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二戰時期,石油一直影響著德國的決策與戰爭的走向,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二戰的結果。至於如今並不起眼的羅馬尼亞,是那時候歐洲石油的主要產區,也是德國最重要的原油供應之地,失去了羅馬尼亞的石油的德國,就像失去了利爪的猛虎。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世界已經開始步入石油時代,石油逐漸成為全新的最重要的能源,不過那時候德國就一直為石油問題所困擾,雖然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石油,但偏偏德國本土的石油資源非常有限,而一戰之後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又全部失去。本土沒什麼石油的德國,只能從國外大量進口,德國石油的對外依賴程度向來都居高不下,至今依舊如此。

    那時候整個歐洲,除了蘇聯的高加索地區,還有多瑙河下游的羅馬尼亞,整個歐洲都比較缺石油,德國煤炭很多,但匱乏石油,雖然德國、奧地利與匈牙利都有些油田,但產量極其有限無法滿足需求。1938年德國當年消耗大約800萬噸各種石油製品,其中525萬噸需要進口,僅有不到300萬噸是自己所產的石油。

    歐洲範圍之內,超過六成的石油其實來自於美國與墨西哥兩國,甚至蘇聯那時候都大量進口石油,因為高加索地區出產的石油品質不好,需要北美的高品質原油。德國在戰前因為貿易比較平穩暢順,石油進口也沒什麼問題,戰前有50萬噸的航空汽油儲備、75萬噸車用汽油與柴油儲備,還有26萬噸船用重油與50萬噸船用柴油。

    雖然德國石油製品儲備還算充足,但並不能支撐太久,一旦戰爭長期化,這些儲備很快就會消耗一空,德國與盟國都知道這一點,儘管英國等之前對德綏靖,但對德國的石油禁令與封鎖也一早就進行了。英國直接拉上了美國這個最重要的歐洲石油供應國對德國採取石油禁運,並且組織德國從中立國家獲取石油,包括從這些國家直接進口與中轉進口。

    英國的主要方式就是,透過英國的石油企業與輪船公司,確保石油在運往目的地後被迅速消費掉,而不是進入庫存狀態或者秘密運到德國,作為歐洲著名中轉地的荷蘭,也是德國透過轉口貿易獲取石油的重要地點。英國向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大批訂購高標準航空汽油,減少荷蘭石油進入德國,但直到荷蘭被德國佔領,英國也始終沒有徹底切斷荷蘭石油進入德國。

    英國的計劃實施比較成功的是西班牙,在整個二戰期間,都沒有海外石油透過西班牙進入德國境內,然而北歐的瑞典,由於當時德國亟需瑞典鐵礦,英國需要瑞典不倒向德國,並且瑞典也是中立國,大量羅馬尼亞原油倒是透過德國運輸到瑞典。二戰期間,盟國允許瑞典的船隻穿越封鎖線進口石油出口鐵礦,以吸收德國勢力範圍內有限資源,算是個比較特別的例外。

    戰前,羅馬尼亞是德國最重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地,每年羅馬尼亞向德國出口大約100萬噸的原油,不過羅馬尼亞的原油開採都掌握在英國與美國的石油公司手裡。在英國與美國東家的授意之下,羅馬尼亞的石油企業即便有德國的訂單,也只能拖延交付,即便虧本也要優先出口地中海沿岸與巴爾幹各國,最大幅度減少對德國出口。

    此外,英國還使用掛牌公司的方式,秘密購買、租借與運營多瑙河船舶,以阻止多德國的石油出口。那時候東南歐鐵路建設落後,多瑙河水系的運輸能力是鐵路的至少兩倍以上。沒有辦法的德國人,最後只能從萊茵河、易北河等水系花費大價錢調來船隻,用來運送石油,不僅費時費力費錢,而且效果很不怎麼樣。

    波蘭戰役後,英國擔心羅馬尼亞倒向德國,想去破壞其主要的普羅艾斯蒂油田,不過後來行動取消,但最終羅馬尼亞因為蘇聯進攻,還是倒向了德國。二戰全面開始後,德國加速自家與奧地利、匈牙利的油田開採,但效果不大。羅馬尼亞倒向德國之後,雖然對德原油供應激增,超過戰前兩倍,但居然還是不頂用,石油依舊不夠使。

    為繼續維持戰爭,德國將目光瞄準了蘇聯的高加索地區,並且真的在1941年發動五百多萬大軍進攻蘇聯,原本按照德國預估,一年內拿下高加索,德國的油荒就能迎刃而解,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了。由於德國缺油,雖然有了羅馬尼亞的石油幫忙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使得前線的德軍機械部隊作戰,與後方的工業生產都受到巨大影響。

  • 2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二戰德國如果沒有羅馬尼亞這大兄弟的支撐,甚至連仗的打不了?這話說的驚悚的過了分啦,羅馬尼亞是太陽啊,德國得圍著他轉呀?

    額!其實俺是嚴重同意這一點,您還別說,還真就是那麼回事。

    這裡頭吧,其實有兩點內容,可以撐起這觀點。

    當然其中一條,逮住一個喜歡二戰的小夥伴,他都能給整出來。

    嘛一條啊?

    石油啊!羅馬尼亞這嘎達的石油啊,那可是德國人的命根子,把羅馬尼亞這嘎達的石油給剁了,德國人的坦克履帶,包括那汽車輪子,您就算做的再好,他都得爬地上歇菜,就問你能動不動吧!

