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宇吐樓市
-
2 # 編嘴倫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情況,和工作需要來定義。買房:如果你需要結婚,丈母孃那邊需要你有房的話,這時候你就要考慮你需要買什麼樣的房,什麼樣的價格會合適你,又什麼樣的房丈母孃會喜歡,當然買不起可以你就要考慮要不要貸款什麼的了,不給我個人還是覺得買房比較實惠,萬一買了過個幾年房價漲了呢。租房:租房長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結了婚還是一直租房的話,只能說明你太失敗了,現在隨隨便便都能付個首付,就那10幾萬,夫妻倆省點要個一兩年也是可以了吧,然後再慢慢還房貸就好了,如果是工作需要,可以租個一兩年還是比較實惠的。 總而言之呢,我個人還是比較提倡買房,辛苦幾年就是你的了,何必大手大腳的花錢去租房呢,我們不是非洲不求上進的懶惰人種,我們中國人是積極向上的
-
3 # 猿日誌
買房啊,你想想買房,你可以在自己的房間發揮很多想象力,可以盡情打造愛的空間,而租房,要給房租,而且合租的人萬一不好,不講衛生。你會很難受的,就像現在的我一樣!
買房壓力確實有點大,不過,不逼自己一下,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加油
-
4 # 小白讀財經
2016年以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一路上揚,高房價成為了許多人的焦慮之源。但是10月份以來,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讓樓市極速冷卻。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大家愈發糾結了。
我們都想做出正確的選擇,獲得最好的結果。我們可能會自己去尋找資料,分析問題,找到答案。若對自己信心不足,還可能請教他人。可是,最後你會發現,租房好還是買房好,還是沒有答案。
由於,每個人所處的家庭,所在城市和經濟條件都各不相同,小白對此可能難以直接給出答案。不過,小白可以給你算清楚買房和租房背後的資料,告訴你真相。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租房的利弊。
我們總能在網路讀到這樣的文章,一對賣掉房子的夫妻帶著他們的小孩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的,由於沒有沉重的房貸負擔,租房最大的收穫就是自由。
那買房的利弊如何呢?
相信大家都知曉房貸的壓力,特別是夫妻上班,小孩上學的中年人士,真可謂步履蹣跚。
租房和買房的優缺點都已點明。那租房和買房的成本帳該怎麼算呢?
假設,某君在深圳看上了彩田附近83平的房子(三房兩廳),該住房可租可售。如果租房,房租7000元。如果買房,該房總價是700萬元。因為稅費和評估費用對房屋的長期價值評估佔比不是太高,小白分析的時候,暫時不考慮其影響。
小白列出五年的租房和貸款成本。
租房的5年成本:42萬;
買房的5年成本:210萬(首付)+192萬(貸款)=402萬
是不是覺得租房的成本更低,更有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不過,小白要說的是,這可能只是“靜態”的錯覺。深圳2007年的房價僅為12750元/平方,2008年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房價小幅下跌至12257元/平方。但是在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刺激下,房價快速飆升,至2016年,深圳二手住宅均價已達54897元/平方。房價10年間,上漲了430.56%。回想當時情景,有多少人對於房價的走勢看走眼了呢。
是不是看了深圳房價走勢圖,就此推斷未來一線城市房價會繼續上漲,並認為小白鼓勵大家買房呢?小白想說“不是”。小白分析買房和租房的成本,並將深圳10年來的價格攤開,讓大家知道買房和租房不是一回事。租房基本為了方便工作,方便生活,而買房則更多是一項投資行為。雖然大部分人都喜歡買房後,細緻裝修,認真佈置自己的家,可是我們貸款買來的房子每個月都需要支付房貸,房子的價值也緊隨市場波動。
深圳2007年的平均工資為3233元/月,而2016年為8141元/月,增長了2.51倍。小白知道你的工資增長沒有房價快。可是作為推動房價上漲動力的“貨幣”,深圳本外幣存款從2006年的1424.83億上漲至2015年的5778.9億,上漲了405.58%。長期定居人口流動指標的”中小學生“人數從2006年的31.96萬飆升至125萬,上漲391.11%。我們可以發現不斷湧入的人流和資金流,但深圳的土地面積卻不會增加,其中房價的上漲邏輯不難理解。
所以你若問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小白的回答:租房就租方便你工作和生活,而且z租金實惠的房子;買房就買人口流入和資金流入的城市房子。若要二者兼顧,可以選擇房價不高,工資水平不錯且人口和資金都流入的優質二線城市。小白相信在這樣的城市工作,買房都會讓你身心舒暢。
-
5 # 太平洋家居網
其實說心裡話,要是資金充足,毫無壓力的話,相信買房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吧。畢竟租房雖然有種分期付款的感覺,可是畢竟是別人的房子,缺少了歸屬感。而且,中國人都很在意家帶來的安心的感覺,這個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即使再樓價高的嚇人的一線城市,都要努力買下一套房子的原因。
當然,這個也只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而現實是,如今大部分的適婚男女(這一類買房更是成為剛需),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面對高額的首付和月供,都是挺吃力的。所以,面對如今的大環境,是租房還是買房?
