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笑英

    喝酒的人也分三種,一種是喝幾口酒精含量不高的啤酒就上臉,面色潮紅,就好像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一種是喝酒不上臉,看上去挺能喝,但是到了一定量就一頭栽倒,昏睡過去;還有一種是怎麼喝都不醉,俗稱“喝倒牛”,“酒簍子”

    在人體內,有兩種非常重要的酶,決定你的酒量。一個是乙醇脫氫酶(太繞口了,簡稱 A 酶吧),一個是乙醛脫氫酶(簡稱 B 酶)。A 酶負責分解酒精中的乙醇,釋放乙醛。而 B 酶負責把乙醛轉變為無害的乙酸。

    如果你只有 A 酶,沒有 B 酶,體內就會積累會讓毛細血管擴張的乙醛,造成臉紅。但是一兩個小時就會被肝臟代謝掉乙醛,紅臉褪去。

    如果你只有 B 酶,沒有 A 酶,就需要全部靠肝臟和體液代謝。雖然越喝臉越白,但是極容易傷肝和酒精中毒。

    如果你既有 A 酶,也有 B 酶,恭喜你,你就是天生的酒神。酒精在你體內迅速變成乙酸,伴隨出汗代謝出去。這種十萬分之一的機率,可以說是身懷絕技了。

    說白了,能不能喝,能喝多少,全靠天生。

  • 2 # 生活鏗鏘談

    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都會發現,人與人的酒量,真是千差萬別。有的人可以“

    千杯不醉

    ”,而有的人則是“一杯就倒”。那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大家一同來漲漲姿勢吧!

    除此之外,飲酒後的身體反應也不盡相同,有的朋友喝少量的酒就滿臉通紅,恨不得“賽關公”,再往下喝甚至連全身都開始發紅;還有一部分朋友,臉色卻是越喝越發白;另外一些朋友則是“海量”,特別能喝,酒後面不改色,神情自若,談笑風生,不喝個半斤一斤不會有醉意。

    其實,酒量及身體反應的不同,和我們的體質有關。酒精進肚需要人體來分解,具體負責分解的是肝臟裡面最關鍵的兩種酶,它們的名字比較拗口,分別叫“乙醇脫氫酶”和“

    乙醛脫氫酶

    ”。

    酒精(學名“乙醇”)進入人體內後,經由胃和小腸迅速吸收,並由血液運輸至肝臟。肝臟是酒精分解代謝的最主要器官。在肝臟中,酒精由乙醇脫氫酶催化代謝得到乙醛,再在

    乙醛脫氫酶

    的催化作用下將乙醛代謝為乙酸,乙酸會迅速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人體所需的熱量,完成酒精的分解代謝。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酒量及酒後反應不同,是由於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

    乙醛脫氫酶

    的含量差異造成的。

    1、如果人體內的兩種酶均含量豐富,則解酒能力強,可迅速代謝酒精,因此酒量相對較大。

    2、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豐富,

    乙醛脫氫酶

    不豐富,則會使由乙醇代謝而來的大量乙醛不能及時轉化為乙酸,造成體內乙醛堆積。過量的乙醛可使

    毛細血管擴張

    ,引起臉紅、頭暈、心率加快等身體反應。

    3、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不豐富,則乙醇不能及時被代謝為乙醛,直接造成體內乙醇(酒精)蓄積。酒精的蓄積可使血管收縮、引起頭部輕微缺血和供氧不足、臉色發白,同時引發醉酒反應。生活中,少部分喝酒臉色發白,酒量又不佳的朋友,就是由於體內乙醇脫氫酶缺乏所引起。

    人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與先天遺傳有關。同時,後天長期的飲酒鍛鍊也可使這兩種酶的含量有所提高,因此經常飲酒的朋友酒量會適當增長。當然,酒量還與飲酒時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有關。身體舒適,心情愉悅時,酒量也會相對大一些。

    知道了每個人酒量差異的原因後,相信大家都聽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但是每個人的酒量差異如此之大,“適量”的標準肯定不能“一刀切”。

    最後說一句:喝酒易傷身,每個人根據自己體質來,不要盲目飲酒,更不要盲目拼酒,勸酒,否則傷身又又傷心,害人又害己!