    咱舉幾個資料,大傢伙感覺一下。

    羅馬尼亞這嘎達,您知道他一年能懟出多少石油?一年就能懟出一千萬噸,這還得拔個尖才成。

    那您知道德國本土能拽出多少石油?說出來都臊得慌,區區五十萬噸,這撐死了也就是羅馬尼亞的一個零頭而已,就這麼點,撐死了也就是打一場大規模的戰鬥,就耗的啥都不剩了。

    這說完了產出,咱在瞭解一下這消耗,德國人二戰期間每年的消耗,差不多在一千萬噸以上,這要是打禿嚕皮了,直逼兩千萬噸。

    這還帶產出和消耗嚴重不足的情況,您就知道當年德國人是多麼的需要羅馬尼亞的支援。

    沒這哥們在德國人的屁股後頭撐著,德國人估計早就崩了,畢竟他們家那看家本領——閃電戰,說道根子上,那就是拼石油的技術活。

    這活沒有石油,您還閃電戰,坦克履帶都動不了,啥閃電不閃電,壓根就成了一笑話。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咱接著說!

    當年希特勒為嘛著急忙慌的要和蘇聯人開戰?這其中一條就是,蘇聯人的坦克推進到了羅馬尼亞這嘎達,德國人撐不住了,這就得撕破臉皮,什麼互不侵犯條約啥的,顧不得那麼多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蘇聯咋就摸到了羅馬尼亞呢?為什麼會是這樣啊?”

    咋說呢?當年德國人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人這顆心算是放兜兜裡頭了,那叫安心,就一個字穩。

    畢竟歐洲這嘎達,倆人最值得德國人警惕,一個是英國,另一個就是蘇聯,畢竟歷史上歐洲這地要發生點啥事,都有這二位的影子。

    現在英國人基本上歇菜了,態度很明確,只要不撩到他們家利益,或者侵犯他們太多的利益,英國人可以裝聾作啞的當看不見,畢竟家裡頭的經濟危機,讓英國人有那麼點自顧不暇的意思。

    現在蘇聯人和他們簽了這條約,德國人就可以放手幹自己的事,這傢伙歐洲這塊就爆炸了,德國人禍禍歐洲的同時,其實蘇聯人也沒閒著,開著他們的坦克,就跑波羅的海這嘎達遛彎了,劃拉地盤,畢竟俄羅斯人他就一直有著一顆嚮往大海的心不是?

    這不遛著遛著,就到了羅馬尼亞的地頭上了,德國人瞅蘇聯人那意思,就不打算收手,這不就槓上了嗎?

    巴巴羅薩計劃開發出來,就對著蘇聯開始平推了。

    在這個所謂的計劃當中,希特勒並沒有把戰爭中心放在莫斯科,而是烏克蘭和斯大林格勒這嘎達,目的就是這些地方的糧食和石油。

    結果希特勒的戰爭車輪被蘇聯人牢牢的卡在這裡,僵持下來,對於德國人而言,一旦僵持下來,這就是個死字,他們壓根就耗不起。

    1943年的時候,德國人不僅沒有得到他們撓心撓肺想要拿下的高加索油田,他們的羅馬尼亞兄弟還遭受到了來自非洲盟軍的空襲,什麼航彈,大炸彈,全擱這炸,炸的就是羅馬尼亞的油田,一年都沒消停過。

    這招直接就戳到了德國人的心窩子,按照咱老古人的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你得刨根才對,找到問題的根源,這事才能解決!

    這就相當於卡住了德國人的大脖子。

    得咧,沒得說了,羅馬尼亞的油田出不了東西了,德國人開始萎縮了。

    關於這一條最後做個總結,羅馬尼亞是德國人的生命線,沒他就不要打什麼二戰了,乖乖的該幹啥幹啥,而高加索油田,那是希特勒為德國人瞄準的一條續命線,用來延長德國人的壽命的。

    結果生命線讓炸了個底掉,續命線還沒整下來,尬住了。

    那麼第二條是嘛呀?

    第二條就是,羅馬尼亞直接出兵幫助德國人打蘇聯,這可相當給力啊,比那盟友義大利都給力的很,七十多萬士兵去進攻蘇聯。

    而且這幫子士兵,可不是什麼老菜幫子混飯吃的,德國人用來當精銳的使喚。

    別的不說,曼施坦因大傢伙知道吧?德國人三大名將之一。

    當年打克里米亞的時候,他最得力的格羅戴克戰鬥群,其實就是倆羅馬尼亞的摩托化團加德國人的摩步連整到一塊弄的。

    其他的事,咱也不說了,要不然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總之羅馬尼亞出兵,確實幫助了德國人,幹了不少事,比那義大利給碗義大利麵開心的不要不要的,他們連槍都能給你整沒了。

    咱別的不說,當年二戰德國人打到後期,人力資源那是相當緊缺的,後來還整了個青年師,拉著一幫子十六七歲的孩子也上了戰場,您就知道德國人是多麼的缺少兵源。

    甚至還組建了近三百萬的偽軍,幫助他們打仗。

    基於以上兩點,德國人真要離開羅馬尼亞的話,整個二戰還真就撐不了那麼久,早早的就讓人家給打崩了。

  • 3 # 海中巖haha

    羅馬尼亞要是不肯站在德國一方,德國就得先侵略羅馬尼亞,畢竟德國的戰爭機器離不了石油和鐵礦石。鐵礦石由中立國瑞典供應,石油就由羅馬尼亞供應。羅馬尼亞不能象瑞典一樣中立,只能在蘇聯和德國之間站隊,處在兩國中間中立不了。並且羅馬尼亞的仇人匈牙利已經成為德國的盟友,羅馬尼亞只有在選擇也當德國盟友,讓德國在匈羅之間處理關係,或者去當蘇聯盟友和匈牙利打。事實上後期,羅馬尼亞投蘇後,羅軍加入蘇方作戰時進攻布達佩斯時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匈牙利也一樣,匈牙利羅馬尼亞軍隊在戰鬥中都異常勇猛,讓德軍和蘇軍都感到鎮驚。為了不過分逼匈牙利,蘇軍換下羅馬尼亞軍隊,匈牙利很快就向蘇軍投降。羅馬尼亞對蘇作戰只是為了和匈牙利在德國面前爭寵,其實並不想和蘇軍打。羅馬尼亞只要能保證德國的石油就是對德國最大的貢獻,失去羅馬尼亞後德軍已經完了。

