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糊塗糊塗小糊塗
-
2 # Q小姐的自愈室
古言云,施恩莫圖報,圖報莫施恩。
為什麼呢?因為不圖報還是恩,一旦圖報就變成交易;交易不公或認為不公,心理便不平衡,便容易產生怨氣,從而結怨。
這就是說,圖報有風險,施恩需謹慎。
施恩之後,能否得到回報且不論,連圖報的心理也不能有,否則就會有風險。既然如此,從一開始就不要施恩,不就完了?
更甚的是“施恩圖報非君子”。如果圖報連好人都不是,一不小心就便成小人啦,這個要求就太高啦。這就上升到道德高度。
看來“施恩”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既有利益上的風險又有道德上的風險。
可是,這麼難的事大家為什麼又樂於去幹呢?甚至每一個人都有“助人施恩”的經歷,而且一如既往地“助人為樂”。難道說凡夫俗子們都變成道德聖人了嗎?顯然不是。
問題是:助人為樂,“樂”從何來?
“助人”是因為別人遇到困難、面臨痛苦,本人出於同情而幫助別人。否則,豈不是自作多情、討好賣乖。
可是,別人遇難受苦,心情顯然“不樂”;如果本人是出於同情、感同身受,那麼本人的心情應該是與其同步的,應該是“不樂”的。而助人為樂的“樂”卻表明助人者與被助者在情感上並非同步:一個樂,一個不樂。那麼,出於同情而助人的“同情”的“同”字從何而來?矛盾!
當然,也可以辯解:看到別人受苦受難,我心裡也難受,我和別人的情感是同步的,心靈是共振的;出於同樣的心情(即同情)我才幫助別人,並不是為了“樂”而助人。
這個辯解的邏輯是:別人因受苦受難而難受——我跟著難受——我出於同情而助人——我和別人都不難受。簡言之,我難受——我助人——我不難受。亦然是為了“我不難受”,亦然是“圖報”。
如果是:我難受——我助人——我更加難受,“我”還會“助人”嗎?否命題顯然不成立,除非是自虐狂。
顯然,“施恩助人”的內在心理動機,另有隱情。
事實上,助人為樂的“樂”,以及出於同情的憐憫都只是表象,“樂”和“憐憫”的背後是助人時油然而生的飄飄然的優越感,是一種證明自我、肯定自我的方法,一種取悅自我、娛樂自我的活法,說到底還是利己,還是圖報。這與相反的行為“求人”一對比,情況就豁然明朗了。
求人要客氣,要示微。
為什麼要客氣?客氣僅僅是禮貌嘛?如果僅僅是面無表情地客套,僅僅是前臺服務員式的不卑不亢的禮貌用語,你能求到人嗎?不能!要求人就要真客氣,要討好式的客氣,要示微,要卑,要給予對方以優越感,要讓對方“樂”起來,然後才有對方因“樂”而助人,你才能達到求助的目的。
僅僅透過客氣和示微就能達到求人的目的,這已經是成本最低的求人方式了。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不僅要示微謙卑,還要擺困難裝可憐,拍胸脯下保證,好話說得一籮筐,然後才能求到人。
所以才有“求人難,求人難”的人生感慨。
這個“難”指的是什麼難?不是費多大的力,而是費多大的神,是指“燒香磕頭”“求爺爺告奶奶”“察言觀色賠小心”的難,是用尊嚴換施捨的難。
求人之難的“難”反襯出助人為樂的“樂”;助人之樂,樂就樂在那種飄飄欲仙的優越感。
例如,幫助陌生人提一下沉重的行李。由助人行為的價值體現出自我的價值(我還是個有用的人),並從被助者真誠的謝意中產生一種愜意的優越感。
可是,幫頂頭上司開車門提行李,還能產生這種愜意的優越感嗎?不能。雖然行為本身免去了上司的鞍馬勞頓,也有行為價值,但這種行為價值不能轉換成自我價值。相反,恰恰說明助人者位卑勢弱,不得不拍馬屁,其內心裡恨不得把上司的行李扔到垃圾桶裡去。
同樣是助人行為,卻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動機,併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
