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在河北邢臺養牛
-
2 # 印象千伏
來點實際的:短鋼鐵架、配件及基礎沙石都是靠馬運上去的,一個人可以管3至5匹馬。只要馬能運的都中靠馬運的,如果是長的鋼鐵架只能靠人臺了。到固定地點了再組裝了。
導線是先用車拉到山角下,再用牽引機拉上去的,有條件的直接飛機放線,具體施工標準,下面有介紹。如果過河就要用到船來放線了。如果過公路、鐵路、線路,就要公路、鐵路、線路兩邊搭竹搭,再從竹搭上引過去。
PS:電壓等級單位kV是小寫k,不是大寫K,別弄錯了哦!!
中國國內高壓輸電線路的電壓等級一般分為:10kV、35kV、65kV、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直流800kV等。南方電網沒有65kV、330kV、750kV電壓等級,只有國家電網及一些地方電網有。
一般稱220千伏以下的輸電電壓叫做高壓輸電,330到750千伏的輸電電壓叫做超高壓輸電,800千伏以上的輸電電壓叫做特高壓輸電。
施工步驟
一、高壓電線鐵塔施工
1、線路勘測設計,選好線路通道、杆塔定位、鐵塔型式
2、線路施工:
人力運輸基礎材料和機具→鐵塔基礎土石方開挖
→人力運輸鐵塔材料和機具→鐵塔組立(按照鐵塔組裝圖進行組裝施工)
二、高壓電線架設施工
用一根牽引鋼絲繩(重量相對電線輕的多),透過人力展放,翻過一基基杆塔
牽引鋼絲繩一頭與牽引機具連線,一頭與電線連線,啟動牽引機具,將電線就象穿針引線一樣牽過來。
三、施工細節
1、在高山懸崖上架線,運輸當然只能靠人工,即“人拉肩扛”將電線搬運上去。
2、將電線線軸固定,“拉”著電線走,將電線從這個山頭拉到那個山頭。
3、在上面裝上滑輪,用引線牽引電線,將電線“拉”上去的。
4、緊線,用手工一點一點地將電線拉緊,最後用線路“金具”固定住。
四、放線步驟
1、逐基鐵塔的掛線點先掛上滑輪。
2、是採用動力傘逐基鐵塔放一根Φ3.5mm的迪尼瑪繩,或者直升機飛艇放一根更粗的導引繩。
3、高空作業人員登上鐵塔將導引繩放入掛線點的滑輪。
4、放線段的兩端一邊安置牽引機,一邊安置張力機。
從Φ3.5mm的迪尼瑪繩開始,根據導線的數量和重量逐次牽引Φ8、Φ16的迪尼瑪繩,再用Φ16的迪尼瑪繩牽引Φ13、Φ20、Φ26等規格的鋼絲繩,之後用規格合適的鋼絲繩來牽引導線透過每基杆塔的滑車,從而完成放線。
-
3 # 假裝在金華
高壓電線的架設條件惡劣,很多都在山峰頂上,一般的低矮山坡,現在基本都是修築簡易道路上去。
在高山峻嶺地帶,不具備修築簡易便道的環境下,一般都會有專業的騾子隊駝上原材料,對於高壓,特高壓線路,單靠人工是不可能完成的,一節支架都幾百斤打底,靠人力怎麼可能。
也有的修簡單的索道,展放導線現在一般是動力傘或是汽艇或是無人機先展放一根導引繩,然後不停的倒繩子,倒到鋼絲繩後就可以牽引導線了,用牽引機把導線或是一根或是3跟牽過去就行了,之前沒有動力傘是用迫擊炮展放導引繩的。現在很多都用直升機牽引導線。
架設高壓線路是份辛苦活。
-
4 # 奮鬥的哥手
我也參加過3.5萬伏的高壓線架設工程,80年代時,技術和運輸裝置相當落後,很多材料是人工搬運,電杆是水泥杆的一般不低於24米(三條8米的用電焊接起來),大部份是龍門杆(二條平行的),山頂上的一般用鐵塔,一來抗風雪二來便於搬運,我們用的線是120平方毫米的,可能是最小最小的工程,相當於電工學基礎課實踐了,反正材料的運輸都是千千萬萬建設者們千方百計運上去的,現在科學發達,也有的用飛機吊材料和放線,我們那時的原始工藝大部份淘汰了,就連挖基礎也機械化了,至於為什麼線路為什麼專走荒無人煙的地方?這個道理不必解釋,就好比高鐵和高速公路一樣的道理
-
