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海雲飛煙

    東周後期,周王室的勢力大大衰落,幾個強大的諸侯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霸戰。當時荒唐的齊襄公和已經嫁給魯國國君的妹妹亂倫私通,還把魯國國君謀害。最終,齊襄公死於手下大臣刀下。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逃到莒國避難。

    齊襄公沒有兒子,他死後君位只能由弟弟繼承。但齊襄公還有個弟弟叫公子糾在魯國,師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是鮑叔牙。公元前686年,兩位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訊息後,同時決定回國繼承君位。

    管仲知道公子小白在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按正常速度,小白一定先回到齊國繼承君位。於是,管仲帶了30輛兵車在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伏擊小白,發現小白後,管仲抽出弓箭射殺小白,可是管仲只射中了小白衣帶的鉤子,公子小白當時倒下裝死,隨後他和鮑叔牙等人加快速度提前回到國都臨淄登上君位,稱齊桓公。訊息傳到魯國,魯莊公立刻派兵殺向齊國,想迫使齊桓公將國君之位讓給公子糾。

    齊、魯兩軍交戰,魯莊公險些被俘虜。他向齊桓公求和,齊桓公開出條件: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魯莊公戰敗只好答應齊桓公的條件。

    齊桓公登上君位後第二件事就是要把管仲碎屍萬段。鮑叔牙請求齊桓公赦免管仲。鮑叔牙說管仲是難得的治國良才。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勸諫,不但沒治管仲的罪,還任他為相,管理國政。

    管仲確實是個治國能手,他從行政、軍隊、經濟三方面進行整頓。行政系統方面,管仲提出以鄉、連、裡、軌為級別的地方政府機構;軍隊方面,將全國軍隊分為左、中、右三軍,國君統率最強的中軍,國、高二氏統率左右二軍;經濟方面,統一貨幣,穩定物價,大開鐵礦,實現了大規模海水煮鹽。內陸諸侯國必須依靠齊國供應食鹽和海產品,經過努力經濟和軍事實力兩個方面,齊桓公都具備了當霸主的實力。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召集宋、陳、蔡、邾四個國家會盟。提出“尊王攘夷”,旨在團結中原地區諸侯共同對付蠻夷的軍事騷擾。

    之後,齊魯又一次交戰,魯國在劌的帶領下,利用士氣三竭的原理,在長勺打敗了齊國的入侵。但是,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還是逐步形成了,他打敗山戎,幫助邢國打敗狄人的入侵,又幫助衛國重建國都。當時周王室的力量已日漸衰落,齊桓公又幫助太子姬鄭繼承了君位,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趁著接受周襄王太廟祭肉的機會,在宋國的葵丘大會諸侯,以此招待周天子的使者,並且訂立盟約,就這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在歷史上首次出現,史稱“齊桓公始霸”。齊桓公一共九次會合諸侯結盟,歷史上稱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 2 # 淄澠齊稷

    自從姜太公封齊建國以來,齊國曆代國君繼承太公“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基本國策,齊國日趨強盛。到了齊國第十二代國君齊莊公和第十三代國君齊僖公當政時期,進一步發揮了這些優勢,聚天下之才,開富國之源,使齊國更加強大,史稱“莊僖小霸”。

    管仲任相後輔佐齊桓公總理國事,繼承和發揚了姜太公和莊公、僖公的功業,把齊國推向鼎盛。他首先從改革內政和各項政策入手。在社會改革方面,明確提出了禮法並用,法教並舉的治國方略。一是修舊法,制新法。對舊法,依照時勢的發展,將其合理部分“擇其善者”行於今世,對那些與現實相悖的禮法則另外創制新法以便實行。二是以禮義教民。對民眾施之禮、義、廉、恥為重要內容的社會教育。提高民眾的素質。透過法制強化民眾的行為,禮儀規範人們行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禮法並用,法教並舉的法制體系。為社會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石。

    管仲為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實行了經濟改革。“均田分力,相地衰徵“是他創立的農業政策。

    “均田分力”即把原來的公田制度變為私田制,把土地平均分給各家各戶去耕種。“相地衰徵”是和“均田分力”相適應的農業稅制度。“相地”意思是測定土地的肥瘠優劣,“衰徵”是以土地等級而徵收不等的賦稅。

