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文鰩
-
2 # 谷城東阿人
“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的王維,王維卒年61歲,可見妻子死時,他不過30歲左右,正當青春年華。從文獻記載看,王維沒有再婚,因為他深愛亡妻,可謂痴情詩人。
-
3 # 歷史急先鋒
痴情不是專情,痴情或許一生中只有一個;
1.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駭下歌中的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使這位鐵血將軍多了一份柔情,他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同富貴,共生死,確實很感人。
2.潘安
潘安作為有名的才子帥哥,他自與妻子成婚後,潘安從未變心,妻子早逝後他便未再娶妻,並且寫下了許多哀婉纏綿的悼亡詩作,開創了悼亡詞這一文體。
3.祝英臺與梁山伯
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蝶,蹁躚飛舞,從此不再分離。
4.唐明皇李隆基
李隆基晚年孤獨的坐在長安宮裡,面對屋前的未央柳,回想“芙蓉如面柳如眉,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到了兩千年後的今天仍然感動著無數痴情的男女。
-
4 # 自古聖賢不寂寞
唐玄宗李隆基和愛妃楊貴妃
李隆基就是一個很痴情的人。
自武惠妃病逝後,後宮佳麗三千人,空無一人中意,經過宦官高力士的引薦,玄宗於大明宮第一見到了當時還是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楊玉環本人天生麗質,通音律善歌舞,深的玄宗喜愛,為了避人耳目,玄宗讓楊玉環出家賜號太真居士,兩年後迎進宮中,冊立為貴妃。公元747年興建華清宮,給貴妃做了一個專用沐浴湯池,海棠湯,從此後和楊貴妃兩人卿卿我我,整日歡歌曼舞,不理朝政。並且於七夕節在長生殿雙雙跪地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終於導致唐王朝走向衰落的低估。爆發了安史之亂。
-
5 # 醬知兒
那必須是中國古代最講信用的尾生。
在《莊子》中有一個故事,既講了信用,也說了愛情。有一個年輕人叫尾生,他跟一個女子約定在橋下私會,可女子一直不出現,後來河道發了大水,尾生也不離開,抱著橋柱子等待女子,最後水越來越大,尾生就去世了。
有人說尾生愚蠢,不知道變通,白白送了命。可是仔細想想,尾生如此堅決抱柱不走,這是信守承諾,對愛情的忠誠。在他看來,既然說在橋下等,那就不能換去橋上,也不能去岸邊。就如同結婚時發誓,說愛一輩子,就不會只愛30年40年。
尾生這樣講信用的痴情男子,越來越少了。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
6 # 南梔子ing
1.潘安
平時我們形容人家長相帥氣,都會用貌如潘安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就是來自古代一個叫潘安得男子。他長相俊俏,很受女孩子的歡喜,每次他出行,女孩子都往他車裡丟水果,表示對他的喜愛,所以他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受到這麼多女生的追捧,潘安卻沒有因此風流成性,相反,他是一個很專一的人,對自己的妻子始終如一。他的妻子是西晉書法家楊肇的女兒,他們結為夫妻後,兩人相濡以沫,舉案齊眉,一起生活了24年,直到妻子死去,潘安為表示對其中的深情,終生未娶他人,他帶著對妻子的思念孤獨地過完了自己的下半生。
2.杜甫
我們經常讀到大詩人杜甫的詩文,詩中多體現他憂國憂民的悲痛情懷,但是我們不知道他還有很多詩是寫自己的愛妻的,在古代,我們的詩聖杜甫可是穩穩妥妥的痴情種。他的妻子也姓楊,出身宦官家庭,是典型的富貴人家的小姐,她比杜甫還小10歲,她的父親因為欣賞杜甫的才華,所以願意講她許配給杜甫。杜甫生活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他一生都貧困潦倒、居無定所。他的妻子雖然出生在富貴人家,但是她一點都不矯情,任勞任怨,在杜甫趕赴科舉應試時期,默默地承擔起所有家務,為杜甫打點好所有事情。當時流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文人納妾、與妓女同宴享樂也是很普遍的,但是杜甫不為所動,只對妻子情有獨鍾,兩人就這樣相互依偎著過了大半生,直到杜甫年老,在小船中孤獨死去。杜甫死後不久,楊氏也鬱鬱而終了,兩人還被葬在了一起。
