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林堡人

    繪畫技巧表現,僅僅是畫家的基本技能表現,千人一面畫葫蘆瓢,更顯細膩真實,所描繪的物件外表美人,能說不美嗎?更顯吃不了葡萄說酸。中國文人畫,就擅於畫梅蘭竹菊石的清雅,就不喜歡另類的俗,其中也有道理。

    繪畫題材起源於生活,實踐與提煉中的過程萃取精華,轉化為藝術加工出來的繪畫,具備詩意般的境界和趣味性,作品裡嵌入了鮮明的藝術靈魂,個性化和生命力,那就稱為繪畫藝術,並且彰顯出不同的形式美的品質,達到見畫識人的效果和風格。如沒法自我個性化獨創,那就只剩下奈何仿照別的。

    繪畫藝術語言,涉及到文化藝木與生活情趣相互間的磨合,提煉至更深層修養的體現。

  • 2 # 生活百科遊戲人生

    靈魂,無論是寫實或是抽象的。畫面的靈魂是最重要的。我盡一切努力達到這樣的層次。拉斐爾的精神,卡拉瓦喬的效果,梵高的表現

  • 3 # 詩夜城主

    畫家讓自己的藝術作品只表現自己,而不表現外在的真實情況

    就油畫藝術而言,按理說畫家的藝術作品是應該要反映現實社會真實的生活現象的,這樣才有“可讀性”,容易引起觀賞者的思想共鳴,“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解釋;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藝術的表現形式也發生了轉變

    就比如,畫家讓自己的藝術作品只表現自己,而不表現外在的真實情況,我們舉例說明:誕生於20世紀初的“立體主義”繪畫,它可以同時表現畫中物體的各個方面,但是這“各個方面”也只有畫家自己才能清楚的看到,作為旁觀者來說,是很難發現畫中物體的具體形象特徵的,以此同時,也無法透過畫作了解到外在的真實情況,

    因為立體主義繪畫傳遞的資訊,要大大地少於傳統的繪畫,一個人若不曾見過杯子,就很難從立體主義繪畫上了解到杯子是什麼樣;立體主義畫家是這麼認為的,較少的表象可以表達更多的真實,這“真實”是畫家自己個人的思想,立體主義更著重於表現畫家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反映任何外在的真實情況,

    我們在傳統繪畫中,可以看到很多反映任何外在的真實情況,因為傳統繪畫有清晰正常的物象的形態特徵,觀賞者可以透過作品人物清晰的面目表情來感受畫家對外在真實情況的描繪,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的誕生》中,維納斯憂鬱的表情,是藝術家對文藝復興時代的擔心,事實上,文藝復興運動也是艱難重重,這就是外在的真實情況。

  • 4 # 積木DUO

    既然是藝術作品,就不能描摹自然,要作者以

  • 5 # 塗之人995

    縱使自畫像,也有作者的情感在。徐悲鴻的憂傷,梵高的無耐,德拉克洛瓦的自信,列賓的堅毅,讀者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而作者的情感與他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

    魯迅說:畫家筆下事物都是他生活的影子。幾朵小花,一匹麻雀,一隻老虎都有作者的思想在。

    “只表自己的”藝術品,不曾有過!

  • 6 # 筆墨飛揚的日子

    自我表現是藝術創作中規律性的存在,問題僅僅在於怎樣把握它而已。藝術要真實地反映現實,也要這種反映的獨特性。獨特的由來,一是客體本身的各個不同,二是主體自身的各個不同;前者即獨特的生活素材,後者即獨特的審美評價。

    不知多少畫家畫黃山,卻面目各異,那根源主要是畫家自我特質的各異。我們的某些理論家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現實主義理解為對客體的錄影,而對藝術家的個性表現投以恐懼和懷疑的眼光,那結果,常常會泯滅藝術個性和創造性。曾經流行過的是自然主義傾向為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氣,多半源於此。任何反映都不是鏡子式的。藝術對現實的反映須包括著表現。

    表現,是人的本質特性所要求、所規定的那些“標準”的現實主義大師如庫爾貝殯濱、蘇里科夫,他們的作品之不朽,既在於反映特定現實的真實深刻,亦在於這真實反映中內含著通家自我的思想和人格。民意黨人的歷史形象之屬於列賓,近衛兵和莫洛卓娃的悲劇形象之屬於蘇里科夫,主要是從畫家對現實和歷史所作的獨特審美評價上一即表現的獨特性上來肯定和區分的。

