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甸原富利

    習字不足兩年的人以為,先學規矩(臨摹先賢的楷書)。再學意境(臨摹先賢行楷,揣摩字意)。學好了,再談發揮(所謂的“作品”)。

    付上拙筆臨摹(今日功課),請師友指正

  • 2 # 壹庸方室

    學書法,是學習意境了還是學習規矩了!可能兩者有著一定的內在關聯,但是,這兩個問題不在同一個層面,相對而言,還是在認知上相對比較清晰的。

    書法的意境之學

    談到書法的意境,相對而言都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書法的藝術,其實就是感情,脾性,精神,等內在修養的表達,其實,意境的東西不是想學就能學的來的。學習第一行書的人比比皆是,沒有幾個人專門製造當時的氛圍,去品嚐當時的意境。再說了,就算你能嘗試到當時的意境,難道你就可以寫出第一行書的成就嗎。顯然不是這樣的。第二行書書寫時的意境更是糟糕,估計更沒有去這樣學習意境了。

    書法之規矩學習

    其實,書法的學習就是規矩的學習,這些規矩,就是古人定下來的。壹庸始終認為,書法的學習其實就是技術的學習,這些技術被應用在書法的任何一個環節,比如提按,使轉,呼應,收放等等,儘管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程度不同,但是原理始終不會變化,這就是規矩。

    尤其是在學習之初,書法的學習就是技術的學習,也是規矩的學習,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也可以去嘗試著體會一下意境的東西,但這個東西,說起來簡單,學習起來筆規矩和技術更難,因為更難把握。

  • 3 # 小學一級教師

    我練了十幾年書法,全是基本功,姑且叫作規矩吧。其中,絕大多數是臨帖,創作極少。

    意境在哪呢?還不是在書法作品裡。你只有透過不停地臨帖,不停地揣摩,才能領會到所謂的意境。

  • 4 # 筆尖寫字課堂

    “學書法,學意境還是學規矩?”我的觀點是:學書法當然是學規矩,因為意境是學不來的,但是學好了規矩意境自然就來了,因為書法的規矩就是法則,具體包括筆法、結構、章法三個大的方面,書法的意境是建立在我以上所說的這些法則當中的,所以,書法意境以規矩為載體,學好了筆法、結構、章法何愁意境不佳呢?

    所以,學書法首先是學規矩,也就是要掌握法度,包括筆法、結構、章法。

    第一,筆法是書法規矩的起點

    孫過庭說過:

    “一點乃一字之準,一字乃終篇之準。”

    這“一點”概括的就是筆法,也就說明了筆法是書法規矩的起點。

    我們學習書法,無論是學哪種書體,都是從筆法入手的。

    《法書苑》中說:

    “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這就是說,王羲之學習書法,將“永字八法”的筆法技巧學習了十五年,就能做到會通精化了,這更加說明了筆法在書法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

    〔王羲之書法〕

    例如我們看歐陽詢的楷書書法,後人稱讚他的書法險峻刻厲,如刀劈斧剁一般,首先的著眼點就是他的筆畫以及與之對應的筆法。

    〔歐陽詢楷書單字〕

    以歐陽詢的楷書為例,他的筆法是他精妙楷書的起點,而歐陽詢在筆法上的精準把控則在於起行收三個階段。

    歐陽詢楷書筆法的“刀劈斧剁”之勢就是在一起一收中刻畫出來的,就拿橫畫來說,歐陽詢的楷書橫畫一般為方頭起筆,形成一個切角,乾淨利落,一絲不苟,中間行筆變細,顯得遒勁有力,收筆與顏體不同,順勢收筆,也是方筆收尾,所以首尾顯得果斷堅定。

    所以《續書斷》中說歐陽詢書法:

    “點畫工妙,意態精密,無以尚也。”

    由於筆法是書法規矩的起點,所以歷代楷書大家均在筆法上用功甚深,鍾張羲獻,歐顏柳趙等書法大家的書法筆法精到至極,精妙的筆法產生神態生動的筆畫,僅僅在筆法上,古代書法家就可以表現出不俗的意境出來。

