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蹤歷史腳步
-
2 # 潮哥1495582530712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貨幣是一個國家的特殊商品,代表著統治階級的利益和統治,是不可替代的。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貨幣,在經濟領域貨幣是國家的象徵,如果使用其它貨幣被視為違法,就如同解放戰爭時期,白區不允許用紅區的蘇維埃貨幣,紅區不允許用白區的貨幣一樣,用就是違法的。
-
3 # 穿越再現彼岸
改朝換代之後,每個新的王朝是允許舊的錢幣流通使用的,不過有一個時間限制,也即是新的王朝將新鑄造的錢幣鑄造出來之後,新幣和舊幣共同流行一段時間,並用新幣與舊的錢幣進行兌換,逐漸變為新的王朝貨幣完全代替舊幣的流通。
一般情況下,新幣代替舊幣時朝野上下會進行宣傳,新舊幣進行兌換。古代流通的貨幣絕大多數是以銅鑄造錢幣,其實銅本身就是硬通貨。
改朝換代統一貨幣的那些事。新的王朝新的氣象,改變幣制也是一項重要的國家經濟政策,不過改朝換代也有王朝曾經透過幣制改革大撈一筆全國民眾財富的情況發生,僅僅以王莽的新朝、唐朝、清朝三代改朝換代統一貨幣說一說幣制統一的那些事。
一、王莽的幣制改革。
王莽建立新朝前後共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改革的幣制的目的就是用新的貨幣代替舊的漢朝貨幣。
這四次改革幣制是“託古改制”,恢復了先秦時期的“刀幣”和“布幣”,不過這四次改革幣制的貨幣鑄造的質量一次不如一次好,而且換算比例嚴重失衡。
第四次貨幣改革時有貨布、貨泉兩種,貨權重五銖,貨幣重二十五五銖,按照正常的兌換比例是1:5兌換,但是實際上貨布、貨泉的兌換比例是1:25。都是用銅鑄造的,這樣的兌換比例就是在老百姓手中將銅兌換過來,然後再鑄造新的貨幣,繼續盤剝。說不好聽的,王莽就是在不斷讓新朝的貨幣升值,直接從老百姓手中收稅。(王莽時期的貨泉和貨布圖,貨泉和貨布重量之比1:5,兌換比例為1:25)
當然,王莽幣制改這種小貓膩早就被老百姓看穿了,私下的交易仍然用舊幣交易。
二、唐朝的貨幣改革。
唐之前,南北朝、隋朝的各式各樣的貨幣都在流通,大宗商品的交易根本就不看你手中有多少枚貨幣數量,而是將貨幣直接用秤稱重,按照貨幣的重量計算等額價值。
武德四年(621年),也就是李淵建立唐朝的第四個年頭,唐王朝才開始鑄造了“開元通寶”(和唐玄宗毫無關係),取代社會上流行的各種各樣的五銖錢,算是進行統一貨幣了 。這時已經是唐朝建立的第四個年頭,其他貨幣的流通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民間對新幣和舊幣自然有自己的兌換原則,就是按照貨幣的質量和重量進行兌換,這樣兌換的話是實實在在的,雙方都不吃虧。(唐朝開元通寶圖,奠定了一千多年的幣制基礎,李淵時期鑄造)
唐高宗李治時期,內憂外患不少,國庫空虛。唐高宗也搞了一次幣制改革,鑄造乾封泉寶,以一當十,和王莽的套路一模一樣,按照銅重量兌換錢幣,乾封泉寶那就是賺翻了。
民間商業經濟有民間的套路,基本都要規避這種嚴重重量不等值的貨幣流通,很快乾封泉寶就被市場拋棄了,唐高宗也無可奈何,簡單套路被大眾瞭解了!(乾封泉寶圖,以一當十,被市場拋棄,僅僅鑄造了8個月的時間就停止了)
三、清朝的順治五式。
清朝在順治年間進行了五次幣制改革,稱之為“順治五式”,最終順治帝的貨幣獲得市場和民間的認可,確立清朝的貨幣體系。老百姓覺著用順治帝的貨幣實在,貨幣斤兩足,市場上用著放心。
這也是經歷了五次的幣制改革才取得的成功,1661年康熙帝即位之後發行“康熙通寶”制錢。(順治帝五次貨幣改革,第五式才得到民間的普遍認同)
