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球科普局
-
2 # 石門李曾
曹操以獻刀為名刺殺董卓未遂,從此不得不“散家財,合義兵”另起爐灶了。就是在這次落荒而逃途中,曹操說出了他那句令自己和世人都掉下巴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安徽亳州人,官宦(也可以認為是“宦官”)之後,被舉為孝廉。整部《三國演義》中當之無愧排名第一的大政治家。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常玩弄漢獻帝於掌股之間,並將皇帝的老丈人董承逼迫而死。曹操鄙視董卓專權卻比董卓伎倆更加卑劣,何其毒也!
曹操煮青梅酒與儼然已成皇叔的劉備論英雄,問他當今世上誰是真正的英雄?劉備顧左右而言他,曹操均不以為然。當劉備反問曹操時,曹操區區幾個字“唯使君與操耳”嚇得劉備
把吃飯的筷子掉到了地上,不得不捲鋪蓋走人了!
曹操求賢若渴,平生最佩服的恐怕就是義薄雲天的關雲長了。曹操為了收降關羽甚至屈身與他約法三章;曹操知人善任,注重民主又善於集中,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個“民主集中制”運用得是爐火純青!
“官渡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曹操以區區七萬人對陣河北七十萬大軍,最後打得袁紹全軍覆沒,連找牙的機會都沒留給對方。
戰爭勝利後,曹操清點戰利品時,看到不少自己部下私自勾結袁紹的信,當眾一把火燒掉,並解釋到:“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僅上述這兩點就與他的勁敵袁紹截然不同。袁紹是外寬內忌、用人還疑,反覆無常、優柔寡斷,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一首《觀滄海》胸懷天下、志在四方,何其浪漫,何其偉哉!不過在這裡想說個題外話,我在地圖上測了下距,現在的河北昌黎碣石山和渤海海岸線的直線距離將近30公里,如果曹操穿越到現在,無論他的眼神再好天氣再晴朗海浪再大,也不會看到“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景觀的。至於箇中原因我覺得還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曾在這裡入過海,造就了一片嶄新的土地以致海岸線後退,真是滄海桑田啊!
對於曹操,《官渡之戰》使他好嗨呦,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官渡之戰》這場著名的戰爭曹操贏得有多漂亮,另一場更有名的戰爭就輸得有多慘!
-
3 # 折梅相問
歷代對曹操褒貶不一,但是我一直都是曹操的狂熱粉絲,如魯迅所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我也一直很喜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可惜了曹操一直處在講究出身時代。
憑他的文韜武略,政治才能軍事才能,我覺得都是中國歷史上的佼佼者。從煮酒論英雄吹過的牛逼都一一實現到最後統一北方三足鼎立,成功的原因概論起來,首先是自身的能力足夠強大,能夠識人用人,還能團結這幫人。也正是這樣的用人之道,曹操的地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壯大起來。
曹操手下謀士和武將也是當時最多的,能夠合理的用人,能夠將這一大幫人團結起來為我所用這便是成功的一大關鍵,具體來看曹操對待人才的特點,純屬個人觀點
一 不拘一格
唯才是舉,不計恩仇,不計德行,典型的就是張繡賈詡,弄死曹操兒子和保鏢典韋,差點弄死曹操,還有品行不端的郭嘉,就這樣的人,照樣用,而且也確實在曹操成功的路上有很大的幫助。
二 推誠取信
曹操這邊的人多且雜,而且又是這樣動亂的年代,自然彼此之間互相猜忌的事情肯定是有的,反而曹操陣營之中沒有誰爭權奪利,彼此之間勾心鬥角致使功敗垂成的,都是大家把命運綁在一起齊心協力效忠於曹操麾下。
三 虛懷若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曹操對袁紹謀士許攸的態度就有所不同,對之倒履相迎,許攸獻計出力使得官渡大捷。孫權劉備均嫌龐統醜陋,不肯重用,也只有曹老闆上來就是無比信任。
