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A科普
-
2 # 空谷山人
興修水壩造成的,水能興雲,雲能積雨,雨多山林茂,林茂水汽足,水汽足霜霧濃,霜霧濃露水多,露水,雨水豐富河流水自然充盈。斷流的機會就會相對減少。水壩如同血管裡的栓塞,是河流斷流的主要原因。
-
3 # 未雨綢繆180973058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是莊稼的血液。人們對水的利用是越來越普遍了。沿河兩岸的農民,都想盡辦法用河水灌概田地,你用一些,他用一些,由於處處截流,下游當然就乾涸了。有些地方,為了多用水,還建一個又一個攔水垻。為什麼以前河水長流呢?也是因為以前河兩岸農民對河水利用不夠。就說澆地,拿什麼澆,一個村連一臺機器都沒有。誰見過用水桷挑水澆莊稼?以前有,你說能用去多少水。只有眼睜睜看著河水順流而去。這就是河水以前常流現在乾涸的基本原因。當然乾旱也是原因。
我們生活在黃河灘區,緊靠黃河。以前黃訶常常發洪水,秋季不保收,國家要求我們確保一水一麥。可你再看現在,三門峽之後,黃河上又建起了小浪底工程。徹底控制了黃河水。又在黃河灘區建了許多的提管站,直接將黃河水引進了農田。現在黃河水不也變小了嗎!完全改變了黃河的面貌。
-
4 # 小小時空
最近幾年很多地方乾旱少雨。並伴隨全球變暖,氣候發生變化,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量不斷增高,很多河流都出現乾涸現象。
-
5 # 平常人246089341
地球水在減少,蒸發到大氣的水在不斷地逃逸到外太空,全球水位下降,淡水資源消耗比補充速度快,全球三十七個主要含水層地下水庫,正在消退,不久將來會出現一次又一次淡水大危機。
-
6 # 來看世界呀
我家鄉河流也有一些接近斷流,這種現象挺普遍,甚至黃河的某些河段就曾接近斷流。不同於很多人認為的地球水資源減少,其實更多的在於全球降水和水資源的重新分佈。
目前全球的具有水資源共13.8億立方公里,若平均分佈在地表,地球表面將有2000多米平均深度的海洋,但由於陸地的存在,水資源的分佈呈現區域性的差異,淡水資源也只佔全球水量的2%,而這2%的88%是固定在兩極和高原冰川的固態水,2%的12%是江河湖泊等液態淡水,這是人類最需要的。
所以總體上看,全球的水量十分充沛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人類最需要的液態水的量和分佈卻不能滿足全球所有人的應用,主要是由於地球的氣壓帶風帶的分佈,造成地球上某些地方降水多有些地方降水少,在我國比較明顯的是大陸性氣候引起的水資源分佈不均,東南沿海降水豐沛,可西北內陸遠離海洋,且有著崇山峻嶺的阻隔,海洋的水汽難以到達。地球的氣候帶和風帶使得地球本身降水分佈就不均衡,因此地表淡水資源的分佈也不均勻。
而如今全球的氣候由於地球內部熱量的釋放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變暖的現象越來越顯著,在過去的幾十年海平面上升了數公分,全球範圍內大片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這又造成上空大氣的受熱和分佈的異常,進而造成了全球氣候帶風帶分佈的變化,也就影響到全球範圍內的降雨,使得一些曾經降水豐沛的地區河流斷流、湖泊乾涸,也有一些地區由於氣溫上升高山冰雪融化增加導致地面的湖泊面積擴大、河流流量增加,是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水資源的重新分佈,水資源並沒有減少多少。
(海水溫度異常,厄爾尼諾現象)
雖然地球大氣層中也有水蒸汽,這在人類歷史上也很多次發生,水資源的好處是所有的生物都離不了,因此所有的生物都逐水而居,但是不好的地方是水在地球上可以在固態、氣態、液態之間轉換,今天這裡有水明天就可能沒有了。相對而言,由於大氣層中的水分子向太空的散佚導致的水資源減少是微不足道的影響因素,因為地球的水資源雖然可以由大氣層逸散,而地球也常俘獲攜帶著水冰的隕石、彗星碎片,又為地球補充了水資源。可以說地球的質量引力和磁場沒有明顯變化,地球在億萬年間水資源都足夠人類應用。
