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不假

    這個提問存在瑕疵,愛爾蘭在獨立的時候,並非有意拋棄了北愛爾蘭,實在是國力所限。引用劉德華在《天下無賊》中的一句臺詞:

    沒辦法呀(麼辦法呀)!

    眾所周知,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的主要領土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位於大不列顛島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還有位於愛爾蘭島的北愛爾蘭

    從地圖來看非常明顯,北愛爾蘭本屬於愛爾蘭島,與大不列顛島本非一國。那麼,北愛爾蘭是如何成為英國的一部分,以及它與愛爾蘭之間又存在怎樣的聯絡呢?

    早在公元7世紀時,別說英國了,就連英格蘭都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被稱為“七國時代”。直到1016年,丹麥克努特大帝才最終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奪取了英格蘭的王位,他同時還是丹麥和挪威的國王。

    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國,在成功攻入倫敦後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至此,英格蘭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諾曼王朝開始統治英格蘭王國。

    剛剛統一不久的英格蘭,立即就開啟了自己的擴張模式,於1169年入侵了隔壁的鄰居愛爾蘭。當英格蘭軍隊取得都柏林戰役的勝利後,開始宣稱自己對於整個愛爾蘭島都擁有全部的主權,之後開始了不斷向此移民。

    由於愛爾蘭島的北部地區臨近英格蘭,而且氣候和溫度也比較接近。所以,絕大多數的英格蘭移民都選擇在此聚居,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

    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了愛爾蘭國王,標誌著英格蘭和愛爾蘭形式上的合併。不過,由於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這種形式上的合併顯得非常勉強,彼此之間的紛爭和摩擦從來不斷。

    隨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新興資產階級對於統一的市場非常迫切,因而加大了對於愛爾蘭的征服力度。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透過《聯合法案》組成了大不列顛王國。到了1801年,愛爾蘭王國被迫和大不列顛王國組成了“聯合王國”。至此,英國在近代的版圖終於形成。

    在征服愛爾蘭的過程中,英格蘭對於愛爾蘭的反對派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使得好多人都紛紛流亡到了歐洲大陸。受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逐漸將新思想傳回到了愛爾蘭,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民族獨立運動。

    而與此同時,英國自身的國力卻日漸衰落,遭到了德國、法國和美國的強烈挑戰。雖然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可也屬於“慘勝如敗”,英國不僅損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國民財富和數百萬勞動力,而且還拖欠美國的鉅額債務。

    本來,英國想透過《凡爾賽合約》找德國人補償自己。可是,戰敗後德國的損失更加慘重,完全無力彌補英國的損失。

    受此影響,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權勢不再,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紐西蘭等傳統殖民地都紛紛要求獲得更大的自主權。而愛爾蘭自然也沒閒著,它在1919年成立了愛爾蘭議會,積極謀求獲得獨立。

    議會成立後,以“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全部撤出,當地民眾也透過不斷的起義和罷工來反抗英國統治。對此,英國儘管進行了連續的鎮壓,可是卻發現根本於事無補,只好在1921年底同意了《英愛條約》:

    南部26個郡主要信奉天主教,准許成立愛爾蘭自由邦;東北部6個郡主要信奉英國國教,仍舊留在英國的版圖內。

    起先,愛爾蘭堅決不同意國家分裂,要求整個愛爾蘭島都脫離英國而獨立。但是,這已經是英國可以接受的極限了,否則英國必將傾盡全力發動戰爭。而且,東北部地區主要都是英國移民及其後裔,他們都主張能夠留在英國。

    伴隨著《英愛條約》的簽訂,愛爾蘭絕大部分地區終於擺脫了英國長達七百多年的控制,只是名義上還繼續留在英聯邦內,尊英國國王為元首。不過,依然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北愛爾蘭被分割的事實,繼續不斷地尋求北愛爾蘭獨立。

    1949年4月1日,愛爾蘭宣佈廢除君主體制,也不再尊英國女王為自己的國家元首,完全脫離了英聯邦,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此後,無論是愛爾蘭與英國以及愛爾蘭和北愛爾蘭都保持了相對的平靜,沒有再產生更大的紛爭和矛盾。

    1968年時,得到北愛爾蘭地方政府支援的民權協會使用了美國著名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的標誌發起了一場民權運動,希望為北愛爾蘭信奉天主教的本地民主派爭取一些權益。結果,此事引起了已皈依英國國教的民眾不滿,他們在英國的支援下發起了反擊,雙方爆發了激烈衝突。