3.陸游
陸游也是古代有名的大文學家,他的許多詩集都被流傳至今,他也是一個難得的痴情人。他和他的表妹唐婉從小關係就非常好,唐婉長得漂亮、知書達理,而且還是個才女,兩人志趣相投,長大之後,陸游就娶了唐婉為妻,兩人婚後過著恩愛幸福的生活,可謂是羨煞旁人。陸游的母親看到這楊就很開心,況且唐婉是自己的親侄女。但是不久之後,陸游的母親發現他漸漸沉迷於兒女情長,對學習不上心了,於是就將唐婉送回孃家了,但是小夫妻之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所以陸游就經常偷偷出去見唐婉,不聊母親就發現了,於是逼迫陸游修了唐婉。母親為了徹底斷絕陸游對唐婉的感情,又給他找了一個妻子王氏,但是陸游對唐婉的感情依然無割捨,每每想起她還是會痛徹心扉。陸游科舉考試名落孫山以後,回到家鄉,見到唐婉已經和另一個人結為夫妻,悲痛地在沈園的牆上寫下了 流傳千古的名篇《釵頭鳳》,之後唐婉看到這首詩,也在旁邊寫下了自己的心緒。兩個相愛的人被拆散,只能把對方藏在心裡最深的地方,不經意間的觸碰,都會悲痛不已,幾乎窒息……
-
7 # 悅讀悅詩
古代的痴情很多!很多是屬於情人、夫妻關係。但我認為更難得的是兄妹關係如此情深的,當屬於魏晉時期的左思和作左棻。他們之間的深情,超越了兄妹,成為精神和靈魂上相通的人,至今被人們傳誦。
《左棻與左思:兄妹情深深幾許?》
歷史上的魏晉風骨、文化風流讓後人羨慕,魏末晉初以嵇康為代表"竹林七賢"在老家河南以看似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過著談詩論禪、淡泊明志與放浪形骸的日子,其中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當時何止是"竹林七賢",就連當時的皇帝也喜愛附庸風雅起來,作詩比賦、舞蹈奏樂等宮廷文化活動不斷。比如那個荒淫無度的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後宮佳麗無數,每天晚上去寵幸哪一位挺為難,只好讓羊拉著車,羊停在誰房門口就在誰那裡過夜,以至於妃子們在自己門口放上羊吃的草料,吸引羊停下來,更是為吸引司馬炎停下來。就是這樣子的皇帝聽說當時的大文豪左思有個妹妹,文采飛揚,才情過人,但相貌較醜,也把她納入後宮為妃裝點門面,每每喝酒狂歡時令其作詩做賦,引得眾大臣滿堂彩,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證明自己是個文化人。這位誤入深宮、被司馬炎當作賦詩"花瓶"的女子就是左思的妹妹左棻。
左棻(?—300),出生年份不詳,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字蘭芝,少好學,善作文。樹大招風,才高招人,因為才情過人,晉武帝司馬炎把她納入後宮為妃,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拜為修儀,後為貴嬪,世稱左嬪妃,在後宮不因容貌和勾心鬥角而不斷升級的妃子估計僅此一人。左棻一文人性情直率,不擅長勾心鬥角,後宮爭鬥的套路大都一個版本。左棻因為德才超群,每次應詔作詩賦都被帝王群臣讚賞,後宮佳麗十分嫉妒她,加之司馬炎在歷史上好色成性,荒淫無恥,無所作為,左棻因長相平庸而從不被晉武帝寵幸,生活並不快樂,整天鬱鬱寡歡,身體狀況也不佳,長居深宮,物質生活雖然十分豐富,但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除司馬炎命題作文外,業餘時間便主要以寫詩排解苦悶,其寫的詩主要是描繪宮中的淒涼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無限悲哀。代表詩作為《啄木詩》,該首詩是其言情言志的心跡表達。其中的"性清者榮,性濁者辱"成為經典名句,也可理解為她自比啄木鳥的品格,卓爾不群。這首《啄木詩》全文如下: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
飢則啄樹,暮則巢宿。
無干於人,唯志所欲,此蓋禽獸。