  • 3 # yue光傾城

    容易醉和不容易醉,跟一個人的酒量有關,酒量的大小因人而異。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主要靠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它使酒精轉變成乙醛;另一種是乙醛脫氨酶,它使已醛轉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很多人喝酒的時候老跑洗手間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體內都具有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將酒精分解而酒量大,反之則小。飲酒者醉酒的原因主要是乙醛得不到及時分解,在體內沉積時間過長而造成所謂的醉酒。

  • 4 # 良知醫藥

    中國的酒文化淵遠流長,酒量大的人在酒宴上格外活躍,什麼感情深一口悶,什麼酒逢知已千杯少,熱鬧非凡,而一些不會喝酒的人則顯得相當尷尬。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會千杯不醉,而有的喝一口就昏暈欲倒呢?有的一家兄弟姐妹都能喝,而有的一家兄弟姐妹都不能喝呢?

    原來這都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據研究表明: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並發現1 5號染色體 上部分基因與喝醉程度緊密相關。能喝酒的人就是因為肝臟分泌有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種解酒酶,解酒酶可把飲入的酒精由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作用變成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脫氫酶催化成乙酸,最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呵呵…這可同我們家鄉傳說的(酒仙)會喝酒的人能把喝進肚子裡的酒化為水從腳底的汗線排出的描述酷似。而不能喝的人則因為這種解酒酶少,體內乙醛增多而引起面紅耳赤,心率加快,神經興奮。所以喝一口都會面紅而醉。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解酒酶的活動性大小,恰恰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 5 # 閩西鍾堂主

    很多朋友聊到千杯不醉與一杯就倒的區別在於身體狀況或是肝功能差異,本質上的區別也確實如此。除此之外,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不可忽視,那就是個人飲酒時候的情緒與心態,這也是導致一個人能喝多少的影響因素之一,同一個人情緒高漲的時候,喝酒很豪放灑脫,可能可以千杯不醉,也可能在情緒低落或者心態奔潰的時候,一杯就倒。廣大網友,你們是不是也有這種經歷?

  • 6 # 有譯

    酒量的多少與遺傳有一定關係,近期遺傳學家揭開了奧秘。

    “酶”——酶是促進人體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因為遺傳所致,每個人身體中的酶,在結構和性質都不盡相同,所以在功能上也會略有差異。

    人們酒量的大小,在於個人體內脫氫酶的多少,脫氫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攝入人體的酒精代謝,脫氫酶有兩種、分別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如果這兩種酶多的話,酒精的代謝速度就很快,酶越多代謝速度越快,酒精進入人體後迅速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反之“酶”越少!代謝速度就越慢,大量的酒精在體內堆積,酒精濃度越高、麻醉作用越重,這樣的人就喝不了多少。

    酒作為人們維持社會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喝酒有時候是避免不了的,但喝酒傷身也不是說說而已!

    分享幾個解酒的方法:

    1.很多人以為牛奶可以解酒,其實並不會,相反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只有酸奶能起到一定作用,酸奶能夠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的吸收,對緩解酒後煩躁有奇效,但只能緩解症狀,解不了酒。

    2.醋;醋與酒精混合,會生成乙酸、乙酯喝水,能夠有效的減輕酒精對人體的傷害。

    3.豆腐;豆腐中的氨基酸能夠解乙醛毒,食用之後能夠加速酒精的代謝,所以在飲酒時可以多吃豆腐類的菜餚。

  • 7 # 小海豚483

    1、與體質有關。體質好的人,分解酒精的能力往往比常人高一些。運動員和經常堅持體育鍛煉的人,由於身體機能的原因,通常酒量會很大。我認識一位體育老師,一頓飯能喝六個煙臺小古釀,再加上幾瓶啤酒,完事後開車上路(法律禁止酒駕前),一點不耽擱,人送外號“下水道”,可見,沒有好的體格乾脆抗不了,會酒精中毒的。

