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衛思想

    在不可逃逸區域,已被導彈鎖住,由於導彈承受的過載大於人的承受極限,所以機動是逃逸不了的,就速度而言,一般來說,導彈快于飛機,也很難逃逸,但如果飛機投放干擾,那就是“彈”“物”“鬥法”了。如果飛機有主動攻擊系統(假設,我相信將來會有的),那可就更不好說了。

  • 2 # 張榮根

    現代戰鬥機(三代現以),都有完善的早期探測能力,遠一點的有二百多公里,近一點的也有一百多公里,這取決於配置機載雷達的探測和分辨能力。而遇到地面火控雷達跟蹤和導彈鎖定,逃生肯定是可以的,就是看飛行員處置得當迅速,棄機彈射逃生,如果要做這一決定非戰爭狀態,可能要請示搭臺命令,所以和平年代戰機發生故障,為減少損失,錯過黃金彈射時機,而飛行員犧牲的還是不少。

  • 3 # 綽班

    基本沒有逃逸的可能性,現代空空導彈基本都是幾倍十幾倍的音速。戰機的速度也就一兩倍音速。飛行員能承受過載特技動作也就10個G,而導彈可以承受幾十個G。現代先進的空空導彈都是無翼反衝調姿,遠不是你戰鬥機靠翅膀空氣動力調姿能比的。現在看看導彈都是光電覆合制導,戰機的干擾彈很難起作用。被空空導彈鎖定那就只能期待奇蹟發生了!

  • 4 # 勤155880304

    現在導彈在五十年代就有響尾蛇導彈,會跟蹤戰飛,導彈速度是飛機幾倍快,現在導彈跟蹤系統更先進速度更快,鎖定幾乎飛機沒生還,而且導彈還可衛星制導幾佰公里。

  • 5 # 魂舞大漠

    噴子兩片嘴,說到導彈的厲害口沫四濺,以其多少G的機動,一旦發射,戰機根本擺不脫,在網路似乎成為鐵證,被傳播。近日俄蘇-24,輕鬆擺脫“毒刺”追蹤,又如何說?所以不能聽信一面之詞,偏聽偏信,容易被忽悠得迷迷糊糊。

    ▲《空天獵》

    熱焰彈,機動和地形規避,仍是對付導彈的法寶,電影《空天獵》即有規避導彈攻擊的鏡頭,將規避導彈的戰術動作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可否認,導彈的先進性,絕不可以掉以輕心,動輒幾十個G的機動,遠在戰機包線之外,那麼是否意味著戰鬥機從此聽天由命了呢?不是這樣。

    世上的事從來有矛即有盾,相生相剋,在迴圈往復中,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以美製F-22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加裝了二元向量推力發動機,正是由於超機動的考慮,但視隱身追求為命的這隻金絲鳥,不得不在尾部加裝一個笨重的大箱體進行遮擋,以致弄得機身太沉重,明顯影響了航程,

    影響航程亦在所不惜。4S,其中就有超機動,成其一大優勢。若非為萬一給導彈鎖定,利用超機動擺動,誰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當蘇-27第一次亮相巴黎航展,使用招牌動作“眼鏡蛇機動”表演時,美國即意識到自家所有三代機型號已經無法追平,開啟四代機研製,想以F-22的隱身+超機動,來奪回對俄技術優勢。這段歷史過往不前,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眼前,豈能視而不見!

  • 6 # 恰恰無心用

    進入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基本上沒有機動擺脫的可能。除非導彈自身出現故障。飛機可以投放干擾,但是並不一定有效。不要相信電影上那些一番機動動作甩掉導彈的特效鏡頭。飛行員要做的就是儘量不要進入導彈的不可逃逸區,不要被對方鎖定,同時爭取一切機會先鎖定對方先發射導彈。

  • 7 # 五福33

    科技快速發展,比我們預測的還快。導彈射後不管,明確告訴我們,導彈已具備自動跟蹤打擊能力。殲20總師還說,只要在導彈射程內,無需喵準,可全方位打擊。所以戰機在不可逃逸區,被導彈鎖定就是死路一條。

  • 8 # 狼煙火燎

    【基本上是這樣子的,但還是有逃脫的可能性,但這個可能性其實非常小,非常小!】

    目前空戰主流的觀點是,“如果被火控雷達照射,你已經死了!”也就是我們局座經常說的“發現即意味著擊落”,當然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被鎖定戰機處於空戰導彈的“不可逃逸區”!

