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洋洋的媽咪104945631
-
2 # 鶴城阿晨
在家長眼裡,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是最好的,最優秀的!部分家長人物作好後勤保障就是他們最應盡的義務。他們崇尚西方文化,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當然不能過多幹預孩子的生活,順其自然就好了!還有一種想法,孩子既然上學了,你們所有教育方面的事情,統統交給學校,自己做甩手掌櫃不是更好!最後可能單純沒有教育能力了,由於工作比較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日常,或者只能委託給老人看護,而通常情況老人大多都比較有溺愛孩子的習慣。
-
3 # 老男孩——章魚
心理學有這樣一條共識: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方式方法,將會由他們的子女傳遞給下一代,不管子女是否能意識到該過程。換句話說,家長對自己孩子忽視道德教育、忽視心理成長,那麼,他們的子女在教育下一代時,有很大機率會忽視道德與心理教育。如果家長對孩子管教粗放,暴力相向,則他們孩子對下一代,也會有暴力教育的傾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將成為孩子模仿的第一物件。在孩子七週歲之前,孩子學習的主要物件就是父母,孩子的知識種類、情緒情感特點、意志品質、人際交往方式、倫理道德發展,都將不可避免收到父母影響,所以這也就是父母被稱為孩子第一教師的原因。
以此推彼,那些認為養孩子就只是管飯管學習的家長,在未成年時,可能經受類似家庭環境,形成現有的教育觀念。
-
4 # 愉快的小旺
這是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便是吃飯睡覺學習,家長認為只要做好這三件事,便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便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但在新環境下,在近年來,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吃穿住行等條件已都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現,所以僅僅管飯管學習的家庭教育理念,過於單一,過於貧乏。我認為,養孩子要做到三健康。
首先,心理健康,有一顆健康的心靈,是何等的重要。父母應教會孩子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是非曲直,什麼是規矩等等,這是孩子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心靈健康,內心強大,這樣的孩子才是我們培養的。
其次,身體健康,近視,過度肥胖,已成為當代青少年的頑疾,久治不愈,父母應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飲食習慣,懂得生命在於運動,懂得均衡飲食,有一個健康強健的體魄。
最後,知識健康,孩子的知識體系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學習的知識,也需要健康,當前網路發達,接觸的知識千姿百態,如何確保孩子學習健康的知識是關鍵。
社會在飛速發展中,教育理念也應緊跟時代發展,不可一成不變,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注重對孩子精神世界的充實,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
5 # 奇正數學
個人觀點: 那些認為養孩子只管吃飯上學的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沒-有-想-法!或者說: 沒有想過。
如果非要探究它們的想法,那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規劃,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而這些人又往往是當面對自己的學習也沒有要求的人。他們不覺得學習有多重要,不知道學習好對人生未來的巨大影響。
時代在進步,教育的觀念也應該與時俱進。
只管吃飯上學,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那是上個世紀的教育態度。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艱難,父母每天抱著的是如何解決溫飽問題,這種情況下,的確沒有精力去考慮孩子學習的問題,能讓你吃飽有學上就不錯了。只有少數家長會在孩子的學習上花心思。
而現在,基本上絕大部分家庭都解決了生存問題,區別只在於生存的質量高低而已。這個時候,家庭特別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開始發揮作用。就一般而言,家長越早規劃、越多參與孩子的學習,孩子的表現越好。
那些只管吃飯上學的家長,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做得不夠的。
-
6 # 不man的男人
那是很老一輩人的教育方法了,我們也不能怪他們。不懂孩子怎麼教的出好孩子呢,管吃管學習就一定能教出好孩子嗎,我個人覺得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還要有讓他不走錯路的邊界,積極教養法才可惜,
回覆列表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僅僅吃飽穿暖,學習好就可以了。孩子以後也要進去社會,在社會中生存,這就需要一個健全的精神世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懂得人情世故,遵守社會規則、法律。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吃飽穿暖是基礎,而情感培養也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