四 賞罰分明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刑賞信正,必驗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暗化矣。曹操在這方面最典型就是割發代首,對於禁的提拔重也都體現了曹操用人這一特點。
-
4 # 幾世浮沉幾飄零
曹操對人才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不太一樣的,當時社會風氣是德才兼備注意呀是德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才能而曹操用人則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舉,是要推薦的人務必要有才能就算你有一些德行上缺點不是什麼大的過錯這個人我還是可以用的。
有一個關於曹操用人的小故事,陳群當時因郭嘉行為上不點檢(可能是醉酒 女人等)向曹操參了他一本,曹操一邊褒獎陳群檢舉有功另一方面從來不為這些禮法問題去勸說郭嘉甚至還暗暗為郭嘉生活作風喝彩並且常年把郭嘉帶在身邊,也只有曹操這樣的君主才能敢於用郭嘉這種敢於挑戰禮法的人,還想託付後事給郭嘉。
-
5 # 書硯觀世
高瞻遠矚的曹操在給自己隊伍尋訪人才的時候還採取了挖人才策略,挖不到諸葛亮就挖劉備,連敵方人才都挖體現了曹操對人才的重要,特別重視給自己能夠在事業上帶來幫助的人,對這些人是唯才是舉,曹操對自己尋訪到的人才,文官在商議軍中大事能夠給自己提出最好的謀略。曹操覺得提議很好,而且還採納了,在戰役中大獲全勝,曹操就會向天子上表這位謀士給他連升三級官職,同樣曹操對錶現戰鬥力突出的武將也是給重賞。
曹操每次攻下一座城池都是對敵方的大將收攬在自己帳下,曹操是愛英雄的特別是忠義之人,而忠義之人也喜歡追隨曹操,之所以曹操能夠取得成功,也是體現了曹操的領導能力,對手下的人關心、捨得給待遇、軍紀嚴明、賞罰分明,手下的人都是忠心效命死心塌地跟隨都是曹操能成功的因素。
-
6 # 柳樟筆劍
曹操的用人之道就是他的成功之道,提出“唯才是舉”,而非“德才兼備”,在亂世把才能擺在第一位,也是實事求是的非常之時採取非常之道。當然這樣也會帶來後遺症,司馬懿就是這樣的用人標準下留下來的,結果葬送了曹家皇朝。
曹操用人重實際而不重虛名,重能力而不重德行,按照這個標準招攬了大批的文臣武將,讓他有了逐鹿中原、一爭天下的雄厚資本。他的具體做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在名與實的取捨上,更注重實際,而不是名聲,有的人名聲不好,但是確實有才也會使用。就像劉邦用陳平一樣,把才能先發揮出來,名聲可以慢慢改變嘛。
其二,在德與才的取捨上,突出才的重要性,但是並不是說他就一點都不看重德行了,能夠德才兼備當然好,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當然先取熊掌。
其三,在降與叛的取捨上,更是講究實際。打敗袁紹後,對那些之前與袁紹暗通款曲的人的證據,能夠付之一炬,不計前嫌,十分難得。呂布在白門樓被擒之後,曹操本也想放他一馬,可惜劉備一句話,斷送了呂布小命。
其四,在大與小的取捨上,善於抓大放小。比如郭嘉是重要的謀士,但生活作風不好,被陳群舉報過好多回,但曹操並沒有懲罰郭嘉,但也同時獎勵陳群,只要道德底線不突破,對那些無傷大雅的事,往往該放就放,畢竟人無完人。
所以,總的來說,曹操的用人還是和很精準大氣的,像海納百川,既可以接納乾淨的水,也可以接納渾濁的水,沒有對人才吹毛求疵。真正要成大事,也不能一概追求“清一色”,否則靠一些只會清談而無實能的人去打天下,是萬萬行不通的。
-
7 # 厲無邪
這個話題太大,值得展開的點太多。我就提一個點吧。
我覺得曹操的成功之處,在於曹操天下為公無私心。
得民心的張角,一朝起義,八州響應。得軍隊的董卓,幽並雍涼,邊軍精銳。得士心的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朝野。
這些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政治勢力。
張角失敗是因為漢朝氣數未盡,他為了私利妄起干戈。董卓失敗是因為暴戾無仁,一朝大權得握而人心盡失。袁氏失敗是因為私心太重,雖得士族之望而一心自立。
而曹操做了什麼?