    這種衝突逐步蔓延開來,北愛爾蘭多地都發生了流血事件,受波及的人口和區域都越來越大。

    1985年底,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終於和愛爾蘭總理菲茨傑拉德達成了一項關於北愛爾蘭問題的協議。雙方在協議中首次確認,北愛爾蘭的地位變化必須得到北愛當地民眾的公決同意方可。

    1997年,英國工黨的託尼·布萊爾上臺執政,終於和各方達成了《北愛爾蘭和平協議》,即《貝爾法斯特協議》。之後,該協議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的全民公決中都獲得了透過,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愛爾蘭共和國修改憲法,放棄對於北愛爾蘭的領土要求;

    二、北愛爾蘭按照各黨派的比例產生地方議會,為政治解決北愛歸屬問題建立起框架;

    三、英國將廢除自己的《愛爾蘭法案》,承認南北愛爾蘭統一的可能性。

    四、北愛爾蘭地方議會除立法權外,還將行使部分政府職能,負責建立“南北委員會”。

    協議簽訂二十多年來,雖然“北愛和平程序”取得過一些進展,可也是險象環生,坎坷不斷。在利益的驅動下,各國勢力、各派勢力都相繼登場,使得北愛和平程序愈發的波詭雲譎。

  • 2 # 職場有話講

    我覺得根本就不存在拋棄的問題,而是兩方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一提到愛爾蘭,我們勢必就會想到同一個島上的北愛爾蘭,不熟悉歷史的人,恐怕會認為愛爾蘭與北愛爾蘭隸屬於一個國家,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只是這個國家的兩個地方罷了。

    事實不是這樣的,愛爾蘭與北愛爾蘭根本就是兩個國家,其中北愛爾蘭根本就不能算一個國家,它只是英國的管轄下的一個群島罷了。

    英國全稱叫做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位於歐洲西部,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透過英國國家構成我們不難看出北愛爾蘭與英國複雜的關係。

    愛爾蘭原來是個殖民制國家,從十七世紀開始,愛爾蘭就受英國的殖民,到了1801年,愛爾蘭正式併入了英國,成為英國的一部分,但是,愛爾蘭並不受英國待見,尤其在大饑荒期間,英國對它總是不管不顧的,這件事使愛爾蘭人民深刻意識到,英國並沒有接受愛爾蘭,這也就直接為愛爾蘭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1921年,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根據英愛條約,愛爾蘭自由邦成立,1949年這個自由邦終於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

    那麼,問題來了,愛爾蘭獨立了,為什麼拋棄北愛爾蘭呢?

    原因很簡單,北愛爾蘭根本就不想獨立。

    1、北愛爾地區早就被英國‘移民化’了。

    英國人統治愛爾蘭後,就往愛爾蘭的北部,也就是北愛爾蘭,進行了大量的移民,這些移民大部分都是英國人,英國人信仰新教與當時愛爾蘭人信仰的天主教格格不入,這也就直接導致,北愛爾蘭這個地區,大部分居民都是英國人,也就是說,從很早以前,北愛爾蘭這個地方就被英國‘移民化’了,所以,北愛爾蘭的人民,心是英國的,而不是愛爾蘭內地。

    2、英國為了不讓北愛爾蘭獨立早就留了後手

    北愛爾蘭是英國最早的殖民地,英國人苦心經營多年,可以說北愛爾蘭是受英國影響最大最深的一個地方。北愛爾蘭如果獨立的話,英國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同時,英國為了鞏固政權,在北愛爾蘭可是下足了功夫,遷移英國本地居民,信奉新教。

    同時,英國是透過北愛爾蘭吞併愛爾蘭的,英國為了吞併愛爾蘭,不斷地製造摩擦,不斷挑撥,使北愛爾蘭看不慣愛爾蘭人,使兩方人不對付,雙方矛盾越來越大,從這一點來看,英國經過長時間統治,早就留下了後手。

    3、北愛爾蘭是不會獨立的

    北愛爾蘭現在居住人員大多都是從英國西邊遷移的移民,信奉的新教,所以北愛爾蘭的人民無論是從宗教上還是人員組成上,都屬於英國人,也就是說北愛爾蘭人和愛爾蘭人,根本不是一回事,從一切條件來看,北愛爾蘭根本就不具有獨立的基因,也就是說,北愛爾蘭從是不會獨立的。

    總的來說:愛爾蘭的獨立是必然的,它長期受到英國的壓迫,這就給他獨立提供了理由,但是,至於北愛爾蘭,它沒有獨立也是由歷史的選擇決定的。

    歷史的選擇完全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走向,華夏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大國,在一些重要選擇上沒有偏差,想必中國遲早有一天會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成為真正的強國,大國的。

