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行書為什麼取斜勢,每一種書體都有其體勢特徵。楷隸在唐代稱為真書,也稱正書。因其字型端正,故稱正書。而行書是正書的小偽,是在正書的基礎上發展衍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其特點為便於書寫,因勢就形。歷史上善書者,多以行書得名。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李陽冰,顏真卿等人。

    行書以斜生姿,不僅是便於快捷的書寫,還因其顧盼倚斜的姿態,給人產生出意趣生動,形態活潑的動感美。把楷書的橫平豎直,改變為斜勢,這是一個對書法美追求的自然創造。如果不用斜勢,還是和楷書平正如布棋一樣的字勢,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行書的斜勢就是因為它有別於楷書的平正和草書的奔放而成為了獨立的一種書體。並深受大家的喜愛,為書法大家園中異彩獨放的竒葩。

  • 2 # 千年蘭亭

    首先糾正一下,行書中並不是所有字都取斜勢,而是依據書寫時的需要確定正斜。

    有曾作過一個比喻,如果說楷書是立,草書是跑,那行書就是走。行書書寫速度比楷書快,但又不如草書奔放。

    行書的結體重心平穩,欹正相錯。由於行書處於動勢,是在相對的運動狀態中保持重心平穩,正如人跑步時,身體前傾以助跑。同樣書寫行書時往往在正的同時,需要體勢欹側,縱橫參差。

    行書寓平於險,或寓險於平,平中求險,把握住字的重心,調動各種字的個性特點,既有誇張,又合情理。

  • 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行書取斜勢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字更生動,更有活力,而要想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明白楷書和行書之間的區別,也就是說,當我們把行書的特殊性給搞清楚了,那麼對於怎麼樣來理解行書的書法取斜勢這個問題也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答案了。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在寫楷書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字寫得橫平豎直,而且我們在教導小學生或者說教我們孩子書寫漢字的時候也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橫平豎直這樣寫漢字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樣寫是不是書法呢?或者說這是寫字還是書法?

    我認為寫字橫平豎直的寫就可以了,沒有多少技巧可言。但是要想真正的成為一個書法家或者說要想讓你的字顯得有韻味,顯得生動,那一定不能寫的橫平豎直,因為橫平豎直就代表著呆板,就代表著沒有生機和活力。

    這個道理其實我們自己聯想一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了。比方說我們去看名山大川,那到底是像我們平常所見到的類似於一個房屋這樣平坦的一個山川比較有吸引力,還是那種陡峭的、連綿不斷的而且起伏很大的山更有吸引力呢?

    答案其實已經顯而易見了,當然是那些看起來不那麼平坦,而且形狀非常奇怪的山川風景,更令我們著迷,更令我們感到美麗。

    這就是我們在寫書法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把一個字寫的橫平豎直的原因。

    因為把一個字寫得橫平豎直了,就好像一座山沒有了陡峭的、連綿不斷的地方,變得平坦了,那麼也就沒有山應該有的味道、韻味了。

    其實在書法中,每一個書體都不是橫平豎直的,即便是楷書這樣看起來非常端莊非常端正的書體,也不完全是橫平豎直的。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楷書的橫畫,比方說歐陽詢的楷書,他對橫畫的處理一般都是左低右高的,完全橫平豎直的筆畫,在歐陽詢的書法中是沒有生命力的。

    那麼這樣寫書法,這樣的取斜勢,到了行書和草書中就被完全放大了。尤其到了行草書中,一定要把這個字寫的非常的生動、有活力,顯得活潑,那麼就一定要把這個字寫的斜一點、寫的崎嶇一點,這樣的才算是好看的字。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唐代的大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曾經在《書譜》中說的一句話,大意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學習書法的時候,一開始追求的,就是要把字寫得橫平豎直,追求的是分佈平整,追求的是端莊、分佈的勻稱。

    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呢,我們就要去追求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要把字寫的斜一點,要把字寫的不平坦,寫的奇怪一點,這就是有了變化。

