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是路過滴

    不要貪戀權位,和老部下啥的能少聯絡就不要聯絡,最好生活在老朱視力可及的地方,沒有威脅就沒有傷害,儘量的把自己的虛弱暴露出來,如司馬懿,沒事可以找老朱嘮嘮嗑,就說曾經的回憶,老了容易動情的。

  • 2 # 橄欖樹196205650

    可以參照道衍,朱棣的黑衣宰相一生不求名利深居簡出,上朝穿官服,下朝穿僧服,八十多歲自然死亡。也可以參照湯和,朱元璋的開襠褲朋友,不要話多安心過點小資日子就好,想用你時就出點力,時局有變站好邊,洪武四大案也牽扯不上,有小人當收買則收買,當殺則殺

  • 3 # 陽明山夫

    這個難度非常大,我以前認為武將打下天下馬上解甲歸田是好主意,但其實哪有這樣太平呢,平叛戍邊朱元璋想到你,你還得上戰場,只能保佑自己旗開得勝,活著回來再棄權,其實這個難度又變得較大,自己假如是常勝將軍,那部下肯定都非常優秀,還有一個與部下交往的過程,朱元璋會起疑的,所以棄權後儘量少與部下來往,另一方面最好住在京城,一年與朱元璋聚幾次吧,喝幾次酒,聊點往事吧,不近不遠最好。至於文官自求多福了,好象朱元璋不批准不能退休,最好裝無能朱元璋說什麼就什麼了,這個伴君如伴虎,表現一般最好。

  • 4 # 太常吸貓

    明朝開國功臣號稱81人,皆得授爵位。洪武元年在雞籠山修建的功臣廟,意在“生建忠勇之節,死有無窮之榮”,列功臣21人。實際上大家熟悉的主要是李善長、常遇春、湯和、徐達和胡惟庸、藍玉等人。假如穿越到了明朝成為開國功臣,第一件事是看自己是誰,目前的任職是什麼,所在的年份,才好知道如何躲避殺戮自保。假如穿越到了被捕下獄前夜的胡惟庸身上,恐怕也只能自掛東南枝了。首先選擇一個簡單模式,選在朱元璋剛剛封爵的時候。

    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實際上,在元末時朱元璋已經開始為功臣封爵,平張士誠後就封了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為國公。明朝建國之後,逐步設立了和元代差異不大的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封爵以軍功,獲封公侯需要大功。而武將中的伯子男三爵位,實際上有些用世襲正三品指揮使來替代。可以看出,封爵是重武而輕文的。文臣除了劉伯溫、汪廣洋、李善長三人外,無人獲封公侯。

    除了授予爵位外,洪武皇帝還賜功臣丹書鐵券。 洪武二年 “上欲封功臣, 議為鐵券以賜之”。明代一些鐵券不僅可以有免死的效果,而且還有特權等級,先祖的鐵券也可以庇佑後代。但是隨著胡惟庸、藍玉謀反大案,鐵券的作用在明初實際上已經遭到破壞。

    這樣大規模封爵位並給予世襲待遇的行為無疑帶來了很多問題。一方面,從國家收支角度而言,眾多開國功臣的爵位俸祿就是一大筆開支,世襲則會讓這筆開支有可能只增不減。另一方面,這些勳貴功臣的後人既有祖輩之交情,又有官職家資做底氣,又以手握軍隊的武將居多,這股力量無疑會使皇帝忌憚。

    因此,如果抽到了武將的出身,無疑是個困難模式。想要活命,可以參照湯和的做法。洪武二十一年(1388),湯和主動提出致仕,每次獲得皇帝的賞賜,還要分給當地的百姓。一方面可以避免觸碰到朱元璋痛恨貪汙腐敗的神經,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謀反的金錢資本。這裡說一下,早死是沒有用的,六安侯王志的兒子王威於洪武21年去世,還要追坐胡惟庸案除爵。為了保住子孫後代,最好是早早卸下兵權當個土財主,爭取耕讀傳家。

