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裡的女人

    首先,這種情感不是嫉妒,而是批判和詆譭。武則天為何有這麼多的爭議?不僅僅因為她是個女人,也是因為她的手段“極其卑劣”,“篡取”帝位,人神共憤。如果這些判斷都是真實的,哪個人會不恨她!?但是,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從哪兒來的呢?竟然是正史。但是正史的記載都是對的嗎?

    (武則天劇照)

    正史的記述多誤導大眾,武則天“壞女人”形象深入人心

    關於武則天妖魔化的記述,正史中司空見慣。比如,武則天為了奪取帝位,親手殺了自己的女嬰嫁禍給王皇后,她還把王皇后和蕭淑妃做成了“人棍”,又殺了親兒子太子李弘。現代史學觀點認為,這些記述其實都是失真的,但是史官們為了警醒當朝皇帝,紛紛把她妖魔化,以此提醒皇帝們,不要讓女權干政。

    因為史官們帶著詆譭的情感,為我們後世呈現出武則天沒人性的一面,一手資料都失真,那麼她飽受爭議是必然的。

    (武則天劇照)

    武則天為了奪取帝位,手段確實強硬,但這恰恰是古代優秀政治家的一種表現

    武則天的爭議多,除了上述原因,還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個女人。第二,殘忍。

    先說身份。在古代男權時代,女人登上皇位是顛覆人們認知的。一個女人的本分就是相夫教子,學點文化都被當做驚世奇才,何況統領一群男人去治理國家。女人走向政治舞臺,這本身就不是共識,有悖人常。

    (武則天劇照)

    再說武則天的殘忍。武則天在上位後,興起告密之風,大肆屠殺李唐宗室,這一點最為後人詬病。但是,反觀改朝換代的帝王,哪一個不要屠盡前朝皇室?武則天要做的是改朝換代的大事,這樣的做法,也能理解。作為對比,漢高祖劉邦就連曾經並肩的兄弟、功臣,都容忍不下,但是人們對劉邦可比武則天友好多了。

    (武則天劇照)

    而且,武則天的殘忍只是體現在奪權階段,當她真正開始治理國家後,又殺掉了酷吏來俊臣,啟用賢相狄仁傑,這就是武則天的政治智慧:用小人的辦法剷除異己,用君子的方法治理百姓。

    總結一句話,能夠在諸多不利因素下,當上皇帝,沒有鐵腕哪有成功!這樣的人,自古以來沒有不受爭議的,何況武則天還是個女人!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出了唯一的女皇,在當時,這是石破天驚、匪夷所思的事!引發的情感不單是嫉妒這麼簡單,而是有肯定也有批判,有頌揚也有詆譭,有欽佩也有蔑視。

    1.人們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導致的。

    在古代男權時代,女人登上皇位是顛覆了人們認知的,安分與賢惠的女人無才便是德,只能持家理料、相夫教子,讀了點書、說了句體面的話都被當做曠世奇才;而長袖善舞的武則天卻統領一群男人去治理龐大的帝國。在人們的觀念中,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是大逆不道的人;不允許女人走向政治舞臺成為共識,所以,部分人對她不認可。

    武則天作為女人,為實現自己的願望,她篡唐的的手段“極其卑劣”,就因為這樣,她一度成為千夫所指、人神共憤的“女妖”、異類。甚至在歷史的某些階段完全是譭譽的聲音。

    2.史官們篡改歷史導致的。

    梁啟超說二十四史是帝王的家譜,意思是二十四史根本不是純粹、真實的歷史記載,只是那些至高無上的皇朝的二十四個姓的歷史罷了.

    我理解為歷史是當權者寫的,只會記載當權者的光輝事蹟.我們看,大多數記載的都是帝王將相的發家史;對統治階級無益的部分幾乎都被人塗抹了!就是說正史的記述多有誤導大眾的成分!

