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姓陳的老太婆

    世故有什麼不對嗎?我就世故,我也成熟,我善良但不是可欺。比如單位一司機姓崔,人死懶又刁鑽,就愛跟老孃們兒逗個葷笑,非常令人討厭,我跟他說你這樣不行,如果長此以往會令人討厭,最後就把自己的路走絕了。他不信,說單位缺司機老闆不可能找到比他勝任的。結果前天晚上喝醉,昨天還微醺狀態一身酒氣來上班,我跟他最好的朋友老高說“你勸勸他,這樣下去他可能年後就下崗了。”結果今晚下班單位就把他賬結了。我如果不成熟不世故就看不透,他如果懂得人情世故會走到盡頭嗎?當然誰離開誰都能找到工作,只不過因為不努力工作過完年就得努力找工作!畢竟下崗率這樣高又人到中年。說你那麼大歲數了還那麼幼稚不被人笑話嗎?人人聰明又任勞任怨誰不喜歡啊!社會矛盾人際關係緊張不就是因為有的人為人處世差勁造成的嗎?所以成熟世故並不是壞事,吃虧多了就學會了如何歷練。當然是這樣,同時掉溝裡等待救援,有的人哭天搶地自艾自怨,有的人卻能看到滿天星斗趁機休息一下。

  • 2 # 努力賺錢進行中

    世故不一定是成熟,他也可能是一種性格。平時跟人際關係的交往溝通交流,可能已經讓你們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這種做事方法,所以說它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真的成熟了。

    我感覺成熟是一個人知道了要肩負哪些責任,不論是對家庭的對自己。對妻子,對孩子,對老人們的責任。成熟的人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他們的自律性很高。

    有的人說成熟的人懂得自律,成熟的人懂得肩負責任,但我感覺成熟的人可能這兩樣都需要兼備,他們不僅要自律,而且要懂得肩負某種責任。其實如果說你到40 50歲也好,如果說你真的不能肩負起你所要肩負的社會責任家庭體系的責任,那你仍然不是成熟的一個人。

    有很多人30歲了40歲了還在家裡啃老,並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裡,自己人生要做什麼事情,所以說成熟並不一定是原話,也不一定指年齡,只是說能不能肩負所要肩負的責任,懂不懂得自律,當然了,還有其他的一些方面跟一些處理事情的方式,都不能只是達到了某一點或者某一項,就代表人真正的成熟了。

  • 3 # 梧桐樹邊羽

    成熟的意思是長大,成長,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或事物或行為發展到完善的程度。用來形容人,一般是指人的思想、行為已經具備了完整的社會性。

    世故有很多意思,不過平時我們用來形容人的時候一般是指這個人通達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處世經驗。

    很明顯這兩個詞並非一回事。兩個詞都是中性詞,但成熟在中性中偏褒義,多用於誇獎;而世故則偏貶義,用這個詞說人的時候很可能兩個眼睛上翻、露出眼白和鼻孔來。

    其實這個詞挺冤枉。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 魯迅

    不用懷疑,這話還真是魯迅說的。正因為“世故”本身的中性,所以魯迅用了“不通世故”和“深於世故”兩個詞來表達人生成長中的兩個不怎麼好的狀態。

    而“不通世故”和“深於世故”之間的那種狀態,自然就是好話了。而這就是“成熟”。

    飯沒煮熟,夾生吃不得,煮得太久,糊鍋了,也不好吃。所以“成熟”的狀態是剛剛好,既熟了,又沒糊。

    一個人不通世故,是對社會關係、人情往來沒有認識,還沉浸在動物類的自我意識之中,唯我獨尊,傷人不自知。同時被人傷害了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當然是不成熟。

    而一個人老於世故,變得完全沒有觀念和態度,稜角全無,只在乎隱藏自己,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老好人。這是不是成熟呢?