    第二,結構是書法規矩的具體體現

    清代書法理論家馮武先生在《書法正傳》中說:

    “學書者,既知用筆之訣,尤須博觀古帖,與結構佈置,行間疏密,照應起伏,正變巧拙,無不默識於心,務使下筆之際,無一點一畫,不自法帖中來,然後能成家數。”

    在書法中,結構又稱為取勢,從取勢這個角度出發,結構也是體現意境的重要環節,例如魏晉時期的小楷,大多數取斜勢,通篇高古,而唐代的楷書取勢則是端莊嚴謹,顯得中正平和,又比如有些楷書筆筆送到,絕不粘連,而有著楷書在結構上絲絲牽連,這是取勢不同造成的,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意境情態。

    我們知道,學習書法強調學從規矩,要從規矩法度入手,而結構就是體現規矩的重要一環,具體來說在結構中,筆畫等距,布白勻稱,穿插避讓,中宮收緊,四周放射等是最重要的結構原則,要想體現書法意境,就要先遵循這些法則,只要遵守法則,意境自然躍然紙上。

    〔結構法則:中宮收緊,外部放展〕

    倘若不遵守書法結構方面的法則,就如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所說的那樣:

    “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在結構上不深究其理,而是“信筆為體,聚墨成形”,構建一個合理的字尚且做不到,又怎能把書法的意境體現出來呢?所以要想把書法的意境順利體現,就不得不重視結構之法!

    第三,章法是意境的集中體現

    不論是孫過庭所說的:“一字乃終篇之準”,還是包世臣所說的:“聚字成篇,積畫成字”。說的都是書法的章法,而章法又是由前面提到的筆法、結構有機組合而成的。

    為什麼說章法是書法意境的集中體現呢?因為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章法安排和佈局意識。

    例如我們來梳理一下各種書體的章法排列就知道了。

    篆書、隸書、楷書同屬正書,他的章法佈局工整、平穩、端莊,具有一種整飭的美感。

    〔楷書的意境體現在正氣充盈其間〕

    而這三種書體中,又以楷書的章法佈局最為豐富,這自然是因為楷書的筆法、結構本身就很豐富,所以章法自然也是包羅永珍,精彩紛呈的。

    楷書的章法佈局總的來說是為了體現楷書的“楷味”,讓楷書看起來不是刻意雕琢的,有一種自然的莊重美感,有一種正氣充盈其間,這就是楷書的意境。

    再來看行草書,行草書因其本身的特點,是抒情達意最佳的一種書體,行草書可根據書寫者的情感有起伏、跌宕、有俯仰、有平側的豐富變化,因此,行草書的意境往往是渾然一體,貴在天真,妙在自然的。

    我們看王羲之的《蘭亭序》看不到一點躁動之氣,全篇中正和平,優雅淡然,如悠閒自在地散步一般。

    孫過庭在《書譜》中評價到:

    “不激不厲,風規自遠。”

    說的就是《蘭亭序》從章法中體現出來的幽遠深邃的意境之美。

    〔《蘭亭序》的深邃意境在章法中表露無遺〕

    草書由章法而帶來的意境自不必說,草書的寫意性就是凸顯意境的最佳方法,草書往往不拘細節,筆意隨情感起伏波動,顯得無拘無束,天真自然,據說張旭“觀夏雲”“舞劍器”而得到草書筆法,這自然和意境密不分了。

    〔張旭草書無拘無束,意境幽遠〕

    所以透過上述論斷,我們學習書法是學意境還是學規矩呢?我自己說過了意境是學不來的,它是建立在精妙的筆法、合理的結構、縝密的章法之上的,是一種從法度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境界,所以學習書法不要捨本求末去找意境,從規矩入手,把法則學到了,意境自然如源頭活水一般湧現。

  • 5 # 瑤箏彈清風

    學習書法首先需要學習筆劃與結構!

