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影觀史

    前趙被後趙所滅,原因眾多,前趙看似強大,但最終被自己曾經的藩土後趙所滅,並不奇怪,總結前趙最終失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推敲:

    一、大背景,漢趙從公元304年起——公元329年止,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曇花一現,但就是在這短短的20餘年間,前趙政權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公元304年—公元308年起兵,攻伐,叛晉,沒有跳出朝代更替的老路;公元309 年遷都,之後經歷了弒君篡位,兄弟相殘(電視劇中的老梗);直到公元318年,前趙仍在反叛政變弒君的冗長劇情中徘徊,但故事又要向前推動了,石勒帶領的後趙出現了,所以,前趙實際掌握政權的這段時間裡,沒有從起兵建朝的戰爭陰影中快速恢復過來,而是走其他朝代的老路,無限內訌,互相攻伐,直至後趙的出現。二、內因。前趙在內訌,後趙在崛起,從前趙建立者劉淵開始,其長子劉和被庶弟劉聰弒篡,到劉聰子劉粲被靳準反叛,到劉曜殺靳準平叛,前趙的內訌一直沒中止,戰亂讓前趙宗廟毀壞,民不聊生,元氣大傷,而後趙石勒帥軍投趙後,前期兼併外族勢力,對內安撫流亡百姓,培養能臣虎將,和前趙的發展路線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後趙能滅前趙,有其內因。三、外因。後趙在與前趙合攻靳準,以及吞併前東晉勢力的戰爭中,擴張了地盤,擴充了軍隊,勢力漸大,直到公元324 年,石勒終於可以和劉曜決裂,兩趙開戰了,後趙起初軍事實力雖不及前趙,但將謀兵勇,與前趙的大小攻伐中能立穩腳跟,反守為攻,直到公元328年冬,石勒親征,士氣正甚,而劉曜軍中享樂,殺諫臣,人心盡失,戰敗被殺。從兩趙Pk中,讓我們又重溫了古代朝代更替的老路子,前趙雖存在時間短,但天時地利人和都失了,前趙滅,滅的波瀾不驚…………………?

  • 2 # 有些歷史太調皮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整個中國混戰,打成一鍋粥,各勢力間實力此消彼長,很難界定孰強孰弱,但就趙國而言,前期確實弱小,但卻沒有被滅,後期透過改革,強大了,反倒亡國了,為什麼呢?我覺得兩個原因:

    ▶前趙得以奮發圖強,是因為各國混戰,無法顧及

    戰國前期,三家分晉時,趙國獲利最多,但其實力弱小,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爭端,時常敗戰,加上地理位置靠近蒙古;與東胡、匈奴、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為鄰,這些遊牧民族,有事無事就來撩撥趙國,趙國一度面臨亡國的危險。

    好在武靈王即位後,大臣肥義等極為盡心竭力,逐步穩定局勢,這主要得益於此時 ,秦、楚、齊、韓、魏、越等國連年混戰,沒有人能顧及趙國,武靈王趁機推行改革,提出“胡服騎射”的軍隊變革,改馬拉戰車為騎兵,學藝遊牧民族的軍隊制度,並進行實戰演練,從此,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很大的加強。

    ▶後趙雖然強於前趙,但此時,秦國同樣也今非昔比。

    戰國中期,各國之間仍然混戰,秦、齊、楚三國實力見長,而魏、韓空間被壓縮,趙國此時國力還是不錯的,緊接著,齊國被燕國戰敗,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逐步呈現,此時,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楚國成了第一目標,而楚國長期被三大家族控制,內部本身不和,加上君王昏聵,一舉就被秦國拿下。此後,秦國趁熱打鐵,魏國在“華陽之戰”後苟延殘喘,基本也就是滅亡了。從此能與秦國一戰的只剩趙國。

    讓人無比惋惜的是因趙王接受韓國太守馮亭的投降,引發了秦、趙的“長平之戰”,廉頗老將堅守不出,秦軍無能為力,設下奸計,離間趙王和廉頗,沒曾想趙王果然中計,兵敗40萬大軍全部投降,且被秦軍全部斬首。這一戰,開啟了趙國的沒落之路。雖“圍魏救趙”得以保全國體,但實力早已今非昔比。