天下未亂之時,他是一方能吏,在洛陽設五色棒整頓法紀,在地方打壓豪強,扶持民生。
黃巾起義之時,他又率軍隊打擊黃巾,維護漢室。和皇甫嵩聯手擊敗波才。
董卓暴亂,他起義討董。
漢室傾頹,他維穩地方。降兗州百萬黃巾之亂。
獻帝東逃,他第一個迎接。奉天子以討不臣。
相比上面那些勢力,曹操沒有自己的勢力,他第一支軍隊成型於受降兗州黃巾,而這時候連劉備都已經幾起幾落了。而且宦官之後的身世,他的口碑最初可能是負面的。
可是當上面那些人為了自己利益斤斤計較的時候,只有他是天下需要什麼他做什麼。
他一直做天下人想做的事,所以天下人都投奔他。
換成今天的話術,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張角,董卓,袁紹袁術都飛起來過,他們都有自己的風口。但是因為自己的關係,他們都只佔了一個風口。
只有曹操,因為無私,所以參與了所有的風口。
-
8 # 戲說電影hhh
導語:亂世奸雄,傳奇創業者--曹操終成魏武大業,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他又是如何用人的?
歷史對曹操本人評價褒貶不一,但沒人敢否認曹操的功績。那曹操為什麼能成功呢?
曹操本是宦官之後,從小就立下“我治天下”的創業目標。曹操成功的關鍵之處,在於他善於用人。
要想創業成功,沒有人才可不行。曹操不僅善籠絡人才,還很會識人。眼光老辣勝過如今的獵頭。
科舉制盛行前,人才的選拔制度是舉薦制,這種推舉賢能之人的方法,前期還能推舉有德之人,後期被高官用來拉幫結夥,培養黨羽。那些出身貧寒,身份卑微的有才之士,苦於報國無門。
曹操卻反其道行之,不採用舉薦制,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曹操的選人秘訣是:你有才華就用你,不看你短板:譬如楊修愛財,對犯罪的楊修從輕處罰,還重用他;許攸有道德瑕疵,家人犯罪怕被牽連才投奔曹操,他也不介意,依舊收留他;郭嘉雖善謀略,但為人狂妄,曹操力排眾議用他。
曹操還善於籠絡人心,人才死了,他嚎啕大哭;人才投奔,他激動的鞋子都不穿就出門迎接。這樣的場面聲勢造起來,自然全天下的名士都想投奔他。
前面咱們說過,曹操眼光毒辣。為官清廉的崔琰,曹操把他放在選幹部的崗位上;做事踏實的任俊,曹操讓他去屯田。於是官場廉潔,屯田制也順利實施。善於用人,還善於籠絡人心,曹操的事業不旺盛,那誰旺盛呢?
-
9 # 史學蟲洞
曹操用人選材確是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曹魏政權除了佔有天時,擁有各類優秀人才也是其較吳、蜀強盛的原因。
最難能可貴的是曹操用人不計前嫌:
1.不殺陳琳--操方欲起行,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操視之,乃陳琳也。操謂之曰:“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操憐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
--同樣的事,要是劉備或是孫權,陳琳也許就沒這麼幸運了!