    筆劃是文字最基礎的構成元素,最基本的元素都弄不明白也無從再談書法。學習書法永遠離不開結構,無論是基礎的結構,還是打破常規的,甚至是極度變形的結構都是結構,學習結構需要從最基礎的結構學起,也就是最合理的,最規矩的結構,這裡就包含了規矩的問題。

    學習書法需要從規矩學起,只有掌握了規矩,運用熟練了規矩,你才有可能去打破規矩,而打破規矩才是書法藝術的開始!

    至於意境是書法高等認知的內容,什麼時候學習都可以,早一點也行,晚一點也影響不大,因為早期學習書法沒有必要必須瞭解意境,學習更好,不學也行!只有當你的書法認知達到一定階段時,你才有必要必須進行意境的學習與鍛鍊!

  • 6 # 老神仙161891519

    學書法,先學規據,再學意境。

    學規據就是打基本功。有了基本功後再學意境。就是有創意,形成自己的風格。

  • 7 # 書法說

    王羲之名著《筆勢論》,告汝子敬:“吾察汝書性過人,仍未閒規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

    其中“仍未閒規矩”→但是還沒有嫻熟於規矩。規矩即是書之法度。

    意境是書者以筆墨技藝表達思想,感受,行為等等。透過作品抒發自己意趣、情操。意境越高,越能顯現其書之美,這也是一種感與悟的過程。

    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祭侄文稿》最能體現當時作者之情感或悲憤,或激昂之意境。

    《祭侄稿》開篇從維乾元元年開始,可以清楚的看出嚴真所的心情異常沉重,落筆冷靜書寫緩慢,一字一字筆墨飽滿,用筆沉重沉著,墨色以凝重而近於泥凝固。似乎在書寫過程中還在構思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很快書家的激憤之情漸漸高揚,行筆加快塗改之處,枯墨之筆頻現之上,從蒲州二字開始,墨色漸重筆姿放縱,此後筆勢漸次跌宕。可以看出顏真卿的心情越來越不能平靜。

    以上引用一小段大家可以用心的體會。

    意境是基建於法度基礎之上體現之美,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書法之最高境界。有書家曾經說過:只有技術和法度而缺乏意境,稱之為“字匠”。這話非常有道理。

  • 8 # 方圓居文化

    這個問題很好,說出了書法藝術的兩個重要元素,即意境和規矩。

    我認為,學書法應該是意境和書法兼顧,但首先要學規矩,其次才追求意境。

    書法不同於書法藝術的根本點在於意境

    寫字、書法和書法藝術,是三個逐漸遞進的關係。寫字可以不講筆法、章法這些書法“規矩”,而書法再加上一定的意境元素,就是書法藝術。

    書法意境美的就是美好的書法藝術,而不美的就是醜怪書法藝術。古人講究的是書法藝術之美,而現代流行書法則追求醜怪藝術。

    書法藝術首先要尚法,先學會基本規矩

    書法的規矩是區別寫字和書法的原則,這個規矩就是書法之法。

    書法之法包括:

    1,筆法。即正鋒行筆的原則,也就是主要用中鋒行筆,可以適當使用側鋒輔助,不得出現偏鋒;

    2,章法。主要是書法作品通篇佈局的規則,體現的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3,其他。包括墨法、紙法、用印、裝裱等形式上的法則。

    書法藝術應該崇尚唯美,不應一昧求怪求醜

    書法的基本法則掌握了之後,就可以進一步追求意境方面的元素,其實就是所謂的個人風格,這是無形的境界流露,反映的是書家的文化層次、性格特徵和世界觀、價值觀。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國粹,我們傳承中華書法應該追求美的意境,不能追求醜怪,走火入魔。

  • 9 # 東門之外

    學書法,當然是學規矩!橫豎點撇捺,如何起行收,上下筆的承接,連貫,學的是這些東西!至於意境,不是學出來的,是透過學習慢慢感受到的,是悟出來的!總有人說“……學章法……”,其實章法不是靠學,而是靠悟,那種所謂學出來的章法是機械的是死的,那種充其量只能叫“形式”!高明的章法,來自於良好的大局觀念,所以人們可能會經常看到一些名家的作品區域性可能東倒西歪糾纏回繞,欣賞這類作品,你需要學會看它的整體,不要盯著它的區域性一筆一畫,碼字麻煩,有興趣的朋友關注我,私聊,附幾個最近練手的東西,多多指教

