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婦愛蘭花
-
2 # 破繭蝶舞
藥是便宜了,新的問題又來了,藥也有人搶,賣斷貨了!怎麼辦?藥便宜了,廠家就會不生產了,醫院進不來藥,病人就吃不到藥!醫生想開也開不了藥!天天都在改藥,換藥!都累!
-
3 # will162445675
我是做醫藥行業的,一直以來人們總認為是醫藥代表給醫生回扣導致藥品價格高,其實這是誤區,藥品的價格不是醫藥代表定的,也不是醫生或者醫院定的,藥品進院是需要中標的,除非是基藥或者低價藥,以前醫院有權在藥品中標價的基礎上增長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的費用,但是前年國家已經開始實行零差價銷售了,也就是醫院多少錢採購,多少錢銷售,所以來說醫院在藥品這一塊已經是分文不取了,前兩天看報道說有些地方耗材也開始實行零差價了,國家確實在為老百姓謀福利,雖然現在還不能做到全民免費醫療,但醫改政策越來越好。
目前國家開始實行4+7帶量採購,想進一步壓低藥品價格,初衷是很好的,想減輕老百姓負擔,特別是一些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但是也確實存在樓主所說的醫生不開心,患者不開心,其實還有藥品廠家也不開心。帶量採購雖然把價格壓下來了,但是國家是要給藥企保證銷量的,就是讓藥企薄利多銷,試想一下,以前工人每月生產一千盒藥拿三千元工資,現在每月要生產一萬盒,還是三千元工資,工人任務量增加了,但是工資並沒有增加,因為企業利潤小了。我和好幾個醫生聊過,他們都說帶量採購後導致他們無藥可用了,因為選擇少了,只有目錄裡面那些藥,價格便宜但是藥效不一定比以前有些藥藥效好,醫生們也都希望用好藥,早日解除患者痛苦,但是他們無能為力了。至於患者,以前長期吃的藥,突然給他換一個廠家的其他藥,雖然價格便宜了,但不一定有他們之前的效果,其實很多患者因為常年吃藥,他們已經認準某個廠家,某個牌子的藥了,他們也不願意再換了,但是他們買不到之前的藥了。
所以說4+7的實行本質上是國家為老百姓謀福利,但是還會讓很多人不開心,國家醫改的路還很漫長,雖然我是做藥的,但我還是希望每個人都健健康康沒有病痛,也希望國家在醫療方面更加多重視,不僅考慮患者,還有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等一系列生態鏈。
-
4 # new電動車快快來
胡說八道,替哪些拿不了回扣的醫藥代表代言!國家控價,前提就是保證質量,壓掉的是銷售環節的各種費用(回扣佔大頭),出廠價並沒有降,良心藥廠完全可以正常生產。
-
5 # 土豆279481045
商品和價格兩者不能等同時,不能因為價格低商品質量就差或做假,是違法行為,不能為了做交易(生易)而先有價後有物而欺騙消費者,藥品做假是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大對採購藥品的質量監督。
-
6 # 酚妥拉明
牢記五字真言:降價就退市。
治理藥價虛高的效果比藥價跳水要好,價格降了質量如何保證?價格降了誰還陪著錢生產?
吃藥就像看病,都是奔著醫院品牌和專家去的,鄉鎮醫院不用排隊還便宜,敢嗎?
-
7 # 海棠花盡開
就算要患者出1分錢都是不開心的,在這個社會一談到出錢無論該不該出都不會開心的,免費醫療患者就開心了,可是出錢那一方就不開心了。[呲牙][呲牙][呲牙]
-
8 # 兵團老王
已經多次聽到這種事了,不讓醫院藥品加價醫生就開醫院沒有的藥品讓患者去指定藥店購買,國有醫院需加強醫德教育和管理了。
-
9 # 百尺水下心
醫生不開心很正常,患者不開心是偽命題。
中國的醫生靠賣藥賺錢的日子就要結束了,如果醫生們還看不到形勢,可能面臨的不是沒錢花,而是牢獄之災。
中國政府動用國家力量來為藥品價格探尋的新的定價模式已然形成,就是招標定價和談判定價,這將對混亂了二十年的藥品市場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價格求真,質量求實,創新發展,兼併整合是今後醫藥行業的行進方向,政府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隨著大量質優價廉集採藥品的上市,老百姓會逐漸感受到藥品降價帶來的實惠。藥品降價,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
醫生的職業崇高,國家會合理提升整個醫護從業群體的薪酬水平,使醫護工作者獲得職業尊嚴。
不要低估國家意志,不要挑戰國家機器,順應形勢,靠醫生的技能賺錢吃飯,是以後的正道,希望醫生們能看懂,做先知先覺的人,而不要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國家監察的力量不是個體可以承受的,改革必將進行到底。
好自為之。
另外,醫藥代表早些轉行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繼續幹,記著不要扛雷,會炸的。
-
10 # 007大海007
常用藥要建立保護價格,並且每年按照通貨膨脹漲價;單純的降價,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現在的手術類和急救類等,價格百倍的在翻翻,真心是搶救不起了(你搶救的時候會有時間講價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改革的目的是什麼,是總體降低醫療成本和過度檢查,是儘量防止大病返貧,是改善醫患關係,不能忘了初心!
