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器人觀察
-
2 # 機器視角
工業機器人前景很好,因為這次疫情,帶動了工業自動化的快速發展,對工業機器的需求也有很大的拉動。
所以不管你是從事工業機器人開發,還是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應該都是比較熱門的,相關技術人員還是比較吃香,關鍵是一定要掌握紮實的技術,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如果你是企業,想從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代理或者應用開發,現在市場需要有不斷增大的趨勢,關鍵還是是否有充分的人脈資源,包括市場方面和技術方面,如果有這兩方面的人脈,公司應該能夠成功。
-
3 # 阿拉丁23758
如果我說前景黯淡你相信嗎?
工業機器人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出現並大規模應用,日本很早就提出黑燈工廠的概念,現在排名前十的工業機器人中日本佔5家,中國僅有一家新松(美的收購的德國庫卡也算的話是兩家)。新松就是A股中的“機器人”,國內工業機器人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還有“新時達”,兩家公司在股市中的表現也可以管中窺豹,因為資本是用腳投票的。
造成工業機器人發展較慢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項:
1、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瓶頸。工業機器人雖然可程式設計,但柔性還是比較差,能替代的工作有限,比如電子產品中大量使用柔性電纜,俗稱FPC,因為是軟的,接插時即便配合機器視覺也很難由機器人來操作,目前應用較多的還是在汽車、鈑金等需要力量的場合,就是說幹得還是力氣活。
2、其次是價格高,機器換人最慢需要在兩年內回本,兩年的人工工資大概在8~10萬,相當於一臺六軸機械臂的價格,這還不包含夾具、基臺、開發費、保養費、電費等費用。國內某著名電商曾經計劃用機器臂設計機器人咖啡店,調研了很多機器人廠家,最後由於投入產出比算不過來而作罷。
3、其三工業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七八十年代時,一款電子產品可以生產十年,這也意味著一條機器人生產線可以連續工作十年,即便成本高也很容易攤薄,那才是工業機器人的黃金時期。現在一款手機上市後半年可能就賣不出去了,如果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設計、採購成本根本攤不掉。
不過工業機器人產業未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機會來之以下幾個因素:
1、人工成本不斷上升,隨著中國製造大軍不斷向機器人上游滲透,機器人的成本在不斷降低,投入產出比的難題在未來十年有望改觀。
2、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機器視覺可以幫助機器人完成更多柔性任務,應用場合將不斷拓展。
3、國家大力扶持機器換人,透過各類產業政策支援,也許能掀起一陣工業機器人的新高潮。
-
4 # 晉長融自媒體
工業機器人未來發展前景很好。早前,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透過“三步走”實現我國我國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智慧製造成為工業製造轉型的重中之重。如今,智慧製造戰略再獲工信部關注,在智慧化的大勢下,智慧裝備下游應用領域加快拓展,工業機器人發展可期。工業機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慧工作,並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產線上工作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與人力相比,工業機器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24小時工作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我國製造業勞動力優勢不顯,製造業亟待向智慧化轉型,工業機器人呈現強勁發展的態勢。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5-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指出,我國是工業機器人消費大國,從2013年其就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2013年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這一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69萬臺,同比增長36.52%,購買量佔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五分之一。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57000臺,同比增長54%以上。汽車製造、電子、橡膠塑膠、軍工、航空製造、食品工業、醫藥裝置與金屬製品等領域常有工業機器人“身影”。其中汽車工業的應用最多,比例達38%。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的地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佔據全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半壁江山。不過,由於核心技術缺乏,我國工業機器人消費嚴重依賴國外企業,尤其在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我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受制於人,只能購買高昂的國外裝置,這需要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不斷提高技術,加大研發水平,早日擺脫國外機器人品牌對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的控制。考慮到目前全球製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為55,而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21,遠低於日韓德美等發達國家,以及智慧製造背景下,“機器換人”政策不斷落地,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匯川技術、機器人、智雲股份、科遠股份、秦川機床等相關概念公司將在機器人紅利下取得較好發展。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未經前瞻產業研究院書面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第二篇: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長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臺工業機器人,佔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本體產值約90億元,本體加整合市場規模約270億元。2010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裝工業機器人為14980臺,2011年達到22577臺,同比增長50.7%;2001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而同期世界機器人市場銷量複合增長率為10%。2014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依然猛增54%,達到5.6萬臺。第三篇:“機器換人”政策逐步落地工業機器人市場爆發近日,安監總局釋出通知表示,決定將陝西煤業化工集團、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企業作為示範企業,開展機器人作業試點工作。這十家企業主要涉及煤炭、石油與鋼鐵等重要以及基礎性領域,隨著“機器換人”逐漸在這些領域變為現實,工業機器人應用將不斷得到推廣,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增長。