  • 4 # 二老虎8

    除了供應石油,羅馬尼亞還派兵參戰。但是戰鬥力實在不好意思。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反攻時專檢軟柿子捏。主攻方向就是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德國空戰王牌魯德爾在回億錄中對羅馬尼亞軍隊大發牢騷。報怨他們逃跑太快。把完整的火炮彈藥全部丟弈。

  • 5 # 梨城雅士

    羅馬尼亞,盛產石油,該國位於巴爾幹半島,臨近蘇聯和其它國家。將南歐,東歐,亞洲相連。因此該國是戰略要地。這很符合納粹的需要。羅馬尼亞豐富的石油,滿足了德國戰略需要!利於德國軍隊閃電戰。由於羅蘇兩國的邊界,以及該國的親德政策,德軍可得到羅軍協助!因此可以說羅馬尼亞,就是德國反蘇的基地!若缺乏羅馬尼亞能源,以及羅馬尼亞的兵員,德國很難持續性作戰!幸好安東尼斯庫倒臺!同時盟軍的戰略轟炸,破壞了羅馬尼亞油田。納粹德國,四面樹敵,不義之戰,必敗無疑!

  • 6 # 不沉的經遠

    二戰爆發以後,由於英國的貿易封鎖,委內瑞拉、墨西哥、荷屬東印度群島、美國這些石油生產的出產的石油難以運達德國,德國所能進口的石油只有兩個選擇,蘇聯和羅馬尼亞。而由於和蘇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德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是極不穩定的,所以德國主要把目光放在羅馬尼亞身上。

    戰爭初期羅馬尼亞還是中立國,英國利用其經濟優勢和本國資本掌握羅馬尼亞大部分石油開採權的優勢,用高價在戰爭爆發初期大量搶購羅馬尼亞石油,將羅馬尼亞庫存的石油搶購一空,並且還預定了未來的產量,英國連羅馬尼亞的油輪也沒放過,用高價將其油輪全部租用,以免被用來向德國運送石油。

    在英國的打擊下,羅馬尼亞出口到德國的石油從1939年10月的7萬噸驟減到1940年1月的僅為1萬噸,德國石油儲備自240萬噸迅速下降到160萬噸。只是由於法國過快的失敗,德國才避免了石油短缺的危機。而西線的勝利,也使得羅馬尼亞不得不倒入德國陣營,成為德國最穩定的石油供應國。

  • 7 # 中外縱談

    簡單的說沒有羅馬尼亞的石油,德軍很難打二戰。德國資源貧乏,尤其是石油資源。如果沒有羅馬尼亞的油田支援,德國的閃擊戰和機械化部隊是很難運作的。

  • 8 # 詠慶他爹

    當初的德國的確為了石油而戰,以上提問有點呆板的感覺,不符合戰爭藝術的靈活性。即使沒有羅馬利亞給德國供應石油,德國就沒有其他的手段進行進口石油了嗎?

    1.政治解決:俗話說得好,戰爭就是政治的延續。不用戰爭手段,德國仍然可以用其他的手段獲得石油。比如政治手段中讓、忍、萎、討、借、合(蘇聯就是不錯的選擇,德國入侵波蘭是蘇聯還是最好的幫兇呢!)諸多手段仍可獲得。只要對方能夠或足夠的利益,相信不會太為難德國。因為政治本來就是為利益而生的。

    2.以戰養戰:俯瞰歐洲地圖,德國東面就是一些小國,根本經不住當時德國的摧殘。北面的的波蘭也就是一個星期即垮,想想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能經得住德國的摧殘嗎?能經得住幾天德國打擊?進入了羅馬利亞的領土,進去了的德國還不得用“搶”字決嗎?當初的日本侵略中國,也是用以戰養戰的方法與中國進行作戰。而且相當成功。

    由歷史證明,德國當初的崛起。威脅著英、法這些老牌帝國利益。他們對德國進行能源封鎖,迫使德國進行戰爭這才是真正的客觀原因。

    夜郎妄解,海涵

  • 9 # 長春123

    這句話,主要是指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對納粹德國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德國本身不產石油。而石油,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戰爭資源之一。沒有了石油,飛機飛不上天,坦克也只能當工事用了。

    而羅馬尼亞的油氣產量是相當驚人的。1936年,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就已經達到了6360萬桶(817.2萬噸)。

    羅馬尼亞之所以願意為德華人效力,其實也是迫不利已。因為,蘇聯對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一直以來都是虎視眈眈。

    而且,斯大林已經與羅馬尼亞大打出手。羅馬尼亞領導人深知,一旦與斯大林交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波蘭,不是已經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了嗎?