    我們先說說空空導彈,得益於尺寸、飛行適應性能、動力重要比率等因素,設計一枚導彈的技術難度和效能提升空間遠遠小於飛機的設計難度,雖然空空導彈剛出來的時候出現了各種么蛾子問題,比如紅外導彈追著太陽而去,被誘餌彈輕易引誘,甚至被戰機各種機動擺脫等,但那些都是好幾十年的事情了。就20年前的紅外導彈或者雷達制導的引導頭來說,在今天看來 簡單得像小孩玩具一般,而成本並沒有因為效能的提高而增加,甚至還降低了!以前的紅外導彈只是朝著紅外源最亮的那個點飛去,而今天的空空導彈無論是紅外製導還是雷達制導都具有了成像功能,已經很難欺騙了!

    不僅僅是導彈制導能力大幅度提升,導彈的速度和機動性同樣成倍的增加。先進的空戰導彈能夠輕易的做出40G以上的機動動作,而戰鬥機限於飛行員的承受能力最大隻能短暫的承受9G的荷載,雖然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只能啟動不到10秒左右,但主流的空空導彈都採用了雙脈衝點火,比如AIM-120D就在飛出40公里左右後再點火一次,藉助燃料推進的機動效能遠強於戰鬥機,僅憑藉戰鬥機的機動手段很難逃脫導彈的魔爪,幾乎100%被命中。當然相比於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其實僅僅只有射程的1/3左右,沒有燃料後的導彈在接下來的20~30公里飛行距離上還有很大的命中機率,但戰鬥機擺脫的機率就會大很多,每一次大的機動都會讓導彈的能量極速降低,最後會因能量不足而被戰鬥機擺脫!

    那麼戰機在不可逃逸區被鎖定後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嗎?

    其實這個也不一定,畢竟還是有一些其他手段來幫助戰機逃脫了,最典型的就是電子干擾手段,美國在葉門的高空無人機(機動力幾乎為零)已經多次被防空導彈鎖定,但依靠電子干擾讓雷達制導的導彈變成瞎子,失去對目標的追蹤,因此電子戰機配合戰鬥機作戰已經變得非常重要,當然不是每一次干擾就有效的,這個還有個機率問題,如果事先知道了對方導彈雷達的工作頻譜,那麼幹擾起來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依靠預警機提前預警,不進入敵方戰機的攻擊範圍內。預警機的雷達探測距離遠大於戰鬥機,當有了這個天眼後就相當於給己方戰鬥機開掛,在預警機的引導下就能以各種方式靠近偷襲敵方戰機發動奇襲,將導彈的不可逃逸區這個問題丟給敵人去考慮了!

    第三就是鐳射攔截導彈,這個目前還在研發,美國準備給F35配備隱身鐳射吊艙,當然不是那種將導彈融化引爆的那種,畢竟F35這個平臺還太小了,而是利用低功率的鐳射束照射紅外引導頭,讓其晶片燒燬變成瞎子(這種方式對付雷達制導沒有太大用處),與坦克上安裝的鐳射壓制系統類似,當然武器目前美國還在測試。

    如果以上都沒有,那麼就只能期待向你飛來的導彈是一枚不合格產品,祈禱上天的眷顧吧!

  • 9 # 兵器解析

    即使戰鬥機在不可逃逸區被導彈鎖定,還是有活路的,只不過危險係數很大,那不可逃逸區到底是什麼意思?空空導彈都有不可逃逸區,但並不是說戰機在不可逃逸區被鎖定就真的無法逃脫,舉個例子,如果一枚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100公里,但這100公里並不是全程依靠發動機動力飛行,發動機的工作距離可能只有70公里,餘下的30公里則是依靠推進的慣性向前飛行。

    (空空導彈)

    如果戰機在接近空空導彈100公里的距離被鎖定,那完全不用擔心,此時已經接近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範圍,所以戰機只需要進行正常的規避動作,就能躲開空空導彈的打擊,如果戰機在接近空空導彈70公里的位置被鎖定,那也不用太擔心,此時空空導彈的動力系統消耗殆盡,戰機只需要進行機動規避,就能躲開空空導彈的打擊了。

    (戰機釋放干擾彈)