這個說法當然有道理,但是,生活是有限的。人的一生或許就是短短几十年,每一天都應該珍惜和好好的過。如果,每天每月每年,都在貸款的壓力下喘不過氣來,那麼,如此影響生活質量的買房,還不如租一套不錯的房子,享受著富足的生活,繼續買房的攢錢計劃呢。所以,小編認為,還房貸的錢,在總收入的二分之一甚至最好是三分之一,這樣更能保證生活質量和麵對未知的一些生活突發狀況。
所以,房子要買,可是要在自己的經濟承擔範圍內買,在保證自己生活質量的前提下買。這樣的人生才會更美好一些。
-
6 # 孟祥遠
【你願意買房還是更願意租房?我的建議還是要買房!】
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第一、文化上,這是中國長久以來的一個社會文化。在房產方面,自古以來講究“成家立業”,要先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才能成家;另外,中國流行一種丈母孃文化,“想洞房,先買房”這是多數丈母孃對女婿的要求之一。之前有調查資料顯示,60.7%的女性都認為,房子乃結婚必需品,且房產落在妻子名下的比例已從07年的23.8%蹦到了11年的32.5%。這也是現代社會出現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第二、我們的市場,缺乏一個有關於租房的法律法規,對租房者的合理權益進行保障。對於租房的人來說,內心深處永遠都會有一種漂泊感,不會真正的感受到安定。租房子,房東不願意給你住或者房東將房產出售,就必須得走人,租房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另外,一線城市及熱點二三線的城市正在上漲,這麼多年,雖然房價有調整,但租金卻從未下跌。
第三、房產本身具有資本性,作為資產房產可以升值,但租房是一個消費品,不能升值,租金會漲,但那不是租客的收益,這是最大的區別。很多人寧願貸款買房不願意租房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買房可以讓財富增值保值,租房子需要支付租金,還不如把租金變成還房貸,房子終究還是自己的。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之後,人們會有一種歸屬感,能更好的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另外,在生活配套方面,很多的社會福利都和住房有關,這種觀念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
7 # 吳爸爸網路歷險記
應該說大多數人都願意買房,而不願意租房,理由如下:
1、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就要“居要有其屋”,“三十而立,成家立業”的說法,可見房子多數人的人生中所處的地位。在一個城市買房就有歸屬感,租房永遠沒歸屬感。
2、雖然現在說租售同權,但是再怎麼說在當下租售同權相關配套政策還沒下來之前,租房真的沒辦法和自有的房子同權。自己的房子可以一直住下去,想怎麼住就怎麼住,租的房子絕對做不到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而且,租房老是搬家,感覺居無定所。
3、買房除了交完首付款,每個月會還貸款,但是還款額度一般在還款期內是保持不變的,即使基準利率有浮動,但是浮動比例也不會太大,每個月還款基本保持穩定。而且還貸是有期限的,最後房子還是自己的,是個人財富但是租房會發生每年租金都不一樣的情況,逐年上漲,最後租房的成本會越來越高。而且租房是一直租下去的,最後房子是別人的。
所以,怎麼分析,能買房還是買房,買房肯定比租房好太多了。
-
8 # 旅途147028756
有能力還是買嘍,可以隨意收拾安排打理,那是自己的家。租的話要看價格合適啊,如果比還貸利率還貴又不能常住三天兩頭打游擊那還租什麼鬼!說外華人都租的,你能和人家比嗎,人家工作生活不受戶口限制吧,看病不受醫保限制吧。比如外華人來中國工作的,都是老婆孩子都跟來,租房子都挺高檔次。不知對不對?