    如果排除了藝術家情感和理智世界的自我表現,這些大師怎能成大師,他們的作品怎能不朽?這種似乎是常識性的道理,可惜經常被偏見所淹吞。創造典型和表現時代精神跟表現自我也不是不相容的。不錯,藝術典型既要顯示現實的本質必然,應集中體現一定時代、階級和人群的理想。但任何本質必然和理想的表現都只能透過個體的藝術思維活動實現,個體性以及藝術構思與表現上的個別性、偶然性、獨特性,永遠是典型多樣化、生動和豐富性的泉源。

    忽視了藝術家自我獨特性的表現典型難免流於為群眾深惡痛絕的公式化,把藝術作為“時代精神單純號筒”的席勒化之弊也難免氾濫。假如說以描述見長的創作倘離不開表現的話那麼以抒情見長的創作(如寫意畫)就更是須臾離不開主體的表現。《枯木圖》中蟣曲無端的木石形象表現的是一種心境,是“一肚皮不合時宜”的蘇軾精神世界的自我表現。倪雲林畫境的清曠、空寂分明是他的無言的內心獨白。

    這與承認他的畫和一批士大夫相共鳴不矛盾。而且這種共鳴的發生,不獨在所表現之情感趣味的文人特性,也在這種情感、趣味和表達方式的別緻和獨一無二。藝術形式及其諸因素的獨創、個性,也和藝術家的自我表現息息相關。造型、構圖、色調配置、筆法、材料工具的運用等等,都不只是為了塑造內容的物質軀殼,它們本身也滲透著、顯現著作者的特殊心理和個性。

    秦俑的寫實方式和霍去病墓雕刻的象徵方式,李思訓的畫法和吳道子的畫法,石濤的筆墨和漸江的筆墨,是那樣的相異,我們不可能脫離開藝術家把握現實的自己方式及各自獨特的心理表現去尋求根據。正如米葉手下近乎笨拙的形象和畫法與他的農民氣質渾然一體,凡·高的旋轉的筆觸與他的狂熱性格相表裡那樣,須充分重視主體因素對風格形成的巨大作用。題材、體裁、材料工具等客體及物質因素對特定風格有強大影響,但即便這些因素也脫不開主體特質而獨立存在。

    在西方,諸如“偉大的藝術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底的心靈的表現”(J·羅斯金)一類的論述是不鮮見的。中國傳統的文論、畫論和書論中,相似的見解更多。劉勰曾深入探討了風格與藝術家自我的內在關係,認為先天的“才”與“氣”,後天的“學”與“習”,兩種條件造成與眾不同的個性、修養,體現於作品就形成風格特色。用現代話說,先天的氣質個性與後天的思想修養在作品中的表現,才出現特定的個人風格。否定了自我表現,個人風格恐怕是難以出世的。所以我認為在藝術創作規律中,表現自我是必須存在的前提。

  • 7 # 玄默mst

    您說的外界真實情況指的是寫生嗎?只表現自己指的是內心吧?這個完全由您自己吧,就算是畫外在世界只要經過您的手,表達的也是您自己,已經在您的精神核心進行再創造了。您讀過的書,賞過的景,經過的事,造就了您的喜好偏向,您對生活或某一事物有強烈得感受才會有表達的慾望,心情好畫面是彩色的心情糟畫面是灰暗的,一切的選擇都是由心而發 自然而然,“藝術是一種嘔吐”,大膽去盡情表達好了,先是娛幾 後才悅人!加油!

  • 8 # 書畫楊洪濤

    第一個階段是“看山是山”,也就是我們說的,繪畫者更尊重外在的視覺形象,尊重自然的視覺形象,透過對大自然的寫生來追求最大化的視覺形似。

    第二個階段,“看山不是山”。隨著繪畫者的技巧和修養的逐漸提高,畫家自然而然的會強化自己的主觀創作意識,甚至會拋棄寫實而轉為刻意尋求自己的繪畫語言,強調自己的繪畫符號(這句稍微有點深,,簡單地說就是,畫家不再考慮觀眾是不是能看得懂,而更注重於自身對繪畫的表達,常常令觀眾感覺看不懂)。這個階段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看山不是山。

    第三個階段,“看山還是山”。這個階段畫家已基本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和麵貌,而且也很好的能與觀眾在美學上溝通。已經不單純的考慮個人藝術表達。遊刃有餘的讓觀眾能夠較輕鬆接受自己的繪畫作品,並讓觀者和畫家一起共鳴。這也是所有繪畫畫家的最高目標

