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飯飯媽媽育兒
-
2 # 奕媽育兒觀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3歲的孩子有這種現象出現,是很正常的,你應該慶幸。如果你的孩子3歲左右的沒有出現為了買玩具而哭鬧,沒有出現忤逆家長的現象,那你才該擔憂呢。
我們大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更何況3歲的小孩子呢。所以,對於三歲小孩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歇斯底里地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父母又應該怎麼做呢?
01為什麼3歲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1. 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3歲左右的的孩子,處在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也稱為“執拗期”。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想要吃零食、要玩手機、要買玩具,搶玩具,都會變著法兒地,透過大聲哭鬧,滿地打滾的方法想要得到。
2. 表達方式單一。
因為,3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表達方式還比較單一,從嬰兒期餓了、困了、不舒服了,他們都是用哭來表達。所以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只要哭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
因此,不管他們遇到什麼問題,都想透過哭鬧來表達。然而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哭鬧多半是帶著一些特殊的目的,他們甚至已經學會察言觀色,開始會看父母的臉色和情緒,以此來試探父母的底線。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會透過父母的情緒來反饋,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邊界的。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和引導,而不是打罵、吼叫孩子。作為家長,贏了孩子並不光彩,贏得孩子才自豪。
02對於3歲孩子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哭鬧的行為,父母該怎麼正確對待和引導?1. 堅持原則,學會“狠心”對孩子說“不”。
孩子想要吃零食、要玩手機、要買玩具、搶玩具而得不到的時候,他就會大聲哭鬧、打滾耍賴,對於這種行為,如果父母一味的讓步,孩子下次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讓你妥協。
等他長大了,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逼父母妥協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所以,在孩子成長路上,原則性問題,容不得半點商量,該說拒絕就果斷拒絕。
儘管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給孩子再多的愛也不過分,但是到了孩子三歲後,對於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父母要學會拒絕,學會說不。
2. 接下來就是,積極的“Time-out”。
所謂的“Time-out”,就是計時隔離,這是美國教育流行的管教方法。對於孩子哭鬧、犯錯,父母應該積極正面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偏差,而不是懲罰他,孩子會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整個過程,比較少出現消極情緒。
所以,我這裡強調的是要積極的“Time-out”,而不僅僅是透過找一個獨立的空間或者場所,讓孩子獨自在那裡面壁思過,反思,這屬於消極的“Time-out”,實際上這也屬於一種“冷暴力”的懲罰方式。
比如,當孩子犯錯或者發脾氣不可收拾的時候,家長是應該及時帶孩子抽離現場,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冷靜一下,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都理解,但是,父母不應該讓孩子自己冷靜,自己面壁,積極的“Time-out”是不讓孩子自己待著,提倡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在一旁不做任何事,直到孩子把情緒發洩完。
❤奕媽小貼士:
孩子多大可以使用“Time-out”?對孩子的隔離時間是多久?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一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採取計時隔離法,但只作為最終手段。而隔離的時間長短往往由孩子的年齡而定,1歲1分鐘,2歲2分鐘,3歲3分鐘,4歲4分鐘,以此類推。
當然時間長短不是硬性要求,如果孩子在時間之內能夠冷靜下來,也可以直接結束隔離,這都是靈活運用的,關鍵是父母要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被孤立,被冷暴力,這樣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3. 認可和尊重孩子的情緒。
其實,在3歲的孩子眼裡,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大人了。他們習慣了透過哭鬧的方式引起大人的關注,甚至有些孩子犯錯了也不好意思承認,他們當然也會害羞,有自己的自尊心。