  • 3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別冤枉人好不好?愛爾蘭從來沒想過要放棄北愛爾蘭,但奈何北愛爾蘭不樂意跟著愛爾蘭走啊。

    1169年英格蘭這棒子人就開始了對愛爾蘭的入侵,愛爾蘭人當然不樂意了啊,雙方互相PK了幾百年,一直到1541年英國才算征服了愛爾蘭。但愛爾蘭人的抵抗一直沒有停止,在1916年,愛爾蘭人又搞了個復活節起義,雖然起義部隊最終失敗了,但英國也同意了讓愛爾蘭自治,不過這個自治不包括我們今天說的北愛爾蘭。所以到1937年,愛爾蘭宣佈獨立,北愛爾蘭也還留在英國手裡。

    這不是愛爾蘭人想拋棄北愛爾蘭,愛爾蘭人甚至為了把北愛爾蘭給拉回來,還經常在英國和北愛爾蘭境內搞恐怖襲擊。

    英國人在佔領愛爾蘭的這幾百年裡並沒有閒著,他不斷的向愛爾蘭移民,想要改變愛爾蘭的主體民族,這個成果就是北愛爾蘭地區的英國後裔在絕大多數,而這些英國後裔自然不願意跟著愛爾蘭走了。

    這次英國脫歐這麼困難就有北愛爾蘭的因素,因為愛爾蘭人一直認為北愛爾蘭這地是愛爾蘭的,英國人應該還回來。不過原來大家都在歐盟體制內的時候,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也就是說愛爾蘭和北愛爾蘭之間是沒有明顯的硬性邊界,那大家還可以勉強接受。而英國一脫歐,那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就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了,愛爾蘭非常的不樂意,表示如果英國要在北愛爾蘭設定邊界,那愛爾蘭人就要再次搞襲擊。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愛爾蘭人非常的想要把北愛爾蘭給收回來,甚至連邊界都不想有,但英國和北愛爾蘭不樂意。

  • 4 # 奕銘萬里

    不是拋棄了北愛爾蘭,而是因為族群與宗教的特殊性與愛爾蘭分離。愛爾蘭已有5000年的歷史,屬於凱而特人,是歐洲大陸第一代居民的子嗣。1169年遭英格蘭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801年愛爾蘭被併入英國,在1840年代愛爾蘭遭受嚴重饑荒,英國政府在能幫助的前提下並未提供援助,造成愛爾蘭失去了大量人口。因此從1840年代開始出現了反英活動。由於長期的統治造成了英國大量新教徒遷入愛爾蘭北部(今北愛地區),併成了這裡的人口絕對多數,他們與當地愛爾蘭人的天主教宗教及種族均存在很大差異。1916年都柏林爆發抗英的"復活節起義"。但北部6郡主要為英移民的新教派,他們願意繼續留在英聯邦裡,而南部的26郡在1921年底英國被迫承認了其"自由邦"的地位。1937年愛爾蘭宣佈"自由邦"為共和國,並於1948年底脫離英聯邦。1949年4月18日,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但以新教派人口占主導的北部6群仍歸英國,雖有少數人想回歸愛爾蘭,北愛內部兩派也爭鬥不斷,但還是未能如願!愛爾蘭島面積約為8.5萬平方千米,為溫和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環境優美。

    英國和愛爾蘭地圖。爰爾蘭面積約7.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80萬。英國控制的北愛爾蘭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0萬。

    英國的行政區劃四大部分圖

    愛爾蘭自然環境與民居

  • 5 # 國家人文歷史

    原因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探討: 一、英國在實力上遠超愛爾蘭

    1921年簽訂的《英愛條約》,是建立在國家實力基礎上的條約,此時的英國早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正在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集中在大不列顛島,而愛爾蘭彼時還是一個以農、牧業經濟為主的國家,有“歐洲莊園”的美稱,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實現由農牧經濟向現代知識經濟的轉型。應該說,英國完全可以實力碾壓愛爾蘭,能爭得南部愛爾蘭的獨立,對於愛爾蘭人來講,已經是萬幸。

    北愛爾蘭和南愛爾蘭

    二、英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要求其必須保住北愛爾蘭

    自從公元1169年英國入侵愛爾蘭以後,英國本土人民不斷地向愛爾蘭移民,其中多數人選擇了愛爾蘭北部居住,一是這裡維度與英國相差無幾,氣候相同;二是這裡離英國本土也較近,更方便與英國國內的親人保持聯絡。到1921年時,北愛爾蘭境內的土地大多數已經落入移民而來的英華人手中,在人口比重方面,移民而來的英國移民數量上也遠遠超過了愛爾蘭的土著凱爾特人。把北愛爾蘭留在英國,是英國出於維護自身國家核心利益的選擇,不得不如此。