  • 10 # 楊藥師隨筆

    學書法,顧名思義,有書有法。

    法,簡單理解就是“規矩”了。

    唯有這樣,你之外的人,才有可能透過共同的“規矩”理解你的書法作品。比如知道你有臨過顏體,有臨習王羲之,有臨十七貼,等等。

    你的書法,正是經由“法”即“規矩”,讓大家得到共鳴,心生歡喜,羨慕嫉妒恨

    如果沒有“規矩”,你愛寫不寫,空有自我做作的“意境”,大家是沒有感覺的,最多出於禮貌,說你創新得道了,或讓你上醜書的排行榜,然後出名,但是不可能光宗耀祖啊。

    如果一定要排出先後關係,那麼按照體用關係,規矩是體,意境是用。

  • 11 # 伏兮文化

    學書法,自然是學規矩,意境不是學來的,是你書法學有所成領悟得來的!詳述如下:

    一 書法兩字已經詮釋得很清楚,是“書之法度,書之方法”。法度是什麼?是原則是規矩是規律;方法是什麼?是佈局落筆橫豎彎勾提點撇捺

    二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畫皮畫虎難畫心”說明臨摹容易,意境難得!書法想要有“意境”除了學會書寫方法外,還得廣開思維,多看名著,充實思想,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並滲入文字內涵思想外延

    三 猶如九陽神功分九重,書法水平也分高下。規矩猶如練功入門,是基礎動作與套路。意境也是內功,永無止境,高低甚遠!

    四 未能學會書法之原則,規律和技巧,奢談意境,就會陷入某些跨界明星一個可笑了……

  • 12 # 小譚繪學堂

    【書法話題——初學書法的困惑】

    只要一提起書法,就必會聯絡起文房四寶。這四寶是什麼東西呢? 就是紙、筆、墨、硯。初學者總愛問用什麼筆,什麼紙,什麼墨?當然這裡頭有很多規矩,初學者聽別人說多了也會迷惑。還是啟功先生說的最接地氣。

    一、關於書法用紙

    先說這頭一個紙,練字根本不存在一定要用什麼樣的紙的問題,我們現在拿報紙、包裝紙,或者硬紙殼都可以練字。有人還在練字也買成刀的宣紙來練,我說你好闊呀,練字還使那麼講究的宣紙,那是不是太高階了?

    有人說練字定要用元書紙,這也有點教條,什麼紙不能練呀! 報紙已經看過了,如果沒有存留的必要,那你就拿來寫,一個已經過時的刊物,你拿來作練習不也一樣嗎? 我的意思就是說,紙不-定要什麼樣的紙,才算是練書法的紙。

    二、關於書法用筆

    說書法一定要用毛筆。現在又提出硬筆書法,硬筆指的是什麼呢? 指的是鋼筆、圓珠筆之類的筆.硬筆書法這是一個流派,好像是很新。其實呢,古代少數民族用的寫字的工具,就是一個竹子籤,竹子棍,拿刀削成個斜坡,成為鴨嘴型中間拿刀劈開一個縫兒它就吸取墨,然後再用人的頭髮捆成那麼一撮,給它剪齊了,擱在一個罐裡頭,把竹筆往裡頭那麼一插,然後提出來就寫,跟現在西方用的鵝翎管是一個樣的辦法,現在的鋼筆頭也是用這個辦法演變過來的,這是一種。

