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漫旅
-
2 # 阿祥79874
應邀簡答:《村晚》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是一幅美麗的牧歸晚圖。滿塘的碧水,滿坡的綠草。太陽快落山了,牧童騎在飽腹懶散的牛背上,橫笛隨意吹著自鳴得意的曲調,披著聽醉了的晚霞慢悠悠的往村裡走去。
-
3 # 山水常相守
詩人生活在宋代,生平不詳。《村晚》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詩人在寫此詩之前,心情鬱悶,可能是憂國優民,也可能是個人不得志有感而發。傍晚詩人慢步在池邊,眼前的景象是;水草長滿池塘,而且塘裡的水很滿,西山口將要落山的太陽浸泡在有些涼意的池塘裡,不時的還泛起一層層的漣渏。不經意間,又有牧童頑皮的橫騎在暮歸的牛背上,手拿短笛吹著些沒有音調曲子。
詩人慢步在深秋的池塘邊,心情極度低落,眼前的此情此景,更鉤起了詩人有志無處報國的優悶心情。
-
4 # 申卜元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
首七言絕句,它是描寫當時農村晚
景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該詩是一幅美麗的牧歸晚圖。它展現
在我們眼前的是:滿塘的碧水和滿山
的綠草。這時夕陽將至,只見在落日
餘暉中牧童騎在飽腹的牛背上,橫笛
吹起了不著調曲子,披著晚霞悠然自
得地向村裡歸去。
【村晚】這首詩所描繪的確實是一幅
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畫面,
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
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詩的畫中之
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
的美好感覺。
-
5 # 杜裡茂森
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宋代詩人雷震的七言絕句《村晚》,是一首別具特色的田園詩。它以一個士大夫的視角,透過描繪寧靜安詳的村晚景色,寓情於景,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眷戀嚮往的情感。下面,茂森分結合詩句加以陳述。
首句中,傍晚時分,江南水鄉,詩人漫步村頭,搜尋著一切讓他有新奇感的事物。凝視著眼前的池塘:池水滿滿,水草青青,鋪滿水面。這水應該是春水,它源源不斷地從山上流下來,帶來小村勃勃生機與活力,新給人豐收的希望。詩人不避重複,連用兩個“滿”字,含蓄地透露出他的激動喜悅之情。
次句寫遠景。由於對池水的關注,詩人不由自主地眺望遠處的山巒。他在想像,那裡叮咚的泉水藉著山勢,潺潺而下,匯聚到腳下的陂塘。春寒之時,太陽總是帶給大地暖意。此刻它要落山,詩人有些依依不捨,略有些落寞。不過,這種情緒馬上就被消解掉了,餘暉灑滿大地,映紅了水面的漣漪。一個“浸”字化靜為動,暗示出詩人此時心中小小的激動來。
第三句筆鋒一轉,主角出場了,畫面中有了人,才能夠氣韻生動。牧童暮歸這種場面,村民司空見慣,激動不起來,卻是一個文人最喜歡看到的,他們總是喜歡一些原始野性的事物。詩人目送歸去的牧童,腦海裡定格了他橫坐在牛背上頑皮的笑顏。在詩人心中,笑顏就代表了農村生活的淳樸本性,牧歸象徵了人性本真的迴歸。
尾句收合全篇,“信”字格外有深意。牧童悠然自得地在牛背上吹起了短笛,笛聲沒有什麼悠揚動聽的旋律。牧童無師自通,隨意地信口吹曲。在詩人的心裡,那笛聲才是至真至純的音樂。吹笛歸去分明是動態,卻讓人領略了寧靜安詳和閒適的意味。
從那聲音中,詩人調動起感官和心靈,聽到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嗅到了泥土的馨香,感受到了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幻化出了一個心嚮往之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桃花源…… -
6 # 曉陽多元素
村晚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這首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回覆列表
《村晚》古詩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雷震,生卒年不詳,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也有說南昌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宋朝,政治開明,經濟富庶,文風自由,中國詩詞藝術發展的一個巔峰。
這也體現在這首《村晚》詩裡。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描寫了一副美麗的農村晚景:樹木蔥蘢,池塘青青,紅彤彤的落日似被山巒咬住,放牛回家的孩子調皮地橫坐在牛背上,用短笛不成聲調地吹奏著曲子。詩人用他充滿自然與人文情懷之眼,描繪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