    三、北愛爾蘭內部主張留在英國的佔大多數

    1921年《英愛條約》的簽訂

    1921年的《英愛條約》中明確規定:北愛爾蘭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參加愛爾蘭共和國。當時北愛爾蘭內部就此問題出現了巨大的分歧,作為占人口大多數的英國移民及其後裔(我們稱之為聯合派)主張繼續留在英國,而占人口數量較少的本地土著以凱爾特人為主(我們稱之為民族派)希望加入愛爾蘭共和國。最終的結果是多數戰勝少數,北愛爾蘭依舊作為英國的一部分,為了照顧民族派的感情,英國政府也做出一定的讓步,以下放一定的自治權力為條件,換取民族派的和解。

    因此,總的來說,不是愛爾蘭放棄了北部愛爾蘭,而是當時的形勢讓愛爾蘭別無選擇,如果要求太高,觸動到英國的核心國家利益,引起英國將注意力全部集中來處理愛爾蘭的起義,恐怕對於愛爾蘭的獨立也不是什麼好事,見好就收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智慧。不過北愛爾蘭問題並從平息,直到21世紀的今天,北愛爾蘭獨立派時不時都在鬧獨立,就好比一個調皮搗蛋、欠收拾的娃娃一樣,時不時地讓英國這位老母親很是煩惱!!!

  • 6 # KevinMaEnjoy

    不是拋棄,簡單的一句話:北愛爾蘭人口以英格蘭後裔為主,和烏克蘭被俄羅斯佔領的克里米亞東部俄羅斯族為主的情況很類似,愛爾蘭發生了內戰而不是誰拋棄了誰!

    在1920年左右的愛爾蘭島,一共有32個郡,最北方6郡的人口大部分是英格蘭人後裔,其他地區的人口則是愛爾蘭民族。南方獨立派對1922年的英愛條約不滿意:因為雖然給予愛爾蘭類似澳洲 加拿大的政治地位,但把北方6郡劃歸英國管轄,所以愛爾蘭在英愛條約簽署後不久的同年就開始了愛爾蘭內戰。

    其實1900-1920年的英國政府非常腦殘,跟現在莫名其妙的搞退歐公投一樣。他們主動壯大愛爾蘭人的勢力和議會席位,導致愛爾蘭政黨那20年的政治地位從幾乎忽略不計到不可忽視,愛爾蘭人的獨立呼聲也隨之高漲。英國政黨們為了自己能上臺執政,也拉攏愛爾蘭政黨,包括支援愛爾蘭獨立。英愛條約就在此為基礎,1922年簽署的條約給予了愛爾蘭自治領的地位,跟澳洲和加拿大等同待遇,即以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但條約把北方6郡化為英國直接管轄。

    南方自由派領導的愛爾蘭人很不滿意,雙方衝突頻頻爆發,內戰開始。內戰的結果就是英國支援的北方6郡和愛爾蘭島的其他26郡不分勝負。愛爾蘭南方26郡打窮了,為了償還拖欠英國的債務,放棄了對北方6郡的領土要求。愛爾蘭共和軍是戰爭後續政治博弈的產物。

  • 7 #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歷史告訴我們從來就不不存在愛爾蘭拋棄北愛爾蘭的說法!站在歷史的角度,愛爾蘭和北愛爾蘭是曾經的“愛爾蘭王國”的共同體。從地理位置和民族屬性來看,愛爾蘭島位於歐洲的西北部,大西洋東北部、大不列顛島以西,中隔愛爾蘭海。島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全島面積8.4萬平方公里。是歐洲的第三大島,屬不列顛群島。該島南部的5/6為愛爾蘭共和國,領土面積為7028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6889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39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169公里。剩餘東北部的1/6屬於英國即北愛爾蘭,領土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島嶼的人口大約為646萬人;其中在愛爾蘭共和國有477萬人,北愛爾蘭約為168.5萬人。

    愛爾蘭人是古代凱爾特人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愛爾蘭島上。5世紀時,隨著羅馬天主教的傳入,愛爾蘭人逐漸信仰了天主教。也是自公元5世紀開始,愛爾蘭先後遭到丹麥人、諾曼人、挪威人和英華人的侵略。其中,統治時間最長、剝削與壓迫最殘酷、對愛爾蘭歷史影響最嚴重的是英國殖民者的入侵。8世紀末,愛爾蘭島上出現了統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還沒有出現統一的國家。12世紀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愛爾蘭的分裂局面,率軍在愛爾蘭島登陸,用武力迫使各諸侯前來宣誓效忠,開始了對愛爾蘭的征服。1801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正式加冕為愛爾蘭國王,名義上愛爾蘭王國和大不列顛王國統一,實則為其所吞併。

