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諮詢師2M

    挺好。

    羨慕的話自己就承認了和別人有差距,並且自己不如別人。

    嫉妒的時候,自己還有鬥志,如果我有那個條件,我也能怎樣。

    我們總會說這兩樣情緒不好,實際上情緒無錯,它是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需要釋放的一種形式。

    羨慕嫉妒恨是人們日常中很普遍的心理活動,誰也不能保證沒有過。

    壓制下去不可能,也沒必要,到時候反彈更不好。

    接受它們存在,基本上也就過了就過了。不影響工作生活都行。

  • 2 # 你們的鵬爺

    首先,看到別人優秀產生嫉妒心理是很正常的。人類從生物進化而來,產生了人性,如智慧,情感。但也保留了一部分獸性,比如貪婪,嫉妒。

    沒有誰敢說自己從來沒嫉妒過別人,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心理現象是,很多人寧願看著陌生人得好,卻無法接受身邊的人比自己優秀。

    產生嫉妒心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處理嫉妒心理。我給出以下幾點意見。

    1.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嫉妒表現出來,嫉妒讓人醜陋,更會讓你失去朋友,失去機會,失去很多東西。

    2.要將嫉妒轉化為動力,多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而不是遠離。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優秀。

    3.多反思自己的不足,想想自己失敗的原因,一次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不要總是抱怨,被嫉妒心衝昏頭腦。甚至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情。

    因此,嫉妒心沒有褒貶之分,主要還是看自己怎麼處理自己的嫉妒心。

  • 3 # 原來是淑淑呀

    常態之餘,我會認為這是自我不穩定的體現。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

    1⃣“看到別人比自己好”,這裡的“看到”倒不如換成“感到”,相信對於同一事物,人們的看法不盡相同。所以呀,這裡可能只是你個人的感受。

    如果你能換一種辯證的思維,大概就會把“好”看作是相對的了,而且“好”這個詞實在是太泛了。

    別人的好,在你的比較之中於某些方面應該確實存在。可難道你就沒有自己的“好”了嗎?且真的有全然“好”的人存在嗎?

    因為“好”完全可以自己定義,那你也可以是好的。

    2⃣“因別人的好而嫉妒”,對呀,就像問題中提到的一樣,為什麼不會是羨慕的眼光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類似的觀點:當一個人在某方面的能力遠遠超過自己時,大眾基本不會有嫉妒的心態,而是崇拜般的羨慕,就如某些領域我們喜歡的偶像或標榜。而對於周遭各方面相當的人,多會對另一方的優勢和幸運產生嫉妒的心理。

    思考一下,你是否就如這般觀點所言,因而產生的嫉妒心理呢?

    嫉妒這一心理現象也是無可厚非的。只是,這樣的情緒對我們真的少有益處。

    與其用嫉妒激勵自己進步,為什麼不多多改變自己,多去發現嫉妒背後他人的優點呢?為什麼不選擇合作進步或者視為欣賞而加以努力呢?

    人生漫長,也不要自責於自己此般的問題噢。我們能發現並提出這樣的疑惑,說明我們是想要成長的

    少焦慮,不慌張。學會發現他人的閃光點並面對以學習的心態,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學會欣賞自己。

    我相信,我們都有著自己的“好”

  • 4 # 農人四柱

    因為我們能見而不能全見,能知而不能盡知。

    有力而不能竭力,有欲而不能盡遂。

    具體而微,就是有話不能出口,有才不能示人。

    所以一切美貌、智慧、勇力、財富、權威,凡此種種色相,都是我們嫉妒的源頭。我們因而謀己所無,貪人所有,嗔於命運。甚至可以說,我們從未嫉妒過某一個確切的人,而是一直嫉妒其人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我們在嫉妒想象中的自己。

    這就是嫉妒,人類進步的動力。

    我以前還想費點力氣,從別人那裡求解脫。後來仔細觀察自己的內心,時刻體會情慾的生滅,才發現當下就是解脫。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生?

    總之,我感覺這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有的人比較善於隱藏罷了

  • 5 # 愛己至愛人

    其實嫉妒之心人人都有,而且從呱呱落地的時候,嫉妒也伴隨生命而來。人的本性都希望自己好,那怎麼算好呢?人和人之間的標準都不一樣,最簡單的就是和別人比較,拿她內心中的好的標準跟別人比較,如果別人比她好,她就會很不舒服,很不平衡,心裡老是糾結:為什麼她有我沒有?為什麼她能取到而我不行?究其原因,是隻考慮自我利益的心理作怪。當別人擁有的時候她不考慮別人的付出,只看到別人擁有的東東,只看到自己缺少的利益,不去看自己沒有努力的地方。時刻用別人的獲得吞噬自己不勞而獲的虛空心靈。嫉妒,從字面上看有疾病在裡面,也就是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是否定自己不接納自己的心理,投射到對方身上就是敵視排斥行為,損人不利己。人的心理有清淨明透的時候,也有混濁心魔的時候。有云: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日三省吾身,常想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錯誤,自己的修正,自己的克己不欲,自身會沒有煩惱,這是利己。又有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時時謙虛以待人,時時換位思考以助人,她人好時自己喜,他人喜時自己樂,這是利人利己,仁愛生命的平等,遵循基本生命進化規律:有人前進有人落後才會有發展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戴口罩,感覺耳朵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