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伍愛影視
-
2 # PL鄧鄧
《大贏家》和《率性而活》,確實中國產片和韓電影的差距有點大,可能是普遍性的,什麼是小品,什麼是電影?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後者在2007年上映,前者在最新網路免費直播。可是看了給我的感覺恰恰相反,同一個故事。我們拍得2020年的遠遠不如人家2007年的,也和該故事的主題成正相關,不認真,不敬業造成的。編導的基本功遠遠不夠格:
今天先看了《大贏家》,到約23分鐘左右,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像小學生在過家家。一路快進OVER。實在鬱悶,就找了《率性而活》,很有興趣的一次看完了,也讀懂了該片想表達的主題,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做事要認真一點,對工作要有敬業態度。
1,電影絕不是說教,對觀眾野蠻灌輸思想,觀點。所以第一要素,要劇情好看,讓觀眾有興趣看下去。這點《大贏家》是非常不合格的。問題在於,沒有購置好矛盾衝突,前面的劇情太散,想直接講大道理,變成了說教,也就變成了兒戲,一群演員嘻嘻哈哈的,想認真的時候認真點,想不到位的地方就憑感覺直接想當然了。
前23分鐘,基本在說角色的性格特徵,有矛盾衝突,即男主角和其他角色格格不入的矛盾衝突。但這是一種現象級的矛盾編導該做的是整理出一條主線來。各方面的細節都漏洞百出,邏輯上不嚴謹,所以給觀眾也就沒有預期和觀影興趣。所以我是怎麼也看不下去了,就放棄了。
2,而《率性而活》開篇的故事就非常嚴謹,細節把控到位,是在情節故事中展現人物性格,演員表演逼真到位,讓你感覺身臨其境,邏輯上是說的通的。《率性而活》透過一系列的黑色幽默,矛頭直指政府的官員,強有力的抨擊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趕上了當年南韓電影黑政府的熱潮。就像一開始就購置了主要矛盾衝突,警察署長和男主角的各種角力,你會有預期,結果會怎樣發展,因為署長是可能真的報私仇,借刀殺人的,那男主角又該如何應對呢?對吧。
該片整部電影,就是一個邏輯性有問題,即眾人質開巴士逃走,男主角留在了銀行,但是人質沒有邏輯性(失去威脅了)去耍後面緊跟的警察啊,所以高潮部分就顯得美中不足了。
其餘部分都可圈可點。把一個本質上一般般的故事,拍得非常到位,精緻,體現了人性和主題,這種團隊製作能力,確實是值得中國影視人員虛心學習的。就和《龍蝦刑警》和《極限職業》相同的道理。
3,更可笑的是,剛才快進了一下,發現《大贏家》拿人家的邏輯性錯誤的地方也照搬照用了,即同樣是人質開著車耍著一批警隊,滿城兜風。
-
3 # 一茗講故事
《大贏家》改編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彥《遊戲的時間不會結束》。當然,最先拍攝的電影是日本的《永不結束的遊戲》,之後南韓07年翻拍了《率性而活》。
並且隨著疫情的影響和全球經濟的下行,這類小成本電影會越來越多,換句話說:頭部電影玩院線如《唐探》《戰狼》等等,中部電影選檔期,博一下院線,而剩下的都會轉戰“網大 - 網路大電影”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影視人轉戰網路大電影?1.投資小,風險小,回報可觀
相對院線電影而言,網路大電影不需要太多流量明星,也不需要驚天地泣鬼神的特效,只要用心的把故事講好,播放平臺推薦位比較好,做一下宣傳,最後的回報都很可觀。
2.回款快
院線電影的回款週期一般都得半年甚至更長,這對於製作單位來說,相應的資金流就比較緊張,而網大不同,往往場景少、人物少、資金少,製片方也急於回款,整個流程比較快節奏。
3.網路播放市場成熟且看網大的成本遠遠低於一張電影票
優酷、愛奇藝、騰訊影片,是國內的三大平臺,從電影的評級選拔 - 播放週期 - 利潤分成,甚至提供完整的拍攝團隊等等,已經越來越成熟,並且對於付費會員使用者,看一部網大,成本微乎其微,劇情好,我繼續看,劇情不好,我換下一個。成本很低。
為什麼像《大贏家》這樣的翻拍電影會越來越多?1.劇本經過市場驗證,風險值低
一般翻拍的電影,基本上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這樣就能保證劇本的可看性,只要稍微加工,符合國情,基本上最後的口碑都不會差例如《來電狂響》《誤殺》《大贏家》
2.投資成本低
3.日韓電影從業人來國內淘金熱
試問全球哪個國家的地位越來越高,人民大眾手裡的錢多,不用想,肯定都會說中國。
經濟也好、文化也好,發展到一定高度都會停滯不前,就像日本和南韓,對於電影,他們的理解深度和厚度的確比國內要高,但是呢,市場就那麼大,想要拍出更好的電影,掙更多的錢,只能來中國,而賣版權,分份額,就是文化侵蝕的一種。所以大家接下來幾年會看到很多日韓精彩的劇情電影,都會像《大贏家》這樣,換上中國的演員和核心,排成網路大電影。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利益驅動
