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ulingbuling9
-
2 # Laplace運算元
謝爾比納不是副部長,而是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中國的副總理。此人在處理完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後,還負責處理1988年的亞美尼亞大地震。
-
3 # 咘老
一開始啥也不懂,後來身先士卒在第一線。瞭解到輻射的危害後,調運硼等資源來填蓋爆炸點;面對礦工工頭的質問說了實話;月球探測車測驗失敗後,在電話中怒斥相關負責人;在法庭上,力挺想要說出真話的教授。
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就像那些平凡但是做好了本職工作的人,消防員、醫護人員、飛機駕駛員、軍人、三位關閉水閥的工人、日夜不停挖掘的礦工.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
4 # 糟老頭子兮壞的地
蘇聯的副部長可以說比居委會主任還多,級別很低,加盟共和國的部長地位更低。
劇中人物謝爾賓那是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副國級幹部,相當有分量的幹部。這部電影真實表現了他的主要情況,非常接近真實。
-
5 # АлександрЧжоу
鮑里斯·葉夫多季莫維奇·謝爾比納(Борис Евдокимович Щербина),蘇聯時期的政治人物,工程師。曾擔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建設部部長等職。他被認為是西伯利亞西疆油氣產業的開拓者,曾獲得過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獎章。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蘇聯政府組織了針對這一事件的處理委員會。謝爾比納是這一委員會的負責人,他在事發當天飛往基輔瞭解事態,並趕到了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最近的城市普里皮亞季。4月27日14時整,謝爾比納下達了疏散所有普里皮亞季市居民的命令。後來在劃分出10公里及30公里禁區的時候也下令組織了相關的疏散行動。
在謝爾比納的領導下,核電站的火災被控制,並且在將四號反應堆屋頂上的殘留清除掉後構建了石棺,用以阻止核燃料的輻射。封鎖四號反應堆後,謝爾比納組織了核電站內的工人繼續維持其餘三座反應堆的正常執行,並令募集而來計程車兵、工人對周邊地區的輻射進行清理工作。謝爾比納也為安置疏散的居民,建設了一座新的城市斯拉夫蒂奇。
首先,他也是被矇蔽下受影響而在事件發生一開始作出錯誤認知的一群高階官僚中的一分子而已。他作為政治官僚,架子當然要端起來的,蘇聯時期哪個官僚不是這個樣子,所以這個樣子每次端出來都會令人生惡。但是顯然一開始他在這件事情上是被矇蔽的,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爆炸,直到上午11時這條訊息才傳到蘇共中央高層,於是才成立由謝爾比納領導的緊急事務委員會,正如劇裡面演的那樣,會議一開始大家根本不相信4號堆已經炸飛了,反應堆熔融物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放射性灰塵在烏俄白交界處到處飄散,接著藉助大氣環流飄遍歐洲地區。事實上,當時的與會者一位叫亞歷山德羅夫的院士,甚至給戈爾巴喬夫保證說這個堆是絕對最安全沒有之一,甚至說這個堆就像燒開水爐子一樣簡單而安全,甚至就可以把它放在紅場上。謝爾比納雖然是工程師,但是他不是學核物理的工程師,不懂核反應堆是怎麼運作的,更不要提戈爾巴喬夫了,他也是一頭霧水,對核物理什麼都不懂的人。
接下來就是他如何知道切爾諾貝利事態多嚴重的過程,本劇第二集裡面描述的是蘇聯科學院院士列加索夫(Вале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Легасов)在會議上一再重複闡述事件的嚴重性,甚至與謝爾比納發生口角,戈爾巴喬伕力排眾議讓這個院士把話說完於是決定讓謝爾比納和列加索夫去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瞭解情況。當然我不知道是HBO故意的還是他們粗心漏掉了這個細節,列加索夫當時參加會議時拿著一堆資料,資料是切爾諾貝利的情報簡報,本劇對這個簡報並沒有詳細描述它的來歷——4月26日清晨,雖然官方沒有釋出任何訊息,但是駐當地的一支防化部隊在上校弗拉基米爾·格列別紐克(Владимир Гребенюк)帶領下已經率先前往距離核電廠1-2公里左右的地區收集空氣資料,隨後又在普里皮亞季收集資料,第一批的資料顯示當時核電站周圍的放射性讀數達到了2080倫琴,上校意識到事態嚴重性,因此緊急上報給莫斯科庫爾恰托夫核物理研究所,也就是列加索夫的工作單位,因此他手中才有召開緊急會議時所有的切爾諾貝利簡報。