近年來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全國乃至全球的降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重新分佈,有些地方的水資源減少了,有些地方的水資源增加了,我國青海湖的面積已經連續十五年以上不斷增加了,而一些衛星拍攝的影象顯示,很多地方的自然湖泊逐漸乾涸,但代之而起的是人造湖泊(水壩),水資源正在重新分佈,人類也可能進入新一輪的遷徙,人類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必然逐水資源而分佈。
-
7 # 諸葛小村姑
那是因為現在沒有人清淤了!“小橋流水人家“一直是兒時記憶中的美好景象,可是如今再回到農村老家看看,那裡的河流大多淤塞,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地表徑流已經破壞殆盡,遇到特大暴雨,容易形成水患。
其實在1990年之前,很多農村是沒有自來水的,居民用水依靠河流、溝渠、井水等等,在水稻生長季節,需要大量用水,農業站需要從大江大河調水灌溉,這些溝渠就是水路,以前的生產隊每年都要組織人力清理溝渠。對於河流,也需要定期清淤。
第一:淤泥是非常好的肥料,以前農村種地少不了那時候,化肥的使用量不高,人畜排洩物也沒那麼多,河泥就是很好的底肥了。人每天要吃五穀雜糧,都要從土地獲取,一茬茬、一年年地生長莊稼,土地裡面的營養物質會逐漸減少,最終影響產量,特別是一些磷肥、氮肥、鉀肥會逐年變少,需要補充。河道的淤泥中,含有大量腐爛的植物、動物組成部分,豐富的營養元素,經過河底細菌的發酵作用,已經成為遊離狀態,便於植物吸收利用。
以前在農村,農閒的時候,可以看到大人撐著小船,拿著特製的工具,實際上是一種夾具,相當於兩個勺子,上面是兩根長竹竿,併攏後就可以撈取河泥,提上來,放到船艙裡。一個成年人,一個工作日,可以整一千斤淤泥,放到方塘裡面腐熟一下,方塘裡面鋪有植物碎屑。在土地開墾之前,把淤泥鋪到田裡,曬一兩天,耕田的時候,就被翻到下面去了,成了底肥。
在清淤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就在一旁玩耍,裡面會夾帶不少田螺、河蚌之類的東西,用籃子過濾淤泥就可以得到,收集起來,晚上爆炒螺螄,或者是河蚌燉鹹肉,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
第二:清淤可以改善水質,我們都是喝著小河水長大的俗話說,流水不腐,河邊生長著大量的雜草和樹木,大量的落葉飄到河裡,逐漸沉底,這些葉子腐爛變質,就是淤泥了。同時,河裡也會有不少動物屍體,長年累積,滋生細菌。河裡面的淤泥積攢過多,河床抬高,河水裡面的藻類大量滋生,河水泛綠,幾乎成了有毒的水體了,農民用這些水洗衣做飯,很容易得病,淤泥過多,河裡就會滋生其他生物,比如:釘螺之類的東西,傳播血吸蟲病。
同時,河泥過多,會導致水葫蘆、浮萍等植物瘋長,覆蓋整個河面,導致下面的水質變壞,整條河流就會散發臭味,這樣的河水是有毒的。定期清理淤泥,漂浮植物就會少很多,誰就會變得清澈了。
不要嘲笑過去村裡人用河水洗衣做飯,這樣的情況才過去30年,我們記憶中一直如此,好日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第三:清淤可以方便防汛,抗旱河流的另一個功能就是防範洪水,在雨水多的季節,土地來不及吸收降雨,就要透過河流排出去,一直彙集到大江大河,乾旱的季節,河流也要負責儲水,澆灌土地。如果河底淤泥增加,水流受阻,遇到洪水,就會氾濫成災,同時乾旱季節的儲水不足,影響灌溉。
定時清淤就是保證河流暢通的良好手段,過去是人工,每家安排勞動力,現在是機器,透過管道抽取河底的淤泥,揚到岸上,作為肥料使用。
疏於管理,河道淤塞如今,農村的飲用水基本上依靠自來水了,河流的作用弱化了,莊稼大量使用化肥,對於自然肥料需求下降,人們就不會積極清理河道了,很多曾經的河流,已經被大量的落葉、枯枝淤塞,更有不少的河流成了人們傾倒垃圾的場所,一片狼藉。
很多地區在搞工業開發的時候,遇到大河,可以架橋,那些幾米寬的小河流,直接堵死了,連涵洞都不留一個,成了死水,逐漸乾涸,成了常態,長此以往,不利於農村生態。
這裡的河床也幹了。