如果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而遭到大人責備時,可能他已經知道做錯了,但又不願意先主動低頭承認,所以,面對大人的“生氣、責備”,只會用“我也生氣了、我就哭給你看”來抵抗。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認可、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比如當孩子想要玩別人的玩具但又得不到而哭鬧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xx的玩具,也很想要這個玩具,但是我們可以先問一下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同意了我們才可以玩哦,不可以直接搶哦,這是不禮貌的哦。”
4. 孩子平復心情後,第一時間給孩子一個擁抱。
無論任何時候,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擁抱都是最溫暖的港灣。當孩子平復心情後,父母及時的擁抱是給孩子最好的安慰劑。
讓孩子知道,無論任何時候,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同時也要讓他知道,他剛才透過自己冷靜、平復心情,管理自己的情緒的行為很棒,很值得表揚和鼓勵。
5. 引導孩子覆盤自己的行為。
其實,任何一個年齡段,覆盤都是一個人有效管理自己人生的好辦法。所以,孩子也不例外。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覆盤,也是孩子情緒認知和啟蒙的一種方法。
所以,等孩子平復心情之後,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複述一下之前發生的行為:
“寶貝,媽媽知道你剛剛很生氣,因為你想要媽媽給你玩xx的玩具。” (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生氣的情緒)“對不起,寶貝。因為你剛才一直在哭,媽媽無法理解你想要表達什麼,也不知道你要什麼。”(讓孩子明白用語言表達的方式比哭鬧更有效,更容易讓大人懂)“其實,媽媽小時候也會這樣,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生氣、哭鬧,所以,媽媽非常理解你。”(與孩子共情,表示自己小時候也會這樣)“以後你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可以對他們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但不可以直接搶。”(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5. 引導孩子從“問題”上升到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真正的教育,永遠是先共情,後教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對孩子的教育也一樣,應該是長遠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孩子犯錯後,我們不能讓孩子有種“得過且過”的心態。讓孩子反思過後,還應該及時地進行後續的溝通教育,把孩子遇到的問題提升到解決問題的高度來解讀。這樣,他才能在今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或者問題時,學會如何自行解決問題。
孩子平復後,我們可以留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引導和啟蒙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溫柔地問他:“寶貝,針對你剛才的這個行為和問題,你可以想想以後再遇到的時候,該怎麼不用不用哭鬧的方式而學會自己解決呢?”
我相信,每個孩子天生都熱愛思考,擁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方式。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來給孩子練習學習解決自身的問題,並作出對的選擇。這樣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孩子都能用這份理解自己解決。
總結:綜上,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對應的成長規律,我們要做的是用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當面對無理取鬧的“熊孩子”時,將自己的消極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父母用心、共情地和孩子溝通,不斷給與孩子溫暖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和信任,教育才能會有更持久的效果!
-
3 # lll好學好學
我家老二剛回來就是這樣,不管什麼都是不說就哭,你說不行吧哭到你怕,哭到不行還吐!
但是我很堅決。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是我會好聲好氣不會發火的跟她說,為什麼不可以,然後讓她在那哭,哭得厲害了拿條毛巾給她擦擦讓她坐著,再跟她簡單說一次。堅持一個時期好很多,我女兒現在很好說話了。
-
4 # 三城一郭
父母知道孩子該要什麼不該要什麼,而父母能不能有原則的做到,就會影響到孩子。父母在心情好的情況下,無原則地滿足孩子,而父母在心情糟糕的情況下,又無情地拒絕孩子,所以,孩子到底怎樣,哭,是一種爭得的方法,因為父母經不住孩子的哭鬧就會滿足孩子。只要有一次有效果,孩子以後就會經常用。
孩子想要一些東西是怎樣和父母表達,父母是可以鍛鍊和引導孩子的。
孩子之所以哭鬧,基本上是父母無原則和沒有耐心教導孩子形成的。
只要父母堅持原則,無論孩子怎麼纏磨,父母總不要改變,孩子哭一會就不會再哭了。孩子知道他的哭鬧是動搖不了父母的決定的。當然了,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講好,讓孩子試著遵守規則,父母鼓勵孩子,孩子是有可能做到的。
