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區大長腿

    如果寶寶胃口不好時,千萬不要硬塞寶寶吃飯,此時即便威逼利誘讓他吃下去,也是難以消化吸收的,有些寶寶還會嘔吐出來,常訴腹痛,令他更厭惡進食,損傷腸胃功能。“此時正確的方法是少吃,讓寶寶的腸胃得以休息調整”。

      另外,飯前不要給寶寶吃零食,可以跟寶寶說:“飯後可以吃一點。”

      寶寶半歲~1歲期間,須改變臨睡前餵食(如喝一大瓶牛奶)或半夜餵食的習慣。

    還有就是推拿,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面板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面板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見圖下①),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見下圖②),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第三個就是食療改善

    1、喝健脾湯水。媽咪可經常選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藥材煲湯或煲粥給寶寶食用———

      白朮、土茯苓、雲苓、茨實、淮山(幹品)、太子參、元肉、紅棗、蟲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藥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為10克,每次選用1-2種,加上魚或雞、豬骨、鵪鶉煲湯或煲粥均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裡,寶寶容易暑溼相夾,則可多選用炒扁豆煲湯。

      2、每週一次用谷芽、麥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給寶寶喝。

      注意:寶寶在喝山楂水的那一兩天,儘量少吃肉類。

      特別提醒:少喝冷飲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冷飲、冷食,然而,冷飲、冷食最傷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虛寒、脾胃不和。喜歡冷食冷飲的孩子,大多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時間長了,日見消瘦,可造成發育遲緩。

  • 2 # 吾兒初長成

    養個孩子,真不容易,光是吃飯這一件事,就讓家長們操碎了心。對於那些不愛吃飯的孩子,該不該餵飯呢?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當然要餵了。只有多吃,才能有營養。有營養了,孩子身體才能好。主張餵飯的主要人群是奶奶輩的,當然父母堅持喂的也不在少數。

    那到底該不該喂呢?

    我們來比較一下老人與孩子的飲食管理情況。

    老人與小兒一樣,都是特殊群體。隨著人體的衰老,腸胃功能也會明顯下降。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老人與小兒的腸胃功能水平,應該是差不多的。

    老人吃多了是怎麼處理的呢?

    我們來看一下,老人家是怎麼管理飲食的。老人家的飲食一般都是比較清淡的,有很多爺爺奶奶到晚上都不吃飯了,即便是吃也很簡單,也只是喝點稀粥而已。假設哪天一不小心,偶爾一頓吃多了一點兒,感覺到不消化了、腸胃不舒服了,你看,老人家們是怎麼處理的呢?

    他們下頓飯肯定要不吃或少吃。不吃的目的是什麼,減輕胃腸負擔嘛。少吃這麼一、二頓,也餓不壞,但可以把前面吃多的食物給消化下去了。你看,這些老人們,也不需去醫院,也不需要什麼藥物,就是空空肚子,就把這點多吃的食物就處理完了,多簡單哪。腸胃負擔減輕了,腸胃功能就可以自行恢復了,你看,老人們的處理方法是不是很簡單哪。

    看完了老人吃多的處理方法後,我們再看一下孩子的情況。

    如果孩子吃多了,是怎麼處理的呢?

    小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本來就是有限的,看到好吃的,就多吃一點兒,那是常事。如果家長不能意識到孩子可能會吃多,不適當地加以約束,吃撐這種事情就會經常發生,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孩子一旦吃多了,他的感覺跟老人一樣,也會感到胃裡不舒服,也不再想吃東西。但與老人不同的是,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清楚。遇上這種情況,家長們的反應卻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接受不了孩子不吃飯的事實。不吃?那能行嗎?會餓壞的!家長們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威逼利誘,直到孩子完成家長們規定的飲食量,家長們才能放心。

    孩子本來就吃多了,這一頓還沒消化下去,下一頓又來了,而且又給吃了這麼多。這樣下去,孩子的腸胃一直都處於高壓狀態下。時間長了,就真的不消化,就形成食積了。

    那麼什麼是食積呢?