    更有甚者,羅馬尼亞還為德國入侵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精銳軍隊。

    據有關資料,大約75萬名羅馬尼亞軍人死於德國的東線戰場。75萬人,想一想吧。

    沒有羅馬尼亞,就沒有東部戰線,還真是有點道理的。

  • 10 # 阿斗不傻

    一般人都會說,德國二戰失敗是因為隊友都是豬,話沒錯,不過德國也不是隻有坑爹日本,逗逼義大利二個盟友。

    法西斯主義,在世界還是很有市場的,有九個國家是法西斯信徒:德國,日本,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西班牙。其中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是傀儡國,而西班牙則是左右逢源的中立國。

    所以剩下三個盟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對德國來說至關重要,這三個國家和德國聯合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同位一戰敗國,戰敗加經濟危機,國內爆發革命加上國家仇恨,讓二國參與到軸心國陣營。特別是匈牙利,他的蘇維埃共和國被霍爾蒂海軍上將鎮壓,因此匈牙利開始對協約國仇恨和對蘇聯的恐懼。仇恨協約國又恐懼蘇聯,成軸心國是必然。

    羅馬尼亞:一戰是協約國,一度被德國打亡國,但羅馬尼亞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被重創西方世界對此漠不關心,造成和協約國力離心離德,加上1940年蘇聯以武力威脅,吞併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這一舉動讓羅馬尼亞憤怒不已,藉此機會軍人安東奈斯順勢崛起控制政權,實行法西斯制,最終加入軸心國以求德國保護奪回失地,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積極派兵,成德國義大利後對蘇聯進攻的第三大出兵國。

    這三國中羅馬尼亞實力最強,部隊最多,而他成為抽心國,關鍵點在蘇聯。

    蘇聯在二戰前,在大國沙文主義政策指引下,為建立所謂北方緩衝區,用武力威脅和戰爭手段對三個鄰國進行戰爭和外交恐嚇,分別是對芬蘭的蘇芬戰爭,付出巨大代價後,獲得芬蘭大片領土,對波蘭恐嚇,要求波蘭割讓原屬烏克蘭領土,之後波蘭投靠英法在英法支援下拒絕蘇聯,再就是對羅馬尼亞威脅,最後羅馬尼亞徹底倒向德國。

    羅馬尼亞為何如此重要,根本原因除了羅馬尼亞本身實力之外更關鍵的是,他是德國戰爭引擎。

    德國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經過二戰經濟危機之後,德國一蹶不振,後來在美國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大力扶持之下,國家經濟以火箭般的速度騰空,隨著希特勒上臺,德國重工業,汽車製造業,化工產業都在全面轉型為軍用。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德國煤鐵資源充足,但是極度缺乏石油資源和錳鐵資源。

    據資料顯示,德國全國的石油產量是可憐的不足50萬噸,因為這一巨大短板,德國戰前都特別重視石油進口渠道建設,對波蘭宣戰前德國透過海運不停籌集石油資源,也不斷像羅馬尼亞尋求石油資源進口渠道。

    當時羅馬尼亞號稱歐洲郵箱,石油產量豐富,地理上又位於歐洲腹地,管道四通八達,於是歐洲國家全都對羅馬尼亞石油起心思,其中又以英法德為主。

    英法其實有很多殖民地和海運石油進口渠道,但是他們還是和德國搶奪羅馬尼亞石油資源,為的就是將德國餓死。讓德國空有一雙戰爭引擎,卻沒有燃料。他們的目的在二戰爆發前,其實基本達到,羅馬尼亞油田投資者90%以上是英法美資本家,唯一能向德國運輸石油的不過美國資本和少量羅馬尼亞本土投資油田,因此德國長期處於石油荒。

    後來英法又拉攏美國一起參與石油禁運之中,可惜美國只管做生意,不管什麼戰爭隱患,既便如此德國陸地石油管道也幾乎被掐斷,只能尋求海運石油進口

    在二戰爆發前的1939年5月,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還對自己的幕僚驕傲的說“我們如果將禁運繼續下去,的國家就將成為一個沒有動力的猛獸,戰爭威脅不攻自破。”

    可是事情還是發生轉變,1939年9月,勞合喬治話音落下不過幾個月,德國就用所有的戰略石油儲備對波蘭發起閃電突襲。僅僅數十天,就將波蘭滅國。而羅馬尼亞在這次戰爭後,對英法起了警惕,看到同為盟友波蘭被打的滅國,而英法居然進行靜坐戰爭,這樣的盟友真的靠譜嗎?

    在德國軍事威脅和英法飄渺的承諾之下,羅馬尼亞開始和德國接觸,並提供石油管道給予德國石油資源。

    就這樣,英法不作為,將羅馬尼亞推向德國,雖然還沒有徹底決裂,可石油禁運成為一紙空文。羅馬尼亞的叛變讓英法惱火,但是他們也沒辦法,只能幹看著,這時候蘇聯又給予德國一次至關重要的助攻。

    蘇聯在1940年,趁德國深陷西歐戰場時機,趁火打劫逼迫羅馬尼亞割讓大片土地,羅馬尼亞不從,蘇聯出動大軍佔領比薩比拉亞,當蘇聯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佔領北布科維納時。德國向蘇聯施加壓力,揚言以武力捍衛羅馬尼亞。德國為此甚至放棄追擊法國,允許法國成立維希政府。並藉助這次蘇聯危機的機會,在羅馬尼亞扶植安東內斯庫獨裁政權,羅馬尼亞就此成德國小兄弟。

    那麼羅馬尼亞對德國有多麼重要,我們看一組資料和分析就能明白。第一:關於石油需求

    戰爭初期,德國一年石油需求量大約是1000萬噸左右,而德國每年石油產量只有可憐50萬噸,大量石油需要進口,而主要來源就是羅馬尼亞以及美國墨西哥進口。

    第二:戰爭程序期間

    戰爭開始之後直到蘇德戰爭前,德國表面上還是和英法在作戰。進口石油渠道還可繼續。再加上羅馬尼亞大力支援石油,德國石油資源雖然短缺勉強可以用,可在日本愚蠢的招惹美國後,情況發生改變,石油進口渠道被關閉,除羅馬尼亞油田,德國沒有石油來源。

    第三,德國的無奈

    很多人都知道德國最後戰敗於蘇聯!