    如:武則天為了扳倒王皇后自己取而代之,泯滅人性親手扼死自己的女嬰以嫁禍給王皇后;為了洩憤和復仇,她還把王皇后和蕭淑妃做成了“人豬”,為奪取權力,處心積慮地授意酷吏殺了自己的親兒子章懷太子李弘等等………;如果屬實,被妖魔化是正常的和不值得同情的。

    可往事越千年,現代史學觀點認為,這些記述失真!顯然,唐中宗李顯以後的史官們為了警醒當朝皇帝,紛紛故意把她妖魔化了,以此提醒皇帝和被奴役的人們,不要讓女權干政。

    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進行了體無完膚的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主導地位後,蔑視女性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也只能是負面居多;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學者、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史官們帶著厭惡和詆譭的情感,專注武則天沒有人性、違悖倫理、熱衷皇權的一面,一手導致了第一手資料的失真,那麼她飽受爭議是必然的。

    3.女帝橫空出世後,武周帝國只保持了一代導致的

    武則天為了奪取帝位,就要面對貞觀之治後高度完善的政治體制與李唐王室的強大的政治勢力,她的手段殘忍而強硬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必須的!但這恰恰是古代政治家異於常人的優秀表現,試看李世民、李隆基等等,唐代的哪個有點作為的政 治家沒掀起血雨腥風呢?

    武則天的爭議多,在於武周帝國只保持了一代,後續史官們見風使舵,為她歌功頌德的人太少罷了;如果李世民奪取江山後只一代就玩完了,他的爭議絕對要比老婆兼兒媳的武則天多!

    4.重用酷吏、豢養男寵導致的。

    武則天掌權後,重用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酷吏,大興告密之風,大肆屠戮李唐宗室成員,千百年來為人所詬病。

    還有: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面首(稱為“男寵”),她明目張膽地與多名男性歡好,還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最後把她弄成了陰險、殘忍、善弄權術的女人。

    但是,武則天善於治國、重視延攬人才,她首創了科舉考試中的“殿試”制度,而且廣諫言、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她主政期間,政策適合形式需要、兵略恰當而妥善、還掀起了文化復興浪潮,使人民安居樂業、百姓富裕充足,故其為政有“貞觀遺風”的美譽,這也為其孫子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這點是誰也抹煞不了的!

  • 3 # 二凰士

    武則天走上人生巔峰,卻飽受爭議,甚至到後世還被人新增上了很多的古怪傳說,不是因為嫉妒,是因為文化和古代的性別霸權。

    一、武則天受到的爭議

    武則天,原名不詳,自名“武瞾”,為初唐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執政五十年,於67歲時登基為帝,改“唐”朝國號為“周”,“武周”存續十五年,武則天於82歲退位,還政於“李唐”。

    武則天執政時期,是唐帝國初期發展的進階時期,武則天相當於承接了貞觀之治,將國家不斷地向前發展推進,併為盛唐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這些功績,卻沒有像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一樣被認真記錄在史書當中,並且為人所稱頌,反而武則天受到大量的攻訐和爭議。

    唐朝駱賓王曾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叫做《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開篇便寫到:“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駱賓王罵武則天出身地位低,脾氣不好。脾氣不好這個不知道是真是假,地位低微,純屬歧視。武則天的父親是唐朝的新貴,之前是個木材商人。但武則天的母親卻是出身隋朝宗室,根本不能說是地位低。

    史書上通篇記載的都是武則天今天殺了李家的誰,明天又殺了李家的誰。這個就是寫書的人對於史料的刪減。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的本紀裡面,就沒有這麼多的負面資訊。

    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宋朝歐陽修編纂《新唐書》的時候,還給武則天添加了很多道聽途書的小說劇情。繪聲繪色地描繪武則天是如何殺了自己的長子李弘,又如何掐死了自己的長女安定思公主並且嫁禍給王皇后和蕭淑妃。

    可以說,隔了幾百年之後,史家寫武則天相關的內容時,簡直可以說一點都不尊重歷史,努力地在為後世的電視劇增加讓人咋舌的劇情。

    二、儒家文化的影響

    武則天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漢朝以來,儒家文化逐漸佔據主流位置,“男尊女卑”的思想被固化了下來。如果武則天沒有稱帝,她在後世的史書上名聲還不會這麼糟糕,但她稱帝了,那她就是“牝雞司晨”,是“天理不容”的。