    因此,不管是行書還是其他書體,這都是不變的法則。

    另外一點我認為,書法作為表現人情感和人思想的藝術,其中蘊含著深深的人性,而人性中很多的東西其實是獵奇性質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希望看到我們平常所看到的那些東西,司空見慣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毫無吸引力。尤其是在藝術中。

    因此我們會看到,藝術中表現的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世界,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比方說對於字形的處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最常見、最廣泛的是印刷字。印刷字被設計成橫平豎直,我們平常接觸的字形,大多數都是這樣。那麼這樣的字,雖然在生活中我們司空見慣,但是一旦到了藝術,我們就要極力排斥這些讓我們司空見慣的風格,把字寫得橫平豎直,這應該是我們在寫書法過程中極力避免的。

    因為人總是喜新厭舊的,總是想追求不一樣的新奇的體驗,如果你的藝術、你的書法和印刷字沒有什麼兩樣,那麼也就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言了。

    雖然說你的字可能寫得非常好,可能在基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藝術性不一定很高,比方說飽受人們質疑的田楷書法就有這樣的毛病和弊端,但是,田楷書法其中蘊含了很複雜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一句有沒有藝術性,或者說,田楷是不是印刷字就能說明白的。田楷還是有他自身的價值和作用的。

    因此,不管是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還是從書法家書寫書法作品以及書法的欣賞者在欣賞書法過程中的偏好這三個角度來看,寫行書的時候都不能橫平豎直,楷書也不可以!

  • 4 # 玄奕閣書法

    行書的行成和楷書的行成幾乎在同一時期,即東漢,都是由於隸書演變而來。所以,最初的行書並不取斜視。到了魏晉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備受推崇,但是此時並沒有刻意取斜,平安何如俸橘三個裝裱在一起的帖子諸位可以看一下,沒有刻意取斜勢,只有個別字在自然書寫下是傾斜的。王羲之和王珉當時是兩個有創新意識的人,並親自實踐,他們將新妍的書風加入行書。在其後來的作品中,斜之作品較多,如《蘭亭序》。

    那麼,是誰誇大了這種斜勢呢?當然是小王王獻之啦。小王區別於大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斜。魏晉南北朝時期,曾經一度追捧小王書法,古質今妍就是對大小王的評價,認為小王的字妍美,這也是當時的審美主流。至於《蘭亭序》之斜勢的呈現,也極有可能是大小王之間相互影響。梁武帝蕭衍和唐太宗李世民喜歡王羲之書法,貶斥王獻之書法,很大程度是因為政治原因導致的審美意識,但是並不妨礙小王這種筆力虯勁,風格妍美的斜勢美的廣泛流傳。

  • 5 # 不二齋

    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袁昂在他的書法理論著作《古今書評》中說:王右軍書如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

    王羲之的書法因為不端正,才有了一種風氣,這種風氣就是一種書寫感,這種書寫感透過字型自然的左右擺動產生,這也是我們看很多書法家寫的字很有動感的原因。

    奇正相生

    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很少把字寫的很正,因為把字寫正大部分人經過一定的訓練都能夠做到,而高明的書法家都在斜中取正,也就是我們說的“奇正”。

    古人書論裡的奇正相生就是這個道理,這種奇來自於看似非常的平正的字型下,不僅僅是行書,其它書體也能產生這種效果。

    書勢

    比如我們經常見到的柳公權的楷書,他的楷書沒有一個筆畫是水平的,我們今天練習用筆書法,第一天寫橫畫,老師就會告訴你橫畫不是直的,一般會有5度的傾斜。

    而這種傾斜,就能給人一種動感,就比如一根鋼筋平平的放在地上是沒有力量感的,而一旦把它折彎或者抬起一端就會給人一種力量感,給人一種勢感,古代書法又叫“書勢”就是從這裡來的。

    人手生理結構的限制

    行書裡的斜勢,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人的手臂的動作幅度,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用右手寫字,手臂、手腕、手指的動作幅度是一個半弧形。