-
9 # 大話精神
對於我來說,還是更願意買房。因為在我心裡,能有一個家就像船可以有停泊靠岸的地方,一個穩定的房子會給我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全感,會讓我明白這個房子是我的,雖然我還在還房貸或者生活拮据,但是我知道我還有個房子可以讓我在晚上細細的呵護我白天所受到的傷。它雖然不是一個人只是一個空間,但是卻可以給我莫大的鼓勵和安慰。
而租來的房子卻不會給我這種感覺,在我心裡它不是專屬於我的,很有可能就會因為漲房租讓我被迫離開這個房子,它也會向別人張開懷抱去容納別人住進去,它不會屬於我,在我眼裡就像一個多情又冷酷的女人。它也不會給我一種家的感覺,讓我有種每個月拿錢給別人的感覺。如果我有一個房子或者是一個家,那麼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還房貸,可以住在屬於我的天地,而租房子則會讓我感覺不切實際。
-
10 # 山東盧雲
本來我傾向於租房的,想去哪兒工作就去哪兒,不被房子羈絆,後來幾次租房經歷讓我改變看法。在國內租了三次房,退租的時候都很不愉快,第一次房東找了個藉口把押金幾乎扣光了,城中村的房東素質不高訛點錢可以理解,第二次找了個高檔小區,房租雖高但房東是政府公職人員,想來講道理一些,結果退租的時候明明談好了,由於我急著出國,讓朋友幫忙取回押金,結果這貨見我出國了就不認了,順便提一下,這個房東名下多套商品房,卻住著保障性住房,開著幾十萬的車到處收租,撕破臉後言談舉止如無賴,至今想來汗顏。第三次租房退房時房東根本不接電話,看門大媽也表示沒辦法,她只是替人收租的,房東看準了我們這些流動頻繁的人,由於要急著去別的地方,押金能坑則坑。唯一一次感受好一點的租房經歷是在國外,房東是個新加坡人,祖籍上海,需要用英語才能交流,回國的時候由於水電費的賬單一個月後才能出來,房東要求一個月後才結賬,我等不及回國了,六千多的押金,本來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沒想到一個月後除了扣了幾百的水電及清掃費用,其它的都退到我卡里了。現在長居國內,雖然還是到處跑,但是真的不想租房了,租房這種事情會讓你懷疑什麼是真善美,人壞起來毫無底線。
回覆列表
其實在此之前,安家融媒一直強調,從目前國家對房地產的態度來看,標誌著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炒房者會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而剛需購房者的利好會越來越多,租房時代並非意味著大家都去租房,而是租房市場會更加健全和完善,相信記憶力好的人會記得我曾無數次說過此話。還有我還表達過,說租售同權並非意味著你明天將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並不是說大家也不用努力了,就等著跟人家買房享受一樣的權利了。甚至還有的說,太好了,在大城市也可以享受如此待遇了,更有人反對說,想什麼呢?如果租售同權,大城市的學區房還不擠爆了?我還說過,這是未來工作的一種方向和目標,儘量保證更多人的權利,讓更多人都能夠享受到居住的權利。這兩種人都有問題,一種全盤否定,一種過於樂觀甚至有點不自量力。說不自量力該如何理解?也就是說,有人認為租售同權就應該跟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我也說過,不要著急,緊著戶籍人口安排那也是公平的,況且如果滿足了他們,至少他們就不會跟你一起爭別的居住形式了。
真的有時候我們應該讓自己清醒一點,能不能動點腦子想事情,國家在努力幫大家爭取利益,但是人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這麼多年不可能全接受,況且市場的問題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解決。
所以我也經常跟大家講,要分清自己的身份,有錢人住豪宅,沒錢人租房,這是天經地義的,豪宅就是有錢人的剛需,租房就是剛畢業大學生們的剛需。甚至有的人總是異想天開,想著不幹活就等著分有錢人的錢,這是一種什麼思想在作怪?