    1845年至1850年間愛爾蘭發生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悲劇――“愛爾蘭大饑荒”,這場大饑荒歷時五年,造成一百萬多人死亡,二百多萬人背井離鄉,給愛爾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正是這場悲劇激起了愛爾蘭人的民族意識,愛爾蘭人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從此不斷高漲。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是愛爾蘭獨立道路上的關鍵轉折點。起義徹底點燃了“愛爾蘭獨立戰爭”,又稱“英愛戰爭”。戰爭從1919年1月21日始,至1921年7月11日休戰協議止。當時英國剛經歷完一戰,國力尚未恢復,國民反戰情緒也極為強烈,加上愛爾蘭人不屈不撓的艱苦鬥爭,最終迫使英國在愛爾蘭問題上做出讓步,於1921年7月與愛爾蘭簽訂《英愛條約》,承認愛爾蘭南部二十六郡為“自由邦”,享有自治權,北部六郡仍歸英國統治,是為北愛爾蘭。“英愛戰爭”正式結束。

    根據《英愛條約》愛爾蘭自由邦成立,北部阿爾斯特省中的6郡成為北愛爾蘭,並在條約簽署後一個月內自主決定是否留在愛爾蘭自由邦內,而北愛爾蘭議會選擇退出愛爾蘭自由邦,留在聯合王國之內。大多數北愛爾蘭人(聯合派)希望留在英國,但一個舉足輕重的少數派(民族派)希望加入愛爾蘭共和國。造成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就得追溯到17世紀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為控制愛爾蘭,由政府出面鼓動唆使大批信奉新教的蘇格蘭和英格蘭移民來到了愛爾蘭北部的阿爾斯特省。他們將大部分當地的天主教徒趕往荒涼的西部,而自己卻侵佔大片的愛爾蘭人的土地。留下來的一小部分愛爾蘭人也幾乎淪為佃農。透過近10年的殖民活動,英國終於在阿爾斯特地區成功地建立了一塊新教殖民地,該地區的新教徒移民已超過了本地的天主教徒,由此埋下了天主教徒與新教徒衝突的種子。而愛爾蘭也形成了南北明顯的民族和宗教差異的特徵。愛爾蘭南部二十六郡以天主教為主要宗教,愛爾蘭人為主。今天的愛爾蘭人口中,80%以上是愛爾蘭人,其餘主要是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等;愛爾蘭北部以新教為主要宗教,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佔絕大多數,愛爾蘭人為少數族裔。正是民族、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歷史因素等原因割裂了愛爾蘭。

    愛爾蘭與北愛爾蘭分家,不是純粹地理上的分裂而是不同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造成的。但一部分愛爾蘭共和軍官兵對北愛留在英國感到不滿,他們在戰後沒有放下武器,繼續在北愛地區給英華人制造麻煩,這也是今天北愛問題的根源。“北愛問題”由30年來在北愛爾蘭的民族主義者(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徒)社群同聯合主義者(主要是新教徒)社群的成員之間不斷重複發生的激烈暴力衝突組成。衝突是由北愛爾蘭在聯合王國內的爭議性地位與對佔少數的民族派社群的統治,以及佔多數的聯合派對民族派的歧視所導致。暴力活動的特徵是由準軍事集團進行的武裝戰鬥,目標旨在終結英國在北愛的統治與建立一個新的,“全愛爾蘭的”,愛爾蘭共和國。

  • 8 # 湘平古珍郵館

    愛爾蘭不是拋棄北愛爾蘭,而是被迫放棄,畢竟自已能力不夠,同時北愛爾蘭也自願歸屬英國。

    以上是愛爾蘭獨立後的首套舉世聞名的錯體郵票,畢竟是被英國統治了七百多年,愛爾蘭自由邦獨立的第一套郵票竟還是在英國郵票上直接加蓋而成。

    愛爾蘭獨立,應該算是英國自找的,本來愛爾蘭經過英國七百年統治,基本上都認同英國了,但英國對北愛爾蘭的六郡偏愛有加,對其實行直屬管理,而對愛爾蘭其它26郡實行“自由邦”管理,當時英國海外殖民地大都是這種管理形式,所謂“自由邦”就是擁有獨立的立法自由權,也象當時的英屬加拿大和澳洲一樣,真不明白英國為何當時會腦殘到讓自已身邊的愛爾蘭也用這種管理形式。結果英勇的愛爾蘭自由邦人們選擇脫離英國而獨立,自此以後,英國的各“自由邦”都開始效法愛爾蘭選擇獨立,1931年,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也選擇了完全脫離英國,二戰後,大批英殖民地及“自由邦”都選擇了獨立。