  • 9 # 東鄉內衣

    形態,技法,顏色,

    形態是表現人丶物丶事的主導

    技法表現藝術個性

    顏色表達作者的情感

  • 10 # 中國書畫名家

    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有自己對事物理解的成度和認知的能力,照搬外在的真實情況是不可能的,他要考慮構圖的需要,取捨的問題。看似畫的是此景,實則非此景,是畫家心裡的此景。一筆即出,筆筆相聯,隨著筆的變化而改變,要有一氣呵成的感覺,誰還在乎外在的真實情況?十個畫家讓他們表現一個題材就會有十個答案,不可能有雷同。有雷同純屬巧合[呲牙]

  • 11 # 蜀山墨客

    藝術作品拋開自然物件具體的形象,就屬於抽象的藝術概念,它的特徵是捨棄具體描繪,用情緒的方法表現思想情感概念,是一種反傳統的表現主義方法。

    在中國古代,由於文人的參與,促使寫意畫形成和發展,尤其是宋代以後,文人畫家們非常注重“意象”的概念,逐漸忽略所畫物件的細節描繪,對自然物體的外在形象加以提煉,簡約,知白守黑,墨分五彩,追求一種“意境”。

    西方的抽象藝術起源於20世紀,它是由諸多反傳統的藝術思想影響融合而來。他基本上是對模擬自然的反叛,完全放棄自然物件,用純粹“繪畫”的語言來詮釋藝術家的思想意識和情緒。用筆觸,色彩的無意識組合運動,重新組合了藝術家自己的繪畫語言。

    藝術家不必拘泥在具體的物象上,任由情緒噴湧,憑當下的感覺捕捉對塑造意識的表現,施與創作。這期間無須邏輯,也不用將自己設定在某種侷限之中,拋開經驗的桎梏,刻意在視覺上創造鮮明的個性符號來完成自己對藝術的體驗。

    中國寫意畫的條件,則需要藝術家日久年深的功力積累,包括諸多文化知識的存量和個人思想的境界,筆墨功夫。寫意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即是綜合能力的集中迸發,剎那間都展現了出來。

    有人稱抽象藝術是靈魂的藝術,它用無意識,飄渺無形的世界啟用現代人對時空,對意識的全新解讀,不乏啟發靈魂活力的功能。

  • 12 # 水墨畫家陳莊

    藝術作品有幾大功效,愉悅、教化、審美,創作藝術作品的同時,既是愉悅自己也是愉悅別人,藝術作品含有深刻的教化功能,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予人,引導人們辨析世界的真善美,藝術作品的審美功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鼓舞人心。

    創作藝術作品,可以只表現自己的感受,把個人的情感透過藝術形式宣洩出來,確實痛快!

    可有沒有想過,藝術的其它功效?藝術作品是需要觀眾的,沒有觀眾欣賞便失去了意義,既然要觀眾,那就得表現外在現實真實的情況,讓人覺得親近,覺得沒有距離,那樣就會帶來觀眾,帶來成就感!

  • 13 # 黃智637

    一、繪畫藝術既表達畫家的思想情感,又要表現繪畫作品外在的真實情況。繪畫作品就是表現外在真實的藝術形象性的審美,讓人們在欣賞繪畫作品中,產生情趣上的審美享受。畫家創作的繪畫作品,具有內在表達畫家情感的激盪,又有表現繪畫作品的主題內容和藝術風格,才會受到社會的關注和人們的歡迎。

    二、畫家讓自己的藝術作品只表現自己,而不表現外在的真實情況,這是讓人們無法欣賞這種繪畫作品,只有讓畫家自己去欣賞和享受。這樣的畫家只顧表現自己的情感,而不顧欣賞者的感受,是被人們唾棄的畫家。

    三、畫家讓自己的藝術作品只表現自己,而不表現外在的真實情況。這樣的畫家極為少數而已不多見,類似西方十六世紀後半期義大利風行的一種美術風格。風格主義強調在外形式上奇巧和表現自己風格上的癖好,輕視內容,創作上脫離現實生活,片面地生搬硬套別人的風格與技法,而不顧人們是否能欣賞或看懂自己的繪畫作品,在繪畫藝術史上沒有什麼名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過的八寶粥的米能儲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