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這首詩不難理解,自比啄木鳥,自有風骨,性格性情清潔高尚的人自有自己的榮譽,性格不佳者必會自取其辱。每個人讀之便會有不同的理解。同時,不同的左棻形象也會浮現你面前。
左棻有個哥哥叫左思,文才蓋世,在當時是典型的大明星,粉絲無數。左思以一篇文章《三都賦》走紅文壇、政壇,成語"洛陽紙貴”就是源自於他這篇美文。兄妹自幼情深,妹妹被選入後宮,左思深知宮廷鬥爭殘酷無情,妹妹被皇帝選為妃子,並沒有給他帶來絲毫榮耀,相反他深感憂慮,一入深宮愁如海,咫尺天涯,生離死別,為妹妹的生活而擔憂難眠,左思乃作《悼離贈妹》詩兩首送予小妹,給妹妹送去溫暖和安慰。其中,有一首詩原文如下: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麗漢班。明朗楚樊。默識若記。下筆成篇。行顯中閨。名播八蕃。 以蘭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內充紫庭。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離。泣下交頸。 桓山之鳥。四子同巢。將飛將散。悲鳴忉忉。惟彼禽鳥。猶有號咷。況我同生。載憂載勞。 將離將別。置酒袖口。銜杯不飲。涕洟縱橫。會日何短。隔日何長。仰瞻曜靈。愛此寸光。 何以為贈。勉以列圖。何以為誡。申以詩書。去去在近。上下欷歔。含辭滿胸。鬱憤不舒。 燕燕之詩。佇立以泣。送爾涉塗。涕泗交集。雲往雨絕。瞻望弗及。延佇中衢。愊憶嗚唈。 既乖既離。馳情仿髴。何寢不夢。何行不想。靜言永念。形留神往。優思成疚。結在精爽。 其思伊何。發言流淚。其疢伊何。寤寐驚悸。詠爾文辭。玩爾手筆。執書當面。聊以永日。
左思在詩中誇讚妹妹的品德、才情,表達對妹妹的思念和擔憂,兄妹感情之深躍然紙上,讓人不勝唏噓。左棻讀後,深為感動,追憶過去兄妹攜手成長的童年時光,提筆也寫了一首詩作為對哥哥的回信,左棻現僅存的兩首詩中,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為答左思《悼離贈妹詩》而作的。
《感離詩》: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
邈邈浸彌遠。拜奉將何時。
披省所賜告。尋玩悼離詞。
彷彿想容儀。欷歔不自持。
何時當奉面。娛目於書詩。
何以訴辛苦。告情於文辭。"
這首《感離詩》感情真摯,如泣如訴,令人動容。前幾句說明兄妹分離的時間,並抒發不得相見的惆悵和思念。“膝下”,人幼年時,常依於父母膝下,後用作對父母的代稱。左氏兄妹,父母雙亡,相依為命,兄長如父,流露出對哥哥深深的依戀之情。時間一晃就是兩年,而兄妹相見的希望一天比一天渺茫,真不知何時才能拜見兄長。無奈之下,取出她珍藏的兄長書信詩作《悼離贈妹》,一遍遍地撫摸誦讀,以作為感情的藉慰,彷彿兄長的音容笑貌依稀浮現在眼前,不禁感嘆唏噓不已,淚水頓作傾盆雨。何時能當面見到兄長,像往昔的時光一樣一起讀書吟詩,說說我的辛酸和對兄長的思念啊。可是,這一切都不可能,終將成夢成空。
左思和左棻兄妹二人,以詩相贈表達彼此的相思相依、相親相愛,讀之讓人動容,也讓人羨慕和感動。兄妹二人的詩流傳至今,不是因為兩首詩的文字水平有多高,而是因為兩首詩中表達的感情真摯、深切!任何一首詩,如果沒有真的感情表達,只剩下技巧,詩人變成詩匠,那麼就不會被流傳下來……
左家兄妹,情深如海;兩首詩作,流傳千古!
(2018/12/12)
回覆列表
古代痴情人士真不少
有“悲聲難挽仲蘭住,哭音相隨孔雀飛”的焦仲卿。
有“尋夫萬里行,一哭天地驚”哭倒長城的孟姜女。
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李隆基。
有“鴛鴦成對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的女國王。
有“女子不來,水至不去”的千古痴情男藍橋尾生。
有“一年有一度,鵲橋來相會”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有“時不利兮騅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霸王。
從古至今,痴情人士在每個階層每個時期都有很多很多,願天下痴情人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