工業機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慧工作,並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產線上工作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與人力相比,工業機器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24小時工作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我國製造業勞動力優勢不顯,製造業亟待向智慧化轉型,在此機遇下,工業機器人大有可為。我國是工業機器人消費大國,從2013年其就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汽車製造、電子、橡膠塑膠、軍工、航空製造、食品工業、醫藥裝置與金屬製品等領域常有工業機器人“身影”。其中汽車工業的應用最多,比例達38%。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的地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佔據全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半壁江山。不過,雖然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大,但由於核心技術缺乏,我國工業機器人消費嚴重依賴國外企業,尤其在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我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受制於人,只能購買高昂的國外裝置,這需要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不斷提高技術,加大研發水平,早日擺脫國外機器人品牌對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的控制。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資料顯示,2013年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這一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69萬臺,同比增長36.52%,購買量佔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五分之一。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57000臺,同比增長54%以上,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
5 # 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智慧生產和自動化的成功故事的推動下,在世界各地的工廠中執行的工業機器人的庫存是歷史最高水平。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範圍不斷擴大,從能夠快速,精確地處理所有有效載荷的傳統籠式機器人,物料搬運機器人到可以與人類安全地工作並完全整合到工作臺中的新型協作機器人。
出貨量首次負增長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數量規模持續提升。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突破40萬臺,2018年,全球出貨量再創新高,達到42.2萬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首次出現下滑,去年出貨量為37.3萬臺,同比下降11.61%。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穩居全球第一
從地區分佈情況來看,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主要分佈在亞洲、澳洲、歐洲以及美洲。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亞洲及澳洲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為24.5萬臺,佔全球總銷量的65.68%,規模遠超歐洲及美洲;歐洲工業機器人銷量為7.2萬臺,佔比為19.30%;美洲工業機器人銷量為4.8萬臺,佔比為12.87%。
具體到各國家及地區來看,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前十地區合計銷量為30.52萬臺,佔總銷量的81.8%,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4.05萬臺,穩居全球第一;日本及美國緊隨其後,銷量分別為4.99萬臺以及3.33萬臺。
搬運機器人及汽車領域需求仍領先
從應用行業看,汽車以及電氣電子裝置製造行業為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0.5萬臺,排名第一;電氣電子裝置和器材製造行業工業機器人銷量為8.8萬臺僅次於汽車領域工業機器人銷量。
工業機器人按照作用大致可劃分為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潔淨室機器人等多種型別,總體來看,目前,搬運與焊接依然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用途。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搬運和焊接機器人仍是銷量最好的兩類品種,其中,搬運機器人銷量為17.3萬臺,焊接機器人銷量為7.5萬臺,其他型別工業機器人銷量均在4萬臺以下。
人機協作發展前景光明
近年來,各國在發展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同時,人機協作的採用正在上升。2019年,協作機器人的安裝量持續增長,達到1.8萬臺,同比增長11%,這種動態的銷售業績與2019年傳統工業機器人的總體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隨著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提供協作機器人,並且應用範圍變得越來越大,2019年安裝的37.3萬臺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達到4.8%儘管這個市場發展迅速,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
6 # 標籤小編
人口老齡化,人力資源高企,機械手代替工人作業,是大勢所趨。
機器人產業和晶片產業一樣,屬於高科技產業,核心技術不在中國手裡,在外資手裡,分別是ABB,庫卡,發那科,安川,後2家是日本企業。
因為中國是製造大國,機器人需求巨大,日本2家公司賺的盆滿缽滿,還交不了貨。所以,直接在中國註冊了公司,這樣大量交貨迅速,今年之前,兩家日本公司賺了3倍利潤。
高科技產業,我真不想介入的話題。核心技術不在自己手裡,看著別人賺大錢。市場越好,越有前景,外資越賺錢。
機器人核心:伺服馬達,減速電機,控制。都在四家外資公司手裡。
我們總說市場大,前景好。市場就是肥肉,一塊大肥肉。外資口水都流出來了。5g一個樣。生氣,不說了。
-
7 # 學術頭條
從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來看,在全球整體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之下,亞洲市場是全球機器人消費的最大市場。根據2014年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的估計,2025年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70億美元;而2017年,這一估計值已經被上調至870億美元。其中,商業市場的增長幅度從17%被調整至22.8%;消費市場的增長幅度則從9%上調至23%。這也預示著當前全球機器人市場正在經歷發展方向的轉移:由當前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逐漸轉向以服務機器人為主。根據IFR統計,2010年-2016年,服務機器人全球銷量從39.64億美元上升至74.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11.14%,個人使用的服務機器人市場預計在2018-2020年間也將達到110億美元的規模。
自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使用國。到2020年,這個資料預計將增長到95萬臺,超過歐洲的61萬臺。到2020年大約有190萬機器人將在亞洲各地運作著,這幾乎等同於2016年全球的機器人存量;而根據IFR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目前中國排在工業機器人銷量市場的第一位,而美國僅僅排在第四位。資料顯示,珠三角地區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領先的地區,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為747家,總產值達750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7%,規模和效益在國內都屬首屈一指。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2020、2025和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目標,將分別達到15萬臺、26萬臺和40萬臺;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
