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古籍?

      近年來,國內掀起一股“國學熱”。國學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曆史中的優秀思想和文化,透過“國學熱”我們不難看出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從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的國學班到茶道、烹飪、養生等活動,再到學前兒童誦讀《三字經》……透過學習國學經典,人們開闊了視野,汲取了智慧,提升了修養。 

     然而,除了一些通過當下社會現象闡發經典的暢銷書,真正的古籍仍然遭受現代人的冷遇。這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當下的國學熱有些“虛熱”。現代生活背景下,讀古籍究竟有何意義?面對汗牛充棟的高文大冊以及其中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究竟從哪裡入門?本期“書香無錫”,記者邀請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史應勇、劉桂秋兩位教授,和讀者分享他們在這一方面的心得和建議。

      太湖週刊:在現代社會,閱讀古籍對於個人而言,有怎樣的意義?  史應勇:閱讀古籍,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滋養。中國人講究創新,首先思維上需要一種營養。中國當前的文化走到了一個瓶頸狀態,表面上很多元,其實是趨同,想要有些新的變化,傳統文化會給一些啟示。中國的古典文化是很好的素材,可以給你滋養。  劉桂秋: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我們無法割裂自己的傳統,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為人處世的原則,其最終形成,還是要從自己所在國度的歷史長河中去尋找。而中國的文化、思想的源頭都在古籍裡。 

      太湖週刊:對於孩子來說,讀國學意義何在?  史應勇:現在很多學校都要求孩子讀《三字經》《弟子規》。孩子讀這些書,這種滋養是潛移默化的。孩子讀國學經典,就是要念誦,念著念著自己就悟了。這些啟蒙書,看起來比四書五經要容易,但是對孩子來說,不一定能懂其中的全部道理,所以只有透過唸誦來感悟。

      ■讀古籍,首先要學會甄別  太湖週刊:中國的古籍浩如瀚海,可以選擇哪些書來讀?  史應勇:考慮到初學者的文言文水平,剛開始要挑選一些比較文從字順的古籍來閱讀,比如《史記》的文字就非常順暢。如果把一本《左傳》和一本《史記》放在一起,一般選擇先讀《史記》。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問題和以前不同。以前是沒有機會讀這麼多的書,而現在是機會非常多,卻不會甄選。書很多,但是印刷、註解的水平參差不齊。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學會怎樣甄別。

      劉桂秋:讀哪些書沒有一定。根據每個人的基礎、興趣和目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形:如果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可以讀一些所謂的“元典性”著作,即一個民族跨入文明門檻以後,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確立下來的對民族文化發展具有規範意義的典籍。這樣的典籍在先秦比較多,是中華文化思想的源頭,比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詩經》《楚辭》等。如果想透過讀古書讓生活充滿詩意,提高審美情趣,可以多讀一些唐詩、宋詞、元曲。如果想培養自己閱讀古籍的興趣,可以讀一些明清時期的小說,這些書一般是淺近的文言文,甚至是白話體,有趣、生動。比如四大名著。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也很有趣,閱讀《聊齋志異》還有一個好處,當你被故事情節吸引時,讀文言文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太湖週刊:那麼在選擇古籍讀物時,應該如何來甄別呢?

      史應勇:甄別古籍讀物,可以從出版社和書店入手。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三大出版社,相對來說可靠度比較高。各大古籍出版社也不錯。如果不太會甄別的話,最好不要買地攤上的讀物,那上面誤讀、錯字非常多,讀來無益,是在浪費寶貴青春時光。從書店來講,無錫比較專注學術性的書店是百草園書店。  劉桂秋:當下的國學經典註解水平參差不齊,我們一定要選嚴肅的著作來讀。比如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孟子譯註》、餘冠英先生的《詩經選》等等。

     太湖週刊:能否介紹一些閱讀的方法? 

     史應勇:有的人在閱讀古籍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障礙。尤其是閱讀先秦古籍,語言、思維的扞格往往讓人卻步。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先讀帶有普及性質的淺近注本。讀書不應貪多求快,還是要靠理解。讀經典要慢慢讀,品讀。只有這樣,才能把學問做起來。

      劉桂秋:經典著作,要麼不讀,要讀就要從頭到尾認真讀完,甚至反覆讀,而不是翻過就完了。一些不急著看的書泛讀即可,再想用的話找起來就方便了。精讀書目和泛讀書目之間並無明確界限,有時候泛讀的書過兩年又會開始精讀。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閱讀古籍還是最好輔之以注本,讀完注本後還可以讀一些學界對這本書的研究著作。 

     太湖週刊:怎樣可以培養閱讀古籍的興趣? 