5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一般都是用直升機牽過去的,要是兩鐵架都是在山峰,人不可能從這邊山峰再經過山谷再爬上另山峰是吧,噝噝聲是電流聲
-
6 # 愛拼才會贏的浪子
高壓電線的架設條件惡劣,很多都在山峰頂上,一般的低矮山坡,現在基本都是修築簡易道路上去。
在高山峻嶺地帶,不具備修築簡易便道的環境下,一般都會有專業的騾子隊駝上原材料,對於高壓,特高壓線路,單靠人工是不可能完成的,一節支架都幾百斤打底,靠人力怎麼可能。
也有的修簡單的索道,展放導線現在一般是動力傘或是汽艇或是無人機先展放一根導引繩,然後不停的倒繩子,倒到鋼絲繩後就可以牽引導線了,用牽引機把導線或是一根或是3跟牽過去就行了,之前沒有動力傘是用迫擊炮展放導引繩的。現在很多都用直升機牽引導線。
架設高壓線路是份辛苦活。
-
7 # 夢醒無蹤還是夢
首先是設計院勘察地形,核算導線承載電流和塔距離承載拉力,最後再做定位,避開一些軍事基地,國家機密地域,電磁波干擾,居民居住密度較大地方等。
施工前再次複測設計資料,若有難度或條件不滿足的鐵塔及時聯絡設計院修改。
1.第一步,開挖基礎,機械或人工,待監理查驗樁基後進行鋼筋籠的製作,監理認可簽字後進行澆築,並且預留同等條件下的混凝土試驗模組送往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
2.第二步,混凝土檢測滿足要求後組立鐵塔,待監理查驗簽字確認後安裝絕緣子和金具等。
3.第三步,綻放導線。一般情況下是無人機將細牽引繩從這一基鐵塔拉到下一基或下下基鐵塔上,再由細牽引繩將強度大的粗牽引繩同樣拉到其他鐵塔上,然後由粗牽引繩透過專用放線機或人工絞盤帶動導線拉到所需位置。
4.第四步,放到位的導線根據長度擷取好後在末端安裝金具,線夾等材料,最後安裝在鐵塔上,完工。
上述施工中的材料,沙子,石子,水泥,塔材等全部材料的運輸是個難點,沒有路,路況不好需要專業騾馬隊駝運。
-
8 # 家電維修汪水新
感謝邀請,我願意回答:高壓電線是怎樣翻山越嶺架上去的?我國地理環境特別複雜,簡單舉一列,怎麼穿越黃河把高壓線架設到黃河兩邊,這就需要高科技技術來完成,透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這幾年電力發展速度非常快,國家對電網投入非常大,採購大型直升飛機給黃河兩邊佈線,來完成佈線的工作量,這是過去不敢想的事情,不管是穿越大山,河流全部採用直升飛機布高壓線,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施工任務的。
-
9 # 冷泉26
既然是翻山越嶺,那一定是遠距離輸送電力,電壓等級一般不會低於66kv。
一條輸電線路從設計到架設完畢,是一個十分精細的工作,也是一樁非常艱苦的工作,畢竟翻山越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要施工。
下面,我就向對電力工程感興趣的朋友簡單介紹一下電力線路是如何翻山越嶺架過去的。
1、當決定要從甲地到乙地架設一條高壓線時,首先要從地圖上確定大致的路徑。在地圖上,選擇最經濟的、易於施工的、能夠避開不利因素的最短路線。當這條路線確定好了以後,設計人員需要沿著這條路線先走一遍,哪怕是坐車遠遠地觀察,也要知道這條路線所經過的大致的地形地貌。回來後還要在地圖上做一些相應的調整,最後在地圖上確定幾個需要轉角的位置,這一步就叫著“選路徑”。
2、路徑選好後,就要開始勘測了。設計人員攜帶勘測裝置來到甲地,根據甲地變電所預留出來的構架位置,確定1號杆塔的具體位置。確定好以後,打進一個木樁,木樁上面中心釘進一個鐵釘,這個鐵釘就是1號杆塔的中心位置。位置確定好後,在這個位置上支上經緯儀,其他設計人員到地圖上標註的下一個轉角的位置,觀察地形確定這一個轉角的具體位置。打上一個木樁,訂上一個鐵釘。這個轉角的位置和甲地的1號杆塔之間的直線要儘量多打幾個木樁,以利於下一步尋找。然後經緯儀搬過來,立在這個轉角上,再確定下一個轉角的位置。直到最後來到乙地,確定好終端塔的位置,整個路徑就確定下來。