還可在選單欄直接免費下載研究報告
(自動駕駛 機器翻譯 行為經濟學 區塊鏈 通訊 機器人 自然語言處理 計算機圖形學 )。
-
8 # 電氣人
可以肯定的說,工業機器發展前景非常好,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體現。
其一,工業機器人屬於國家戰略“中國製造2025”
在國家實施製造強國的十年計劃中,明確提出“智慧製造工程”。其中就提到採用智慧製造,用機器人替代操作工人實現工廠智慧化、數字化。
可以預見,在國家實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以智慧製造為優先代表的工業機器人將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二,工業機器人在國內還屬於初級產業
工業機器人在歐美、日本的發展使用程度是非常高的,他們的技術也很成熟,而相對於國內工業機器人還屬於剛開始的階段。或許我們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追趕上他們,但目前我們的產業還處於剛開始的階段是不爭的事實。
其三,工業機器人的就業前景非常好
目前從事工業機器人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缺口非常大,許多到崗的都是剛剛培訓完成就匆忙上崗。如果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將會非常吃香。
從設計員的角度講,目前就業崗位大致可以分為機器人本體設計、機器人軟體系統設計、機器人應用設計、機器人現場除錯程式設計等。以現場除錯工程師為例(這個活我幹過幾年),在工資上基本會比尋常電氣的高,當然現場除錯的也比較累、環境不太好。目前行業內除錯機器人工程師出廠費一般在2K RMB/天/8小時以上(老外更更高),當然這個是給公司的,不是給工程師自己的。
其四,人口紅利減少的倒逼
智慧化、自動化的本意就是用機器來代替人,而人口紅利的減少也在加速這一程序。
每個行業都有金子,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做好了去撿金子的準備。
-
9 # 中研網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統計資料顯示
2018-2023年工業機器人市場消費能力預測
一、行業總需求規模預測
圖表: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預測
二、主要產品市場規模預測
從工業機器人核心構成的毛利率來看,減速器毛利率最高,達到40%;伺服系統次之,為35%;控制器毛利率為25%;工業機器人本體的毛利率水平最低,僅為15%。從國內其他製造業的發展經歷看,只有實現零部件中國產化才能真正降低成本。國外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上領先優勢明顯,國內已有部分企業取得技術突破。中國產零部件在效能和穩定性上與進口產品還有較大差距,但已經迫使國外品牌降低價格以應對沖擊。
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3.04億美元,到2023年將達到67.0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超過20%。
圖表: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預測
-
10 # 舊年華127297679
本人從事工業機器人示教兩年了 談談心得吧我從事的是工廠焊接機器人 示教工作枯燥乏味。你如果想從事這方面工作建議你去做機器人整合
-
11 # 星泰豐森
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概況
1954年美國戴沃爾最早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並申請了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藉助伺服技術控制機器人的關節,利用人手對機器人進行動作示教,機器人能實現動作的記錄和再現。這就是所謂的示教再現機器人。現有的機器人差不多都採用這種控制方式。
1959年UNIMATION公司的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在美國誕生,開創了機器人發展的新紀元。其機械結構也成為行業的模板。其後,UNIMATION公司被瑞士STAUBLI收購,並利用STAUBLI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得以改良發展。日本第一臺機器人由KAWASAKI從UNIMATION進口,並由kawasaki模仿改進在國內推廣。
工業機器人是指應用於工業領域的多自由度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主要由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業機器人本體組裝以及下游系統整合構成。其中控制器、伺服系統及精密減速機是機器人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
工業機器人產業對中國至關重要,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空間高達千億元,應用範圍遍及製造業各個細分領域,對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其他產業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
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技術上的核心和難點就集中在了上游生產商,即核心零部件的生產,成本和利潤也集中在了這一領域,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佔到了整個機器人本體的70%以上,所以誰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就佔領了機器人產業的最高點,擁有很高的定價權。
目前在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基本被國外廠商所佔據,國內廠商大多集中在中游的機器人本體組裝和下游的系統整合,承擔系統二次開發、定製部件和售後服務等附加值低的工作,使得國內機器人市場的巨大潛力帶來的產業紅利被國外產商佔據。
國外工業機器人巨頭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因此他們在零部件成本上擁有先天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另外他們往往能以巨大的採購量和簽署排他性協議獲得比較優惠的採購價格,而國內的中小企業在進口核心零部件時,往往要以高出國外廠商近3倍的價格購買減速器,以近2倍的價格購買伺服電機。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特別是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和摩托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工業機器人的裝配量將會穩固上升。此外,中國的建築業、採礦業、鐵路和公共建設、水力工程建設和工程機械、建築機械市場的擴大也將對工業機器人產業起到推動作用。
建築工程機械的結構件多為焊接件,為提高焊接質量和效率,滿足市場的需求,目前許多工程機械廠商紛紛要求採用機器人進行焊接。
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與趨勢自2009年以來,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量逐年增長。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存貨為194.6萬臺,預計2018年達到232.7萬臺。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高達28.5萬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還預測,未來三年內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保持近15%的增長速率。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1.日本發那科(Fanuc)
