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民世界觀
-
2 # 揚州微笑的草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而我一直掛念的卻是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動物的本能,不值得大驚小怪。正因為這種本能,世間萬物才會生生不息,人類才能繁衍,社會才會進步。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只為生身父母著想,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這個社會能成為什麼樣的社會呢?
孩子來到這世界,是軟弱無能的,無知的,他們需要父母的呵護,愛,無私的奉獻。去看看貓貓狗狗吧,它們都知道生下孩子就給它們吃奶,時時刻刻保護它們不受傷害。作為一個人,生了孩子而不知道愛護,不是比動物還不如?
我們的父母,他們漸漸老去的時候,是和剛出生的孩子完全不同的,不應該強調愛父母如愛孩子。父母要掛念,但是不能和掛念孩子同日而語。父母生養了我們,我們生養了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曾經,我們的民族有所謂的“二十四孝”,今天看來,很多其實是糟粕。
就在不久前,網傳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村出現了一組主題石雕,內容為宣傳“二十四孝”,可是網友直呼“嚇人”,表示有點“懷疑人生”。原來,他們是把中國古代傳說的所謂“二十四孝”照搬在現代雕塑上,目的是提醒當下的年輕人要盡孝道。
先來看幾個嚇人的例子。比如“嘗糞憂心”,說的是一個孝子透過嘗父親的糞便知道父親生病了,然後棄官在家服侍父親;放在今天,直接送去醫院就行,比那種所謂的孝心更有用。比如“為母埋兒”,說的是一個孝子為了省下口糧給母親,偷偷活埋自己三歲的孩子,結果挖到了一罈金子,從此一家其樂融融。——活埋孩子,在當下就是傷害未成年人,應該抓起來判刑才對,還值得宣揚?還有一個“恣蚊飽血”的雕塑則更加荒唐,說的是有個兒子擔心父親被蚊子咬,自己在父親旁邊喂蚊子;今天的人要這樣做,真是愚蠢至極——買蚊香薰一下蚊子不就行了?
宣揚孝道沒有錯,但錯在如何宣傳。照搬古代的東西,首先是與當下文明格格不入。在古代,“二十四孝”的精神核心並不是“孝”,而是對所謂的“三綱五常”的維護,所以才會出現一些反人性的“嚇人”的故事。其次,是有悖於新時代的價值觀。舊二十四孝裡所宣揚的“孝悌”,不少是愚孝,對今人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去學,或者不能去學。
今天,我們講弘揚傳統美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迴歸人性。那種反人性的、不合常理的、有迷信色彩的孝道,是愚孝,新時代不需要這種陳腐的愚孝。借用“二十四孝”的名頭是可以的,但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舊瓶裝上新酒,給“二十四孝”重新定義,新時代需要“新二十四孝”。比如,把“常回家看看”、“帶父母去旅行”、“假期多陪陪父母”等溫馨的生活場景做成雕塑,作為“二十四孝”來宣傳,才是文化基礎上的創新。
牽掛你的孩子吧,這是你的責任,義不容辭,而且,一點沒有錯。
父母那裡,記得常常問候一下,關心一下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情感生活,有病送他們去醫院,讓他們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儘量少一些苦痛。能做到如此,你就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我是一個母親,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把主要精力放在他們的孩子身上,讓他們健康成長,就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的願望。
-
3 # 龍游蒼海戲人間
這是愛的傳遞,是刻在基因中的天性。正是如此人類才能繁衍生息,父母陪伴你的時間正是你成長的時間,同理你陪伴孩子的也是。而當你獨立以後組建家庭,到那個時候就應該以家庭為中心,對父母承擔贍養的責任和義務。這是社會細胞的正常活動軌跡。
-
4 # 簡單栗子醬
這個問題,我一開始也覺得矛盾。確實是這樣,父母為我們付出很多,而我們下半生卻幾乎都在圍繞著自己的孩子轉。
但是,轉念一想,這就是一個人一生角色的轉換啊。
個人在社會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責任與義務。
角色責任,通俗理解為:角色在規則下必須做的事。由於人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會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會產生相應的責任。
比如,一個人在社會上是公民的角色,那麼就要承擔作為公民遵紀守法的責任;在家,對於小孩是父親的角色,就需要承擔撫養小孩成長的責任;在公司,對於下屬是部門經理和領導的角色,就要承擔崗位相應的責任。
這些責任範疇的構成是基於角色穩定和共性的基礎之上,不會因為角色中的行為人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統稱為角色責任。
我們未成年前,身上的角色是父母的兒女,在他們的庇佑下健康成長,父母呵護我們周全,讓我們健康成長是他們的責任,這種責任是社會賦予的,但更多的是內心的自我成就感。
我們成年後,有了自己的家庭,角色從父母的兒女變成妻子的伴侶,孩子的父母,這時候我們就變成了另一個父母,對我們的孩子傾注心血。這是社會一代代的傳承,也是繁衍後代重要的一步。
正確地對待每一個角色,它們組成了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完美地理順其中的關係和責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大師。
-
5 # 寶媽瓶子
我覺得很好理解啊!因為父母生了我們,他們把愛給了我們,我們又生育了自己的孩子,又把父母給我們的愛延續給孩子,所以生命才這樣生生不息啊!