    按照這個規則來說,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可能只有40到50公里,因為在這個範圍內,空空導彈的動力充足,可以迅速追擊敵機,以AIM-120中程空空導彈為例,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過載38G,但戰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很少有超過2.2馬赫的,過載超過10G的更是少見,所以在不可逃逸區被空空導彈鎖定,逃生的機率很小。

    (AIM-120)

    當然戰機被鎖定以後,雷達告警器會進行預報,此時戰機可以進行很多規避動作和干擾措施,例如說朝著太陽飛行、釋放紅外干擾彈等,這些措施只對第一代和第二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有效,對付第三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已經力不從心了,以AIM-9X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為例,這種導彈可以識別紅外干擾彈等假目標,如果在AIM-9X的不可逃逸區被鎖定,飛行員直接跳傘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不同射程的空空導彈,不可逃逸區也是不同的,射程越遠,不可逃逸區就越大,射程越近,不可逃逸區就越小。

    (AIM-9X)

  • 10 # 大漠強

    成功擺脫導彈的機率也不是100%,萬一導彈自身出現故障呢,如果戰機和導彈都工作正常,那麼也不是絕對的能擊中戰機,這時候戰機機動性的優劣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了。靠速度是不可能了,你再快也飛不過導彈。

  • 11 # 不老的酒

    戰鬥機在不可逃逸區被導彈鎖定就真的死路一條嗎?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瞭解不夠,回答可能有偏差誤區,我思來想去哪也不一定很準確,原因很複雜維妙?比如導彈射擊錯位,啞巴導彈,天氣風雲影響,受感繞器電子破壞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目標移動縮影,再者戰鬥機飛行員有反偵查能力,用科學技術手段破壞對方的視線目標,讓他像東方紅拖拉機追兔有勁使不上,高炮射蚊子有名無實,舉旗不定,當然人定勝天,一切科學技術由人主導,就看誰的科技含量高,高階化技術強,目標鎖定不假,逃避躲閃有可能溜之大吉,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 12 # 老頑童007來了

    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如導彈發射架發生故障,導彈可能是啞彈,或戰鬥機上有反導系統,或導彈陣地被另一戰鬥機發射導彈摧毀,戰鬥機還是有逃逸的可能!

  • 13 # 人要走正道

    四代以前的有人駕駛戰機逃脫難度較大,雖然可以採取機動、幹攏、反導等手段。六代無人機因可以超高隱身、超高過載和超級機動,還是可以逃脫的。

  • 14 # 戰鬥機解說家

    大眾普遍對於“不可逃逸區”這個詞的詞義有誤解。

    “不可逃逸區”並不是說在這個區域內飛機無法規避導彈,而是說:“在不可逃逸區內,無論敵機如何轉向加速,導彈始終有一次掠過敵機的機會,被攻擊方只能進行機動規避。

    我舉兩個例子說明:

    一:圖中的A機與B機同樣,以900km/h的高度同向飛行,A機鎖定了B機。

    如果此時A機發射一枚導彈,這枚空空導彈的發動機會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停機,導彈在發射後會經歷一個加速-減速的過程。

    (圖為AIM-120B與AIM-120C兩款導彈發射後一段時間裡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函式圖)

    由於導彈失去動力後將不斷減速,飛行速度最終將於低於敵機,所以如果A,B兩機初始距離較近,則導彈可以追上B機。反之,如果距離較遠,導彈無法追上B機。

    前一種情況中,B機處於不可逃逸區內,而後一種情況,B機處於不可逃逸區外。

    圖中黃圈代表不可逃逸區,假如A機同時向B,C兩機發射導彈,並且B,C兩機以最大推力直線加速而不做任何防禦機動,那麼B機將在一段時間後被尾追的導彈擊落,而導彈追不上C機,這就是不可逃逸區。

    第二個例子:

    圖中這三個圈中,黃圈代表不可逃逸區。

    綠圈代表當前範圍內敵機的航向,速度不變則導彈可以擊中敵機。

    紅圈代表即使敵機做出最理想的規避機動,也無法脫離導彈的攻擊區。

    這三個圈中,導彈對目標的殺傷率是逐漸提高的。

    一般而言,廠家都會用導彈的綠圈作為“紙面標稱射程”。而在大多數的實驗與研究中,綠圈獨佔的那部分割槽域只會產生約5-10%的戰果。

    而發生在紅圈內的戰果佔到了50-75%。

    剩下的戰果則是黃圈獨佔的區域,也就是“不可逃逸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失業,已經中年的自己是繼續打工,還是創業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