FANUC是日本一家專門研究數控系統的公司,成立於195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控系統生產廠家,佔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FANUC於1959年首先推出了電液步進電機,在後來的若干年中逐步發展並完善了以硬體為主的開環數控系統。
自1974年,FANUC首臺機器人問世以來,FANUC致力於機器人技術上的領先與創新,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由機器人來做機器人的公司,是世界上唯一提供整合視覺系統的機器人企業,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提供智慧機器人又提供智慧機器的公司。
2008年6月,FANUC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裝機量突破20萬臺機器人的廠家;2011年,FANUC全球機器人裝機量已超25萬臺,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2.瑞士ABB(Asea Brown Boveri)
ABB是一家瑞士-瑞典的跨國公司,集團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1988年創立於歐洲,1994年進入中國,1995年成立ABB中國有限公司。2005年起,ABB機器人的生產、研發、工程中心都開始轉移到中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ABB全球第一大市場。
ABB集團業務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4.5萬名員工,2014年全球銷售收入約400億美元,在華銷售收入約58億美元。ABB在中國擁有研發、製造、銷售和工程服務等全方位的業務活動,員工1.9萬名。在中國大陸設有38個子公司和100多個辦事處。
ABB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計算機和消費電子等眾多行業的焊接、裝配、搬運、噴塗、精加工、包裝和碼垛等不同作業環節。
3,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
安川電機創立於1915年,總部位於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1999年4月,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金3110萬美金,公司位於上海市黃河路21號鴻祥大廈12樓。2012年7月,安川電機海外首個機器人生產基地落戶常州武進高新區,該基地將用最新的裝置生產用於汽車相關製造的溶解用機器人。
專案總投資約3億元,設計產能12000臺套機器人/年(含控制系統),年銷售6億元人民幣。基地已於2013年6月投入生產。安川電機2015年重磅推出了“輔助脊髄損傷患者步行的機器人”ReWalk,為脊髄損傷患者帶來了福音。
ReWalk作為外骨骼狀機器人,不採用力感測器和肌電感測器,而是採用透過可以定位穿戴者的身體重心進行步行的獨創性計算程式演算法,從而實現步行自然化和穿戴簡便化,在歐美已實現商品化,可幫助因為脊髄損傷造成的下肢麻痺患者實現站立和步行。
患者在指定醫院接受使用訓練(基礎訓練20小時,應用訓練最低20小時)後,便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4.德國庫卡(kuka)
庫卡(KUKA)是世界工業機器人和自動控制系統領域的頂尖製造商,總部位於德國奧格斯堡。KUKA機器人公司在全球擁有20多個子公司,其中大部分是銷售和服務中心。KUKA在全球的運營點有:美國,墨西哥,巴西,日本,南韓,臺灣,印度和歐洲各國。
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國庫卡公司設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庫卡公司在德國以外設立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海外工廠。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位於上海市。庫卡機器人的品牌代言人是乒乓球運動員蒂姆波爾。
2015年,庫卡推出首款輕型工業機器人LBRiiwa,LBRiiwa是一款具有突破性構造的7軸機器人手臂,其極高的靈敏度、靈活度、精確度和安全性的產品特徵,使它特別適用於柔性、靈活度和精準度要求較高的行業(如電子、醫藥、精密儀器等),可滿足更多工業生產中的操作需要。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分析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七五”科技攻關開始起步,在國家的支援下,透過“七五”、“八五”科技攻關,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操作機的設計製造技術、控制系統硬體和軟體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生產了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噴漆、弧焊、點焊、裝配、搬運等機器人;其中有130多臺套噴漆機器人在二十餘家企業的近30條自動噴漆生產線(站)上獲得規模應用,弧焊機器人已應用在汽車製造廠的焊裝線上。
但總的來看,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可靠性低於國外產品;機器人應用工程起步較晚,應用領域窄,生產線系統技術與國外比有差距。
2013-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實現高速增長,銷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中國自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2016年銷量約為8.7萬臺,佔全球比重為30%,接近於歐洲和北美銷量之和。國內製造業“機器換人”需求旺盛,預計工業機器人銷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資料顯示,2017-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從11.5萬臺增至21萬臺,年均增速約為25%,佔全球比重將從33%提升至40%。隨著中國製造業升級改造的趨勢越發明顯,機器換人的潮流為工業機器人產業提供充足的市場空間。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至13.8萬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冠軍。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超過21萬臺。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正在迚入加速成長階段,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中國未來工業機器人銷量會維持20%左右的增速。
根據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3.8萬臺,中國產品牌銷量佔比約為32.8%,假設到2020年中國產品牌產量佔比達到50%,則2020年產量約為20萬臺。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2017-2020年工業機器人產量CAGR為15.12%,測算得2018/2019/2020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為15.09/17.37/20萬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指出,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密度目標達到150臺/萬名工人。
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68臺/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約為7.24萬臺,則根據密度目標估算得2020年產量約為15.97萬臺,由此計算出2017-2020年工業機器人產量CAGR為6.8%,測算得2018/2019/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為14.00/14.95/15.97萬臺。
以2018-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15/17/20萬臺為基準,以每臺工業機器人15萬元均價估算,2020年市場空間達300億元。
但在中國工業機器人13.8萬的銷量中,外資品牌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國內自主品牌機器人在銷量上有所增加,但所佔份額仍然較少。