此時的謝爾比納還是認為列加索夫的報告是危言聳聽,是在散步謠言,是造成瀰漫著恐慌因素的始作俑者,直到他到了現場親自看到炸得石墨碎塊到處都是的4號堆才明白列加索夫說的一切都是真的,因此立即上報中央派兵緊急增援,但也為時已晚——普里皮亞季的居民已經在極強的放射性輻射下暴露了40小時……
從被矇蔽到目睹事故現場的真相,謝爾比納完整地經歷了認知到實踐這麼一個過程,單以好壞來評價他似乎太過簡單粗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的職責,電視劇刻畫他的形象難免有藝術的修飾,但藝術終歸是藝術,還是不可拿來作為評判一個人到底是好是壞的依據。當然,如果簡單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只能說事故當事者福明、季亞特洛夫和布魯哈諾夫這三人可以說是“壞到徹底”了,到底有多壞,想必看過電視劇的各位觀眾應該心中有數了吧。
-
6 # HannibalLecter
首先要告訴大家幾個並不算秘密的秘密:
第一、《切爾諾貝利》裡面這個人物並非杜撰,而是真名實姓地刻畫蘇聯政治家、工程師,部長會議副主席、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建設部部長鮑里斯·葉夫多基莫維奇·謝爾比納(Борис Евдокимович Щербина)。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勞模。另外,他分管油氣能源的職務是部長,但是還有個頭銜是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副總理,副國級幹部。戈爾巴喬夫在這樣一個1919年出生的老幹部面前其實只是個嬰幼兒。
第二、這是西方媒體少有的沒有吹沒有黑,而是給一個蘇聯高官,權力的代表極為正面的刻畫。
第三、這個人是個官僚,但同時又是典型蘇聯時期的勞動者,也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在《切爾諾貝利》五集裡,謝比納是從第二集出現的,而這個角色是一直在昇華的,搶戲程度爆表。
第二集,官僚形象示人,外行領導內行。
接到切爾諾貝利事故報告的時候,他選擇的是相信直接對自己負責的下屬,下屬說只是火警,那就只是火警。這是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原則,對下信任,對上讓領導放心,他這樣操作本沒有什麼可噴的,表現的是一個職業官僚的專業性,但同時,官僚這個特徵也很遭人恨,當他在侃侃而談的時候,觀眾肯定是唾棄的。
然後要到事故現場去指揮救災,也是立刻就去,甚至無知者無畏,要飛到4號反應爐上方看清楚。這也表現了他工人階級出生的質樸,勇敢。真實歷史中,謝比納在切爾諾貝利事故當天,就飛到了基輔,並且立刻趕到了現場。
高潮是,官僚脾氣,他讓科學家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他解釋反應堆原理。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外行領導內行。但是,他很快就搞懂了原理,到了現場也很快就能用自己在飛機上學到的一點點物理學知識去判斷是非。
官僚比科學家更復雜的是,科學家只需要面對理論,面對物體,官僚需要面對現實,面對人,面對變化。科學家只管一個原子,一個部長可能要管國內國外一堆事情,然而謝比納很快就變通了——他聽了科學家的反駁知道事故很嚴重,於是就帶著科學家去現場,他知道了反應堆原理,到現場馬上就判斷了是非。這些地方都表現出來他是一個非常合格的領導。
在第二集末尾,給了這個人物一個昇華,動員潛水員去反應堆下方冒著生命危險放水的時候,科學家瓦列裡·列加索夫選擇了欺騙——不告訴工人輻射的危害。而謝比納直說——先說民族性中的犧牲精神,這是理想主義,然後說如果不去就是毀滅,這是現實主義。最後一個總結——接受現實。這也是成熟的政治家的表現。
在這種世界級大災難面前,皿煮有用嗎?自由有用嗎?人權有用嗎?真理有用嗎?