    2、與遺傳有關。醉酒後引起身體不舒服的元兇是酒精分解時產生的乙醛,承擔分解乙醛作用的是醛脫水酵素,其活性由遺傳基因的搭配決定。由此可見,酒量大小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父母都能喝的,大多酒量大。相反,父母都不能喝的,生出的也不勝酒力。

    3、與鍛鍊有關。我們喝酒時,首先透過肝臟內ALDH2的作用發生氧化作用,消耗酒精。如果攝入的酒過多,酒精含量和濃度過大時,MEOS也會參與酒精的分解氧化活動。於是,有些開始不喝酒的人,隨著喝酒次數的增加,就會越來越能喝,酒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 8 # 樂創生活

    我也很好奇這個事情。

    我算是滴酒不沾的那一類,其實我也很想喝酒體會那種一醉解千愁的豪情~我很喜歡唐詩宋詞,羨慕古人那種酒裡乾坤的境界。“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 愛酒不愧天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是我就是不能喝酒,記得小時候一次過年,爺爺讓我喝啤酒,喝了一杯然後吐了,睡了一下午。另外一次過年去同學家裡,他爸爸用白酒混紅酒一起,硬是推不掉喝了,然後騎著摩托車回家,都快飛起來了…回到家就吐了…這是這輩子喝酒兩次都還給土地公公了。

    平常在公司上班,經常和老闆一起吃飯宵夜,老闆也是知道我不能喝,說要培養,每次都要我喝,但是我真的很抗拒啤酒那種味道,每次都是硬著頭皮喝的。而且我喝酒上臉,喝兩口啤酒臉就紅。

    所以平常日子裡基本不喝酒,我們家也是都不喝酒的,不知道是遺傳還是啥的~這輩子與酒無緣了。

  • 9 # 醬香酒說

    如今,酒是紅白喜事,宴請好友必不可少的飲品之一。大家在平時喝酒時一定會發現,每個人喝酒後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人只喝了一點點就面紅耳赤,而有的人喝下數斤還面不改色。除此之外,每個人的酒量也千差萬別,有的人可以“千杯不醉”,而有的人則是“一杯就倒”!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酒量及身體反應的差異,跟個人的體質有關。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酒的承受能力也就不同。酒進入人體內,主要靠我們體內的兩種酶幫助解酒,它們分別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當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內後,經由胃和小腸迅速吸收,並由血液運輸至肝臟。肝臟是酒精分解代謝的最主要器官。在肝臟中,酒精由“乙醇脫氫酶”催化代謝得到乙醛,再在“乙醛脫氫酶”的催化作用下將乙醛代謝為乙酸,乙酸會迅速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人體所需的熱量,完成酒精的分解代謝。

    1、如果人體內的這兩種酶均含量豐富,則解酒能力強,可迅速代謝酒精,因此酒量相對較大。

    2、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豐富,乙醛脫氫酶不豐富,則會使由乙醇代謝而來的大量乙醛不能及時轉化為乙酸,造成體內乙醛堆積。過量的乙醛可使毛細血管擴張,引起臉紅、頭暈、心率加快等身體反應。

    3、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不豐富,則乙醇不能及時被代謝為乙醛,直接造成體內乙醇蓄積。乙醇的蓄積可使血管收縮、引起頭部輕微缺血和供氧不足、臉色發白,同時引發醉酒反應。生活中,少部分喝酒臉色發白,酒量又不佳的朋友,就是由於體內乙醇脫氫酶缺乏所引起。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就清楚了,人們的酒量及酒後身體反應不同,是由於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差異造成的,有人體內產生的酶多,有人的少。

    那麼很多人會問:酒量可以練出來嗎?

    雖然人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與先天遺傳有關。但是後天長期的飲酒鍛鍊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代償機制,增強解酒活性,也可使這兩種酶的含量有所提高,因此經常飲酒的朋友酒量會適當增長。但是如果長期大量飲酒,會使我們身體的超負荷工作,奉勸大家還是要“適量飲酒”!