1.外資機器人推動市場高速發展
據CRIA與IFR初步統計,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繼續增長,全年累計銷售14.1萬臺,同比增長58.1%,增速創歷時新高。其中,中國產機器人銷售3.78萬臺,同比增長29.8%;外資機器人銷售10.3萬臺,同比增速71.9%。
與上年相比,中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增速基本穩定,外資品牌銷售增速明顯加快增速。外資機器人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為73.2%,比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
2.多關節機器人首次成為中國產機器人的主力機型
從機械結構看,2017年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中的銷量位居各型別機械人雄踞首位,全年銷售9.1萬餘臺,同比增長66.6%,與上年相比增速也明顯加快;其中中國產多關節機器人銷售形勢喜人,銷量首次超越座標型機器人,成為首要機型,全年累計銷售1.6萬臺,同比增幅達到35.5%。
但由於外資多關節機器人銷售加速,,中國產多關節機器人在同類型機器人市場中的比重由2016年的21.5%回落至17.5%。
座標機器人銷售總量超過2.12萬臺,銷量同比增長15.4%,增速較上年加快。SCARA機器人在各類機型中增速最高,銷量成倍增長。並聯機器人銷量自2013年來首次同比下降,降幅為3%。
3.搬運與上下料依然是推動中國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的重要領域
從應用領域看,搬運和上下料依然是中國市場的首要應用領域,2017年銷量超過6.3萬臺,同比增長57.5%,增速較上年明顯回升,在總銷量中的與2016年持平。焊接與釺焊機器人銷售3.5萬臺,同比增長56.5%,增速大幅度提高。裝配及拆卸機器人銷售2.8萬臺,同比增長71.2%。
此外加工機器人銷量實現成倍增長,但由於基數較小,對整體推動作用不明顯。總體而言,2017年中國市場各結構的機器人銷售均有提高,增長主要由搬運上下料機器人驅動。
預計2017-2020年國內本體市場規模由272億元增至427億元。工業機器人種類繁多,根據應用功能和技術性能的不同,單臺售價差異較大,從十萬元至百萬元不等。以全球工業機器人均價為參考,假設每年降價幅度為5%(規模化生產和技術進步),推算出2017-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本體銷售額分別為272億元、315億元、364億元和427億元,年均增速約為18%。
工業機器人的顯著特點1.可程式設計。 生產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是柔性啟動化。工業機器人可隨其工作環境變化的需要而再程式設計,因此它在小批次多品種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製造過程中能發揮很好的功用,是柔性製造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擬人化。 工業機器人在機械結構上有類似人的行走、腰轉、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電腦。此外,智慧化工業機器人還有許多類似人類的“生物感測器”,如面板型接觸感測器、力感測器、負載感測器、視覺感測器、聲覺感測器、語言功能等。感測器提高了工業機器人對周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
3.通用性。 除了專門設計的專用的工業機器人外,一般工業機器人在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時具有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換工業機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
4.綜合性。工業機器技術涉及的學科相當廣泛,歸納起來是機械學和微電子學的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第三代智慧機器人不僅具有獲取外部環境資訊的各種感測器,而且還具有記憶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影象識別能力、推理判斷能力等人工智慧,這些都是微電子技術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
因此,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必將帶動其他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也可以驗證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的發展水平。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技術趨勢
目前,工業機器人技術正朝著模糊控制、智慧化、通用化、標準化、模組化、高精化、網路化及自我完善和修復能力等方向進行研發。
首先,模糊控制是利用模糊數學的基本思想和理論的控制方法。對於複雜的系統,由於變數太多,用傳統控制模型難以正確描述系統的動態,此時便可以用模糊數學來處理這些控制問題。未來機器人的特點在於其具有更高的智慧。
隨著計算機技術、模糊控制技術、專家系統技術、人工神經網路技術和智慧工程技術等高新技術的不斷髮展,工業機器人的工作能力將會突破性的提高及發展。
第二、工業機器人的元件及構件實現通用化、標準化、模組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之一。
第三、隨著製造業對機器人要求的提高,開發高精度工業機器人是必然的發展結果。
第四、目前應用的機器人大多僅實現了簡單的網路通訊和控制,如何使機器人由獨立的系統向群體系統發展,使遠距離操作監控、維護及遙控是目前機器人研究中的熱點之一。
最後,機器人應該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避免因為突發狀況導致的生產停頓。當出現錯誤指令時應該自己進行報警或除錯;當元器件損壞時可以自我進行修復。
中國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相關政策1、國家政策支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開始加大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發投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的“自動化技術”領域,重點攻關支援視覺、控制理論與方法研究、裝配系統等多個領域的智慧機器人研發。2010年以後,國務院、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門先後出臺政策,促進產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智慧裝備產業。
在2012年,出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階裝備製造發展“十二五”規劃、智慧製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設立智慧製造裝備發展專項資金,透過引導地方政府和社會化資金,重點支援關鍵智慧部件、焊接加工等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研製及產業化。專案透過稽核後,再安排研發補助資金。
比如,2014年上市公司機器人(股票程式碼300024)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專案被列入專項,擬補助金額2000萬元,佔到該專案開發總金額的20%。在2013年12月,工信部出臺了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大對伺服驅動器等關鍵技術的財政扶持力度,支援關鍵智慧部件等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研製及產業化。
在2015年,《中國製造2025》將機器人列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在2016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攻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減速器、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控制器、感測器、末端執行器五大關鍵零部件的技術壁壘,發展弧焊機器人、全自主程式設計智慧工業機器人等10類產品。