一些習慣,立界線,父母是可以鍛鍊孩子的。
-
5 # 仵月光
哭是一種孩子想要達到目的的是舉動,他們認為只要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我通常的做法是假裝不理他去做其他事情,讓他自己哭,哭的差不多了再慢慢講道理讓他知道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哭了幾次小不點就不再哭著要東西了
-
6 # 比心筆芯
我兒子以前也是,哭不說,還帶打滾。我從來不會在他哭的時候滿足他的要求,我就坐著看著他哭。等他哭夠了,再來和他說說,其實他也還能懂,哭解決不了問題,幾次以後就好了。後來看到想要的,就只是去看看,也不敢哭了。現在自己想要什麼,他會給我說,媽媽我可不可以期末考試考多少分以上,你給我買什麼。我不會主動獎勵,但他提出了,達到自己說的目標,我都會滿足,那是他自己掙的。
看到過一個孩子,每次上下幼兒園,他都會在玩具店門口又哭又鬧,撒潑打滾要玩具。媽媽沒辦法,都會滿足。有一次她說,家裡玩具裝不下了,買回去了孩子根本就不玩。他就只享受那個買的過程,看,我哭了就能得到東西。
-
7 # 初心不改的教書匠
1.要看小孩是不是一貫如此。如果是經常出現,那就要反思以往是不是為了立馬“止哭”,而採取連哄帶騙、嬌縱盲從等錯誤手法,容易造成孩子越來越喜歡用哭鬧來達到目地,簡稱“沒教養”。
2.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如此,一方面說明孩子聰明,知道運用哭鬧的方式博取同情從而達到目的,但另一方面家長要及時引導,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並不是實現目標的正確方式,也不是什麼要求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實現。
3.父母親對待孩子還是要多一份耐心。小孩子哭鬧在所難免,不能因為一時心疼孩子,或者覺得吵鬧心煩,就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盲目縱容。教育孩子,還是要從點滴入手、從長遠出發。
-
8 # 楊楊爸親子驛站
我現在能深刻的理解題主的困擾。我現在想說,何止三歲啊,我家小寶才50天,只要一餓,你不馬上給她吃,她就會歇斯底里地哭,哭到你懷疑人生:這麼大點的小娃娃,居然使勁的哭,最後還會擠出兩滴眼淚,來爭取一口吃的。我算是服了。
01三歲的小孩子,一定要慢慢改這裡建議用李紋瑾教授的四個不要一個必須
孩長耍脾氣,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家長不用太著急,對付一個小孩子,還是需要一點智慧。先進行觀察,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東西,請你把他帶到家裡一間屋內,進行一對一教育。
注意要回避其他人,這是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
(1)不要打不打罵。罵是解決問題不好的示範,打讓孩子認為不公平,大人打小孩子,本來就不公平。
(2)不用說話。看著他,如果他哭,就讓他斷續哭好了,如果你說話,在孩子眼中,就是你要哄他,變相的是在求他。
(3)不要在他哭的時候講道理。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講道理是沒用的,他在表達他的不滿,而不是想要你的教育。
待哭累了,停止後離開,孩子會認為你怎麼還走了呢,其實你是出去給他拿溫毛巾,擦擦臉,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的。
(5)一個必須。孩子平靜後要進行教育,讓孩子知道,這事沒完呢,讓他知道,他有想要的東西,可以,但哭鬧沒用,要正確表達出來才行。
這是一個秩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要堅持,一次不行兩次,就是要告訴孩子,你需求可以提,但無理哭鬧,沒用。
02家長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愛心我家小寶50天,看著哭的撕心裂肺的,我實在受不了,畢競孩子太小,可如果她長到三歲了,還要這樣,那我一定會用上面的方法,幫她認識這個件事。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不要捨不得孩子哭,三歲了,必須開始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認識習慣,與父母溝通交流的習慣,延遲滿足的習慣。
孩子想要東西,爸爸媽媽的不同意,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最溫柔的愛。當他長大後,就會發現,原來不是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需要自己爭取。
-
9 # 鴻雁12293
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一定很尷尬。
我感覺即使是三歲的小孩,也需要尊重,在外面玩,非要某個東西,你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聊聊,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告訴他你的真實想法,如果孩子一定堅持自己的想法,可以,告訴他要付出代價的,比如要捨棄他喜歡的零食或者其它的東西。
其實方法很多,避免走極端就好,一是孩子哭鬧馬上滿足要求,二是我是父母就得聽我的。
-
10 # 小Min家
把他抱回家,鎖上房門讓他哭,期間不能走出房,看他哭,哭累了給他遞毛巾喝口水,給他講道理,跟他說哭是沒有用的
-
11 # 請叫我Eva姐
就是慣的,家長溺愛太嚴重,語言教育行不通就應該揍,沒有不捱揍的孩子,說白了揍不一定是是壞事,要在小時候立下規矩很重要
-
12 # 送春春去幾時回
我小孩小的時候,家裡沒什麼錢。我就是怕孩子逛街見什麼要什麼。我就在家裡給小孩講故事,說有個小孩跟他媽媽逛街的時候見什麼要什麼,把他媽媽的錢用完了,他要的東西還是沒有買回來。他們家都沒有錢吃飯了,還要到處借錢,增加別人的麻煩。接著給自己的小孩戴高帽子。對她說“我家寶寶是不會那樣做的,因為她要做一個好孩子”。到出門的時候就對她說,在外面你要的東西只能買一樣,你如果看見什麼就要什麼,我一樣也不跟你買。在家裡的話,她提無理要求,先不理她,讓她哭一陣再抱著她哄哄她,告訴她原因,她還是講道理的,也就不要了。