    當然,酒量還與飲酒時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有關。身體舒適,心情愉悅時,酒量也會相對大一些。

    以上就是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一杯就倒的原因。綜上所述,喝酒一定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

    最後,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量飲用堅持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生產的酒。這種酒喝後只會有微醺的醉意,睡一覺之後便清醒如初,神清氣爽,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與生活,身體也好受許多。

  • 10 # 老陳說醬香白酒

    作者/老陳 (JXMT678) 說醬香酒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宴會應酬還是慶祝,都難免需要喝酒的時候。喝醉酒是很難受的一件事,除了嘔吐,肚脹,頭暈還容易誤事老陳喝酒多年,獨愛醬香白酒,喝了幾十年的酒,也有一定的經驗,今天為大家整理一些關於酒後解酒的一些小技巧。 酒量與人體內的醇脫氫酶和醛脫氫酶有關。能飲酒的人,機體酶系統中含有足量的醇脫氫酶和醛脫氫酶。當酒精進入人體後,醇脫氫酶將其分解成乙醛,乙醛的藥理作用要超過酒精幾百倍。乙醛被醛脫氫酶進一步酸化,使90%左右的酒精被分解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並排出體外。而另外一部分人,即酒量很小或不喜歡飲酒的人,由於他們體內醛脫氫酶功能不全,致使乙醛在體內大量積累。大量的乙醛使臉部和其他部位的末梢血管擴張,出現臉色發紅,甚至全身皮膚髮紅。因此這類人很容易醉酒。分享幾個靠譜的解酒方法:  1、巧用白開水,這個方法特別實用。即喝完一口酒,馬上喝一大杯水。這樣可以稀釋酒精濃度,促進代謝速度。但要注意儘量喝白開水,因為飲料可能會造成能量過剩,茶水並不能解酒。2、喝醉之後體內會殘留一些酒精和乙醇,泡熱水澡能在加速體內血液迴圈也會加速體內酒精代謝速度。但不要用洗冷水澡,不僅不能醒酒還會影響肝臟工作,也容易患上感冒。另外,部分人衝熱水澡容易導致嘔吐,要因人而異。3、酒精解酒也叫以毒攻毒法很多經常醉酒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酒醒之後,再喝上少量的酒或是含酒精的飲料,對於醉酒很有效,但注意一定是很少量的酒,比如:之前是因為喝白酒等烈性酒而醉的,那麼醒之後再喝小半杯啤酒,頭疼、乏力的症狀會很快消失。但建議慎重使用,否則會更加重肝臟的負擔。4、喝醉之後喝蜂蜜,這種方法不僅僅能夠較快速地醒酒,而且對於醉酒之後頭疼的緩解非常有效,所以喝蜂蜜是醉酒之後非常完美的解酒方式。5、綠豆湯或者綠豆沙都是能解酒的。取出適量的綠豆,洗乾淨之後把它搗爛,用開水煮成湯或者直接服食也可。6、比較簡單常用的方法,拿毛巾冷敷額頭。這種方法解酒的速度並不快,但是勝在經濟方便,而且隨時可以使用。7、如果酒醉的比較厲害的話,可以試試用白醋加一點白糖,然後攪拌均勻了服下,一次全都喝光,解酒的效果很快。白醋大概20-30毫升的樣子,白糖只要少許幾克就可以。看到這些方法,大家也應該學會了對於酒後解酒的一些辦法。但是啊,喝酒還是要喝好酒,注重酒的品牌與質量,老陳我是多年從事制酒工作,喝酒幾十年對於酒還是有一定的瞭解,大家應該都知道茅臺酒,要是有想品嚐貨真價實茅臺鎮純糧食酒(醬香濃郁,回味足,舒適,醉後不上頭不口乾)的酒友可以關注並私信我瞭解茅臺鎮散酒。

    以酒會友 交酒友 知酒事 喝美酒

    借問酒家何處有? 》》》 老陳說醬香(JXMT678)

  • 11 # 穿插游擊隊

    接下來的幾個月,萬聖節、平安夜、聖誕節、元旦,扎堆一起來的感覺很爽對不對?