    肯定會想,為何德國佔領歐洲後,不休養生息,佔領英國,非要開闢蘇德戰場,二面受敵,不是一戰德國失敗的教訓嗎?其實原因很簡單佔領英國沒有實際意義。英國已經產業空心化,沒有石油資源,打下來還得耗損大量人力物力!

    第四:德國的需求和對蘇聯戰爭的必然性

    德國閃擊波蘭,佔領西歐七國後,巔峰時期石油消耗量2000萬噸,石油生產加各種進口也不過1500萬噸,500萬噸石油赤字。時間一久閃電戰理論基礎,快速就會在石油缺失情況下消失!同樣,感受威脅的蘇聯也在積極備戰,時不我待,德國對蘇聯的戰爭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第五:最後德國的結局

    德軍統帥部計劃很簡單,五百萬大軍,以最快速度三線推進,三個月打到莫斯科,進而從南線佔領年產量2000萬噸的巴庫油田,解決石油短缺問題。保證石油供應,就是保留閃電戰的希望。

    很可惜,德軍低估了蘇軍,兩個月僅推進到計劃一半位置,就石油耗盡,隨後朱可夫組織突圍反擊,打退德軍一百多公里,德軍機械化部隊,沒油可用只能撤退!德國不甘心,在儲存半年石油後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最後也因為石油耗盡,機械化部隊無油失敗。轉折點就在這時發生,德國國內的石油儲備全部耗盡,羅馬尼亞石油產量入不敷出,計劃中的巴庫油田沒拿下。當閃電戰變為持久戰後,德國失敗就只是時間問題啦。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德國隊石油資源的迫切需求,攻擊蘇聯就是為了石油,而羅馬尼亞對德國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沒有羅馬尼亞石油資源的支援,德國根本不可能在戰爭初期有任何優勢,也不可能有閃擊蘇聯成功這樣的戰果,但是羅馬尼亞不是中東,也沒有無限制的石油資源,因產量問題,德國最終敗在石油資源短缺上,可是羅馬尼亞如果不在德國這一邊,德國沒石油可用,不用打都會輸,這就是羅馬尼亞基於德國的重要性。羅馬尼亞就是德國的生命線線,而蘇聯巴庫油田是德國的續命線,續命線沒打下來德國生命才最終終結。

  • 11 # 榮華之武器堂

    二戰前夕的羅馬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東和北與蘇聯為鄰,西北與匈牙利接壤,西面則是南斯拉夫,南與保加利亞隔多瑙河相望,東南則瀕臨黑海。

    如今羅馬尼亞位置示意圖

    羅馬尼亞可以說是德國最忠心、最可靠的盟友了。1940年3月6日首先與德國簽訂石油換武器臨時協議,羅方提供20萬噸石油換取德軍從波蘭和捷克繳獲的460門火炮以及光學儀器等,同年5月29日正式加入軸心國體系。

    6月26日,蘇聯政府照會要求羅方歸還1918年佔領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割讓烏克蘭人佔多數的北布科維納地區,限於6月27日答覆。在德方建議下,羅方接受蘇方建議,使得蘇聯國土西移200多公里,擴大面積5.1萬平方公里,人口增加約400萬。蘇方的做法使得羅方更堅定投靠軸心體系,於1940年11月23日參加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羅馬尼亞Resita 1943年式75毫米反坦克炮

    1857年3月,羅馬尼亞擁有了第一座煉油廠。在一戰前,德國是羅馬尼亞石油工業主要投資國。1939年3月23日簽署的沃爾塔特協定使德國得到了羅馬尼亞石油產出的25%,隨後1940年5月29日又簽署了石油協定。1940年和1941年,羅馬尼亞石油佔德國進口石油的94%和75%,所以有學者評論到德國1941-1942年閃擊戰基本靠羅馬尼亞的石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羅馬尼亞對德國石油出口有所下降,為330萬噸,之前達到390萬噸。1943年羅馬尼亞石油產量為527.3萬噸,之後由於盟軍飛機轟炸等因素,1944年降到350.5萬噸。

    整個戰爭期間,羅馬尼亞共向德國供應了1000多萬噸石油。

    羅馬尼亞IAR80戰鬥機群

    在德國入侵蘇聯時,羅馬尼亞也派出了一支部隊,共有1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6個旅,飛機672架(蘇聯資料為2個集團軍,13個步兵師、5個步兵旅、1個摩托化旅和3個騎兵旅,合計36萬人,裝備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60輛坦克和623架飛機)

    在一些主要戰役羅馬尼亞軍隊的損失情況

    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戰役1941年6月22日-7月26日,損失22765人和72架飛機

    比薩拉比亞-北布科維納戰役

    敖德薩戰役1941年8月8日-10月16日,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參戰340223人,損失92545人、19輛坦克、90門火炮、115門迫擊炮、1292挺機槍