    別說她稱帝了,她就算不稱帝,名聲也不會太好,因為她作為女性,掌權太長時間了,又不願意“還政”給兒子。

    後世北宋時期有個叫劉娥的太后,她是宋仁宗的養母,也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政績卓然,還將宋仁宗培養成為了一個優秀的皇帝。同時她還對宋仁宗的生母非常好,沒有出現什麼“去母留子”之類的故事。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擔心身後名因而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的太后,居然也被罵了將近一千年,“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裡面簡直把她形容成了惡毒女巫。

    只能說,文化對人們的思想影響太大了。

    三、程朱理學的固化

    程朱理學,基本是由宋朝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等人創立的新儒學,傳承於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學。

    程朱理學的盛行,讓性別的角色更加“固化”。

    所以在宋代編撰的史書《新唐書》比五代時期編寫的《舊唐書》更添加了一些不符合邏輯的內容,就是為了讓大家覺得,武則天登基為帝這件事情是不符合天道的。不僅不符合天道,她一定還是一個反社會人格分子,慘無人道、慘絕人寰。

    這樣才能杜絕後世的皇后、太后們學習她,也登基玩一玩。

    總結:

    武則天作為中國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卻飽受爭議,不是因為嫉妒,而是因為當時的儒家文化認為“男尊女卑”,女性登基掌權就是“牝雞司晨”,是不符合天道的。這樣的想法到了宋朝程朱理學盛行之後更加固化,所以後世的人們對於武則天的形象就變得越來越歪曲。

  • 4 # 星火娛樂影視吧

    關於武則天,真的是無法不讓人唏噓,能夠成為女皇,走上人生巔峰,經歷的事情讓我們都無法相信。

    歷史上的武則天,在她14歲的時候因為李世民聽說她美麗大方,所以把她招進宮中封為才人,並且給她賜號“武媚”,所以才有後世將武則天稱為武媚娘。其實武則天本名叫武珝。後來逐漸表現出自己的野心之後,武則天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武曌。肯定有不少人知道“曌”這個字是武則天自己創造出來的,原本是沒有的,而意思就是日月凌空。大家也可以從她給自己改名這方面看的出來她的野心之大。

    作為才人的武則天並沒有想的那麼愛李世民,做了12年的才人是不假,但是卻並沒有特別得寵,但是卻被影視劇體現的有些誇張。都說武媚娘不僅愛李世民而且愛李治,你想想,有幾個女人會這樣去思考問題呢?夾在父子倆中間,別說倫理不接受,肯定自己都很無語,更何況武媚娘還是那麼高傲的一個女人呢!

    在和李治的感情中,武則天其實也使用了非常多的手段。她當時和皇后妃子經常爭寵,但是武則天的智慧哪是一般女人可以相比的呢?讓李治甚至都對她言聽計從。歷史記載:武則天不光長相驚人,而且手段也是非常狠毒的,甚至自己掐死自己的女兒,只是為了嫁禍給皇后。後來李治和武則天的關係升溫,在很多時候,李治的決定都是武則天提出的。

    說起來李治和武則天之間的感情最初還是非常深厚的。不過由於武則天野心強大,根本不滿足只是做一個嬪妃,覺得絲毫沒有意義,結果就這樣,甚至直接奪取了政權,在當時真的是無法想象的事情。這才叫做真正的“女強人”啊,但是卻導致武則天越來越無“心性”,無論是自己的愛情還是家庭,都一步一步葬送了,甚至是李氏家族的人都被她斬殺了不少。可以說,武則天也是一個功過皆有的一代女皇。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走上人生巔峰,感情卻是曲曲折折。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武則天的呢?