在切爾諾貝利當場,如果大家都珍愛生命,那半個歐洲可能就被轟上天了。
政治家,想的只有如何現實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集、給予救災強力排程、大力支援。
這一集裡謝部長最可愛的,自然是把列加索夫叫出去揹著KGB的人問自己還能活多久。但是他知道了真相以後,是坦然接受的。他知道自己其實也是整個權力體系中的一顆棋子,他唾棄KGB的監視,也知道體制的問題,但是作為個人,他要做的就是不懼犧牲,大力支援科學家按照合理的方法去救災。除了給科學家提供物資,也給他提供了自由,保護。
真實歷史中,火災被控制、反應被終止、後續清理發電廠頂部、建立石棺、清理災難現場、疏散災民、建立新城,這些都是謝比納綜合排程,得當指揮完成的。
第四集、摔電話
在這一集裡謝比納和列加索夫已經是親密戰友了,因為列加索夫已經稱呼他鮑里斯了,而謝比納也稱呼列加所夫瓦列裡了。他們是一同冒死在救災,看到救災有成效,是很欣慰的。
而摔電話這一幕,表現了部長內心的恨其不爭的憤怒,一方面,他是覺得諾大一個“強國”,不要面子向敵人求救,支援來機器人,卻也是因為要面子,最後搞了半天做無用功。另一方面,他知道代價是要犧牲無數年輕戰士的生命和健康,更加憤怒。
第五集、火種延續。
第五集是這個人物的昇華和高潮。在重要的法庭庭審上,他站出來支援列加索夫教授說出真相。實際上列加索夫在這一集中已經做好了準備犧牲自己捍衛真理,但是在蘇聯體制下,如果沒有權力的保護,他根本開不了口,同樣如果他犧牲了,沒有權力的支援,他也是白犧牲。
所以,會間休息,其實是列加索夫和謝比納最後的交接棒。列加索夫在準備說出真相之前告訴謝比納,你才是那個最重要的人。看到自己的夥伴要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名譽捍衛真理,謝比納這個時候蛻變昇華了。
後面拍攝的那個毛毛蟲的鏡頭,也就是寓意蛻變,昇華。這個官僚在和科學家相處戰鬥的這些天,慢慢被他們的勇氣和執著感化,外加自己內心本來就有的責任心,忠誠,他富有了科學家為了捍衛真理不懼死亡的靈魂。只是他面對的現實更加殘酷,列加索夫可以選擇飛蛾撲火,但是謝比納還要保全自己,然後去把事辦成。這讓我想起了一位韜光養晦,幾起幾落的偉人。
真實歷史中,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鮑里斯·葉夫多基莫維奇·謝爾比納1919年出生在一個鐵道工人家庭,20歲就入黨,隨後參軍,在衛國戰爭期間參與了對軍用軌道交通的組織和建設,戰後領導開發西伯利亞油田,然後靠實幹一點點爬到部長位子上,這不是一個腦滿肥腸不學無術靠裙帶或者溜鬚拍馬上位的官僚,這是一個出生於最基層,最瞭解民間疾苦,最能為國家奉獻和犧牲,最身先士卒的勞模官員。
在切爾諾貝利事故中,謝比納多次深入輻射現場,導致他的壽命大大縮短,儘管如此,他在自己死之前,還奔波在崗位上,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謝比那協調全國資源,努力救災。這時候他已經69高齡了,2年後,就去世了。這是一個把自己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獻給了老百姓,獻給了自己工作的人。更為偉大的是,在大廈將傾,破船要沉之前,他選擇的不是理想主義去吐槽,也不是背叛,而是合理化問題,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事實上,切爾諾貝利和亞美尼亞大地震如果被看做是蘇聯氣數已盡,壽終正寢之前上帝降下來的災禍,那麼謝比納就是天災中僅有的那麼一點人文關懷的閃光點,也是蘇聯人最後的人性的尊嚴。
謝比納這樣的官僚在現實裡有太多,他們總是一副很不精緻,很粗糙的樣子,但是他們就來自普通的大眾,有怎樣的歷史人文環境,就有怎樣的集中代表的體現。
一開始飛揚跋扈,然後外行領導內行,是一個出場時讓人很生厭的角色,但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慢慢轉變為一個正面人物,而且核輻射對他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如果評價這位副部長
回覆列表
你說的是能源部的那位嗎?剛開始我不怎麼喜歡這個人,總覺得他啥也不懂,而且喜歡糊弄事,欺下瞞上的感覺,但是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之後又特別認真,知道自己很快就會死,剛開始難以接受,後來就釋懷了。我感覺這個人特別適合做領導,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