    1921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的獨立,敲響了日不落帝國走向衰落的喪鐘,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9 # 千佛山車神

    因為在愛爾蘭獨立的時候,北愛爾蘭六郡已經居住有大量的英格蘭人,這些英格蘭人自然是願意繼續留在英國境內,因此導致北愛沒能獨立

    英國的全稱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從國名中可以得知英國在理論上是個聯邦國家,而在英語中英國就被簡稱為“聯合王國”。

    目前英國由四個政治實體組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其中英格蘭是英國的主體,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佔有主導地位。至於其他三家則都是被英格蘭強行兼併過來的。

    不過在1921年12月6日之前英國的國號是“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在國號中包含了整個愛爾蘭島。

    而如今英國的國號則變成了今天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說今天的英國只保留了愛爾蘭北部地區,而愛爾蘭南部地區已經獨立了出去,建立愛爾蘭共和國。

    (愛爾蘭與英國)

    愛爾蘭人的祖先是來自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他們信奉天主教,直到今天愛爾蘭人對於天主教的信仰依然比較強烈。

    從12世紀開始英格蘭人就開始入侵愛爾蘭,到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加冕為愛爾蘭國王,從此開啟了英愛共主的局面。但這時兩國並沒有合併,僅僅是共有一個國王而已。

    1801年英國正式兼併愛爾蘭,不過由於宗教問題,愛爾蘭人在英國的政治地位並不高。因為英格蘭人是新教徒,他們始終無法徹底信任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

    在1845—1850年期間愛爾蘭因為土豆歉收而爆發了大饑荒,這場饑荒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但唯獨沒有引起英國政府的關注。英國中央政府不僅沒有主動賑災,而且還阻撓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人道援助。

    正是由於英國中央政府的惡意不作為,導致在這5年的大饑荒之中有100萬愛爾蘭人被餓死,佔到了當時愛爾蘭總人口的近1/4。另外還有大約100萬愛爾蘭人逃往美國,形成了今天美國的愛爾蘭人社群。

    大饑荒之後愛爾蘭人對英國政府徹底失去了信心,反英獨立的思想也更加的堅定了。

    在愛爾蘭人民的不斷鬥爭下,1921年12月6日英國與愛爾蘭地方政府簽訂《英愛條約》,英被承認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這就是之後的愛爾蘭共和國。而愛爾蘭北部的六個郡因為已經居住有大量的英格蘭人,因此北部六郡選擇繼續待在英國境內。

    (北愛爾蘭)

    不過北愛地區仍有1/3的人是愛爾蘭人,他們還是希望北愛六郡能夠加入愛爾蘭共和國,於是這些北愛民族主義者組成了“愛爾蘭共和軍”,開始了與英國政府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武裝鬥爭。而當地的英格蘭人也組成了保皇派武裝,跟愛爾蘭民族主義者進行死磕。

    目前根據英國和愛爾蘭之間簽訂的協議,愛爾蘭共和國承認北愛地區是英國領土,而英國也保證北愛地區的自治以及當地天主教徒的權力。

    在2005年之後北愛各派處於停火狀態,但是北愛問題並沒有就此終結,北愛當地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的仇恨不會因為這一紙停戰協定而徹底消弭,北愛問題仍舊會持續下去。

    (2017年上影的電影《英倫對決》的故事背景就是北愛問題)

  • 10 # 五味社

    1921年《英愛條約》簽訂後,北愛爾蘭問題成為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矛盾點。

    一戰後,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下,愛爾蘭共和國成立,其目的不是自治,而是獨立。

    英國政府相應作出讓步,宣佈全愛爾蘭實行自治,但將天主教徒居多的南部愛爾蘭,和新教徒居多的北愛爾蘭分割開來。北愛爾蘭的新教徒對英國有著向心力。雖然英國的這一決定遭到愛爾蘭的反對,隨後展開兩年的英愛戰爭。

    最終雙方妥協,1921年《英愛條約》簽訂,愛爾蘭成為完全自治的自由邦,地位與澳洲,加拿大一樣,同屬於大英帝國的成員。而北愛爾蘭在條約生效後的一個月作出選擇,是否脫離愛爾蘭。