    如果是文臣,保命則相對輕鬆。可以參照李善長和劉伯溫。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修建家宅時向湯和借衛士三百,被湯和告知朱元璋。同年,胡惟庸案中,李善長沒有表現出明確的立場,被賜死。劉伯溫則在與李善長的爭鬥中,以妻子故去而主動請辭,臨走不忘為朱元璋獻計邊境事務,在朱元璋想屬意他作丞相時,又推辭不受,不僅自己得以善終,後人也保全了富貴。所以文臣的保命之路其實也大抵相當,急流勇退,遠離政治漩渦。

    參考文獻:

    曹循《明代臣僚封爵制度略論》

    趙克生《試論明朝太廟的功臣配享及其變動》

    趙鴻洋《從湯和經歷看明初中央集權政策》

    維基百科

  • 5 # 強哥527

    換成我,要麼裝瘋賣傻,要麼解甲歸田,伴君如伴虎,這是我國曆朝歷代的事實,到現在也一樣。可以共打天下,稱兄道弟,可守天下時,呵呵,可千萬小心,一山不容二虎,只有隱退養老才是個好辦法。

  • 6 # 小王子愛上狐狸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就是鐵的定律。朱元璋也和其他天子一樣,不喜歡功高蓋主的臣子。既然已經幫他打了天下,後續還想安享晚年,那就解甲歸田吧!

    因為你如果在朝為官,哪怕是再低調,難免不會繞到他設下的圈子裡面。戰事起,你就要披甲上陣,回來以後就只能讓多疑的君王更多一層戒心。如此反覆無常,如果沒有一點心機你走不遠;心思太重,又更讓人忌憚。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遠走天涯,歸隱世外,覓得良人,共度餘生。

  • 7 # 涯讀涯史

    作為明朝開國功臣,想從朱元璋的屠刀下逃生,我們必須先了解朱元璋晚年為什麼要大肆屠殺功臣。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晚年大舉殺戮絕非是犯了失心瘋,而是有其深遠的考慮。

    “太祖年已六十餘,懿文太子柔仁,懿文死,孫更孱弱,遂不得不為身後之慮”,朱元璋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太子朱標死了,嫡長孫朱允玟年幼孱弱,既無過人的才能,也不像他老爹朱標那樣經歷過元末農民戰爭,和功臣們結下深厚的友誼。朱元璋不得不考慮,自己死了以後,孫子能不能鎮住那幫功臣。

    朱元璋其實不是那麼冷血嗜殺,他曾試圖仿照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勸退手下的悍將們,但除了湯和看穿了他的用意而激流勇退以外,其餘的勳戚們並沒有表現出要告老還鄉的意思,反而倚仗軍功更加多行不法之事。

    朱元璋曾經對群臣說:”朕老矣,太子不幸,命也”,接著嚎啕大哭。是啊,我老年喪子,孫兒又年幼,鎮不住你們。我勸過你們,但你們都不肯放下手中的權力,回鄉做一富家翁。為了我朱家的萬世江山,我只能殺光你們了,這是我們所有人的不幸!

    既然決定了,那就開始殺吧!

    洪武十三年(1381)胡惟庸、陳寧、塗節以謀反罪被處死。同時處死了六部中依附於胡惟庸的官員一萬五千餘人。

    洪武十九年(1387)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以串通胡惟庸”圖謀不軌“的罪名被殺。

    洪武二十三年(1391)韓國公李善長被族誅。

    “胡惟庸案”的結束標誌著明初做龐大的文臣集團已經基本覆滅,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是明初諸位武將。

    開國六公爵中,鄧愈早亡,繼承父親常遇春爵位的常茂只是一個小字輩,無關緊要,李善長、馮勝則是被處死,據吳晗《論明史》中記載徐達與李文忠都是被朱元璋害死,如此算來,六位公爵有四人是被朱元璋處死。

    十九侯爵中,藍玉被冠以“謀反罪”凌遲,並牽連出十三侯、二伯,前後總共殺了二萬多人。傅友德、王弼、常升、張翼等統統被殺,只有湯和、沐英、耿炳文三人得到善終。

    因此要想逃過朱元璋的屠刀,我們可以參考下湯和、沐英、耿炳文這三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沐英,西平侯,他活下來主要是因為他所鎮守的西南地區太不穩定,經常爆發山民暴動,此地只能由沐英鎮守,加之沐英為人低調,對朝廷忠心耿耿,朱元璋沒借口也不能殺沐英。順便說一句,《鹿鼎記》裡韋小寶的小老婆沐劍屏就是沐英的後代,幾百年後尚有餘威,可想沐家當年在雲南的勢力有多大。