一種是“雪中送炭”,扶弱而示強,行為價值可以轉換成自我價值,能獲得優越感,有回報,屬於“助人為樂”。如扶貧濟弱、抱打不平、見義勇為、慈善公益等等皆屬此列。
另一種是“錦上添花”,附強而示弱,行為價值不能轉換成自我價值,體驗的是卑微低賤,圖謀的是更大利益,圖更大的報。如請客送禮、獻媚討好、溜鬚拍馬等等皆屬此列。雖然行為本身也是在助人,且助的力度甚至更大,但不是“為樂”,而是另有所圖。
因此,“助人為樂”存在一個必要前提條件:被助者在當下必須處於弱勢。
沒有這個條件就襯托不出助人者的強勢,助人者就體驗不到優越感,就達不到“樂”的效果,就不會產生“助人為樂”的助人動機和行為。換言之,只有被助者處於弱勢,才能襯托出助人者的強勢,才有助人者之樂,才有助人為樂的動機和行為。否定前件則否定後件。
這跟助人者的人品沒有必然聯絡。當然由“人品好”可以推出“助人為樂”,但由“助人為樂”並不能推出“人品好”。也就是說,“人品好”只是“助人為樂”的充分不必要條件。肯定前件則肯定後件,但肯定後件並不能肯定前件。——這便是“助人為樂”的實質。
“助人為樂”的標誌性人物莫過於雷鋒,笑容之燦爛也莫過於雷鋒。雷鋒付出的是生存保障之外的錢財和精力,有些甚至是舉手之勞,而獲得的是常人不可趨及的優越感、價值感、意義感和幸福感,是金不換的尊嚴和高貴。這也是報答,特殊的報答。
施恩怎麼“會”沒有報答呢,施恩的同時已經產生了回報——施恩者的強勢,受恩者的弱勢;施恩者飄飄欲仙的優越感,受恩者謙卑恭敬的低姿態。
如果什麼都沒有,誰幹?
做人最難的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敬。既然已經有了如此大的回報,還圖什麼報?再圖就變成索取了。
施恩莫圖報,憑什麼?憑的就是施恩的同時已經得到了回報,再圖回報就面臨風險,就不明智,遑論道德不道德。
所以,施恩莫圖報,圖報莫施恩。
-
3 # 追憶青春逝水年華
榮幸回覆問題。
個人贊同這句話。老話講: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不圖回報唯求心安。
賣恩求報處心積慮算計,遇人不淑不光會帶來失望痛苦還可能換來恩將仇報。
首先,知恩必報者自會銘記在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那出乎意料之外給自己驚喜。
漢代韓信小時候父母雙亡,常常餓肚子只好到淮水邊鉤魚,一個漂母見韓信餓得可憐,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都如此。韓信非常感激,對大娘說‘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你。”大娘卻生氣他說:“我是看你可憐才送飯給你吃,哪圖什麼報答!" 韓信後來受漢高祖劉邦賞識,立下赫赫戰功,被封楚王。他知恩必報設法找到大娘,送給她一千金作為報答。
本性善良的漂母一開始是不會想到一飯之恩會帶來千金回報。
其次,如為了賣恩求報可能適得其反。一開始就要算計要求對方回報,不但可能引起被受恩者反感還可能帶來報復,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不光是失落失望得不償失還要被恩將仇報。這種例子在生活中還算少嗎。
有的人受了別人恩惠,反而覺得別人對自己有虧欠,強行忽略別人的好,只記得別人不好的地方。
有的人受到別人的恩惠不滿足,反而覺得別人為自己做的不夠,反而恨上恩人,或者想從恩人身上得到更多,所以恩將仇報。
還有,要對合適物件施恩,要警醒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天性陰狠狡猾的如蛇似狼的小人不記恩惠反而得寸進尺索取,使恩人付出極大代價而不僅僅是失望和痛苦這麼簡單了。
《追憶青春似水年華》:
人本善良,對合適的物件施恩不求回報但求心安。付出使自己快樂。
-
4 # V來可期
那個人在幫別人的時候就算計著別人拿什麼來回報你呀!