回覆列表
在孩子的世界之中,他們做什麼必然會保持“非黑即白”、“非真即假”的狀態。除此之外,我們也會發現大部分孩子較為固執。
就像你上面所提到的問題,三歲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歇斯底里的哭,這其實就是孩子對於自己追求東西的一種態度。
相信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是非常的生氣暴躁,甚至有可能來一場混合雙打。只是即使爸爸媽媽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等到下次出現這樣問題的時候,孩子還會繼續如此。
我家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也極易出現這樣的情緒,除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外,如果父母不願意答應他們的請求他也會持續的哭鬧。
有一次因為孩子想要去遊樂園玩,工作較為疲憊丈夫不太願意隨即拒絕了孩子,沒想到就是因為這樣一個行為導致孩子接下來一個多小時就在哭。
實際上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也較為反常,畢竟在三歲之前他的表現還比較好、乖巧懂事容易受到父母的誇讚。
最後詢問了相關的醫生,他們表示這或許是孩子進入了執拗敏感期,而你所描述你家孩子的情況或許也和這樣的狀況相似。
01什麼是執拗敏感期?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會進入一個敏感階段,他們因為有了自我的意識,所以會對周圍任何事物有自己的判斷。
相比之前聽從爸爸媽媽所有安排,孩子進入執拗敏感期之後就開始希望決定自己的所作所為。
一旦父母不滿足他們的安排或者說內心的願望,孩子就會表現出來較為煩躁的狀態,甚至出現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哭鬧不止的狀況,這其實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較為正常的一種表現。
02孩子在執拗敏感期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就像我們上面所描述的,孩子一般進入執拗敏感期,他們對待事情較為固執。
父母必須聽從孩子的話語
如果父母不願意聽從孩子的話語,很有可能孩子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反抗父母。比如說我們上面所說到的哭鬧,又或者是默不作聲,比較嚴重的就是孩子會脫離父母的懷抱甚至一個人躺在床上默默的不做聲。
不答應就不同意
孩子會一直記著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父母不答應他們會一直表現出來不滿的情緒直到父母答應為止。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模式,爸爸媽媽必須遵守自己也同樣如此。
03孩子進入執拗敏感期,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1)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
孩子慢慢成長過程之中,在三歲之後大腦邏輯思維繫統以及身體各個系統之間的聯動會致使他們渴求有自主選擇權。
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情緒變化,瞭解了他們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
如果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長,只是一味地用父母的身份壓制孩子,會讓他們的性格受到影響。
2)適度的尊重孩子的決定
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可是孩子發展過程是處於不斷進化的。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進入執拗敏感期並且喜歡以哭鬧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決定,就應該考慮適度的去尊重他們的想法。
不要以為的以較為暴躁的方式去打擊他們,這種適度的尊重也會讓孩子不斷的成長,形成獨立自主的性格。
3)和孩子平等的交流溝通是解決矛盾的一劑良藥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在三歲以後他們的自我意識較為強烈,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瞭解到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表達自己內心的意願。
在這樣較為和諧的溝通之下,相信問題也會慢慢來解決。父母不要把孩子一直當做是自己可以支配的存在,應該尊重他們個人人格的發展。
孩子在執拗敏感期確實表現出來較為反常的狀態,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這是孩子心理上脫離父母的重要階段。
如果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沒有進行較好的教育,就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性格,甚至這種影響是一輩子都不能磨滅的。
特別是一些喜歡打罵孩子的父母,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如果過度打罵就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為自卑。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滿足孩子的所有條件,而是要合理的答應適度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