  • 5 # 不易君子

    人紅是非多,哪怕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有人喜歡也有人厭惡。

    武則天傳奇的一生註定她要一直被後人議論。

    褒貶雙方無非都是各持己見。

    “褒”方大概分為幾類人:

    1、功利主義者,功利主義者透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問題。

    說難聽點,就是隻看功績政績,以功利論人物(這個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對古人的看法,對現今也是如此)

    這裡指的是一些特立獨行的女性,大部分指的是受過高等教育或者對歷史文化有過深入研究(哪怕是感興趣)的女性。

    這些女性對於精英女性都比較崇拜,甚至是熱衷,所以,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又是一個千古第一女帝,這個精英頭銜實在是太光輝閃耀了。

    3、不受儒家思想影響,或不接受儒學思想的古人或今人。

    女人為什麼不能當皇帝?女人為什麼不能攝政?

    想必孔老夫子說的很清楚了。

    所以儒學的影響下,女人的地位就好不到哪兒去。

    這批不認同儒家思想的人,就會用他自己的想法去認可武則天,去評價武則天,理所當然,他們的觀點就是反著儒家思想來,就是認同女帝的成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只講三點【嚴肅臉】)

    “貶”方大概分為幾類人:

    1、直男癌患者。

    女人就是麻煩,女人還能當皇帝?笑話!以女人的邏輯能力可以從政?

    (不多說了,我不是直男癌)

    2、富有“道德”之人。

    何為道?何為德?

    道就是萬物所遵循的規律,德就是人在這個規律中應該遵守的準則(國學大師請勿批評,個人拙見)

    但是這規矩這準則是誰定的?

    人定的,至少可以說是人根據萬物規律定下來符合自己的道德準則。

    而規律就是各個學術派他們琢磨出來的,各種哲學家拍著腦門研究出來的。

    所以,武則天在私生活和謀朝篡位這方面就已經違背道德了。

    3、還是儒家思想,畢竟對我們中華文明影響至深的一種思想文化。

    武則天奪李家王朝,這就是不義。

    殺害異黨,這就是不仁。

    圈養面首,這就是不潔。

    反正,道德就是他們定的。

    總結一下,首尾呼應。

    人紅是非多。

    嫉妒也罷,冷眼也罷。

    客觀看待問題終究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是,人也要有主觀判斷能力。

    過於主觀就是槓精,過於客觀就是旁觀了。

  • 6 # 還是有故事

    中國曆來是男權社會,古時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皇帝大都是男性,突然冒出一個女皇帝人們自然難以接受,中國五千年也只出了這麼一個女皇帝,雖然後世也有掌控朝政的女性,但是明目張膽稱帝的唯他獨一份,所以自古以來對她的議論也從未停下過,古人對女子的觀念就是賢良淑德,見不得女人主政的,可武則天又偏偏是個不甘人後,力爭權位的人。

    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武則天的爭論都是說他當上皇帝的冷酷手段以及後來的養男寵事件。

    武則天自小便顯露了她不尋常的一面。十四歲奉詔進宮,她的母親聽後大哭不止,可武則天不為所動,還安慰母親說:我此次進宮是去見皇帝,你怎麼知道就是壞事呢?”,要知道他當年才十四歲啊,就已經如此。進宮後的幾年她始終不得太宗寵,就把主意打到當時的太子李治身上,搭上了李治這條線。李治上位後,把她從感業寺尼姑庵接了出來。出來之後她還要面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刁難,有史書說武則天當時為了站穩腳跟,施展苦肉計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兒安定思公主,由此可見她的手段。後來他又在朝中結識寒門士族,拉攏勢力,鬥倒了王皇后和關隴集團。此後,武則天的地位不斷膨脹。此時的唐高宗李治,飽受痛風之苦,百官奏事時,就讓武則天裁決。而武則天處事都讓高宗滿意,於是,自顯慶五年(公元660年)開始,高宗分權給她,使武則天的權力達到幾乎與君主權威相等的高度。麟德元年以後,高宗每次會見大臣討論政事,武則天就垂簾氣候,政無大小,都能參與。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置生殺,決於一人之口,高宗只是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隨著武則天獨自處理朝政機會的增多,在朝廷上慢慢有了公開的勢力,這引起了高宗的警惕和不滿。唐高宗唯一一次試圖罷黜武則天,發生在在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此舉獲得了其舊僚佐、當時的宰相上官儀的支援,不過,罷黜最終失敗。高宗死後,武則天就加快他上位的過程,在武則天上臺過程中,她的政治宣傳令人眼花繚亂,藉助了許多政治理論和宗教信仰。她大量製造假祥瑞,利用天人感應的祥瑞思想為自己上臺製造證據。最終在公元六九零年,以六十二歲的高齡登上皇位,並且在他統治期間,他大量屠殺李唐宗室和忠於李唐的大臣。