正如孟子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而我們只能盼望,在這場文化侵蝕中,我們能做到取之精華 棄之糟粕,學為己用,讓中國電影更上一層樓。
回覆列表
今年第三部改為線上首映的電影《大贏家》在四大平臺上線。
從《囧媽》、《肥龍過江》到如今的《大贏家》,不知道還有多少電影將要上線。《大贏家》主要平臺是豎屏媒體,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是透過手機觀看,這對一部大銀幕電影來說是毀滅性的,狹小的螢幕讓觀影過程十分不適,影響了對電影的觀感。
《大贏家》講述一場銀行的搶劫演習,一個“軸人”卻讓本來這場假的演習,近乎成了一場“真”劫案。一聽這個故事你絕對會想到南韓電影《率性而活》,但《大贏家》並不是翻拍的這部電影,而是改編自更早之前日本作家的村井邦彥的《遊戲永無結束時》,在1991年日本還改編過一版電影,非常冷門,連字幕都沒有。
雖然寫著改編自村井邦彥的小說,但明眼人都是知道這就是《率性而活》的翻拍,這部2007年上映,在豆瓣8.3分的高分電影,在內地影響力很大,步人後塵很難不拿它與前作對比。相比之下,《大贏家》在豆瓣上僅拿到6.8及格線上的分數。
《大贏家》的情節設定基本原封不動的照搬了《率性而活》,諸如“地板俯臥撐”等老梗都逐一再現,警察與綁匪幾回合對決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將警察的突襲失敗從“密室缺氧”變成“香蕉炸彈”,而外賣點火鍋算是一個本土化的改變,增加了些趣味性。
本著警察不能“黑”太狠的原則,《大贏家》對原作最大的改編就是把主角從警察變為銀行職員,主角由大鵬飾演的嚴謹,曾是退伍老兵,之後成了函授的金融碩士,人如其名是一個“嚴謹”的人,做事認真各種“軸”,在演習這件事上更是認真,演習前做了周密的策劃,開始後有條不紊的實行計劃,一場演戲被他弄巧成拙。看完電影我們只能感嘆,嚴謹真是一個認真、努力的好同志,至於他為什麼這麼“軸”,為何死磕銀行演習,我們只能簡單歸結為他很善良,無法對這個人物產生共情。
然而《率性而活》中,主角鄭度滿曾是刑警,因為舉報市長貪汙受賄,苦於找不到證據被降級為交通警察,而署長也被開除這也導致了小鎮中盜匪橫行,發生了多起銀行劫案,鄭滿度之所以如此認真對待演習,首先因為他是一個軸人,更是因為這段往事和小鎮警察的怒其不爭。
同樣,《率性而活》之所以搞笑,也源於它是一部諷刺現實的喜劇,這也是《大贏家》缺少的,《率性而活》中鄭度滿的上司只是把小鎮署長當成仕途的中轉站。
為了表現自己有打擊小鎮犯罪的決心,舉辦了一場銀行劫案,實際上一個面子工程,好大喜功的他召集了一大波媒體,但卻遇上了鄭度滿,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自己下不了臺,搞到無法收場。
到了《大贏家》中,諷刺屬性蕩然無存,只是簡單停留在“好人好事”的層次,不斷的灌輸“結果不重要,認真對待工作每個人都是贏家”“努力沒有成果那我們就更努力一點”,呼喚人間真情。
這從媒體在片中的角色就可窺見一斑,《大贏家》中的媒體以孟非飾演的記者為代表,基本是個查核打諢的角色,後期攝像小哥進入銀行,錄製的影片也只停留在呼喚人間真情的層次,《率性而活》中的媒體成為了喜劇的重要一環,媒體的介入,讓演習變成了一場全國直播的真人秀,最後也將署長對滿度的訓斥暴露在觀眾面前,揭開了署長虛偽的假面,讓整起銀行劫案變得更加荒誕。
親情也是如此,嚴謹的父母同樣插科打諢,母親向嚴謹喊話成了一場為兒子徵婚的鬧劇,之後又設定了一個“反轉”,從家人從餐桌上離去,到為他獻上生日蛋糕,以表現親情的遞進。《率性而活》不同,度滿與家人的關係一向疏離,而鄭度滿最後那句“如果母親哭了,我會投降”,則表明自己心中其實一直惦記著母親,母子關係一下子“反轉”,雖然只有一句話,但遠比相信這也是許多觀眾的淚點,比《大贏家》裡的生日蛋糕的設定有用的多。
《率性而活》之所以好過《大贏家》,最後還在於主角,相比於嚴謹,鄭度滿同樣認真、努力,但我們更感動於那種雞蛋碰石頭,個人對小鎮警察的怒其不爭,這樣一個善良、較真的人,被一直埋沒。
即便是演習,警察卻不認真對待,看著人質一個又一個死亡,警察依然束手無策,作為一個假劫匪他逐漸“入戲”,同樣他作為警察也在思考要是發生這樣真實的劫案,怎麼辦?難道真的要造成犧牲八人,一人被強*的慘案嗎?
演習的最後鄭度滿選擇了自殺,表達的是對警察不作為的不滿,而《大贏家》的結局卻是抱得美人歸,沒有對失誤的反思,成了圓滿的大結局。
當然,現有的條件下我們無法像南韓那樣無所顧忌的創作,那為什麼不進行更多的改編呢?既然講不了何不大破大立,為原作加入更為堅實的情感呢?這是所有內地翻拍電影都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