     劉桂秋:可以找到一群同好者,組織一些書友會共同研讀古籍。我最近參加了一個《紅樓夢》的讀書會,讀書愛好者們整整一個下午都在交流閱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這些書友對《紅樓夢》痴迷到可以大段背誦書中內容,他們甚至透過擊鼓傳花、作詩吟詩等活動重現了書中的場景,這樣的活動從形式到內容都非常新穎,相比請一位專家來做講座更能培養閱讀興趣。在網路上建立一個有質量的讀書群,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讀古書能找到幾個志同道合者,思想碰撞,互相啟發,會更加提起讀書的興趣。(來源:無錫日報 朱名佳 實習生 殷星歡)

  • 2 # 魂舞大漠

    先讀點簡單的,精讀苦讀弄明語法,積累語詞,多學點典故,風俗等,循序漸進就可以,白話文幾乎顛覆了古漢語,語境語意差別很大,非積累基本知識而不可得。好多人覺得麻煩,傳統文化不可丟。

  • 3 # 泥水勞人

    閱讀古籍,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現代文人或名家,均有誤導理解,所以讀者也就理解不能到位。例:溫故而知新。其白話是:溫習已有的知識,而後要開發自己的智慧去創造新的知識與事業。知,智慧,新,新事物。所以現代文人在不知覺中“指鹿為馬”了,這樣自然對讀者是最大的損害,所以聽了解釋仍不明白。

  • 4 # 魔鬼166515121

    欲讀古籍,先識漢字,次研斷句,最後是得其意忘其形。

    識漢字須從理解造字本意角度著力理解漢字原始本意而不是現在通用的經多次引伸而來的引伸義。

    正確的斷句才能體現古籍作者本意,不當斷句會造成離譜的歧義。

    要全盤徹解古籍所欲表達的精神實質,不可斷章取義,不可停留於字面逐字機械解釋,應透過字面看到紙下,力求達到得意忘形的讀書最高境界。

  • 5 # 本樞

    古籍範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醫學,哲學及至自然科學等方方面面。

    首先是選擇自己想了解的領域,其次是選擇精品書籍,比如,醫學方面的古籍,《皇帝內經》應是首選。農業方面《齊民要術》是首選。再次,選擇權威的註釋讀本,古籍文字難認難懂,需要後人的解讀,解讀也是良莠不齊,需要選擇優秀的註釋本。比如《道德經》,首選三國時期王弼的讀本,再配上現代人如陳鼓應的解讀,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這樣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準確。

    最後,建議寫作讀書筆記。閱讀古籍的目的不會像閱讀現代書籍僅僅只是涉獵,閱讀古籍需要精讀,是希望實現自己閱讀古籍的目的,讀書筆記是最好的方法。

    希望對學習古籍的朋友有幫助。

  • 6 # 瘋狂小牛哈

    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相對白話文是比較抽象的,那麼,如何抓住關鍵,突破文言文的閱讀呢?《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給大家幾點建議,不妨嘗試一下

    一、預讀

    目標是:讀準字音,準確停頓,把握節奏;瞭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註釋給生字生詞注音。(2)根據教師範讀或課文錄音清楚準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註釋和語文工具書,瞭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5)透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徵。

    二、抄讀 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 目標是:透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

    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 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鑑賞性閱讀。

    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型別”的基本特徵。(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 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 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覆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準確記憶。(3)擴充套件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

  • 7 # 若水新媒體

    首先題主閣下是一位謙遜的學者

    閱讀古籍與語言學習的方法很類似

    多讀多查多請益 以經年積累的不同閱歷的增長來體會每句每段 甚至每一個字的不同表意

    故古人云 書讀千遍 其義自見 就是您讀是書的最好理解

    如先生者以讀書研考真義為終身事 則無事不成

    相信先生您一定會很快學究天人

    讓我們共同努力進步!

    淺學陋識 貽笑方家 還請原宥斧正!

  • 8 # 苦善禪根1

    感性與理性結合,才能讀懂悟透。

    今天,別人寫一篇旅遊風景區的記敘文,你沒去過,看完讚歎,好文!風景如畫。

    那你畫的出嗎?即使是高階畫家,畫出個秀麗風景畫,你覺得那是作者筆下的風景嗎?

    當你也去旅遊一番此處風景,然後再自己描述,再翻看那篇文章,你一定會有一番感概。

    看景不如聽景。

    讀古文,難懂,許多都是古人的體會,寫照,所以要體會著想,體會著看,字面字義上看,才能接近、較好的理解古人之意境。

  • 9 # 杏園閒話

    首先掌握訓詁基礎,所謂訓詁:“訓”和“詁”都是解釋的意思。《說文》:“訓,說教也。”段玉裁注:“說教者,說釋而教之。”在語文方面,就是指字、詞、句的解釋。詁,本指古語。呂忱《字林》:“詁,故言也。”特別指不同於今語的古語。張揖《雜字》:“詁者,古今之異語也。”解釋古語也叫詁。《說文》:“詁,訓故言也。”對典籍中的古語所作的解釋也叫“詁”。“詁”又寫作“故”。

    訓詁的本義是解釋古語或古語的解釋,引申之,解釋方言也叫訓詁。我國第一部訓詁專書《爾雅》就不僅“釋古今之異言”,也“通方言之殊語”。推而廣之,解釋古語、方言以外的其他詞語也屬於訓詁的範圍,如《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

    訓詁可以見字知義,見文知史,見史知源,久而久之,可突破古文字意語法結構,不需白話譯文,至少了解每篇文章的章法、立意和中心思想,然後反覆誦讀,通篇記憶,便是古文通家。

  • 10 # 易學直播

    易學是攀附科學的藤,但是同時也是根。

    你有多高,它有多高。而不是倒顛過來。

    你看到的易學,都是你的認知或者高度。

    如果你認為它有用,那是不謀而合。

    如果還認為它無用,禽獸並不讀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至60歲的下崗職工,沒有任何補貼,該如何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