    魯迅和我都認為不是。不管我行我素,不通世故,還是老於世故,圓滑處事,其實都是不成熟的表現。

    這其中有一個“度”,而掌握好這個“度”的人就是“成熟”的人。

    有原則但是懂得靈活變通,懂得變通但是謹守初心,既有自我表達,又關注社會責任,這大概就是一個成熟的人的表現。

    社會責任,說到底就是和社會中其他人的關係處理。社會關係會在不斷地發展中形成各種各樣的規則,用來限制個人情緒對整體關係的傷害。如何在規則之下執行,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個人觀點和態度,就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會的。

    “從心所欲不逾矩”,孔老夫子到七十歲才達到這個狀態。

    一個人真正開始成熟,源於對自身的正確認知。知道自己的優點,得以自信、自尊,知道自己的缺點,避開自傲、自大。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

    同時學會和社會妥協,明白社會規則的邊境,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必須做,融入社會,保留自我。

    通世故而不老於世故——是為成熟。

    要尊重規則,但不能囿於規則。這和我多次講過格律詩的平仄格律是一樣的,寫詩如同修行,作人也如同作文。

    這是很難的,所以魯迅說:“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

  • 4 # 春華秋實醫生

    所謂成熟就是能看懂這個社會和各色各樣的人,懂得人性的善與惡,懂得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懂得與各色人等周旋,不卑不亢又知適時進退,懂得保護自我成全自我,自如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保持人格的獨立與思想的自由初心不改。

  • 5 # 於非魚知魚樂

    我認為,成熟與世故兩個詞意思很接近,但詞彙使用中還是有區別。

    根據題主的問題描述指向應該側重於社會交往領域,以下就重點以該視角來聊聊這個話題。

    成熟,也稱老練,是個涵義比較複雜的概念,既有身體的成熟之意,還有心智的成熟的意思,這裡指伴隨著周圍環境改變和他人影響而導致人的情緒、思想觀念、處事方式等趨於穩定、完善、穩重和得體。

    世故,本意指通達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處世經驗,現演變為多和偷奸耍滑、狡黠圓滑為伍。

    就詞語本意來講,“成熟”和“世故”兩個詞的詞義很近,就社交領域而言,都有圓通、得體之意,只是在語言交際中人們對詞義的選擇性變遷,由於約定俗成的原因,把“世故”的較為廣義的詞義限制在世俗圓滑方面上,這是漢語詞義發展演變的規律。

    人們都不喜歡熟過頭的瓜,因為它內容已變得乾枯,已進入衰老接近腐爛狀態;世人也不喜歡世故的人,因為他們“圓滑”得枯燥無味,失去激情和初心。

    01.因此,就當下的語言環境而言,我認為“成熟”與“世故”不是一個意思,除上述內涵區別外,其外延表現也不盡相同,觀點分享如下:

    1)真誠與虛偽

    成熟者深知社會是複雜的,因此遇事有自己的思考與主見,不輕信,不盲從;與人交往,審慎而不失純真善良之心;世故者由於過多地看重渲染人生和社會的陰暗面,認為老實人吃虧,對人處處設防,奉行“見面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處世原則,與人交往,虛與委蛇,虛裡冒套。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有福共享,有難共當;世故者考慮問題時以利益為軸,交往的出發點是利用別人達到自己爭權奪利的目的。

    3)冷靜沉著與見風使舵

    成熟者遇事頭腦冷靜沉著,有主見,有定力,擔當作為;世故者玩世不恭,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善於騎牆,作牆頭草“隨風倒”,或者老謀深算的“變色龍”。

    4)熱愛生活與萎靡沉淪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許都體驗了生活的刻骨銘心的折磨,看透生活的本質就是艱辛和磨難,但前者把挫折當成奮飛的起點,看透生活依然熱愛生活,傳達奮進的正能量;後者則以偏概全,懷疑否定一切,對生活失去信心,萎靡不振,紙醉金迷;或者自私陰暗,沉迷於“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小我世界不能自拔,甚至為了一己私利還同惡勢力同流合汙。

    02.既然成熟與世故差異很大,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處理兩者的關係呢?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智慧的成熟。

    一個人的成熟,是歷經人世滄桑,不忘善良天真之初心。人,可以有故事,懂得為人處世,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卻不能做一個工於心計、圓滑而被世故捆綁的人。

  • 6 # 樹瞻膠

    成熟不等於世故!成熟是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更具有責任感,更具有擔當!更懂人世間的冷暖,更具愛心,孝心、同情心!