    除此之外,武則天晚年養男寵也飽受人們詬病,唐高宗李治駕崩後不久,武則天便有了第一個男寵馮小寶,不過後來他得罪了武則天,最後被殺死。馮小寶死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為武則天的新寵。為了讓張氏兄弟隨傳隨到,武設立了控鶴府,封張易之為控鶴監,封張昌宗為秘書監。其實,這個所謂的控鶴府就是武則天的“後宮”。控鶴府設立後,這裡天天的事情不外是飲酒,開筵,賭博。這所建築圍繞在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瑤光殿,武則天幾乎每天都在這裡過著驕奢淫逸狂歡取樂的生活。其實,控鶴府裡大都是少年“人妖”,正是少年“人妖”組成了武則天的“後宮佳麗”,滿足了武則天的心願和慾望。

    有錢就“變壞的”不僅是男人,即使是女人也同樣如此。

  • 7 # 歌子911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人後無人說,從古至今,不管是先賢聖人,還是千古一帝,那一個都逃不掉這一規律,有多少人說好,就有多少人說壞,再說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管他在功績上有多大的成就,但在漫漫的人生生活當中,不可能做到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人人滿意,所以,不同的人群就會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一些好的或壞的評論,所以,不必去理會那些外人的評論,做好自已想做的,該做的,達到自已內心想要的結果,就像武則天一樣,留下了一個無字的墓碑,是非功過任有人評說,我無所謂,我不在乎的心胸和風範,武則天,做到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偉業

  • 8 # 萬乃石

    首先先肯定一件事,武則天絕對是一個能力超強的人,她的聰明才智甚至超過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明君,比如康熙大帝、漢武大帝、唐明皇等等。僅僅比少數牛逼到極點的開國皇帝差一點兒。

    武則天遭到的非議,其實和能力沒關係,只和她作為女性的一些特點有關。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武則天居然是個直女,她喜歡男人。因為雖然同樣是以色侍人,但面首和姬妾們對自己的定位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

    一般來說,女性找到一個有錢有勢的老公或者情人後,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這斷關係持久地保持下去,一直延伸到自己的後代身上,讓自己和自己的後代始終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最多就是再給孃家人撈點兒好處。而無論是宮廷還是家族,對於姬妾們的需求都是非常瞭解的,並有一套方式對這些需求進行管理。

    但當一個小白臉找到一個有錢有勢的老婆或者姘頭後,他的需求可就多種多樣了。首先就是想證明自己也是個有能力的人,拎著老二伺候女主只是自己收穫第一桶金的另類方式,本人還有偉大的追求能夠實現。

    薛懷義作為一個市井流氓,有著一顆做將軍的心。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小人得勢居然連太子的黑狀都敢告。唯一一個好人沈南璆還被武則天累死了。

    這是因為面首們雖然無恥,但社會對男性的認可方式還是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越是什麼都不懂的小人,反而約會高估自己。從嫪毐到何戢,都想把軟飯變成硬飯吃,只有伺候女人的本事卻整天想著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本刀有個以前的同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撩到了一個小公司的女老闆。這哥們居然覺得自己終於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去過幾次人家公司之後,居然開始對各種事物指手畫腳,女老闆不在的時候還跑到公司給全體員工開會。相信那位女老闆也會收穫到和武則天一樣的評價——老闆是不是瘋了,找這麼個狗屁東西來教訓我們,真拿我們這些人當奴才麼!!!