    耿炳文能活下來主要是他做事比較圓滑,比如有一次刻碑記敘自己的戰功,他還不忘誇讚領導,“吾等全有東吳者實上指揮方略功,於諸臣何有哉!”會做人,有功勞全讓給領導。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耿炳文是一位善於防守的將領,“二十五年春正月,張士誠復寇長興,炳文連破至於城下”,朱元璋把耿炳文留下其實想讓他給老朱家看家。

    至於湯和活下來,完全是自己有著敏銳的政治觸覺。當劉伯溫不明不白死去,有三位開國勳臣因為小事被朱元璋處以極刑,湯和就察覺到朱元璋,自己這個老鄉兼玩伴想殺戮功臣以保朱家江山的想法。

    朱元璋聽完非常高興,心想不愧是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就是懂我,立即賜錢讓他在中都修建府宅,還給其他公爵、侯爵修建府宅,希望他們也能像湯和一樣致仕。但可惜的是,其他人並沒有湯和敏銳的政治嗅覺,反而繼續戀棧權力,丟掉了自己小命。

    總結下來,想要在朱元璋的屠刀下活命,首先就是必須要低調,不要仗著功勞欺壓鄉里,為非作歹;其次就是在朱元璋還沒大開殺戒以前,提出致仕,回家當個富家翁,不要與官員接觸,每天吃喝玩樂;最後,如果實在辭不了官,那就想辦法跟沐英一樣,去鎮守邊疆,提升自己的價值,讓朱元璋離不開你。

  • 8 # 河北人張鵬程

    如果我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在開國之後,選擇向朱元璋交還手中部分刺眼的職權,做到韜光養晦,從終點職位退下來,選擇一些和原來待遇差不多的閒職,從而避免殺身之禍,並且多修養其他的技藝,比如琴棋書畫,做一個閒人,這樣還可以陪皇帝下下棋,聊聊文學,既做到皇帝眼中的不摻雜政治,同時,又不遠離政治圈。

  • 9 # 使用者19970

    很難、以當時人的思維來講。稍微有點學識的 懂歷史的 會借鑑歷代開國皇帝與開國元勳的相處之道 無非就是西漢 東漢 大唐 北宋 南宋這些例子。驕奢淫逸 自甘墮落 以及向統治者討要賞賜的的自誣方式無疑是放之歷代皆準。可惜遇到重八、 要權囂張的固然要死,貪汙受賄也活不了,就算老老實實啥都不幹 還要堤防禍從口出(參考李善長)

  • 10 # 滬說

    實話實說避不開,權力不在你而在朱元璋,你認為那時的你會比劉伯溫更聰明、更明哲保身嗎?劉伯溫尚且如此下場,你認為你會比他好多少?

    事實是毫無辦法,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有歷史上的這些殺戮呢?

    其中有幾層原因:

    1.朱元璋出生低微貧賤,在他心裡已經深深的埋藏著他心裡官員應該有的樣子:克己奉公、遵紀守法、勤儉為官、光明正大,不允許有半絲瑕疵。其實這不是朱元璋的專屬,劉邦不也是如此嗎?

    2.出生底層,登上極位,出於對過去生活的恐懼,也出於對現在位置的極度擔憂,不允許自己當前的位置有任何閃失,所以對有可能或者有能力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都極度的不信任,最終表現為大開殺戒。劉邦也是如此。

    3.上承第二點,對於地位和皇位的擔憂,尤其在將皇位傳給下一代的時候,擔心朱允炆無法震懾這些跟他出生入死的老臣和他們的子弟。唯一一種永久解決的辦法就是處刑。

    基於以上的這些,可以想象即使你比劉伯溫還聰明,你也不見得能逃脫被殺戮的命運。

  • 11 # 吳枝峰1

    一、功成身退:主動向皇帝請辭,落葉歸根,迴歸故里,購置良田商產,上撫高堂,下育子孫,晨閱清風暮吹雪,做一個逍遙自在的富家翁,遠離朝堂,以安帝心。

    二、陌路同僚:回到老家後,你可以與當地的鄉紳和縣太爺搞好關係,但是切記不要跟以前共事的大臣們再有私人往來了,特別是軍政大員,自此以後形同陌路,以防被人懷疑為結黨營私。