    齊國是農業大國,首要任務是發展農業生產。而改革以前的井田制(公田制),實行的是勞役地租,生產責任不明,收入不均,因而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受到壓抑,土地荒蕪。“均田分力”、“相地衰徵“的農業政策,實行的是實物地租,多勞可以多得。從而極大的激發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達到了地盡其所,民進其力的效果。

    “均田分力”、“相地衰徵“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土地制度改革和賦稅制度改革。它早於魯國“初稅畝”百餘年。是封建土地制度的重大變革,為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變革提供了直接的經驗。

    齊國瀕臨大海,內地有眾多的鐵礦,有發展鹽、鐵的天然優勢。鹽和鐵是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是銷售面最廣,銷售獲利最豐厚的商品,管仲精於理財,規定:每年從十月到正月的農閒季節讓百姓煮鹽,僅四個月就收購鹽三萬六千鍾。國內百姓按戶籍計口售鹽,在鹽上加價,僅鹽稅一項,所獲利潤相當於兩個萬乘之國人頭稅的兩倍。此外,透過向梁、趙、宋、衛等不生產鹽的國家出口鹽,收入達一萬一千斤黃金,相當於齊國農民增加五六千畝地的農業收入。對鐵礦的開採和冶煉規定:百姓皆可自願申請開採和冶煉,開礦冶煉所得三分之一的利潤交官府,民得其二。由於其利潤豐厚,桓管時候齊國鐵的產量近十億刀幣,產量相當可觀。管仲的“官山海“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鹽、鐵實行壟斷,由國家直接專賣,為國家開闢了重要的財源。

    策發展貿易。比如,不準重複徵稅和免徵稅:“徵於關者,勿徵於市,徵於市者,勿徵於關;虛車勿索,徒負勿入,以來遠人。”再如減輕關稅,其稅率規定為五十分之一。還有,為來齊國經商的人提供優質服務。齊國設立專門的機構“有司”,負責外商來齊國的有關服務事宜。規定:每30裡設定一個驛站,儲備物品供外商休息和食用。凡諸侯國來齊國交涉辦事,對從行官吏要派人派車接送,安排住宿,吃飯,。外國商人來齊經商,規定:來一輛馬車的免費吃飯,來三輛馬車的除免費吃飯外,還外加供應馬的飼料;有五輛馬車的,不但免費吃飯,供應馬的飼料,還配給5個服務人員,專供使喚。另外,管仲還在商人居住的地方設立“女閭”即娼妓居住的地方。以安置遠道而來,又長時間不能回家的商人。有“宮中七市,女閭七百”的記載。

    桓公稱霸是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進行的,這是桓管建立霸權所採取的最重要的戰略方針和政策。

    當時雖然王室衰微,然而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從民心和道義上說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管仲提出的“尊王”在當時是最有號召力的政治口號。“攘夷”就是加強華夏民族的團結,共同抵禦四周地區戎狄少數民族的騷擾和侵犯,以安定中原,這也是民心所向。因此“尊王攘夷”順應了民心所向的歷史潮流,

    葵丘會盟使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最高潮,成為春秋霸業的鼎盛。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即今河南蘭考東)大會諸侯,周天子派使者宰孔前往葵丘,帶去文武胙祭品和彤弓,服飾等禮品。以表彰其“尊王攘夷”,安定中原的豐功偉績。文武胙是天子賜給的祭祀先王用的臘肉,在當時是極其榮耀乃至傳頌後世的盛事。天子賜給誰文武胙,就是把處理天下諸侯國大事的權力託附給誰,誰就是名正言順的霸主。葵丘之盟,天子賜胙,標誌著桓管霸業達到了鼎盛時期。

  • 3 # 歷史小廚

    齊桓公能從流亡直到成就霸業,依靠的還是他的聰明才智跟知人善任,有了廣闊的心胸,才能成就霸業!