    公元229年,趙國旱災,秦國趁機伐趙,活捉趙王,趙公子嘉逃往代郡,自立為王,六年後,被秦軍所滅,歷史上的趙國從此消失。

  • 3 # 大國藏美

    這是一段黑暗的歷史。

    五胡十六國時期,天災人禍,生靈塗炭。前趙、後趙兩個胡人政權,在中原爭霸,一些殘暴的將領動輒屠殺滅族,加上當時經常發生的乾旱、蝗災、水患,使關中地區十室九空。

    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角度來看。

    一方面,戰爭很大程度上打的是經濟基礎,看人口、土地、糧食;另一方面,看戰場的臨場發揮。

    實際上在前趙後趙決戰時,後趙實力已經佔據上風了。簡單來首,後趙敗了,還可以從頭再來,而前趙敗了,就沒有實力再發動反擊了。

    後趙的勝利,總體有以下幾個因素

    1.後趙注重社會治理,推行制度化的賦稅制度,戰爭持續性強

    2.後趙在決戰前已經在土地和人口上取得了優勢。

    3.石勒本身的戰爭素質比較強。

    4.前趙基礎和實力不足,屬於紙老虎,敗了就崩潰了。

    5.前趙劉曜輕敵、好酒,喝酒誤事。

    具體如下:

    一、前趙後趙的產生背景

    前趙後趙,產生於漢到唐之間,混亂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303年,匈奴人劉淵趁晉國內亂,發動叛亂。

    304年,劉淵稱王。當時的國號是漢。

    到316年,劉淵父子先後兩次俘虜晉朝兩個皇帝,滅亡了晉朝。

    318年,因為繼承人的問題,劉淵的孫子劉粲被大臣殺死,劉淵的直系幾乎被殺絕。旁支的劉曜得到了皇位。

    因為石勒長期在中原東部領兵,河北、河南、山西地區成為石勒的基本盤。

    劉曜一直在攻略洛陽、長安,在關中剛剛站穩腳跟。

    劉曜和石勒不和,劉曜自稱趙王,石勒也自稱趙王。雙方東西對峙,史稱前趙(329年亡於前趙)、後趙(351年亡於冉閔)。

    二、制度差異造成實力的差異

    (1)石勒成功塑造了自己重視文吏的外部正面形象,且重視社會秩序

    《資治通鑑 晉紀十一(起閼逢閹茂,盡柔兆困敦,凡三年)》記載,晉建興二年,石勒攻打王浚,

    勒殺浚麾下精兵萬人,浚將佐等爭詣軍門謝罪,饋賂交錯;前尚書裴憲、從事中郎荀綽獨不至,。。。勒曰:"吾不喜得幽州,喜得二子。"以憲為從事中郎,綽為參軍。分遣流民,各還鄉里。

    重用有氣節的文人,穩定社會秩序,有利於穩定統治。

    對十六國史書中,明確記載開展制度建設的,著實不多。而石勒是其中一個。

    初,勒以世亂,律令煩多,命法曹令史貫志,採集其要,作《辛亥制》五千文;施行十餘年,乃用律令。以理曹參軍上黨續鹹為律學祭酒;鹹用法詳平,國人稱之。以中壘將軍支雄、遊擊將軍王陽領門臣祭酒,專主胡人辭訟,重禁胡人,不得陵侮衣冠華族,號胡為國人。遣使循行州郡,勸課農桑。朝會始用天子禮樂、衣冠、儀物,從容可觀矣。

    (2)石勒在五胡十六國中最先開展人口普查,執行制度化的賦稅、賦役措施,以稅收充實軍費,注重吸納人口,積累實力

    《資治通鑑》記載,晉建興二年(314年),秋天,

    石勒始命州郡閱實戶口,戶出帛二匹,谷二斛。

    《資治通鑑》記載,晉建興三年(315年)

    河東平陽大蝗,民流殍者什五六。石勒遣其將石越帥騎二萬屯幷州,招納流民,民歸之者二十萬戶。聰遣使讓勒,勒不受命,潛與曹嶷相結。

    晉建興三年(315年),孔萇等攻賊帥馬嚴、馮〈月者〉,久而不克,

    司、冀、並、兗流民數萬戶在遼西,迭相招引,民不安業。勒問計於濮陽侯張賓,。。。回徙居易京,流民歸之者相繼於道。勒喜,封回為弋陽子,增張賓邑千戶,進位前將軍;賓固辭不受。

    石勒表現出了賞罰分明、注重人口的態度,並一直在積累實力。

    318年,靳準殺劉粲,石勒討伐他,

    勒進攻準於平陽,巴及羌、羯降者十餘萬落,勒皆徙之於所部郡縣。

    (3)劉氏帶有很強的流寇性質

    《資治通鑑》說,

    及漢兵覆關中,氐、羌掠隴右,雍、秦之民,死者什八九。

    劉聰以盜帝王墓充實軍費

    《資治通鑑》記載,攻陷洛陽後,

    遂發掘諸陵,焚宮廟、官府皆盡。

    (4)劉家內鬥嚴重,自毀長城,骨幹損失嚴重,離心離德

    317年,在劉粲挑撥下,劉聰懷疑皇儲(劉聰得弟弟/皇太弟)劉義謀反,抬起屠刀:

    誅東宮官屬及義素所親厚,準、沈等素所憎怨者大臣數十人,坑士卒萬五千餘人。。。。氐、羌叛者甚眾

    討伐靳準成功後,劉曜自己回了關中,還是石勒收斂了劉粲的屍骨:

    曜西屯粟邑,收靳氏男女,無少長皆斬之。曜迎其母胡氏之喪於平陽,葬於粟邑,號曰陽陵,諡曰宣明皇太后。石勒焚平陽宮室,使裴憲、石會修永光、宣光二陵,收漢主粲已下百餘口葬之,置戍而歸。三、石勒尾大不掉,劉聰死前,分裂的禍根已經種下

    (1)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史書記載,317年

    秋,七月,大旱;司、冀、並、青、雍州大蝗;河、汾溢,漂千餘家。

    318年,漢主聰寢疾,徵大司馬曜為丞相,石勒為大將軍,皆隸尚書事,受遺詔輔政。曜、勒固辭。

    乃以曜為丞相、領雍州牧,勒為大將軍、領幽、冀二州牧,勒辭不受。

    看看,劉聰準備給輔政大臣的封地,哪裡災大給哪裡啊。

    (2)討伐靳準,劉曜與石勒分裂

    討伐靳準,史書上明確說了,石勒將精兵5萬,後來又拉石虎帶兵來匯合,兵強馬壯。

    而劉曜,帶著一個皇帝的名頭,沒多少兵。

    石勒打生打死半天,靳準家一萬五千人投降了劉曜。

    後來,劉曜看石勒武力強大,想封石勒為趙王,穩住他。但是劉曜自己猶豫不決,發出的任命又收回,徹底激怒石勒,石勒自立為王。

    四、戰爭的偶然性

    (1)雙方實力對比

    劉曜和石勒分裂後,石勒繼續積蓄實力,他向北攻略幽州、遼東:

    石勒遣石虎擊鮮卑日六延於朔方,大破之,斬首二萬級,俘虜三萬餘人。孔萇攻幽州諸郡,悉取之。

    而劉曜則在大興土木,修宮殿,建陵寢。

    今又欲擬阿房而建西宮,法瓊臺而起陵霄,其為勞費,億萬酆明;若以資軍旅,乃可兼吳、蜀而壹齊、魏矣!

    石勒取得了河套、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大部分土地,而前趙則守著山西關中的一畝三分地,雙方實力對比已經有了懸殊。

    (2)劉曜的戰敗

    曜性少而酗酒,末年尤甚,將戰,飲數鬥,常乘赤馬無故蹋頓,乃乘小馬北出,復飲鬥餘,至西陽門,揮陣就平。勒將石堪因而乘之,帥遂大潰,曜昏醉奔退,而馬陷石渠,墜於冰上,為堪所執。

    劉曜喝酒誤事,戰敗被俘。劉曜的兒子劉毗都不敢正面對抗後趙,帶著百官逃出長安,隨後,前趙很快就崩潰了。

    (3)後趙的結局

    後趙雖然控制了中原地區,卻給中原帶來了西晉滅亡以來第一個最黑暗時代。隨著石勒老去,石虎登上歷史舞臺,他動輒屠城滅族,以殺人為樂。

    石虎死後,冉閔掀起了一次史上罕見的種族屠殺,長大鬍子的漢人都給殺了。

    石虎自立。不敢稱帝,自稱趙王,後稱大天王。

    性殘忍,遊獵無度,能左右射,好以彈彈人,軍中甚患之。至年十八,身長七尺五寸,弓馬迅捷,勇冠當時。將佐親戚,莫不敬憚,勒深嘉之。而酷害過差,軍中有壯健與己齊者,因獵戲謔,輒殺之。至於降城陷壘,不復斷別善惡,坑斬士女,鮮有遺類。

    喜怒無常,窮兵黷武,始創“三五發卒”(五丁抽三,三丁抽二)。

    抓郎配的故事估計源於石虎。

    大發民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萬餘人,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縣有希旨,務於美淑,奪人婦者九千餘人。民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太子、諸公私令採發者,亦垂一萬。

    石虎死後,後趙崩潰。

    閔知胡人不為己用,乃閉鄴城四門,盡殺諸胡,晉人貌似胡者多亦濫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馬自達3昂克賽拉和豐田卡羅拉哪個好一些,買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