-
6 # 言成0705
父母與孩子就血緣來說一樣親,但生命是父母給的,養育之恩又獨一無二,小輩報答不盡,所以父母第一。把愛第一給孩子是不對的。
-
7 # 手機使用者13164185138
人之常情,父母生養我們如沒他們的精心照料,也就沒有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如不照料下一代他們也不會成人。照顧老人是情與德的結合,當孩子與老人同時發生問題,又不能同時兼顧,當以孩子優先。在不影響孩子生活的前提下,多關心一下老人是為子責任,是情德展現。只有這樣才上對得起老下對得起小。
-
8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應該懂得感恩,給予父母衣食無憂的晚年,給予晚年父母足夠關心,照顧。
而我們一生中,付出和掛念,最多的,則是我們的孩子。這可以說是,一種種族,或者姓氏傳承,也可以說是一種中國文化的傳承。如果沒有後代,很多文化將無法傳承。
-
9 # 雪姐談生活
上有老,下有小,也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父母覺得這一生都是為了孩子,生養自己的父母何曾不是這樣想的,你養我小,我陪你老
-
10 # 立君聊生活
水往下流!
孩子是晨起的朝陽,是剛出土的嫩芽,悉心培育,茁壯成長,充滿未知,充滿活力!
父母是西下的太陽,枯敗的大樹,死是必然,枝葉凋零,樹幹腐敗,最終連樹根都化作泥土。
養兒才知母艱辛!雖然我們一生中付出和掛念最多的是我們的孩子,可是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上下五千年,炎黃子孫,華夏文明,孝道傳承,我們亦必須孝敬父母,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讓父母幸福安詳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時光,也是你對孩子最好的愛!
-
11 # 健康長壽167748702
自己把兒女養大成人,十月懷胎之苦且不說,從哺乳丶擦屎倒尿直到上幼兒園丶小學,每天送去接回耒,怕冷著又擔心熱壞,操碎了心,為其付出了多少艱辛。而父母是怎樣把自己養大的,兒時的事記住的極少。只知道上中學丶大學花了父母不少錢,僅此而已。“養兒方知父母恩”,有兒女的人在關心牽掛兒女的同時,就應該想到自己的父母不也是這樣的嗎?世界上對你做出付出而不圖任何回報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親。若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就失去了人性,是被人唾棄的人。
-
12 # 風中的美麗525
感謝悟空邀請!這個問答我會說得稍偏離點了。百善孝為先,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做得這麼好。一直盡興盡力陪伴孩子成長,等孩子成家立業了還有操不完的心。我們的父母輩們一直這樣付出,迴圈著這樣的生活,年紀大了父母也希望孩子能關心和體諒,孩子往往都沒時間體會照顧到,老話說:水往低處流,也是這個道理吧。我們的父母也需要我們照顧了,除了照顧孩子,更要照顧好老父母們的身體和心理,讓他們晚年能和咱們多說點家常話得到寬慰,中老年了責任是好多喲。一定要健康的愛護自己,善待快樂,才能照顧好身邊的人。
-
13 # 渝夫文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養育好自己的子女,本身也是一種孝道、一種傳承。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才更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
14 # Z宗文
從兒、女出生到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做父、母的要付出多少艱辛、多少勞累!每個成了家的人都會為自己的親身經歷深有體會;與此同時,亦會為生我、養我的父、母深感不易,以致深懷感恩之心。新社會,人民當家做主,人人都有工作;特別是今天,父、母到了退休年齡,仍能月月領到養老金,生活有保障,在經濟上不需要兒、女們的付出。而大多數父、母能夠自立,談不上需要兒、女贍養。故在自己的兒、女未成年時,即需自己撫養、教育,亦就是“付出”。從兒、女出生到成人,漫長的歲月就形成了所謂的對兒、女付出多於對父、母。但在“掛念”方面應不存在這種情況,對兒女和對父母的掛念應該是同樣的!對兒女是責任,對父母則是孝順。不應該存在對兒女掛念多,對父母掛念少的現象,否則有悖於倫理,有悖於中華民族“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
15 # 磨刀客76
父母是什麼?孩子又是什麼? 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根源,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尊老愛幼的美好傳統需要你我一代一代的傳承...
-
16 # 尋闌
《步履不停》裡有一句話:“所謂人生,就是這樣步履不停,迴圈往復,生生不息。”
父母對我們付出很多,掛念我們,關心我們。當我們成為父母,又最終活成了父母的樣子,我們為自己的孩子也付出很多,這種愛是代代相傳,迴圈往復。
而當我們有了孩子,做了父母,才能體會到我們父母的不易,才更能感受到父母對我們的愛,才更能理解他們,他們的嘮叨,他們的牽掛,都是慢慢的愛。當成為父母,才更珍惜父母在的日子。
人生就是一種責任,對孩子要把他養大成人,對父母要盡孝,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珍惜那份愛。
回覆列表
再延伸一下,你希望你的子女在長大成人之後回報你,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你的孫輩呢?
所以說,照顧好子女就是對父母的回報,這是父母希望的,也是人類的原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