總結:夢裡的潺潺流水不再流淌,濃醇不少地區已經是滿目瘡痍,不忍回頭再看了,再過幾年,那裡肯定會雜草叢生,荒蕪一片,人口都遷移到城鎮去了。
-
8 # 地理有意思
80後之前的農村小夥伴,基本都有過村頭小河抓魚的經歷,但當前再回到農村,不但魚蝦少見,甚至熟悉的小河流也已經乾涸斷流,尤其是北方地區,幾乎已經很少能看到潺潺流水的景象,“小橋流水人家”變成了夢中畫面。即便偶有河流未斷流,基本上也是汙濁不堪,隔著老遠就能聞到“臭味”。造成這一系列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自然氣象因素,二是人類發展因素,且人類發展因素佔比更大。
先講自然氣象,雖然地球是否存在氣象週期,還沒有準確的科學測算資料,但近幾十年,地球氣候確實出現了明顯不規律,在我國體現為降雨分佈不均勻,尤其是北方地區,降雨量比同期歷史最佳水平少了近三分之二,降雨減少的直接影響就是水庫、河流存不住水。而且,一直在升高的全球平均氣溫,也促使北方地區高溫頻現,這增加了地表蒸發量,所以很多河流根本形不成地表徑流,久而久之河道萎縮消失。(其實自然氣象變化的背後,也多有人為因素)。
再重點講一下人為因素,人為因素又包含非常多的點,最明顯的當屬水資源需求量變大,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地表用水已經不再能滿足企業需求,所以大部分企業都選擇抽取地下水,但卻常常空流浪費,這使得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而得不到補充,地表河流下滲消失。此外,用水需求增加還體現在農業生產,因為人口總量上漲,由建國初期的5億人左右,增長到當前的14億人口,整整多了9個億,多增加的人口就代表要更多的糧食生產,而糧食生產勢必要河水灌溉,過程中阻斷河流、改變河道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無疑也加快了斷流。
人為因素還體現在城市建設,隨著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原先的農村地區先是發展為市郊,又發展為城市中心,在這一過程中,原本的地表河流很多都被埋入地下,變成暗河消失不見,我們在城市所穿過的柏油馬路,路基之下往往就是你曾經熟悉的那條小河。另外,城市建設過程中,也伴隨有河道規劃,原本川流不息的河流,在上游多已經建設起了攔河大壩,或用做水利發電,或用做工業蓄水,這也使得下游河道乾枯斷流,最終消失不見。
另外,全民經濟時代,養殖企業、加工作坊在城鄉結合部,或者農村地區,建設了一批又一批,這類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監管環節十分薄弱,工業廢水、養殖廢水、塑膠垃圾直接排放到河流當中,久而久之不但汙染河水,還會造成河流堵塞改道,但並沒有專門的機構會清理農村河道,河流堵塞失去徑流動力,最終乾涸消失。雖然一些較大河流還沒有斷流,但已經汙濁不堪,失去了往日清澈風采。
總之一句話,小河流遭遇乾旱,缺乏降水,自然斷流因素多,大河流汙染、改道、建設,人為影響斷流因素多。不過,今年北方地區的降雨略有恢復,以我所在的山東半島為例,斷流了近10年的山溪,前段時間又見流水,但不知會持續多長時間。
-
9 # WILLSON39
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水總是在地下、地表、空中迴圈往復的,只有地面上有雪山、有森林、有灌木、有花草,才能防止水土流失,才能源源不斷地匯溪成河。
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只有單一的植被,就會導致生態平衡失調,就會洪澇乾旱交加,而難有細水長流。
回覆列表
河水流量的大小由補給和損耗來決定.
對多數河流來說,補給主要是大氣降水.損耗有蒸發、下滲、人類水利用途等等.
當補給量小於損耗量的時候,河水就會慢慢乾涸.這也是很多河流乾涸的主要原因。
總體來說河流乾涸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於水的源頭髮生改變造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