    由於北愛爾蘭英國後裔和新教徒居多,最終投票選擇脫離愛爾蘭,繼續留在英國。結果造成愛爾蘭的南北分裂。

  • 11 # 薩沙

    問題問的很好,有水平。

    這是歷史的後遺症。

    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早在公元前500年就來到英倫三島,包括愛爾蘭。

    然而,盎格魯撒克遜人後來者居上,征服了愛爾蘭人。

    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

    由於最初盎格魯撒克遜人是被請來助戰的,但卻背叛了凱爾特人,1000年內都被愛爾蘭人蔑稱為卑鄙小人。雙方有長久的民族矛盾。

    後來英華人改信信教,聖公會,但愛爾蘭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的矛盾又加上了宗教色彩。

    在英國控制愛爾蘭期間,在愛爾蘭北部大量移民。

    這些移民不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還信仰新教。一些愛爾蘭人,受英國的影響,也接受了新教。

    1916年在都柏林爆發了復活節起義。這也不稀奇,因為愛爾蘭人連續反叛幾百年之久了。

    1916年復活節後的星期一4月24日,約1000名愛爾蘭人奪取都柏林約14個地區並宣告成立愛爾蘭共和國。2萬名英軍被派往都柏林,包圍了市中心並炮轟起義軍所佔地區。

    此次起義愛爾蘭人傷亡1000多人,英國軍警傷亡400多人。

    在我們看來,似乎傷亡不大,但在英國就是很大的暴力事件了。

    此後愛蘭人要求獨立的暴力事件越來越多,英國陷入一戰無暇顧及,只得同意戰爭結束後允許愛爾蘭獨立。

    1921年12月6日,雙方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

    然而,北愛爾蘭地區6個郡居住著大量英國公民以及新教徒,占人口的大部分,他們不認可愛爾蘭是祖國,拒絕和愛爾蘭一起獨立。

    當時愛爾蘭的實力還弱,能夠獲得南部獨立就不錯了,只得勉強同意。

    然而,北愛爾蘭地區仍然有大量的愛爾蘭人,天主教徒。他們認為北愛爾蘭本來就是愛爾蘭的領土,只是被英國佬強佔了。

    所以,從20年代開始長達100年,北愛爾蘭要求獨立的和平運動和暴力運動幾乎永無止境。

    相比英華人,愛爾蘭人性格開朗隨便,很講禮貌,但比較固執倔強。

    對於愛爾蘭人來說,涉及領土和民族問題立即會變得狂熱。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以及愛爾蘭共和國境內共有3600人在暴力衝突中喪生,愛爾蘭共和軍及其它組織至少應對其中2000人的死亡負責。

    愛爾蘭共和軍的一次襲擊,差點炸死了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 12 # 羅西小南多

    令人矚目的英國“脫歐”為何又拖延了,據說本次愛爾蘭邊境問題是最大的絆腳石。愛爾蘭不是一個島嗎?為何硬生生的分出北愛爾蘭,難道是愛爾蘭獨立時太倉促,拋棄了北愛?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歷史去探個究竟吧!(英國脫歐再次延遲)

    愛爾蘭與英國宿怨已久,起碼可以追溯到都鐸王朝,亨利八世於1541年佔領了愛爾蘭,那時的宗教問題是極為重要的問題,亨利及隨後的君主信仰新建的居多,對待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宗教不寬容,規定天主教徒不能購買土地,也不能繼承。那將土地如何處理呢?自然是分給新教徒。當時愛爾蘭尚有自己的議會,但議員必須是新教徒;而到了1801年,其議會也被取消了。(愛爾蘭大饑荒)

    讓愛爾蘭人更痛苦的是1845年開始的持續五年之久的大饑荒——土豆得瘟疫絕產。由於愛爾蘭農民失去了廣大的土地,只能在英國地主的土地上種植小麥和燕麥等,因為這些是要運到英國的,而自己允許種土豆餬口。但土豆的絕產讓愛爾蘭進一步看到了英華人的絕情,愛爾蘭農民們希望借不受土豆瘟疫影響的小麥等充飢,但被英國地主無情的拒絕。大批大批的農民(約100萬)餓死,可謂餓殍遍野!還有很多愛爾蘭人背井離鄉,其中約80萬愛爾蘭人去了美國,主要是在蒙大拿州定居。(愛爾蘭人為逃荒大批移民美國)

    帶著這種對英華人見死不救的仇恨,愛爾蘭人要求獨立,自己選舉議會,但英國議會一次又一次的拒絕,直到英國首相格萊斯頓時期。經過他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雖然其提議的允許愛爾蘭自治權利未被透過,但議會透過一些對愛爾蘭人有利的法案,比如允許愛爾蘭人回購土地等。