老百姓不識字,使用了前朝的錢幣會怎麼樣?以上介紹了三個不同王朝的貨幣統一改革,分成兩大類,王莽的新朝強制推行新的貨幣,而且不斷改革,在老百姓手中搜刮錢財;而唐朝和清朝則是將自己的貨幣看做是王朝的象徵,精心製作、改革鑄造的貨幣,目的是獲得民間的普遍認同,所以沒有多大的懲治力度,民間認可了,自然舊的貨幣就自動退出流通領域了。
因此,不識字的老百姓在不同的王朝使用舊王朝的貨幣在一段時間內是允許的,唐朝起碼可以流通5年的時間,而清朝則可以流通十幾年的時間,王莽的新朝流通的時間較短。(康熙通寶圖,已經被市場認可的清朝幣制)
如果新王朝的貨幣體系在市場中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老百姓手中的前朝舊銅錢還繼續使用的話,那麼舊的銅錢會貶值不少,老百姓會在新貨幣確立地位的前後紛紛出手或購買、或兌換新的貨幣。
如果普通百姓手中持有前朝的金銀製作的貨幣,這種貨幣基本貶值非常小,會按照等額的金銀進行兌換,或者用銅錢進行兌換。
譬如最典型的袁世凱建立帝制時期發行的銀製貨幣,還是正常流通的,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失去流通作用。
-
4 # 炒米視角
古代老百姓就算識字,用前朝的銅錢也沒什麼問題。比如唐朝的銅錢實際上一直用到南宋,而且在南宋時,唐朝的銅錢比宋朝的鐵錢更值錢,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它是銅的。
(宋朝鐵錢)所以實際上之所以說唐朝的銅錢仍然可以在宋朝流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曾經是上個朝代的貨幣,而是因為銅錢本身的原材料銅在當時的價值。
而在唐朝之前,民間主流流行的錢幣仍然是“五銖錢”,包括隋朝的官方鑄幣標準也是“五銖錢”。
(五銖錢)
原因很簡單,因為“五銖錢”的意思就是一枚銅錢重五銖。銖是古代的重量計量單位。24銖相當於1兩,16兩相當於1斤。“五銖錢”實際上解決了分割的相對較小、較標準的計量單位,不需要朝廷橫加干預,所以在民間流傳得廣流傳得久。
(貨布、貨泉)很顯然王莽並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新朝託古改制,搞出來的貨布(類似戰國時期趙布)、貨泉(類似秦半兩),實際上目的就是為了盤剝,和後來劉備的“直百錢”有得一拼。“一布當貨泉二十五”明明一個貨布用的銅差不多隻有2個貨泉的分量,卻要值25個貨泉,這不就是搶麼?老百姓當然不答應。
(開元通寶)唐朝的“開元通寶”是“五銖錢”之後,流行的時間最久的貨幣。
原因也很簡單,開元通寶每10文重1兩,每1文的重量稱為1錢,而1000文則重6斤4兩。實際上它奠定了另一個計量單位“錢”,也就是每1兩可以分為10錢。這比“五銖錢”的24銖1兩,卻一枚是5銖,這種計量方式更科學。所以此後1000多年來,只要是銅錢鑄造,基本上都是按照"開元通寶”的標準鑄造的。
歷史上只有3個半朝代是統一過貨幣的,分別是秦朝、唐朝和清朝,那半個就是王莽的新朝。所以漫漫歷史長河中,特別是大分裂時代,民間用前朝的錢實屬正常。
-
5 # HuiNanHistory
古代的銅錢是有價值的金屬貨幣,一般都是要由國家回收,然後再兌換成新幣投放到民間。
老百姓是可以使用前朝銅錢的。
銅錢和紙幣不同,如果改朝換代,紙幣立刻變成廢紙一張,這是因為紙幣的流通是靠著國家信用在支撐的。如果一個朝代結束,那麼也就不存在國家信用這種東西了。
改朝換代後,前朝的銅錢是可以先流通一段時間的。
古代的行政效率沒有那麼快,所以貨幣的更新換代是需要時間的。像是明朝初年,民間就大量存在宋朝的銅錢。
甚至於清朝建立長期,民間也有元朝、明朝的銅錢 ,官府是允許銅錢暫時流通、慢慢淡出市場的。
但與此同時,官方也會推行回收貨幣的政策。以清朝的情況為例。
清朝入關後,先是暫時允許明朝的銅錢流通。
但在一段時間後,等朝局穩定再禁止明錢的流通和使用,並要求老百姓去找官方兌換清朝的“順治重寶”錢。
