是一個很重要的參照標準。而且通常來說,是一個讓父母迴歸正常判斷的重要內容。因為通常來說,父母都會急於眼下的各種不滿意,而忘記了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不能做到讓父母滿意。當你總覺得孩子牙刷得不仔細,房間總是亂糟糟,一旦開始玩遊戲了就想不起來越好的學習時間等等。但事實上這些內容在某個階段是普遍存在的。而作為父母則是需要幫助他們逐漸實現能力的發展。

    調整對孩子的期待。

    通常來說,在學習上,大多數父母需要降低對於孩子的期待。如果你家裡的孩子的週末已經忙到需要趕4~5個學習班。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需要降低對孩子的期待了。降低對於孩子的期待不是指你對孩子放棄了。而是調整到合適孩子學習強度的學習。

    學會語言和情緒的管理

    我的建議是在家裡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用手機錄音和錄影,記錄下自己和孩子的表現。然後空閒下來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分析一下自己的表現。當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看自己的表現的時候,我們會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看看我們說話的時候到底是出於幫助孩子,還是發洩自己的情緒?透過這種手法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後,就有去構思和設計自己的解決方案。多設想場景,多做預案,多想想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孩子怎樣才更容易被帶動,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影響。隨著練習的增加,你處理孩子問題的預案會越來越多,解決問題才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 3 # 程媽快樂育兒

    你好,當你意識到,自己發火的行為特別不好。要想改變。那麼。可以試試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使用對自己的正面暗示減少吼叫次數。 每次對孩子吼叫時,強行壓制憤怒。對自己說“我千萬不能生氣。”這樣否定的女人暗示,效果往往很微弱。 不如對自己說一些正面的話,也能減少焦慮。比如“很快就會過去,我沒事啊,這點小事不算什麼”。

    第二,如果你壓住自己的怒火, 那麼可以在吼叫過程中,阻止自己把吼叫繼續下去。並且使用恰當的詞語來和孩子溝通。比如,孩子在沙發上蹦蹦跳跳,你對他吼叫著“我叫你別在沙發上跳了!”。

    和“你沒長耳朵嗎?我叫你別在沙發上跳了,你怎麼就不聽呢?你看看隔壁家的然然從來不在沙發上跳,你怎麼不學習人家。”

    這兩種方式的影響是不同的。

    後者是在暗示“你是個壞孩子”,而且孩子還會把你的意思理解為“爸爸媽媽更喜歡隔壁家的然然,不喜歡我”。

    第四、吼叫已經發生了,讓吼叫為以後“不吼不叫”鋪路。

    如果已經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了,那麼不要過分的懊悔,而是靜下來想想。

    最近一次你做出讓孩子開心的迴應是什麼?

    當時你沒有吼叫,你用的什麼方式去迴應孩子的?

    效果怎麼樣?

    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可以花一分鐘慢慢回憶一下。除了吼叫之外的迴應方式,有哪些你覺得可以用來減少吼叫的次數。為以後對孩子不吼不叫做鋪墊。

  • 4 # 天蠍座嶽姐

    常想想萬事沒有完美,孩子更是,大人做事錯誤不斷何況未成人的孩子,我們在培養孩子長大成人,只要結果完美就行,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犯錯學習成績呼高呼低,人生才有樂趣,在孩子在不斷摔倒爬起中鍛鍊自己,日後他才會走的更穩跑的更快更遠,別糾著孩子錯誤不放,你的呵斥打罵會損傷他的大腦,會令他失去自信,不要和老師一起折磨孩子,換位思考換作是你你又如何心理,和孩子做個知心朋友,幫助他,愛護他,看看哪種方式更有效,孩子是親生的,問題是可解的。

  • 5 # 勻木教育

    根據我的觀察和自身經歷來看,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孩子迴應父母方式問題,但孩子的這種迴應其實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

    你有沒有多次叫孩子吃飯,但孩子就是隻顧玩耍不吃飯的經歷?那時候你會不會情緒化?會不會對孩子發火?

    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並且有幾次忍無可忍,對孩子發火,我相信也有很多父母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孩子賴在超市或者遊樂場不走,孩子堅持要購買某樣東西等,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這樣做呢?

    一個原因是孩子們太專注於自己所做的事情,他們忽視了我們大人的話;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在測試我們,他們想知道如果忽視我們大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孩子的反應習慣,也與我們對孩子的培養有關,我們總是重複同樣的話,我們給孩子培養成了這種習慣。

    如果我們瞭解到這些情況,可能我們的情緒化就會減少很多,並找出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們迴應孩子的方式,取決於我們對孩子的認知。情緒平穩,並且正確認知孩子反應習慣,是父母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那麼,遇到類似問題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這會讓自己避免情緒化;

    其次,對自己質疑,問問自己為什麼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提高對孩子的認知;

    再次,對自我的情緒負責,比如我們可以說“我煩透了”,而不是“你真煩人”,前一種說法只是個人感受,不會加劇衝突,而後一種說法會引發孩子的防禦心理,加劇衝突。

    無論如何,建議父母們在任何情況下,不要採用應激式反應,而應該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基於教育孩子的目標,選擇具有建設性的迴應方式,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加劇衝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會不會就是想利用這個病毒來減少人口,因為福利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