    食積簡單來理解,就是吃多了消化不了了。那麼,食積有哪些表現呢?主要表現如下:

    不想吃飯,

    容易出現口臭,

    或大便臭,

    舌苔白厚。

    或者肚子痛,

    有的孩子大便幹,有的孩子大便稀,

    還有的孩子很怕熱,

    還有的孩子撐得太難受了,晚上睡覺就要翻來覆去。

    這是為什麼啊?孩子胃腸不舒服,這就是食積嘛。

    如果孩子脾胃功能受損,東西即便是吃進去了,但消化不掉。消化不掉就形成食積了。另外,胃腸不能吸收,即便是吃進去也是白吃。

    我們這裡再強調一下,2歲以上的孩子,該自已吃飯了,不要再餵了,這些孩子知道飽,也知道餓。家長們快放放手吧,給孩子一點兒自由,孩子有能力管好自己的飲食節奏。

    從出生的時候,孩子就知道飢飽。不知道飢飽的是家長,尤其是老人家們。建議各位老人家們,你們怎麼愛自己的胃,就怎麼去愛孩子的胃吧。孩子們少吃一餐二餐不會有什麼問題。多吃了,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麻煩。你看,多不值得呀,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給大家提一個建議,孩子應該多活動,多玩,晚上好好睡覺,這才能身體好。吃飯沒有那麼重要,吃的合理,吃得夠用就可以了,真沒必要吃得太多。

    溫馨提示: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出現食積,千萬要加以避免。如果已經出現食積,但情況不嚴重,只要空空腹就可以了。如果空腹也解決不了的,只能找中醫大夫幫助處理一下,也並不是太難。

    食積這個疾病,完全是人為導致的,如果合理餵養,這個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食積這個病,得的不值得,危害卻很大。許多便秘、發熱、反覆扁桃體發炎或化膿性扁桃體炎都與食積有著密切的關係。請家長們一定要多加註意,儘可能避免這類疾病的發生!

  • 3 # 度仔媽咪

    前一段時間,妞有點積食。同小區的美媽就建議媽咪去藥店買點藥給娃吃,說這樣娃就不積食,她的孩子每次積食都是這樣處理的。

    有一次,小區來了義診的兒科醫生。媽咪上前去諮詢了一下關於小兒積食的問題。

    醫生告訴媽咪,這種情況很常見,因為孩子尚小,脾胃都很虛弱,不必著急吃藥,平時飲食方面多注意給孩子吃清淡一點就好了,葷素需要搭配著吃,不能光吃肉不吃蔬菜。

    於是,媽咪給妞的飲食裡面多加了一倍的蔬菜,比如,兩份蔬菜,一份肉菜。兩餐正餐直接加一個水果。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孩子一定要多運動,運動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消化食物。

    比如,每天都帶孩子下樓散散步,或者帶一個小球,與孩子一起踢踢球等任何孩子喜歡的運動。

  • 4 # 我改名啦

    確實小寶寶,他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會比較差一些,比如看到一些好吃的,寶寶可能會出現進食相對比較多,但會引起寶寶不舒適的表現。所以家長,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應該關注一下小寶寶的進食量,如果跟平時(相比)已經比較多了,應該及時的讓寶寶儘量少吃一點。但是一旦吃的比較多,寶寶有些不舒適了 ,比如有些肚子疼或者嘔吐。這些情況,這時候可以讓寶寶,一個就是之後給他相對清淡一點飲食,儘量比平時稍微少吃一點,再有可以服用一些促消化的藥物,比如像益生菌,或者一些中藥,都有一些助消化的作用,能夠幫助寶寶緩解腹部不適的情況。

  • 5 # 吉祥8382748666656

    寶寶積食是由於脾胃傷害引起,小兒免疫功能低,容易生病導致腸胃損傷或者是脾胃虛弱。我們可以透過推拿手法進行治療。可以給寶寶進食一些易消化粥類,比如說山藥小米粥或者白蘿蔔米粥,以達到健脾理氣的作用,再配合小兒推拿效果更佳!

  • 6 # 宋爸爸的育兒想法

    1、建議給孩子少吃多餐,每天採用4~5餐。

    2、注意食物的溫度,太燙了,也會讓孩子懼怕食物。

    3、飲食以清淡為主,絕不可以成人的鹹淡喜好為判斷標準,不過分新增刺激性調味品。

    4、食物的種類、形態和烹調要有變化,多選用新鮮的蔬菜、蛋、豆、魚等為主,如雞湯爛麵條、骨頭湯煮麵片、菜肉小餛飩、西葫蘆餅等。

  • 7 # 零點的溫度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運動療法,吃飯後帶寶寶散散步!