3、路徑確定下來以後,就開始勘測地形了。這一步叫做“測斷面”。測斷面主要裝置是經緯儀、塔尺、花杆。經緯儀立在1號杆塔位置上,最好是直接瞄準第一個轉角的位置固定好經緯儀的水平方向,拿著塔尺人員沿著線路方向向前行走,如果地勢平坦,十米左右立起塔尺,經緯儀觀測塔尺讀數和經緯儀的仰俯角度並做好記錄。如果地形變化複雜,就需要每一點變化位置都要具體測量,如果線路兩側的地形變化明顯也要予以測量,並做好詳細記錄。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向乙地。
4、測量完斷面後,設計人員回到辦公室繪製線路斷面圖,根據記錄的大量資料,一點一點的將整個線路的地形斷面繪製出來。斷面圖出來了,設計人員還要根據線路的具體要求來確定杆塔位置,杆塔檔距、杆塔高度和杆塔型號。這些引數列成一個總表好拿到現場應用。剩下的工作,就是施工單位的事情了。
5、施工單位用那張總表在現場確定每一級杆塔的具體位置,根據杆塔型號分坑,進行基礎開挖,澆灌杆塔基礎混凝土。混凝土達到強度要求後,就可以組塔架線。
6、塔材的搬運和組立,都是很艱苦的工作,很多地勢不好的位置都需要人工搬運。組塔的過程更是一項技術要求高,危險性大的工作,整個施工,都要提前制定好詳細的《安全組織施工措施》。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措施》的要求執行。現場有嚴厲的安全監察和監護人員,以確保施工人員和施工過程的安全。
一條條的銀線縱貫大地的東南西北,給千家萬戶送去 光明,為我們的社會發展帶來無盡的動力。看到這些,電力建設工作者感到無比的自豪,再苦再累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上面,簡要介紹了電力線路的設計施工過程,希望大家瞭解了以後要更好地保護好電力設施,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一下。因為聊這個話題有點兒久遠,所以會不時修改,自己寫完白天有空我會找個巡線的問問具體情況。發現有矛盾的地方還請提示。首先現在最常見輸電網變電站是綜合自動化微機保護變電站,俗稱的粽子蘸,綜自站。站內某條翻山越嶺的線路A因為你所說的線路故障跳閘,保護裝置會報告保護故障,故障相別,故障距離。(故障錄波器也有顯示故障距離的功能,我國110kV以上電壓等級的線路都要求配備故障錄波器。)執行人員彙報排程,排程派遣巡線人員去巡線。(或者集控化強的地區,排程可以直接查詢故障資料,派遣巡線人員巡線。)最貼題的部分就在巡線部分了。一般故障巡線是巡線人員乘坐交通工具(汽車最常見)到達距離出事地點最近的交通工具可通行地點,跟著故障線路A走向徒步翻山,透過肉眼和望遠鏡確認具體故障點,彙報排程。至於檢修處理,一般是另幾個班組協同工作的事情了。夾帶一點兒非題目所問的部分。巡線工除了事故巡線,最主要的工作還是日常巡線。日常巡線的內容是這樣的:假如A線路是變電站B1和B2之間的架空連線線,那麼從B1出來的第一個電塔(電杆)到B2出來的第一個電塔(電杆)之間的部分,定期需要有專門人員巡視一遍。巡線工一般自備乾糧、水和相關裝置,有計劃的(可能會乘交通工具分幾次)花幾天或者幾周時間徒步走完全程。(一切依據當地實際條件來計劃行程,山裡的線路徒步翻山貌似不可避免。)一般巡線人員至少標配GPS定位裝置,望遠鏡,通訊裝置,水壺,乾糧。當然我也聽說有隻帶乾糧水壺直接出發的。我還聽說曾幾何時有帶獵槍、火和水壺直接出發的。沿途各種留宿村子是最常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