  • 9 # 小阿沐

    誠邀,感謝。拋開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另外幾件事情談起。

    (1)紅顏禍水殃朝代,敢問如果一個女子可以輕易顛覆朝代,那她同樣也可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

    (2)假我要是穿越到古代,我還是第一集就領盒飯吧。①妻妾成群竟是“顯赫地位”的象徵,非也非也;②我不想成為奴婢也不想成為主人,人命無分貴賤;

    拋開某些人的過分高調之外,其實就是天生對別人帶有有色眼鏡。照片拍的好是相機的功能,照片拍的不好是人長得不行。

    (4)羨慕嫉妒恨,我覺得周邊人包括自己在內都稍微有點,就看自己怎麼控制吧。

  • 10 # 藺MG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不管是誰,都做不到人民幣那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更別說在男權社會出現個凌駕於眾人的女皇帝,她的出現,理所當然的就充滿了爭議。

    她,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記載和承認的女皇帝,武則天。

    那麼武則天是怎麼從一個傲嬌蘿莉一步一步登上那個看似和她沒有半點交集的皇帝寶座,建立武周的?且聽小藺道來。

    唐太宗李世民透過貞觀之治,使得國家空前繁榮富強,那是的長安就像是以前的美國,各個國家的人都削破了頭皮往長安跑,希望獲得綠卡,得到居住權,留下來。那時人們的思想也變得開放包容,自信起來,女性的地位也很高,在這個背景下,一切皆有可能。

    武則天十四歲時因長得很漂亮,是個水靈靈的蘿莉美少女,而後被選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後來唐太宗駕崩,李治,也就是唐高宗對武媚念念不忘,不顧阻力把武媚接進宮,封昭儀,接著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一代女皇君臨天下。

    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晚年逐漸豪奢專斷,開始耽於享樂,豢養男寵,大修宮殿、佛寺。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是兩大帥哥,常傅朱粉、衣著華麗。頗得武則天的歡心,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插手朝政,陷害忠良,還跟大臣結怨。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構陷處死等等,這些都為後世攻擊她留下了口實。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識人,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

    過了唐朝以後,女性的地位遇況低下,男權思想,還有儒家文化的加重,對曾經那個高高在上,凌駕於眾人的女皇帝,肯定是大力詆譭, 以確保自己的地位。

  • 11 # 歷史逸事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

    作為一位女性登上皇帝寶座,在古代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她之所以被後人非議,竊以為有兩點原因,和大家交流。

    第一點,男尊女卑思想作怪,男權社會的正常反應。

    三從四德是對中國古代女性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為了維護父權,夫權利益,在人們心目中,女性就應該為家庭服務,為夫君服務。

    武則天的種種行為卻是逆天而行。不符合三從四德的道德規範,給古代的男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和重創。受人非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第二點,晚年擁有男寵數量太多,濫殺無辜。任由張昌宗,張易之兩位禍亂朝政,最後導致了神龍政變。

    其實這一點應該也是第一點的延伸。古代男性皇帝可以有三宮六院,而偏偏女人卻不行。男性皇帝可以荒淫無恥。女性卻不行。說到底還是男女雙重標準。

    不管怎麼樣,她擁有的男寵數量很多,確是亙古難免的醜聞,遭人非議也在情理之中。

    武則天當上皇帝的時候已經67歲了,已經是一位老年婦女。根據現代醫學常識,她能有多大的生理需求?