    齊襄王在位期間比較昏庸無道,這個時候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發動政變,將齊襄王殺害,自立為國君,齊國內政開始混亂。

    在這期間,齊襄王的兩個兄弟,公子糾被管仲、召忽保護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被鮑叔牙保護逃到了莒國,開始了各自的流亡生涯。

    後來雍廩殺死公孫無知,這個時候國家就空缺了國君,於是齊國的兩大貴族高傒跟國懿仲暗中通知了公子小白,想讓他回國繼承王位。

    公孫無知一死,事情傳到了魯國,魯國立刻派人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王位,這個時候管仲帶兵前去阻截小白,準備殺死他以絕後患。

    只可惜的是管仲的一箭正好射在了小白的腰帶上,小白趁機咬破舌尖,倒地不起,成功的騙過了管仲。

    管仲回去報告給公子糾,大家都以為威脅已除,自然就要提升自己的形象,不能日夜兼程的搞得自己很狼狽,於是就慢悠悠的向著齊國前進,用了六天才到。

    公子糾這邊慢悠悠,公子小白那邊急匆匆,加上高傒等人的安排,很快就立小白為國君,統領齊國。

    將要到齊國的公子糾得到小白繼位的訊息,大吃一驚,連忙轉身急速的逃回了魯國。

    可惜魯國的實力比不上齊國,齊桓公繼位之後就發兵攻擊魯國,迫使魯國將公子糾殺死,將管仲押解到齊國。

    這裡面殺死公子糾一方面是防止他叛亂,斬草除根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齊桓公有仇必報的性格。成為了國君之後,齊桓公就開始了他的稱霸之路。

    因為鮑叔牙的一番話:“如果只想治理國家,用我鮑叔牙就夠了。如果想要稱霸,那就必須依靠管仲。”齊桓公放過了管仲,並且任用他為齊相。

    正是因為齊桓公的大度,這才使得管仲有了“華夏第一相”的美名。管仲為了報答齊桓公,認真的施展了自己的才華,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齊桓公也勵精圖治,君臣同心,使得齊國實力猛增!

    有了足夠的實力之後,齊桓公開始了東征西討,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其實齊國能夠明目張膽的去侵佔其餘的國家,主要還是跟當時的環境有關。東周當時已經是外強內弱,周王室還要依賴強大的諸侯,而各個諸侯國為了土地人口跟對其餘諸侯國的統治權,早就已經開始了不斷地侵佔。

    最有名的就是“周鄭交質”事件,堂堂的周天子,需要透過交換人質來維持與鄭莊公的關係,而鄭莊公則算是第一位稱霸的國君,只是沒有齊桓公統一的厲害罷了。

    鄭莊公的事情發生之後,任何諸侯國都有了目標,那就是稱霸,因此各個國家都開始比拼國力,這讓從開始就是大國的齊國佔得先機。

    前面提到齊桓公是有仇必報的主,在他流亡期間凡是對他不好的國家,齊桓公都優先進行攻打,譚國就是首例,攻佔了譚國之後,齊桓公與宋、陳、蔡、邾進行了“北杏會盟”,這是齊桓公成為霸主的第一步,之前諸侯會盟都是周天子主持,而齊桓公是第一個以諸侯的身份主持會盟的人,也就此像天下宣示了自己野心!

    這一舉動徹底震懾了天下,但凡國力弱小的國家,幾乎都順從齊桓公的安排,使得齊桓公的威望在諸侯之中再一次提升。

    後來參加過“北杏會盟”的宋國開始反抗齊桓公,齊桓公就派人向周天子報告,意思是需要周王室做一些表面上的文章,周天子也知道自己需要依靠齊桓公來樹立自己的威信,於是就派單伯領兵前去協助齊桓公。

    周王室出面,那諸侯國可就不敢抵抗,否則就是與天子作對。雖然周天子幾乎是名存實亡,但是違抗天子這個罪名誰也不想承擔,否則就會被諸侯群起而攻之。

    在這種壓力下,宋國認慫。齊桓公眼見周天子如此好用,於是就又利用天子名義,召開了“鄄地會盟”,各個諸侯國眼見天子支援齊桓公,加上齊國的實力最為強大,於是紛紛推選他作為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基本是確立了。

    齊桓公正式登上霸主之位的是“幽地會盟”,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家一同承認他的霸主地位,至此,齊桓公的霸業才算是正式確立!

    成為霸主的齊桓公並沒有放鬆,繼續統一大業,利用“尊王攘夷”的口號,外抗犬戎,內平混亂,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葵丘會盟”上,迫使周天子也承認了齊桓公霸主的地位,到了這個時候,齊桓公才成為了真正的“春秋五霸”之首!

    只可惜後來的齊桓公也變得昏庸,使得苦心經營的霸業葬送在他人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x4和逍客哪個油耗低,更值得入手?哪個故障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