    2、飲食療法,定時定量,油膩辛辣不吃,多吃點清淡的!例如:山藥小米粥

    3、吃點山楂,山楂消食!

    4、給孩子揉揉肚子

  • 8 # 如意妹er

    大家好,我是如意。很開心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寶寶積食可以給寶寶服用益生菌調理一下平時注意兩餐之間適當喂水促進腸蠕動,搭配水果汁和蔬菜汁幫助消化。寶寶積食的食療辦法有很多,如果是大寶寶你可以吃幾天健胃消食片,平時吃飯注意不要吃的太飽,八分飽就好。吃清淡的,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少吃油膩的。寶寶積食要多吃蔬菜,比如芹菜油菜紅薯等裡邊富含的粗纖維能加速食物消化。小寶寶的話可以吃點媽咪愛或者嬰兒散,新增輔食的時候儘量吃些細膩的,粥,米糊,蔬菜汁或者果蔬汁。大寶寶的話可以弄點炒焦米水或者燉石榴皮水喝。也可以用溫熱的手掌給寶寶按摩一下小肚子,做做排氣操,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排氣,對積食有好處的,堅持幾天就可以。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 9 # 羊爸爸育兒

    學過一點中醫和完全沒學過中醫的孃親們多少是有一些區別的。

    最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沒學過中醫的孃親家裡的孩子都是“忽然生病的”。

    似乎所有的“病”和“不正常”都是從天而降的意外。

    這個從天而降的背後,是對身體變化的因果關係的一種茫然。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的事物變化有一定的規律,那麼身體由健康到亞健康,也一定經歷著一種規律和遞進式的變化。除了意外,大多身體的病症絕不是忽然而來的。

    如果沙漏中的沙子代表病邪的積累程度:

    也就是說:當我們明白致病的過程,我們就完全有機可以翻轉這個過程。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這就需要請出一個偉大的工具——

    噹噹噹當,反饋式餵養大法

    詳解此大法之前需要先腦補一些專業知識,我們儘量用人話解釋清楚。

    先來說統領氣血的脾胃:

    從職稱上來看我們知道,主要的工作職責是消化食物。然而除了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更重要的還有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也就是氣血,津液,輸送到身體其他各個器官的功能。

    當病邪來了,或者身體出現了某種不平衡時,脾胃要負責輸送能量去到合適的器官,讓其在病灶部位解決問題。

    例如:當人體發生風寒感冒時,脾胃就會調動氣血去到體表,產生髮燒,流鼻涕,打噴嚏等情況來幫助身體將體內的風寒邪氣排出體外,以此來達到身體的平衡和康復。

    由此我們明白,尤其是熊孩子們的身體問題,大多都來自於脾胃功能的不給力。

    反過來說,如果能夠伺候好脾胃,身體就可以相對的健康。

    那麼,伺候好脾胃就需要了解它們的喜好。雖然每個人的脾胃有不同的脾氣和容忍度,但總的來說,脾胃不太待見的東西相對來說是這樣的:

    吃的部分:

    油膩的:炸雞,紅燒肉,豬蹄,烤鴨

    甜膩粘膩的:蛋糕,巧克力

    生冷的:水果類,尤其是高糖分的水果,冰淇淋,飲料,冰啤酒等等

    海鮮類,螃蟹,蝦,螺絲

    重口味的:水煮魚,麻辣香鍋等

    人工製品:餅乾,薯片,膨化食品

    還有就是:吃撐或者太餓。

    並且:如果感染了風寒或其他病邪時脾胃的挑剔程度會直線上升。

    那麼脾胃比較喜歡的什麼?