2016年12月,工信部制訂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加強工業機器人產品質量管理,從綜合條件、企業規模、質量要求、研發創新能力、人才實力等方面對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和工業機器人整合應用企業提出要求。
具體國家相關政策如下:
實施時間:2012年
國家部門:國務院
政策法規名稱:高階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內容介紹:明確表示將加大對智慧製造的金融財稅政策支援力度。加強對伺服驅動裝置等技術與裝置研發投入力度,推進系統整合和成套。重點支援智慧技術、智慧測控裝置與部件、重大智慧製造成套裝備的研發、產業化和應用推廣。
實施時間:2012年
國家部門:工業和資訊化部
法律法規名稱: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內容介紹:工業機器人,攻克工業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工程化產品,實現工業機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
實施時間:2015年
國家部門:國務院
法律法規名稱:中國製造2025
內容介紹: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已由國務院於2015年5月公佈。規劃提出了中國製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實施時間:2016年
國家部門:工業和資訊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
法律法規名稱: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內容介紹:規劃提出了產業發展五年總體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效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並從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整合應用取得顯著成效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
2、地方政府扶助
隨著國內用工成本不斷攀升,企業“機器換人”需求強烈,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國工程院市場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被調查企業中,64.2%的企業具有強烈意願,有14.5%的企業正在做“機器換人”準備,而目前,中國每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36臺機器人,僅是德國和日本的十分之一,潛在需求空間極大。
各地政府大力支援“機器換人”,廣東、浙江、上海、湖北、黑龍江等地區均已出臺支援工業機器人應用的相關財稅補貼政策。其中,廣東省在省“工業與資訊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機器人發展專題資金,2016年安排金額3.6億元,給予一定比例的採購價格補貼。深圳市政府每年出資5億元專項資金,補助機器人等智慧產業;東莞市政府給予企業購買中國產機器人15%的補助,鎮一級還有20%、30%、50%不等的配套補貼。在浙江省,省級財政已累計安排近6億資金支援“機器換人”技術改造,出臺工業機器人購置獎勵補貼政策,省與地方1:2配套,購置工業機器人按價格10%補貼。
3、民間資本參與
機器人相關產業基金層出不窮。瀋陽、上海、東莞、青島等各地方紛紛成立產業基金。根據天津網資訊,為了加快聚集智慧製造全球資源,搶抓智慧科技產業先機,濱海新區政府、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渤海銀行、北京星河世界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成立了總規模 300 億元的智慧科技產業母基金;長沙市政府與清科集團、風雲資本、華民資本等共同成立長沙智慧製造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為 100 億元。
工業機器人企業競爭分析1.國內市場競爭狀況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機器人是伴隨著近年遭遇迫切轉型需要的製造業而為中國公共輿論關注的,被寄以了替代勞動力、提升製造業乃至工業水平等厚望。機器人市場存在國際四大巨頭壟斷(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而中國產機器人技術含量不高、使用成本及維護成本雙高等行業現狀。
以格力和美的集團為代表的眾多傳統制造企業,為應對人工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均不約而同地投資購買或自行研發智慧化裝置,以“機器換人”。
不同的是,中小企業通常只有能力購買,而大型企業有能力做研發。像格力與美的這樣的區域標杆型企業,通常會在政府的引導下走得更遠:鉅額投入以謀取在市場上搶下一塊份額。
以機器人行業發達的順德為例,2015年上半年有安川電機機器人投資10億元與美的合作開發電機機器人專案、瑞士ABB與利迅達開展技術合作、德國庫卡在中德工業服務區建設工程中心、日本川崎重工與隆深合作設立機器人培訓中心。
國際機器人巨頭的進入還帶動了科凱達高壓線機器人等10多個機器人專案落戶。在眾多機器人專案落戶情況下,上半年順德有5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動機器人應用。
2.企業加大投資
2015年8月4日,美的公佈了機器人產業戰略並與日本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兩家子公司。兩家子公司分別面向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其中,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總投資2億元,註冊資本1億元,美的以現金出資佔註冊資本的49%,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總投資2億元,註冊資本1億元,美的以現金出資佔註冊資本的60.1%。
同一天,格力向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記者團,開放了自動化生產車間的參觀,高調公開了其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最新進展。格力可以在5年內實現裝備製造的世界領先。在鈑金噴塗分廠的衝壓自動化線上,一排桔黃色的六軸機器人排列整齊,正靈活揮動“手臂”抓取零部件。
這些六軸機器人來自瑞士ABB集團,但這條由機器人及相關裝置組成的生產線是由格力自主設計研發。該機器人本體是外購的,但整個整合方案核心內容是格力自己在做。
格力自2011年實施“機器換人”開始,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裝置製造部等部門自動化研究生產部門共擁有生產和研究人員約2000人。格力要在5年內實現裝備製造的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慧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多項設計專利。截至2014年12月31日,自動化裝置製造部累計產出裝置1660臺,工裝1482套。
中國主要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廠商為新松、埃斯頓、埃夫特、新時達、拓斯達、廣州數控等企業;其中新松、埃斯頓、拓斯達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均超過9000臺,新時達有一個年產能為10000臺的新工廠在建。
行業競爭壁壘1.國際企業份額壟斷
報告顯示,2016年,工業機器人的“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KUKA)佔據了全球58%的份額,其他國際知名品牌也分別在全球有超過4%的份額,相比之下,國內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佔有率較低,合計9.7%。
國內也是一樣,同年,“四大家族”佔據了國內57.4%的市場份額,中國產品牌只有大約32.8%,不過相比起2015年的25%,中國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根據國家制定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目標,在2017-2020年年間,中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達到10 萬臺,六軸及以上機器人5 萬臺以上。如果該目標順利完成,則意味著2017-2020年間中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銷量複合增速將達到37%。