幫別人量力而為,真心幫別人的是不會計較能不能得到回報的。你給討飯的一碗飯一塊錢能指望別人還你人情嗎?
疫情期間那些捐錢捐物的,還有老百姓親自送菜的,他們送的時候絕對沒有想過哪天別人會給他還點什麼回來。
別人有困難你適當幫點得到了真心的感謝就足夠了。
-
5 # la776
認同。
第一,施恩未必都可以得到好報。社會是複雜的,你不知道施恩的物件本質究竟是怎麼樣一個人。網上有個小段子可能大家都聽過:一個富人每天都會施捨給一個窮人相同的金額,但是有一天給少了,遭到了窮人的埋怨。一個不懂感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指望得到回報,可能嗎?失望痛苦是必然的。所以幫助別人不要期待對方對你感恩戴德,但求無愧於心。
第二,施恩圖報,降低了自己的品格,容易變得精於算計。如果施恩時刻計算收益的話。那麼沒有得到自己的預期,是不是會感到很難受?肯定的。如果施恩物件你認為應該幫助但是幫助以後可能沒有任何回報,所以當時你沒有伸出援手。事後會不會感到非常痛苦?肯定的。施恩計較得失,只會降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對於施恩,在可以保護自己的同時,有一些時候還是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誠然,沒有人不希望施恩後別人對自己心存感激。雖然社會是複雜的,人心是複雜的,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扶老人事件確實打擊了很多人想要助人的念頭。但是還是希望社會多一些真善美。
-
6 # 橘子清純
現實中,可以適當施恩但別指望圖報,否則會因此失望痛苦。
你好,我認同這句話。
選擇了施恩就別指望回報正所謂:“施恩不圖報,圖報不施恩。”在付出之前就應該想好,你付出是你自己的事情,與他人是否圖報無關。如果付出之時,就期待別人會回報你,當別人沒有按你預想的發展,你則會失望痛苦。
身邊有一個親戚對自己的妹妹很好,每次妹妹家很忙,忙不過來的時候,姐姐和姐夫都會去幫他們家幹活,因為妹妹一個人在家,妹夫在外打工。有時候,她姐姐和姐夫考慮到她一個人在家,自己的活都顧不上幹,也跑去幫妹妹分擔一些。
可後來,姐姐病了,姐夫找妹妹借點錢週轉一下。妹妹卻說:“這麼多年,難道連看病的錢都拿不出來嗎?”在姐姐病了的時候卻說出如此忘恩負義的話。姐姐和姐夫因此特別氣憤,沒有和她吵架,就是怎麼也想不通之前如此真心幫她反而這樣對待他們。
有時候,那些施恩也是你心甘情願的,但是別人是否圖報,我們左右不了。因此,施恩不要去指望別人圖報,不然只會讓自己更加受傷。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施恩你可以選擇施恩,但不要隨便施恩,不要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施恩。
你隨便施恩只會讓對方對你產生依賴感,更加依賴你,除此之外,別無好處。
一個人習慣了遇到問題找朋友幫助,朋友又是不懂得拒絕的人,慢慢地這個人只會更加依賴他的朋友,並且不懂得體諒自己的朋友。當某一天朋友如果突然幫不上忙,或者暫時幫不上忙,這種感恩可能會轉變成怨恨。
因此,不能隨便施恩,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不應逞強,不然適得其反。
施恩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應該享受付出的快樂,既然付出時候是心甘情願,那便是自己的事情。他人回不回報,也是別人的做法,我們無法干涉,也沒必要斤斤計較,做好自己就好,沒必要因為這些事情不開心。
回覆列表
我是認同的,因為人心很難預測,就像經常在路上找你伸手要錢的人,我會給自己備點零錢,不給太多,只為了當下我的心裡能過去,以後會如何這只是個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