-
11 # A歲寒末夏
別的高興不我不知道,反正醫藥代表肯定不開心,實際生活中很多常用藥便宜多了,也不限量購買了,一次可以買好多了
-
12 # 樂樂寶粑粑
真以為降價了,就能便宜患者。。藥是誰造的,藥廠,同樣的成本,原本售價700的藥降到十幾。人家藥廠不傻,為了追求利潤,肯定是減少該藥的生產,改造其他利潤更高的藥。。先不要罵藥廠。。換位思考一下。。你的工資原本700一週,一個月3000,現在改成一週19,一個月100。。你幹不幹?。。你肯定辭職走人。。藥廠也一樣啊。。然後這藥原本700很容易就買的到,而現在藥廠減產,原價十幾的肯定沒貨。。如果是啥特效藥。。一定要用的救命藥,有人敢加價到1000。。你信不信。。
-
13 # 一葉知藥
藥價降這麼多,得益於國家集採以及醫保談判吧!我覺得醫生不開心,應該是回扣少了,對於患者而言,應該是覺得換了他不瞭解的藥,覺得藥不好。其實業內人士都知道,集採的藥是全部過一致性評價的,質量絕對可靠,能進醫保目錄的藥,質量也不會差到哪去
-
14 # 打屁磨牙
我舉個列子。我記得去年還是前年有一個治療癌症的藥物納入了醫保。藥物名字我記不清楚了,反正這藥挺貴的。開始患者很高興,哎呀終於這高價藥物可以報銷了。可是沒過多久出現了一個現象,很多醫院和藥店都沒這藥賣了。為什麼呢?先說醫院;大家可能不曉得,醫保額度每家醫院是有定額的,這高價藥一報,完蛋一個病人就要佔用很多資金額度,其他病人宜家尚品就得超額,然後醫院就被上級問責,上到院領導,中到科室主任,下到科室醫生全部挨處分。於是醫院慢慢的不進這藥了,開處方讓你去別處買。再來說說藥店;這藥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這是要藥廠競標的,醫保報銷範圍的藥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利潤可言,所以藥廠慢慢的也就不生產這藥了,都不生產了藥店哪裡進貨賣呢?所以藥品降價還真不一定是好事。就怕在你需要的時候它卻不見了蹤影。
-
15 # 關注亞健康
藥價其實製造成本不高,高的原因是流通費用太高,從廠家到患者手裡要經過多少程式?每個程式都要費用,這才是藥價高的真正原因。
-
16 # QQQ120QQQ
一根哈爾濱馬迭爾冰棒,好的,差不多十多塊一根。你覺得冰棒的技術含量和藥差不多的價錢。這種藥的技術含量能有多少,療效能好到哪裡。只有價格與價值一致,再有就是價格高於價值。沒聽說價值高於價格的東西存在,因為賠本,誰都不幹。物美價廉就不存在。過去有,是因為原來是公費醫療,賠的部分國家出。現在醫保局也受不了赤字。你信十幾元和冰棒一樣價格的藥,就別盼著和幾百的一樣療效,還一樣的副作用。
-
17 # 醫家故事
你說的是哪個藥?從700多塊錢降到十幾塊錢呢。
至少我是沒聽說過這種藥。可能是孤陋寡聞吧。
另外目前國家的這種藥價下調,多次進行了帶量採購的這種談判,實際上針對的都是醫保範圍內的用藥。也就是都是針對醫院的醫保患者的。
而我們面臨的情況是這類的藥物,在醫院是限量的。就拿立普妥來說,大部分的縣區級醫院以及市級的醫院,基本上都是斷貨的狀態。只能開另外一種國產的藥物。
去年年底的拜唐平,從幾十塊錢跌到幾塊錢,價格也大幅度縮水,但是主要也是針對的的醫保用藥。最後應該是面臨同樣的情況。
而這些藥物在藥店的售價跟原來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說白了就是患者當中,根本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受益。
-
18 # 安穩81348618
提此問題者是別有用心,懷有惡意。醫患是目標一致的合作者,實現身體健康是醫患的共同目標。醫生治療好患者的病即可獲取合理報酬,又可以實踐自己的職業理想。患者能獲得健康,正是去醫院的目的。而藥物作為實現醫患共同目的的工具,價格高低和醫患實現讓患者獲得健康的目的無關。所以同藥價高低相關的只是利益獲得方,若高藥價能給醫生獲得高收益,醫生就脫離了醫生的本職,變成藥商。藥商對價格高低有感就不足為奇。醫生沒有變成藥商那藥價從700多降到幾元,他們和忠者一樣的無感。
-
19 # 忠孝仁智信
誰說患者不開心啊?造謠!真正不開心的只有拿回扣的醫生,醫保局和患者都是受益者,怎麼就不開心了?不要帶節奏。
-
20 # Wyym18
基本邏輯:國家(醫保)+醫院+藥廠+病人,剛好一桌麻將。在沒有外來資金進入的狀況下,都說自己贏了,可能嗎?目前的帶量採購本質上就是國家出面跟藥廠談判(帶點逼迫),藥廠犧牲中間環節直接壓低價格供貨,而醫院的15%服務費取消掉。所以,國家和病人贏,藥廠和醫院輸。
藥廠(包括二道販子的醫藥公司)輸掉的是直接利潤,以及藥代的那部分人員工資費用等。醫院輸掉的是服務費和醫生的提成好處。該部分包括合法,合理,灰色三個部分。對於灰色部分大家可以指責,合法合理那部分他們必然尋找其他渠道彌補。不要做無謂的批判,畢竟都是人,而人活著必然追尋利益。如果他們不尋找新渠道,那就獨善其身,反正盡到自己職責就好了,對於社會制度造成的無能為力。
回覆列表
醫生為什麼不開心了,請回答。醫院藥品現在又不加成,零差價,藥品降價了醫生高興還來不及,醫生又不靠賣藥品生存,靠的是診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