    三、同氣連枝:如果有條件,就跟皇帝結為兒女親家(僅限於娶皇室女子,如果讓你的女兒嫁給皇室就算了,當時老朱家在搞妃嬪陪葬的惡趣味,你就別把自己女兒往火坑裡推了),如果沒有條件,也要在老家多多聲援皇帝的政策或主張,每逢祭司節氣,應優先禮拜皇上,你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多此一舉,早知道你做的這一切,都會透過錦衣衛等特務組織的渠道上達天聽,因此對你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只要你能做到以上三點,自保是肯定沒有任何問題的,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會有一場大富貴等著你,不過相信你不會再在乎了。

  • 12 # 悠然而自得

    朱元璋農民出身,痛恨劣紳。回鄉前要向皇上要錢,一說置買土地,二說興建學堂。回鄉不能地連阡陌,有百八十畝就夠了。娶幾房老婆,開始幾年年年生小孩,讓君王覺得這人回鄉逍遙快活去了。等君王忘了自己,才會有出路。

  • 13 # 先秦史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創人,手下有一批傑出人才,文武齊備,他們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為建立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朱元璋後來卻大動殺戮,功臣多成他的刀下鬼。

    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將李善長以及一家七十餘人全部處死。1380年,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還殺了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390年朱元璋懲治胡惟庸黨時,陸仲亨的家奴舉報他與唐勝宗、費聚、趙庸同謀,因而被處死。1393年藍玉被人告發意圖謀反被殺,受株連者達1萬5千人等......有相關統計,明朝的30多名功臣名將只有4位免於死難,對於朱元璋這種狡兔死走狗烹的行為,大家都非常反感,當然,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功臣身背無數功勳,位高權重,而朱元璋則一天天老去,加上大兒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打算立的皇孫朱允炆年紀又尚幼,一旦自己撒手人寰,那些功臣犯上作亂怎麼辦,自己的後代能夠鎮住他們嗎?大明江山的未來會怎麼樣?

    既然是為了避開殺戮,我們不妨從倖存下來的功臣中找一下辦法。信國公湯和,此人為人低調,建國之前戰果和徐達等人都有一比,但是後來只封中山候,而且後來率先辭官還鄉。長興侯耿炳文,此人太過謙卑,甚至把自己比作朱元璋的一條狗,朱元璋能殺他嗎?西平候沐英,是朱元璋的一個義子,他深受朱元璋的栽培,把朱元璋當做父母看待,而且戍守西南卓有成效。武定侯郭英,他姐姐是朱元璋最寵愛的郭寧妃,但是自己的功績都是靠自己掙來的,而且對富貴也不貪戀。

    綜合以上四人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低調謙卑,任勞任怨,服從領導是朱元璋喜歡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懂得急流勇退,可以去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權力要放下,手握重權就是對朱元璋及其大明王朝的最大威脅。還有一點,戍守邊關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同樣得做到低調才是。

    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的行為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這個和朱元璋本身的出身和性格大有關聯,也和時局有關。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還是大有深意的。

  • 14 # 歷史密探

    一提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憑藉努力,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階級,一直攀到皇室正統,是許多人學習的勵志楷模。但是,再想想,就會想到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濫殺功臣。

    有人說他殺的那些功臣都該殺,因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仔細想想,他們可能罪不至死,這麼多人中,也不乏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無論是胡惟庸及餘黨,還是藍玉,這些人的死,大都因為貪圖權力,朱元璋怎麼能對其放心?

    再來看看那些僥倖存活的幾位功臣。信國公湯和,長興侯耿炳文,西平候沐英,武定侯郭英,這幾個人都有兩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一不爭權力,二是聽話。他們早早就想辭官回鄉,而且朱元璋說啥就是啥,朱元璋有什麼理由殺他們呢。

    所以,在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手下幹,就要學會放下,否則小命就沒了。那些爭權奪利,不甘心的大臣,最後下場都很慘。自古英雄,識時務者為俊傑,畢竟皇位是人家的,這種情況下,帶著一大筆賞錢,歸隱山林,做個快活的自由人是最好的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發火的人怎麼控制脾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