2.核心零部件缺失
伺服系統是工業機器人主要的動力來源,主要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編碼器三部分組成。伺服含義為“跟隨”,指按照指令訊號做出位置、速度或轉矩的跟隨控制。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用伺服系統主要被國外品牌壟斷,其中日系約佔50%,歐美品牌30%,臺灣品牌及大陸企業均只有10%。
日系企業包括安川、三菱、三洋、歐姆龍、松下等公司,主要是小型功率和中型功率產品;歐美系包括西門子、博世力士樂、施耐德等公司,在大型伺服具有優勢地位;中國產主要包括匯川、臺達、埃斯頓等公司,主要為中小型伺服。
整體上看,中國伺服電機與日系和歐美依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大功率產品缺乏、小型化不夠、訊號接外掛不穩定、缺乏高精度的編碼器,這些也是國內伺服系統未來要攻光的主要方向。
行業SWOT分析1.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①國內產業政策支援
2016年4月,國家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1年)》。《規劃》提出,五年內形成中國自己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並列出了針對性的主要任務。一是推進重大標誌性產品率先突破;二是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三是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四是著力推進應用示範;五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
中國機器人行業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國家政策紅利凸顯、資本市場助推的機遇疊加期,機器人產業鏈上游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及系統整合、下游應用領域的投資潛力巨大。
②協作機器人發展迅速
在2017年11月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展覽和技術展示傳遞出行業發展的多個新動向:小型化、輕量型、協作機器人正在成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新趨勢,中小企業借力協作機器人邁向工業4.0成為推動工業機器人市場高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人機協作將更精準助力智慧製造。
2016年,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2,300臺,同比增長109.09%;市場規模達3.6億元。2014年至2016年,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及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95.79%和68.94%。
當前發達國家的許多製造業企業已經實現了精細化生產,從生產、檢測到倉儲、包裝,全程採用自動化裝置,以保障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相比之下,中國製造業企業多數仍處於自動化的早期階段,以粗放型發展模式為主,產品附加值低,產品穩定性也有較大的待改進空間。
隨著未來人們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升,中國工業製造也將朝著集約化、智慧化的方向進行產業升級,自動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對自動化裝置的需求亦將會逐步釋放。
2.影響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①自主創新能力還需加強
儘管中國基本掌握了本體設計製造、控制系統軟硬體、運動規劃等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但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缺乏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成果和創新理念,缺乏面向企業及市場需求的問題依然突出;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礎功能部件方面的技術差距尤為突出,長期依賴進口。
②企業成本壓力大
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依然難以改變,企業成本壓力大。2015年約有75%的精密減速器由日本進口,主要供應商是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電機和驅動超過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日本、歐美以及中國臺灣地區;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導致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比之於外企,國內企業要以高出近4倍的價格購買減速器,以近2倍的價格購買伺服驅動器,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
中國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各企業需求量很大,但是企業的產量還是遠遠不夠。即使龍頭企業瀋陽新松2016年營業收入達到了20.3億元,但與安川、發那科、庫卡等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元的外企來比,仍然偏小。
3、行業未來發展的機遇:
①機器人產量連年增長,市場廣闊可為
2017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13.6 萬臺,同比2016 年增長了92%。與南韓、日本等國家相比,中國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較低,預計未來5-8年間,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平均增速將超過20%。
從密度上來說,中國製造業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68臺/萬人,接近於全球74臺/萬人的平均水準,但是依然低於歐洲的99臺/萬人,遠低於日本(303臺/萬人)和南韓(631臺/萬人)的水平。
2016年,中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為28.8%,和南韓的資料接近(29.3%),所以,報告認為,中國應該以南韓為比較物件,估算中國未來工業機器人的需求。
②機器換人
一方面,隨著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相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慢慢弱化,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東南亞其他國家轉移。印度為吸引外資制定了較中國更為優惠的政策措施,而其專業人才的質量也不在中國之下,兩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的競爭很激烈。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促進關鍵崗位機器人應用,尤其是在健康危害和危險作業環境、重複繁重勞動、智慧取樣分析等崗位推廣一批專業機器人。近年來,“機器換人”熱潮正在席捲廣東、江蘇等製造業發達地區。
4、行業未來發展面臨著挑戰
①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滯後 中國機器人價格不佔優勢
工業機器人研發是一件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硬體、軟體、演算法、應用等領域。其中,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是機器人的核心部件。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生產規模仍然不大,多數是單件小批次生產,關鍵配套的單元部件和器件始終處於進口狀態,一臺進口的減速器約佔機器人總成本的35%。受制於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難以“自主”,成為制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②機器人企業蜂擁而上產業有過剩隱憂