    但愛爾蘭人繼續為爭取獨立而努力,此時各種秘密組織和世界各地一樣彷彿雨後春筍拔地而起,特別是一戰後。有激進的,如芬尼亞組織號召愛爾蘭人為自由而戰;也有溫和的,如土地聯盟組織農民拒絕為英國地主打工,並不買英國貨。

    而最著名的則是新芬黨,該黨主要綱領就是愛爾蘭可以加入英聯邦,但要有自己議會,並實行自治,就像加拿大一樣。問題就來了,愛爾蘭島大部分地區以信奉天主教為主,北部卻以新教徒為主,集中生活在被稱為阿爾斯特的六個郡裡。總體上愛爾蘭以天主教徒為主,新教徒擔心愛爾蘭統一後處於不平等地位,所以堅決反對愛爾蘭統一!(愛爾蘭的分裂)

    愛爾蘭內部出現了分裂,一方要求自治,而另一方卻堅決反對。矛盾不可調和,戰爭不可避免,就在一戰快結束時,愛爾蘭島內戰爭爆發了,芬尼亞組織愛爾蘭人武裝起義,被英國殘酷的鎮壓下去。但新芬黨卻得到更多希望獨立的愛爾蘭人的支援。新芬黨不顧英國的反對,成立新政府,並建立一支軍隊。

    英國立即派兵對愛爾蘭新政府及其軍隊進行鎮壓,戰爭的殘酷讓很多英華人開始同情愛爾蘭人,認為他們應該自治,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愛爾蘭裔美華人也堅決支援愛爾蘭人自治。(愛爾蘭獨立)

    一戰後終於出現轉機,新芬黨與英國政府於1921年簽訂協議,英國允許大多數愛爾蘭人成立新的國家,和加拿大一樣可以完全自治,只要效忠英國皇室即可,但主要以新教徒為主的北愛爾蘭即阿爾斯特繼續留在英國。所以愛爾蘭並不是拋棄北愛爾蘭,而是複雜的歷史宗教等問題在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之間樹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是歷史小玩家,關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如侵權速刪。謝謝!

  • 13 # 小小林家堡

    愛爾蘭獨立時,拋棄北愛,其實是有客觀原因的。不是不想加北愛爾蘭一起建國,而是當時英國在北愛經營許久,北愛也情願加入英國。

    愛爾蘭共和國,簡稱“愛爾蘭”(Ireland),是一個西歐的議會共和制國家,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是北美通向歐洲的通道,愛爾蘭自然環境保持得相當好,素有“翡翠島國”之稱,全國綠樹成蔭,河流縱橫。草地遍佈,所以又有“綠島”和“綠寶石”之稱。它的大學教育非常成熟,首都都柏林自中世紀起就被譽為大學城。國內氣候溫和,各地的氣溫相對均衡。5~6月份是一年中Sunny最充足的時期,比較適宜旅行。 愛爾蘭人屬於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第一代居民的子嗣,1169年開始遭到英格蘭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 1916年都柏林爆發了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復活節起義,1921年12月6日,雙方簽訂《英愛條約》,英被迫允許愛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但北部6郡仍屬英國,成為現在的北愛爾蘭,1937年愛爾蘭宣佈成立共和國並獨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1948年12月21日脫離英聯邦,並透過憲法成為永久中立國,1949年4月18日,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

    1949年,愛爾蘭獨立,因為當時英國拒絕歸還北方,愛爾蘭島北部屬於英國,相當於英國一個省,從愛爾蘭獨立以來,北愛的獨立願望從來沒有停止過,從1960年起發生了長達38年的軍事衝突。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統治北愛期間進行了長期的持續的移民行動。將英國的清教徒強制移民至北愛,宗教壓迫。以及種種經濟手段,現在北愛三分之二屬於英國移民後裔,信奉新教(主張併入英國),而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土著只有三分之一(主張併入愛爾蘭)。所以國際上普遍承認北愛屬於英國。但是,民族,宗教以及曾經的殖民壓迫仍是北愛和平的巨大障礙。

    所以,愛爾蘭獨立不帶北愛的原因是:

    1.英國不允許,因為之前英國佔領愛爾蘭時,在北愛經營很久,有一部分移民問題,宗教信仰也與英國相同。

    2.北愛人民當時情緣留在英國的佔多數。

    3.英國是個聯合王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4個部分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1949年,在愛爾蘭獨立時,北愛爾蘭當時的高層決定留在英國。而英國國會也不會放棄北愛。

    所以,當時的情況是北愛願意留在英國,而英國也不願放。再怎麼說,領土越大也越好,誰會願意放棄自己的固有領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位經常被佔,買個移車器把佔車位的車推到路上可以嗎?會有什麼後果,算違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