    所以你看很多書法家的字左邊非常舒展,右邊很緊張,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這一點蘇東坡的書法表現的最明顯。

    尚意書風把齊整相生演繹到極致

    尚意書風本質上是對唐代以來的尚法精神的一次反叛,主要特點是注重性情的表達,少了幾分唐代書法的嚴謹,以意取勝,主要代表書法家是宋四家裡的米芾、蘇東坡和黃庭堅,其中又以米芾最為突出,後世學習米芾書法的王鐸,又更進一步,不僅在單個字上傾斜,在整個章法上都寫出了斜勢。

    這種以意取勝的心法,直接解放了書法家的手和筆,“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完全依靠手腕的自然運動來書寫,由於手的活動範圍的限制,自然字也就有了斜勢。

    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但是作為書法的初學者,仍然要克服手的生理限制,開始練習書法,要儘量把字寫正,我們現在的水平,很難達到古人那種信手拈來的程度,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訓練。

    這種基礎訓練就要求書寫者能夠做到各種情況的書寫,不僅要能把字寫正,還要能把字寫斜,而寫正的過程就是訓練筆法和結構的過程。

    就像我們學車,不可能直接上路學習,而要先從壓離合器、倒庫、坡道、s彎開始,經歷了這些就對開車有了基本的瞭解,然後再上路才會更簡單一點,之前的這個鋪墊就是基礎。

    總之,斜勢一方面是書法家們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人的手的生理結構的限制,斜的最高境界就是“奇正相生”,有斜勢的書體不一定就是行書,楷書和草書也會有,但是作為初學者,仍然需要首先把字寫正。

  • 6 # 翰墨書道

    筆勢是以筆法的為基礎,在按照一定的筆法具體的運筆過程中,形成的對時間感與運動狀態的強調和書法點畫精神性的表現。筆勢在書法中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書法作品或書法家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筆勢和個性,當然也有共性的筆勢,並不是單純只有行書所有。

    書法中點畫特別是橫向豎向筆畫取斜勢的情況的確存在,但不是特別明顯的斜勢。

    在行書中取強烈斜勢的也不多,只是出現在部分書法家的作品中。採取斜勢的書法之於為什麼如此的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固然與書法家的審美情趣有關,甚至於個人的閱歷、性格、學習書法的經歷有關,但主要還是“得勢” 。我們知道,書法的諸書體中,楷書、隸書、篆書是靜態的書法,故以平整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則以變化錯綜、起伏跌宕為主。行草書的這種書勢的形成一方面與書寫速度有關,也和行書形成過程的行為、心態習慣有關。雖然匆匆不及但又與因某種原因的及時、急速條件環境有關。無意中到也成就了行草書獨具非大美。

    取斜勢可是時書法的神采更加生動活潑、暢達靈動,使得字和作品處於一種強烈的動態之中。要想取得這種審美效果,就必須對點畫線條採取斜勢或不規則的處理如欹正相生、參差錯落就像“永字八法”中的“側”的取勢法則“如高峰墜石”。將這種斜勢發揮的淋漓盡致的要屬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了。而將斜勢發揮的微妙至變幻莫測的經典書法莫過於《懷仁集王聖教序》了。

  • 7 # 陳天哲

    書法中最重要的思想是辨正對比變化。

    王厚祥老師曾經說過,行草書中,特別是王羲之的書法中,沒有一個豎是直的!

    古人書法講勢,有運動的感覺與趨勢!

    太正或者說全正了則呆板無趣!運動是力量的表現,其中才會充滿了正與斜、靜與動、慢與快等精彩絕倫的對比!

  • 8 # 遷客騷人也

    左低右高,奔跑的狀態。毛主席用的淋漓盡致。第二個字是伯遠帖的選的,為什麼撇長。坐車的頭長,和馬尾巴一個道理。

  • 9 # 行者無聲

    不管是什麼樣的字型首先是整體的結構把握,都是追求一種美感,視覺效果不同,或許是在楷書基礎上更加完善的一種字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磁爐用什麼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