    之所以養那麼多的男寵,只是為了炫耀彰顯她的權威,打發寂寞罷了,畢竟兒子、孫子對她敬而遠之,她享受不到天倫之樂。

    她一生的功過,褒揚與貶斥共存。她參政後確實推出了一系列不凡的舉措,如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加強邊防、發展科學制度等。但她也有“弊政”,如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奢侈浪費等。

    作為一位踏著鮮血登上權力頂峰的女人。她自己很清醒自己的一生功過,所以死後立個無字碑任後人任意評說。這或許也是一位女皇的灑脫,通透。

  • 12 # 御史而行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三位女性站上了權力的巔峰,分別是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但是武則天是唯一一位改朝換代而稱帝的,在武則天統治武周的二十多年,明察善斷,重視人才選拔,重用賢臣,改革吏治,獎勵農商,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作為一位女皇帝,能夠把國家治理得這麼好,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武則天本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後宮當中品級不高,因此也得不到太多的寵愛和關注,因此要想在嬪妃如雲的後宮中往上爬,難如登天,因此武則天轉而與未來的皇帝李治眉來眼去,互生情愫。唐太宗死後,武則天跟其他沒有生育的嬪妃一樣,都去當了尼姑,而武則天一心一意想重回皇宮,這時候,李治的正妻王皇后將武則天接進了宮,以此來牽制蕭淑妃,好坐收漁翁之利,此事可謂是引狼入室,武則天將李治迷得神魂顛倒。在一面得到李治寵愛的同時,透過小公主死亡一案,徹底讓王皇后失寵,另一方面,得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朝廷重臣的認可,因而李治下旨廢王皇后、蕭淑妃後,百官請立武則天為後,高宗李治駕崩後,慢慢開始了皇太后臨朝聽制,慢慢掌控了所有的權力,走上了權力巔峰,成為千古第一女帝。

    但自古以來,武則天稱帝,飽受爭議,為什麼?

    第一,在中國的歷史上,女人是不能當皇帝的,甚至不能繼承皇位,這是歷來帝王世家的規矩,因為女性在歷史上的地位比較低下的,特別是正統的思想觀念,認為女人只能相夫教子。因此,當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特別一些士大夫文人。

    第二,唐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據重要的位置,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唐朝的文化、科技等等都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寶貴的財富,因此唐朝在後人的心裡擁有重要的地位。而武則天在唐朝剛建立不久便改國號為周,使得唐朝歷史發生斷代。另外,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晚年豪奢專斷,男寵專權,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 13 # 一葉小舟168521774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就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男人。他可以一言九鼎,可以刻薄寡恩,可以三宮六院,總之,他必須是個男人。

    然而,武則天的出現卻打破了這個習慣了幾千年的思維。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心胸,謀略,膽量,手段和任何一個男性皇帝相比都毫不遜色。

    武則天是太宗皇帝的才人,太宗皇帝死後,被送進了尼姑庵成了一個尼姑。如果不出意外,她將伴隨青燈古捲了此一生。

    武則天和李治的短暫戀情,再加上一個無腦的王皇后救了她,讓她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然而,王皇后這個打開了藩多拉魔盒的人,連同她的競爭對手蕭貴妃卻成了武則天砧板上的魚肉。連同她們一起走的還有武則天的親生女兒。

    三十六歲武則天成了大唐的皇后,然而,她前進的步伐卻沒有停下來。她的終極目標是皇帝。

    為了這個目標,她大開殺戒,濫用酷吏,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殺了。她的石榴裙下倒滿了寃魂,擋道的權臣長孫無忌被一匹白練帶走了,斷案如神的狄仁傑也差點成為她的刀下之鬼。親生兒子也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道路變寬時,她也適時地放下了屠刀。她知道殺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於是,一個個曾經作惡多端的馬前卒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大唐帝國安靜了,但卻變成了大周。這一年她六十七歲,這一步,她走了三十年。

    當她的一生走到了天際的邊緣時,她又把大唐送了回去。她好象只是為感受一當皇帝的滋味。或者,就是耍了一把遊戲,興趣盡了,就撒手不玩了。

    一個無字碑,網盡了天下的爭議。幾份大度,幾份霍達,也許還有瀟灑。

    武則天的出現讓習慣了男性為王的人們有點猝不及防。

    人們習慣了參天大樹,對於猛然間出現的一朵鮮花,不知該怎樣對待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人說話一人未戴口罩會傳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