2.既往不咎--(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劉備就沒這個大度。
另外從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對龐統的態度上,誰優誰劣便已一目瞭然:
--操聞鳳雛先生來,親自出帳迎入,分賓主坐定,問曰:“周瑜年幼,恃才欺眾,不用良謀。操久聞先生大名,今得惠顧,乞不吝教誨。”......操大喜。回寨,請入帳中,置酒共飲,同說兵機。統高談雄辯,應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
--於是魯肅邀請龐統入見孫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問曰:“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權曰:“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統笑曰:“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權平生最喜周瑜,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乃謂統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統長嘆一聲而出。魯肅曰:“主公何不用龐士元?”權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肅曰:“赤壁鏖兵之時,此人曾獻連環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權曰:“此時乃曹操自欲釘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玄德久聞統名,便教請入相見。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乃問統曰:“足下遠來不易?”統不拿出魯肅、孔明書投呈,但答曰:“聞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玄德曰:“荊楚稍定,苦無閒職。此去東北一百三十里,有一縣名耒陽縣,缺一縣宰,屈公任之,如後有缺,卻當重用。”統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學動之,見孔明不在,只得勉強相辭而去。
讀三國,每每讀到落鳳坡英才早逝,不覺潸然淚下:
--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後人有詩嘆曰:“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預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即使是大大貶低曹操的三國演義,亦沒有貶低曹操的識人之能。
從士兵中提拔樂進,于禁
從投降將領中提拔張遼徐晃張合龐德
這些都是後期魏國的棟樑
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曹操,才是三國裡面最懂得用人,最大度的領導人。
-
10 # 跳跳的蝸牛
首先我們來看看曹操的用人之道:唯才是舉,尤愛士族。曹操他是整個中國歷史上個人認為應該是最不講究英雄出處的一個人,不管你是歪瓜裂棗,還是缺胳膊少腿,還是品行不端正。對他來說通通無所謂,只要你有你點特長,優點就行。漢朝從老子的無為而治到董仲舒的儒教,都特別注重的是出身以及品德,品德不好,再有才也沒用。所以一直施行的是舉孝廉制,淘汰掉品德不好的人,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真正的來說比科舉不會容易。
曹操手低的人物裡真的魚龍混雜,有雞鳴狗盜,偷雞摸狗,聲色犬馬,佔山為寇之輩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很多罵曹操,專門打曹操的也很多。呂布這種反覆無常的要不是劉備的話曹操還想收尾為己用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其實很多人也只是說說而已,而曹操真正做到了。
成功之道這個就不太好講了,大的慨括就是,會識人,會用人,會管人,會拉攏人。而且曹操肯定腹黑,該狠時對自己都豪不留情,認定的事情從不言棄。但對人對事其實都特別好。你看他手裡從兵到將沒有誰說是亂的,也沒說出現過什麼矛盾的。像這種人我認為成功是必然的,在亂世裡是肯定會有所作為的。
回覆列表
曹操的用人之道我總結兩點:唯才是用、為我所用
何為唯才是用?
唯才是用就是不管這個人品行如何,只要他有能力把事情辦好就提拔他推薦他,用很簡單的一句話說就是:“不管黑貓白貓,能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我們拿曹操用郭嘉這個例子來舉例,現代人對郭嘉的評價是非常高的,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是對郭嘉這種人才能力的肯定,郭嘉幫助曹操一舉平定了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才讓曹操有了一統天下的本錢。但是郭嘉這個人的人品著實不怎麼樣,可以說吃喝嫖賭樣樣在行。
(影視劇飾郭嘉)
何為為我所用?
為我所用的意思就是你能辦事,但是你要能為我辦事,如果你有辦事能力卻不能為我辦事,那這樣的人才也不用,拿曹操用許攸的例子來說,許攸可以說幫了曹操一個大忙,給曹操獻計,讓曹操火燒烏巢袁紹的糧倉,最終曹操一把大火把袁紹的糧倉燒了個乾淨,還真就贏了。從這以後許攸得意忘形,加上曹操和許攸從小就認識,許攸對主公曹操大為不敬,到處嘚瑟說曹家父子如果不是因為他就沒有今天,而且還在公共場合大叫曹操的小名“阿瞞”,“阿瞞阿瞞”的到處叫,搞得曹操實在忍無可忍,最終找了個藉口殺了許攸。
(影視劇飾許攸)
正是因為曹操在建立基業的初期使用了這種簡單粗暴的用人方式,才讓魏華人才聚集,最終取得了三國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