    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作戰1942年7月1日-10月31日損失39089人

    斯大林格勒反攻階段1942年11月19日-1943年1月7日,損失158854人和72架飛機

    克里木戰役1944年4月7日-5月12日,參戰6.2萬餘人,損失23397人

    1943年5月在布加勒斯特閱兵的TACAM T-60自行火炮,繳獲蘇聯的T-60坦克改進

    羅馬尼亞官方統計1941年6月-1944年8月共陣亡71585人、受傷243622人、失蹤和被俘309533人

  • 12 # 小約翰

    德國是個貧油的國家,全年石油產量只有區區幾十萬噸,這對德國這個工業化大國來說無異是杯水車薪。

    在二戰時候,石油已經替代了煤炭,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對於一個處於戰爭中的國家,是否有充足的石油供應,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二戰時候,德國同時投入的坦克最多時是五萬輛,飛機多達一萬餘架,還有60多萬輛運輸車輛,每天的石油消耗都50萬噸以上。由於德國是貧油國,所以燃油問題始終困擾著希特勒,影響著他的每一個戰爭決策。

    自從德國吞併捷克,對波蘭又想開血盆大口的那一天起,希特勒徹底暴露了他稱霸歐洲,主宰世界的狼子野心。英法等國如夢初醒,立刻切斷了中東通往德國的石油供應,美洲通往德國的石油通道也被英國阻斷,讓德國從戰爭一開始就開始鬧起了油荒。

    這時候,能給德華人提供石油的,除了蘇聯就是羅馬尼亞了,其中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尤為重要。

    羅馬尼亞號稱“歐洲油箱”,石油儲量巨大。而且羅馬尼亞地處東歐,可以直接向德國輸油。所以德華人對羅馬尼亞又打又拉,煞費苦心。

    按說羅馬尼亞和德國在一戰的時候屬於不同陣營,德國對它有亡國之仇,兩國應該是勢不兩立才對。但德國吞併捷克,閃擊波蘭。英法兩國只能乾瞪眼,蘇聯人又和德華人搞在一起。在整個歐洲,德國成了一頭猛虎,其餘的國家都成了待宰的羔羊。 以羅馬尼亞一國之力,怎麼鬥得過德國這頭猛虎?

    正在此時,斯大林好像是有意配合德國,侵佔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比拉亞,還向羅馬尼亞的布科維納提出主權要求。眼看北極熊貪得無厭,一副要羅馬尼亞亡國的架勢;而在歐洲跟它抗衡的又只有德國。所以,羅馬尼亞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在1940年倒向了德國,成為軸心國的成員。

    羅馬尼亞的加盟,讓希特勒大喜過望;因為羅馬尼亞可以基本解決讓德華人頭疼的石油供應問題。 在盟國沒有轟炸羅馬尼亞油田的時候,羅馬尼亞每年向德國提供的石油多達1400 萬噸,佔德國石油需求量的四分之三。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羅馬尼亞的支援,德國一年都挺不過去。起碼它不敢放手去向蘇聯開戰。

    德國沒有跟蘇聯人翻臉之前,每年可以從蘇聯那裡獲得近一百萬噸石油。跟蘇聯開戰後,德國佔領了蘇聯的外高加索的產油區,但因為蘇聯人提前破壞了石油生產設施,德華人並沒有如願在那裡得到一滴石油,從此德國的石油供應就更是全靠羅馬尼亞了。

    羅馬尼亞的重要性,希特勒心知肚明。但盟國也不是吃乾飯的,盟軍也知道羅馬尼亞對德國的重要性,怎麼容忍羅馬尼亞給德國繼續“輸血”?

    於是,盟軍從1944年夏天,對羅馬尼亞的煉油廠和輸油管道進行了多次有計劃的轟炸。盟軍對羅馬尼亞的轟炸無異於釜底抽薪,德國的飛機、坦克、裝甲車沒有了石油變成了一堆堆廢鐵。石油,成了壓垮納粹的最後一根稻草。

  • 13 # 世界真的很大

    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也不是全無道理。其他不說,如果沒有羅馬尼亞的石油,希特勒的二戰會打成什麼樣子,難以想象。一戰前,德國所用石油90%以上來自進口,其中最大的份額在美國。後來,隨著英國對德國的海上封鎖,從美國進口石油變得越來越困難。

    二戰初期,希特勒從美國和蘇聯進口過大批石油,目光更緊盯著中東的油田。但要維持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美國和蘇聯的石油遠遠不夠。通往中東的路,更是阻礙重重。何況隨著德國先後對蘇對美宣戰,美蘇的石油不再運往德國,一直讓希特勒頭疼的石油問題,此時更加嚴峻。

    這個時候,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成了德華人心頭的至寶。普洛耶什蒂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達佩斯以北56公里,歷史上是一個交通和商貿中心。19世紀初,這裡發現了大油田,英、美、德的資本蜂擁而至,在這裡建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

    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石油也自然流向了德國。整個二戰期間,德國近三分之一的石油消耗、義大利所用全部石油,均來自羅馬尼亞。因此有人說,是羅馬尼亞的原油,讓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運轉了多年。但初期,德軍並沒有佔領該國,包括普洛耶什蒂在內的一些重要基地,沒有或者只有少量德國駐軍。

    而包括蘇聯在內的盟軍,也沒有對希特勒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有所動作。據後來解密的資料,1940年5月,蘇軍在離普洛耶什蒂不過130公里的國境線上,已佈署了重兵,只待斯大林一聲令下,就跨過邊境拿下這座城市。但斯大林遲疑了,攻城的命令終未下達。

    4個月後的1940年9月,一支裝備精良的德國武裝部隊大搖大擺地開進羅馬尼亞,其主要任務便是保衛普洛耶什蒂。高峰時,德國單是在普洛耶什蒂的駐軍就達到75萬。他們還用最先進的飛機大炮雷達,裝備起了當時歐洲最嚴密牢固的防空體系。