    尤其在亞健康,或疾病的時候,脾胃更需要:溫熱的,軟的,乾燥的,相對簡單的,馬上就能轉化的為能量的食物。

    其他部分:

    1.脾胃需要充足的睡眠,不太待見晚睡,晚睡會讓脾胃的活力下降,而且會產生不必要的溼。

    2.脾胃需要放鬆的心情:不太待見糾結,思慮過多,鬱悶,這些都會讓脾胃的活力下降。

    3.脾胃需要大自然的補給:不太待見長久不見天日,過於嘈雜的生活環境,或不曬太陽,不接觸泥土和花草樹木。

    4.脾胃需要適當的運動:不太待見長時間的葛優躺,長時間坐推車,長時間被抱等等。

    5.脾胃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不太待見大冬天露胳膊露腿,颳大風不加衣服,睡覺吹空調不蓋被子。不喜歡溼氣重的環境和食物,也不是太喜歡洗澡游泳。

    好,現在我們開始可以嘗試執行反饋式餵養。

    第一步我們可以畫一張表,等到熟練了以後,我們可以把這張表畫在腦子裡。

    舉個例子:

    1月1日

    大便:臭很硬,很黑。

    其他:喉嚨有痰,屁眼比較紅,尿少。

    睡眠:較難入睡,晚上翻滾多。

    飲食:吃了雞肉漢堡,薯條,米飯。

    舌苔:略白厚。

    情緒:尚可,在公園跑了一會。

    不正常的部分有:

    1.大便酸臭,而且很硬,(代表消化不良,脾胃消化這些食物比較費勁)。

    2.睡眠比較難入睡,晚上睡覺翻滾多(胃不和而臥不安)。

    3.屁眼紅:吃的東西超過當下身體的能力產生的溼熱。

    4.舌苔白厚:由於身體內垃圾過多就會在在舌苔上有所顯示。

    5.喉嚨有痰:由於食物沒有代謝產生了廢水。

    6.尿少:如果吃多了容易損耗津液,尿會變黃變少。

    7.手心熱:與屁眼紅的道理一樣,身體裡的垃圾變多後發酵發熱,手心熱肚子熱腳心熱比較常見。

    那接下來我們需要如何做呢?

    雖然喉嚨有痰但還沒有開始咳嗽,雖然大便黑臭也沒有明顯的便秘和發燒。吃藥不合適,那麼就是讓孩子自己調整。

    需要做的就是暫時的減食。引導一些運動。當然也可以喝一點陳皮水。早一點睡覺。

    接下來一兩天吃的簡單一點,比如細麵條,稀飯,蘿蔔,白菜之類的。等到大便睡覺好了,再恢復平日的飲食。下次我們就會知道,外出就餐,儘量避免吃炸雞漢堡類似的食物,也或者可以稍微少量的嘗試。

    那如果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呢?

    依照這個情況,積食的症狀逐漸明顯。如果還是繼續吃的比較葷,或者吃比較多的零食,則可能身體就要開始進行正邪鬥爭,根據不同體質的孩子,和季節的不同,可能會出現的病症也不同,比如積食咳嗽,積食發燒,如果稍微吹到一點風也可能積食感冒,還有的小朋友可能會扁桃體發炎,也有的小朋友嗓子會啞,還有的小朋友可能會拉肚子。無論病症是什麼,主因都是積食。

    有些症狀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吃多了引起的?

    媽媽對於一些症狀比較迷茫,那麼,既然我們前面提到說脾胃功能掌控著身體的免疫能力。則即便不知道孩子是否是因為吃多了引發的症狀,比如受寒了,或者長了口腔潰瘍,或者晚上磨牙,即便我們不明白為何如此,但我們都可以透過減輕食物負擔+引導運動+早睡+多陪伴,來幫助孩子調整恢復。

    如果每天都只喝稀飯還沒有解決問題怎麼辦?

    除了吃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調整?

    對情緒和照顧的觀察,也極為重要。如果孩子有焦慮,煩躁,粘人的傾向,可能有一部分身體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心理的需要。比如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高質量的陪伴。

    此外的一點點提醒:還可以嘗試觀察一下爸爸媽媽和家庭的狀態。爸爸媽媽的身心是不是通暢?情緒是不是放鬆的?還是比較有壓力的?家裡的氛圍是比較融洽的還是沉悶的?有沒有在戶外散步的時間?每週會不會去爬山或者去公園?這些觀察也許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對“身心相互影響”這個話題的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DNF最失敗的改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