  • 7 # 求圓4

    說一個人成熟不等於就是世故,因為一個人的成熟主要是指能夠獨立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很多事情可以獨立完成的,依賴他人的事大大減少了。說一個人很世故,主要是說一個人做事情,總是往利益方面去考慮,思想上趨於保守,遇到事情時,常常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願意幫別人的忙,給人一種患得患失的感覺。

  • 8 # 布衣三民

    我是草根說說,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成熟不一定是世故,而世故肯定是是成熟的人才能做到。因為成熟就是能看透某些狀況,而且能做到寵辱不驚,坐懷不亂。而世故是能看清局勢,而且也用世俗的方法去做了。我覺得成熟有些看破不說破的意思,而世故是指的看得破,而且按照套路也參與進去了做了。

    說簡單一點就是,成熟是表現,是形容詞,而世故含有動詞的意義,更傾向於動做和行為的表現。我們感覺人儘量做成熟的人,而不是世故的人。正所謂我看得透你的套路,但我不屑於你的行為。因為你看不透,很容易上當,很容易被人利用,很容易人家出賣了你,你還幫人家數錢。而世故多少都有些貶意,是不讓人欣賞的作為,給人的感覺很圓滑。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這才應該是成熟人的表現

    我們應該擁有的狀態是知世故而不事故,歷圓滑而彌天真,這是是《紅樓夢》這本書中用來形容平兒的話人可以天真但不能傻,一個人在歷經了種種事情之後,仍然保持內心的純淨,仍能內心豁達,容得下世故和套路,容得下滄海橫流。 但願這個世界,多一些成熟,少一些世故;多一些真誠,少一些虛偽;多一些赤誠相待,少一些迂迴圓滑。

  • 9 # 手機使用者63385609824

    首先要理解人類社會中,對成熟所指的含義,然後,再分析世故形容的究竟是什麼?

    人的成熟,一般指遇事理智對待,不慌張、不盲動,做事沉穩,考慮問題比較細緻周詳或全面,能分析出利弊得失,在社交中,能從對方或旁觀者的角度處理問題……

    世故帶有一些貶義,形容此人做事圓滑,舉動不讓人瞭解真實意圖,閱歷深厚讓別人看不透這個人的想法做法等。

    由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兩者有少量的交匯點,但多數情況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成熟與世故是不能泛泛的把兩者等同起來看待,世故的舉動中,有著一些成熟的言行舉止,但真正的成熟,是不會讓人感到世故。

  • 10 # 飛天巨龍

    說一個人很成熟,和說一個人老於世故,含義不完全一樣。.這裡有些差別。

    成熟,是說這個人思維能力發展到了一定成度了,已經很完善了,已經具備了能夠獨立思考,能正確認識人和各鍾事物。並有能力有辦法嚴肅認真的正確的處理好各種事件的發生,是具有正能量的人。

    老於世故我認為是這樣的人:是說這個人經歷了很多的事,社會經驗很豐富,遇到什麼事,他都能想辦法處理好,處事很圓滑,見什麼人說什話,遇什麼事,辦什麼事,很有一些辦法手段。他處理事情的方法,往往是採用中庸的方法,即調和的方法。

    我上述說的這兩種人有相同之處,都含有成熟的意思。後者甚至比前者更成熟。但又有細微的差別。前者我說處理事情能正確,嚴肅,認真,有正能量;而後者我說是處理事情能圓滑,有手段,。調和,中庸,原則上要比前者差些,辦法上,要比前者靈活些。這就是我說的內函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二者不是等同。各位網友,我說的是否明白,可評論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列腺鈣化是怎麼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