我認真看了下那個影片,我發現原來這篇文章《央視名嘴:你傻啊,只要有可能當然要買房啊,怎麼能租呢!》同樣是標題黨,或者是別有用心,或者根本就是無知。安家融媒絲毫沒有從中看到白巖松反對租房,更沒有罵租房人傻,其實從他說話的語境能看出來,他是就過去這些年包括現在人們的觀念和意識裡對租房的一種認識的引述,在傳統觀念裡,大家都會覺得選擇租房而不買房那就是傻,一是本身租房各種苦惱纏身,二是買房不僅能保值還能增值,安家融媒認為,原因很簡單,就因為租賃市場不完善不成熟,對租賃市場的監管也比較不夠,加上買房的都覺得賺錢了,所以買房成了賺錢的工具。如果買房不賺錢,試試看,還有這麼多人這麼說嗎?
用白巖松的話說就是,“你傻啊!只要有可能當然要買啊!怎麼能租呢?為什麼這樣說啊,因為租房相當於肉包子打狗,刷刷往外扔錢;那買房子呢,買房子是肉包子都能變成狗,它會升值啊!”
說到了點上,買房會增值賺錢。不過當說到,買房好還是租房好時,安家融媒想說,很多人沒資格也沒有機會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高昂的房子價格讓人望而生畏,想買房至少有個前提,那就是總得有點首付的積累吧,也就是說你得有一定的錢。
這要是擱過去,有點錢或者首付不夠也有各種貸款機構幫你,那是因為房地產市場大好的時候,如今不一樣了,時代變了,在信貸收緊的政策環境下,在減槓桿的背景下,再透過槓桿買房變得會越來越難,特別是炒房者。
資料顯示,7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上升至4.99%,相當於基準利率1.02倍,這是繼2013年出現全面基準利率後,時隔四年全國範圍內首套房貸款再現全面迴歸基準利率。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金融環境正逐漸步入嚴控和收緊的通道。不僅是房貸,從資金埠來看,銀行之間的借貸成本也有所上升,隨著此類成本上升的效應傳導,銀行和購房者之間的借貸成本也會開始提高。
說實話,對於首套房的房貸恢復到基準利率甚至更高一些,我也始料未及,不過客觀講,利率不優惠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你或許會說以前都是優惠啊,沒錯,以前就是鼓勵你買房,誰都買,現在國家為了防範不必要的風 險就要對買房進行控制。而且提高的不只是首套房,不應該單獨把首套房提出來說,應該說是全面都在收緊。
表面看來,在打擊炒房者的同時,剛需也被傷及,其實隨著市場的淨化,炒房者的退出,市場會更加健康穩定。對於剛需絕對是好事,我們不能過於誇大利率上浮對剛需購房者的影響。
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家在釋放一個訊號,那就是引導大家健康的居住生活方式,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如果僅此而已絕對不夠,從加大住房供給,從空前絕後的推出租房大利好,我們都發現,市場真的要變了,廣州、上海提出租售同權,如今廣州、成都紛紛要成立國有租房公司。由此可見,國家對改善大家未來居住條件在做多大的努力。
這足以說明,未來的房地產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理高房 價絕非只是停留在對價格的調整上,而是從多渠道解決住房問題,待需求都相繼滿足後,房子不缺的時代終究會來。
我們看一看今天的新聞,《京住 建 委:將制定政策引導單身青年先租房》、《京住 建 委:共有產權住房可辦理落戶、入學》、《京住 建 委:今年已推出19個企業自持租賃房專案》。你大概也明白,國家大力推行租賃市場的意圖了,那就是引導正確的住房價值觀。對於年輕人來說,你不租房買得起嗎?所以租房沒得選擇,是被迫的。
白巖松也說到了,未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從國家對解決大家住房問題的力度和決心上我們是有信心的,但是其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等不起的等不及的或者接受不了的不買房怎麼辦?該買還是要買的啊。所以有時候不能聽風就是雨,更不能聽風想不到雨,這都是兩個極端的錯誤。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該買就買,能租也可以租。
但有一點安家融媒想宣告,以前大家的認識在未來一定會改變,因為以前你買不起房可以加槓桿,如今不一樣了,以前就買房一條路,如今租房也會極力實現與買房同等的待遇,這也是一個方向,在緩解房地產市場壓力的前提下,在炒房者無利可圖的背景下,剛需真的迎來了大利好,至少你沒必要跟風搶房了。或許到時候買房與租房僅僅是一種概念上的差別,從居住角度而言沒有任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