大量企業看好工業機器人市場,蜂擁而上造成國內工業機器人惡性競爭,使得國內生產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利潤降低甚至無利潤可圖,最終制約中國產機器人的產業化程序。
造成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原因是,雖然中國有近百家從事工業機器人研究生產的高校院所和企業,但是各家研究過於獨立封閉,機器人研發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同一技術重複研究,浪費大量的研發經費和研發時間;國內多數企業熱衷於大而全,一些具有較好的機器人關鍵部件研發基礎的企業紛紛轉入機器人整機的生產,沒能形成工業機器人研製、生產、製造、銷售、整合、服務等有序、細化的產業鏈。
詳讀後再做判斷,我的解答:工業機器人行業會在未來5年內快速發展。 -
12 # 使用者3399341630037165
目前很多大型企業,產線上固定性工種都由以前人工來做,改為用機器人取代了,以前是人工便宜機器貴,現在反過來了
-
13 # 聚通科技自動化
工業機器人在未來5年內必然是國內工業服務領域最為蓬勃發展的行業
國內工業發展,現階段已經進入高速期,在此期間筆者認為有兩個風口
1陳舊自動化裝置革新:目前百分之90以上裝置仍由積體電路驅動器電機等上下位機構成,系統陳舊,執行繁瑣,維護成本高,故障率高。企業想提升競爭力,無非兩點,降本、升質。其中根本就在於裝置執行效率和精密程度。自動化行業目前已經進入藍海階段,而舊裝置改造、回收、翻新依然以高利潤在藍海中保持著堅挺地位。
2機器人代替人工:中國目前製造業成本高於美國,稅收和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稅收乃國之大計,企業家們應該積極響應,人工成本包括社保、工資、福利、住宿等等方面,而6關節自由度機器人無論從精密度還是重複工位效率上來看,都是優於人工的。所以未來會有很多崗位被機器人所代替,此行業前景巨大,某中國產機器人喊出口號萬億機器人計劃,就是看出機器人行業未來廣闊市場。
-
14 # 江淮輕卡
一個行業的發展得看他的需求得不得到釋放。工業機器人的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從汽車行業目前發展的現狀來看還是有很大的需求空間。目前從我知道的來說汽車行業的焊裝工作正在大幅推廣機器人作業,所以近兩年還是會呈增長態勢。但是後期,隨著需求行業的改革(如汽車行業),優勝劣汰,需求可能有減少,機器人新增需求可能會減少,但更新升級需求會增長,然後整個工業機器人行業會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發展的時期。
-
15 # 中研網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9-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統計資料顯示
國際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概況
一、國際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
1、國際市場發展規模
近年來,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處於穩定增長態勢,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突破20臺,同比增長27%,其中亞洲銷量約佔2/3。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達到29.4萬臺,同比增長14%。2017全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在34.6萬臺左右。2018年,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有所下滑,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37.7,同比2017年增長約9%。
圖表:2015-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情況
2、國際市場需求結構
從應用領域來看,汽車行業仍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需求市場,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需求量約佔整個工業機器人需求總量的三成以上;電子行業、金屬機械行業需求佔比分別是18.7%、14.7%。
圖表: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領域分佈情況
3、國際市場區域分佈
目前中國、南韓、日本、美國和德國,這五大市場的銷量佔工業機器人全球總銷量的75%。
智慧製造的概念於上世紀90年代首先由美國提出,其後各發達國家緊緊跟隨,將智慧製造系統列為國家級計劃並著力發展。目前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在數控機床、自動化儀器儀表、智慧控制系統和工業機器人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優勢明顯。
在數控機床領域,美國、德國、日本三國是目前世界數控機床生產、使用實力最強的國家,是世界數控機床技術發展、開拓的先驅。在自動化儀器儀表領域,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感測器市場約佔全世界感測器市場的90%左右。在智慧控制系統領域,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技術領先,廠商雲集,美國和歐洲以大中型PLC產品而聞名,日本主推小型PLC產品,世界小型PLC市場上,日本產品約佔有70%的份額。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美國是機器人的發源地,美國的機器人技術全面、先進,適應性也很強,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日本工業機器人的裝備量約佔世界工業機器人裝備量的60%;德國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和應用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其工業機器人的總數佔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日本和美國。
-
16 # 中研網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統計資料顯示
2018-2023年工業機器人市場消費能力預測
一、行業總需求規模預測
圖表: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預測
二、主要產品市場規模預測
從工業機器人核心構成的毛利率來看,減速器毛利率最高,達到40%;伺服系統次之,為35%;控制器毛利率為25%;工業機器人本體的毛利率水平最低,僅為15%。從國內其他製造業的發展經歷看,只有實現零部件中國產化才能真正降低成本。國外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上領先優勢明顯,國內已有部分企業取得技術突破。中國產零部件在效能和穩定性上與進口產品還有較大差距,但已經迫使國外品牌降低價格以應對沖擊。
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3.04億美元,到2023年將達到67.0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超過20%。
圖表:2018-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預測
回覆列表
主要介紹方面:
一、當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二、工業機器人發展大環境,經濟,政治,工業趨勢。三、工業機器人主要品牌,主流產品型別四、協作機器人,雙臂協作機器人,小型化機器人,發展情況。一、當下工業機器人發展情況:目前工業機器人主要前5大應用領域為:汽車,電子電氣,金屬製造,塑膠化學,食品菸草這5大領域,市場佔比為:37%,25%,8%,6%,3.2%。
全球市場,工業機器人重點國家為,日本,韓國,德國,美國,中國。
二、工業機器人經濟政策,發展大環境。今年,中國國家針對機器人的扶持較多。
地方政府包括,安徽省政府針對使用機器人20%的補貼。佛山政府3.5億補貼,東莞機器人換人政策。深圳,廣州等地的扶持政策。
2017年上半年,有關於機器人併購也較多,埃斯頓收購M.A.I(德國),埃夫特收購義大利企業,新松大範圍圈地建設機器人小鎮,海爾收購智慧製造裝置商,格力進入工業機器人。
三、工業機器人主要品牌以及主流產品型別。工業機器人主要品牌:
額外新增一個協作機器人:UR(尤傲機器人)
四、工業機器人趨勢1、協作機器人將開始大力興盛
協作機器人,主要就是可以同人工作同步的機器人。相互協作。
2、此外工業機器人,在協調性,敏感度,精確度,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