當然,徹底兌換是需要時間的,直到雍正時期,在一些偏遠地區都仍然在使用清朝以前的古錢。
總而言之,其實老百姓不會有啥大事。
-
6 # 花生噸
銅錢不同於紙幣。紙幣以國家信用做擔保,自身沒有價值,政府完蛋,發行的紙幣立馬變成廢紙。但銅錢是銅做的,銅本身就有價值,所以不管怎麼改朝換代,它是不會貶值的。
-
7 # 蘭花不豔有奇香
朝代更替前朝錢幣允許使用一段時間,設有錢幣兌換點可以換新錢。老皇帝駕崩兒子坐皇帝同朝代的錢可以繼續使用,隨時間逐漸更換。
-
8 # 夏蟲欲飲冰
在中國古代的大多數時候,官府都是允許老百姓使用前朝的錢幣的,甚至還允許民間私鑄銅錢。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實在缺銅,有著嚴重的錢荒,不得已而為之。
-
9 # 星星197275068
想多了,銅錢跟現在的紙幣不一樣,銅錢本身就總有價值,只要不是一些政權缺斤少兩不符合重量的銅錢,漢代的半兩錢到明清照樣能用。
-
10 # 六一圍棋
古代的改朝換代後,前朝的銅錢怎樣流通,流通多久,有很多達人都回答了,我就不再多說了。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老母親給我講的她小時候使用的還是清代的銅錢的事情。
我的父母都是山東濟陽縣人,我父親生於1928年,比我母親大5歲,他們都是在1958年時,從山東農村闖關東來到東北定居的。我的少年時期,記得是在1980年以前,我家裡有好多好多的銅錢,用藍色帶白花的粗布包裹著,現在回憶起來,我最初知道這些銅錢時,大約有四五斤之多,後來用銅錢扎雞毛毽子,慢慢地都丟失了。當我稍大一些時,忽然想到這些銅錢都是清代的,有康熙通寶(沒有幾個了)、乾隆通寶(基本上都是這種錢)和咸豐重寶(大錢,共有十來個),我父母怎麼會有這麼多沒有用的錢呢?就去問我媽媽,母親回答說在她的兒童和少年時期,山東的農村普遍使用銅錢,老百姓都不用國民黨的錢(法幣),還告訴我一個制錢(康熙、乾隆通寶)能買十個饃(山東人對小麥粉饅頭的稱呼),一個大錢(咸豐重寶)能買一簸箕花生呢。我的姥爺是走街串巷賣豬肉的屠戶,家裡沒有田地,所有的花銷都從賣肉的收入上來,由於做小買賣,所以手裡制錢攢了挺多的。後來解放了(1948年),制錢一下子就不能用了,所以把手裡積攢的一多半銅錢(據我媽媽說我姥爺攢了有十二三斤制錢)都給我媽媽拿到東北來了。
現在回憶起來,一是感慨當年把這些銅錢都玩丟了,很是可惜了;二是感嘆我姥爺一家八口人本來日子過得還算富足,一解放一下子手裡的財富全變成了廢品,直到去世時,還是村裡最窮困的人家。
-
11 # 貓史天下
銅錢,不是紙幣,紙本身沒有價值,紙幣只是貨幣符號,以國家信譽作為擔保,所以新政權更迭自然需要兌換新紙幣,所以不能用現代情況,去套古代。
銅錢本身就是銅的,就有實際價值,是能實際應用的,所以才可以作為貨幣流通的原料,金銀銅只是價值不同罷了。
各個朝代發行銅幣,數量不同,例如明朝鑄錢遠不如北宋,根本無法實現全部取代兌換前朝銅錢,只是官方名義上只用本朝錢幣的,不同地區流行多寡而已。古代一次交易,就需要多少串銅錢,不會把其他朝代都挑出來,而是主要看的是銅錢質的重量,品質是否合格。
北宋鑄錢極多,清朝甚至民國還還在流通,還可以兌換商品,簡單說它是銅的,本身就有價值,何況在近代還有以物易物的情況呢,銅質錢幣在社會更好作為等價物,但銅幣會因為銅價格下跌而下跌。
回覆列表
原則上說應該是不可以,貨幣統一有利於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但是一下子全取消也是不可能的,估計會逐步兌換,強制性取消只會適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但亂世時前朝的銅錢絕對能用,而且當時的統治者造的錢可能還不如前朝的銅錢更具有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