    這樣的日子,聚會是必須的,少不了喝幾杯。

    很多小菠菜總會發出靈魂的拷問——

    為什麼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倒?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祖傳的!

    米開朗基羅《酒神巴庫斯》

    沒錯,人的酒量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你羨慕不來,也別想著去練酒量了。

    看看喝進去的酒精都經歷了什麼,你就明白了。

    酒精在化學上我們叫乙醇,當它被喝進肚子之後,有90%的乙醇先被胃和十二指腸收了,然後隨著血液到身體各處遊歷一番,最後來到肝臟,由肝臟負責代謝它。

    我們的肝臟住著兩大派的酶,一派江湖人稱乙醇脫氫酶,擅長以毒攻毒,把乙醇分解成毒性更強的乙醛。

    另一派江湖人稱乙醛脫氫酶,是解毒高手,把乙醛分解成無毒的乙酸,一部分乙酸被身體轉化成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剩下的交給尿尿排出體外。

    兩大派酶一正一邪,要配合得完美無缺才能解酒解毒。可惜的是,這兩種酶的活性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許多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的效率並不高,不能很及時將乙醛轉化成乙酸,表現就是喝酒容易上臉,甚至有人會全身發紅,像煮熟的螃蟹。

    這是身體在向主人發出訊號:夠了,別再喝了。

    可是喝嗨了的人大多停不下來,結果就是傷肝。

    吹瓶的人,胃怎麼裝得下?

    啤酒的度數不高,對於酒神來說就是飲料,所以他們喜歡整瓶喝,一頓飯下來,喝個七八瓶都面不改色。

    但問題是你的胃容量就那麼大,裝得下嗎?

    如果按一瓶啤酒是 0.5 升算,八瓶就是 4 升,相當於一大瓶農夫山泉!正常人喝得下去?

    事實上,水是提供體液迴圈,並不會直接代謝,所以你的胃當然裝不下。而酒精就不同了,它在全身遊走,促進血液迴圈,在肝臟中代謝,同時啤酒花還利尿。

    所以拼酒的人,會經常跑廁所,每次解決完回來就跟滿血復活一樣。

    但是,也有人因為攝入酒精太多,導致中樞神經麻痺,即沒有尿意,結果把膀胱給撐爆了……

    啤酒才不會搞大你肚子

    我們通常把中老年男人挺著的大肚子叫“啤酒肚”,講真,這跟啤酒沒什麼關係。

    搞大你肚子的不是啤酒,而是脂肪,你以為不喝啤酒你就不會胖?

    喝進去的酒精並不會在體內留存很久,換句話說,如果酒精可以一直在體內累積,那你隨時有可能被點燃,然後原地爆炸。

    看看這個表,很明顯啤酒的熱量並不高,你肚子大了,隨便就嫁禍給啤酒,是很不講理的。

    可能有老司機會告訴你,酒量可以慢慢練。

    你如果信了他的邪,就等著你的肝來找你算帳吧。

    確實有的人是一沾酒就臉紅,後來紅色會褪去,那不是因為代謝乙醛脫氫酶的功力深深厚了,而是因為他的臉更適應血管擴張了,身體更適應神經興奮了。

    雖然感覺不那麼容易醉了,但其實乙醛還在體內堆積,放任不管,反倒傷害更大。

    你可能聽說過解酒藥,以為吃了就可以解酒。

    很遺憾,吃解酒藥就跟女人敷面膜差不多,作用不大,心裡痛快而己。

    解酒藥的主要機理有兩種:一是透過解酒酶分解酒精,二是減緩身體對酒精的吸收。

    可是連高中生都知道,酶其實就是蛋白質,吃進胃裡馬上就被胃酸幹掉了,根本來不及解酒。

    所以,還不如多喝水,多跑廁所,讓酒精儘快排出來。

    酒好喝,不可貪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商如何走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