    從此,普洛耶什蒂地區就在德國軍隊的高度防衛和嚴密掌控之中。1941年6月,納粹入侵蘇聯的戰爭打響,不知道斯大林有沒有後悔當初的猶豫。後來盟軍不止一次企圖炸燬普洛耶什蒂的煉油廠,但都沒有對其形成根本性的打擊。其中最有名的一次,便是美軍實施的“浪潮行動”。

    “浪潮行動”於1943年8月1日,由美國陸軍航空隊實施。美軍共出動近200架飛機,從北非的軍事基地出發,飛行1900公里,向普洛耶什蒂投下300多噸炸彈。但由於飛行員的航線錯誤,加上德軍鐵桶般的防衛,轟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是美陸航在歐洲戰場上犧牲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 1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既然有此言論,必然是有其現實土壤。什麼土壤呢?那就是二戰時期的羅馬尼亞人的確幫了希特勒很大的忙。

    二戰雖然是法西斯勢力發動的罪惡戰爭,但是法西斯勢力在當時並不是孤立無援,相反,它的盟友還不少,除了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個軸心國之外,羅馬利亞,匈牙利等也是它的成員,匈牙利是二戰時期與德國並肩戰鬥到最後的國家,布達佩斯戰役使得蘇軍損失慘重。而羅馬尼亞人對於希特勒的幫助一點也不輸給匈牙利

    什麼幫助呢?出兵和石油

    羅馬尼亞最大的貢獻是它為德國提供的石油支援了德國的戰爭機器。由於英法美對德國是有經驗,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油田是德國二戰時唯一個石油來源,佔德國戰時所消耗的石油的99%。所以才會有“沒有羅馬尼亞,德國根本無法發動和進行戰爭”的說法吧。

  • 15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是的,沒有羅馬尼亞的幫助,德華人確實沒法打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知道,戰爭只是政治延伸出來的其中一個分枝,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作為後發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要對老牌的殖民強國發起挑戰,對它來說就是要爭奪國際生存空間,對那些老牌殖民強國來說,它是企圖重新分割世界大蛋糕。對我們普通曆史軍事愛好者,當然只需要看看讓人熱血沸騰的戰爭史,從歷史中分割出自己感興趣的一塊來欣賞即可,可是對當事人可不是這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雙方的前奏預演,雙方都只是被現代工業催生出的現代軍事戰爭打的有點懵頭,被工業化的殺人手段所震撼,並沒有真正打出什麼結果,所以對雙方來說,都不滿意一戰的結果。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我們看到的主流史觀當然是德國的不滿意迅速催生出惡魔希特勒,帶領德國走上了窮兵黷武的法西斯軍國主義道路,第二次挑戰世界次序!似乎德國或者希特勒還有另外的選擇,如果他們選擇一條和平的道路,就不會給世界帶來創傷。然而,希特勒沒有別的任何選擇,他是靠國家社會主義上臺,迅速解決了德國一戰後大規模的經濟危機,高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在此期間英國和法國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擁有最廣闊的海外殖民地,至始至終,他們都一直利用這個優勢,在運用經濟手段,試圖窒息德國,從工業原材料進口,到工業產品出口,都在默默的對德國進行雙向的封鎖,這件事進行的卓有成效。為什麼我們有很多人有當時德國對中國異常友好的錯覺?因為華人分不清戰勝國的英華人法華人,也分不清戰敗的德華人,德華人跑中國來,受到的尊重和待遇跟一戰前沒什麼兩樣,德中國產品、德國醫生,德國軍人到中國照樣因為是洋人而享有超國民待遇,中國南方重要的鎢礦原料,也是德國唯一可以透過商業手段,就可以公平的到的重要軍工原料,所以當時德華人肯在中國放下架子!在歐洲本土,德國到二戰之前,已經面臨窒息,全國石油儲備已不足一個季度之用,整個二戰,對德國其實就是為石油而戰;靠國內殘存的儲量,迅速打垮法國,搶到了法國的庫存石油,攻擊英國不果,看不到速勝的希望,立即掉頭攻擊蘇聯,又搶到蘇聯的巨量石油庫存,得以維持戰爭,德國攻擊蘇聯重點其實不是蘇聯大城市,而應該是巴庫油田!但是早期德國勝利的太容易,導致戰略執行不夠嚴謹。羅馬尼亞在當時,對德國是唯一可以進口工業級產量石油的地方,當然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也只有德國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弱,但也就是這麼點夠德國啟動戰爭的石油,讓德國下定了戰爭決心。就歷史來說,要不是大西洋彼岸有一個外掛一樣的美國,德國確實也就平推歐洲,計算著手頭的石油,可以打到巴庫地區,徹底解決自己的石油問題,把國際格局重新洗牌。德國在戰爭中,最重要的裝甲叢集突擊手段,到阿登反擊戰,還打的西線盟軍兵荒馬亂,就是因為缺油才功敗垂成,所以說,羅馬尼亞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啟動資金毫不為過,反而是羅馬尼亞為軸心國提供的近百萬軍力,沒那麼重要。

  • 16 # 歷史畫中人

    二戰納粹德國僕從國給大多數軍事愛好者的印象,往往都是「戰五渣」極其不可靠。確實,就總體而言,德華人在東線所樹立起的一票僕從國盟友,除了少部分部隊打的像模像樣外,其他的無論是訓練還是裝備,都遠遠無法與德華人自己的正規軍相提並論。

    然而,德國眾多小弟中的羅馬尼亞,卻是幫了德國的大忙。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分別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鄰,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國土面積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52萬(2018年) 。首都布加勒斯特。

    羅馬尼亞的歷史悠久,祖先為達契亞人,公元106年,達契亞國被羅馬帝國征服後,達契亞人同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人。在拉丁語裡,羅馬尼亞是“羅馬人的國家”的意思。14世紀先後建立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3個公國。16世紀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1859年,瓦拉幾亞公國和摩爾多瓦公國合併成為羅馬尼亞公國,1881年建立羅馬尼亞王國,1918年12月1日,特蘭西瓦尼亞公國與羅馬尼亞王國合併,羅馬尼亞正式統一。1947年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65年,改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2月22日,推翻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獨裁政權,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羅馬尼亞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國土面積238391平方公里。北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交界;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同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接壤;南部同保加利亞以多瑙河為界;東臨黑海。海岸線長245公里。

    如果二戰沒了羅馬尼亞幫忙,為何德華人甚至連仗都打不了?

    可能大多數軍事愛好者對於納粹德國僕從國在二戰中的印象,往往都是“戰五渣”“極其不可靠”。確實,就總體而言,德華人在東線所樹立起的一票僕從國盟友,除了少部分部隊打的還算像模像樣外,其他的無論是訓練還是裝備,都遠遠無法與德華人自己的正規軍相提並論。

    羅馬尼亞這個國家就是德華人眾多小弟中的一個。然而羅馬尼亞的存在,卻可以說是幫了德華人的大忙。 

    就資源問題上來看,羅馬尼亞這個國家擁有歐洲最大的石油儲備地——普羅耶什蒂。在當時的歐洲,這裡的石油化工廠規模也是最大的。而對於希特勒來說,聯合羅馬尼亞,控制該國的石油命脈,就是在為他的坦克軍團和飛機軍艦輸送“黑色血液”而羅馬尼亞人在1941年時也迫切需要得到一定軍事援助和外交地位,來緩解該國在東歐越發不利的政治形式,兩個國家也因此一拍即合。

    在1941年以付出11萬人傷亡的代價,奪取黑海之濱的重鎮敖德薩之後,羅馬尼亞的統治者安東內斯庫顯然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選擇拒絕蘇聯盟友——英華人在11月28日時發出的最後通牒,繼續與德華人向東方挺進,並在1942年與德華人一起兵臨斯大林格勒城下。  

    歐洲最大的石油儲備區——普羅耶什蒂也是羅馬尼亞在整場戰爭中最具戰略意義的地方,這裡彙集了歐洲多個著名的石油品牌公司在此投資。而在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與羅馬尼亞空軍重點對這座經濟命脈的油田城市進行了保護,畢竟這裡乃是軸心國最需要的產油區。僅僅是1942年的一天,普羅耶什蒂就能產出上萬噸的優質燃油! 

    然而在面對擁有眾多坦克、火箭炮支援下的蘇軍,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防線很快被撕裂了。儘管部分部隊進行了堅決的抵抗,然而對於整場戰役的大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最終在1943年2月,蘇軍贏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安東內斯庫的羅馬尼亞軍團則是傷亡慘重。

    德華人對於羅馬尼亞可以說也是互相利用,互相扶持。當羅馬尼亞的燃油被輸送進德國本土時,德軍的四號坦克、突擊炮以及一系列軍事武器也被裝備給了羅馬尼亞軍隊,以求能增強他們的戰鬥力,為擋住蘇軍無窮無盡的攻勢爭取到一點時間。

    然而,戰爭的殘酷性使得羅馬尼亞這個國家變得越發厭戰。在1944年,普羅耶什蒂遭到盟國空軍部隊多達數次的“百機轟炸”過後,德華人對於羅馬尼亞的軍事熱情也沒有那麼高了。羅馬尼亞人眼見德軍在東線節節敗退的頹勢,主動選擇靠邊站,向蘇聯與西方盟國求和,羅馬尼亞人的反水對德華人來說無疑也是一場災難。 

    就此,一個曾經坐擁歐洲最大規模石油化工廠的國家,經歷了納粹與蘇聯兩國的戰爭之後,再一次演變為了廢墟。

    結語:

    蘇聯在1940年,趁德國深陷西歐戰場時機,趁火打劫逼迫羅馬尼亞割讓大片土地,羅馬尼亞不從,蘇聯出動大軍佔領比薩比拉亞,當蘇聯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佔領北布科維納時。德國向蘇聯施加壓力,揚言以武力捍衛羅馬尼亞。德國為此甚至放棄追擊法國,允許法國成立維希政府。並藉助這次蘇聯危機的機會,在羅馬尼亞扶植安東內斯庫獨裁政權,羅馬尼亞就此成了德國小兄弟。

  • 17 # 舉天大將

    這水平太低了。被攻佔了還有選擇餘地嗎?說成幫助德國真是天大笑話,那中國東北給日本提供物資是幫助日軍侵華了。

  • 18 # 海上會有森林

    進去20世紀以後,決定戰場勝負的主要武器坦克、飛機、汽車、戰艦、潛艇都是吃油大戶,沒了石油可以說就直接趴窩了。德國本土除了煤炭以外,其實資源都不是很大,石油更是稀少。羅馬尼亞則有一定的石油儲備,年產1000萬噸,雖然還不能滿足全部需求,但對被英美控住了石油來源的德國來說是個補充。

    由於缺少石油,德國也一直急用其他的方式來提煉轉化汽油,例如用頁岩油、煤炭轉化提煉油封等。但仍然不能滿足德國的需求,這也是嚴重影響德國後期戰鬥力的個重要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甜酒不出水,加點白糖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