    歐陽修的母親拿一個荻子棍,在土上畫字,教給歐用修認字,那也是硬筆書法。我並不是“古已有之論”,而是說我們現在也不必大驚小怪。說你們使毛筆,我就使硬筆,那也不定,中國地方大,民族多,用什麼筆都有,鋼筆、圓珠筆、鉛筆都是硬筆。毛筆裡頭有紫毫、狼毫、羊毫,還有麻(把麻捆上).還有一種叫作茅龍的筆,就是茅草梗子紮成的,明明人陳白沙(獻章)就是愛使這種茅龍筆,所以這筆也不一定要什麼樣才算書法專用筆。

    三、關於書法用墨

    古代是拿製成的固體墨塊擱在石頭硯上研。與其現寫現研,不如現在的墨汁。現在有許多墨汁,一得閣呀,什麼曹素功呀,這已很平常。把墨汁倒在硯臺裡,往裡頭加點兒水,讓濃度適當就行了。寫鋼筆字還有鋼筆墨水,藍黑屋水、黑墨水等等。

    四、關於書法用硯

    硯臺更不用說了,當然什麼石頭都可以,占人講究,是因為拿它當個玩賞的工具。一邊研墨一邊觀賞,像一塊古玉似的,摸著又很光溜,上頭又刻著什麼字,比如什麼銘呀,是哪年買的呀,誰送的呀。

    硯臺也有各種硯材,端石啦,歙石啦,古瓦古磚也行。容庚先生有塊大硯臺,他會刻印,在硯臺背面刻字。他作-部書,就刻上一行字:某年月日,某部書編成了。又某年月日,這部書又修改了。開啟那一尺多大的硯臺,背後一行行字縱橫交錯。可惜當時沒拓下來。那個東西很有意思,那是記功碑,曾經編過什麼什麼書,怎麼怎麼樣,這等於一個很有意思的紀念品。

    紙筆墨硯在今天,不是說沒有用,是用處遠遠不夠了,比如說紙,必定得使宣紙,如果有人給我個金箋,上面壓著金子,或是某種有名的花箋,我準寫不好,我說你拿回去吧,還不如我這白紙,寫壞了我還可以另換一張,要拿張好紙我準寫不好,寫壞了負不起這個責。

    有人把整刀的宣紙拿來練字,我說實在是大浪費了,古人有幾種辦法,有人把香灰用水和好,把磚拿來,用溼筆蘸上面寫。還有呢,古代懷素院子裡種得有芭蕉,他把芭蕉葉子拉下來寫,這些足以說明什麼樣的紙都可以用。筆呢,也不定是什麼毫,狼毫、紫毫、羊毫都可以,當然筆呀,有點關係,筆要是寫得不合手,還是不好受。

    蘇東坡說過,好受的筆,寫著讓人手裡拿著不覺著有筆。說明這筆很適合自己的習慣,紙也有這個問題,墨也有這個問題。墨稠了稀了,紙是生了是熟了,怎麼樣寫適合自己的習慣,這隻有個人的習慣問題。所以我覺得所謂四寶,沒有一個絕對的好壞標準,只要你使得習慣,寫起來特別有精神的那一種,就是最好的。

  • 13 # 老院大門一號

    個人認為:學規矩就是學技術,是書法作品的在外表現形式,學意境就是在技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創作,則是我們書法創作時思想的表達,是內在的東西。

    外在的表現肯定重要,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呈現給別人看的東西,最基本的邏輯便是要讓別人看懂,如果別人都不知曉你想表達什麼,邏輯混亂,那意境就更無從談起了。技術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基礎,如果我們連基本的用筆、結構都不能把握,在書法創作時基本的落款、印章、留白等這些規矩都不知曉,那呈現給別人的便不是作品,也只能說自己是外行人。所以,先以外在形式吸引,使上下通達,就像我們瞭解一個人,首先看到的是外表,而沒在怎樣,需要我們去品味的。

    意境則是更高層次的東西。是一個人學識、修養、氣韻、情感的表達。就像我們人不能僅有一個好皮囊,如果這樣,與人交往便會顯得無趣。同樣,作品如果缺少內涵,無法引起欣賞者的共鳴,那麼,再好的華麗包裝,也只能是擺設,不能物盡其用。

    所以,學書法,規矩和意境都要學,只是有學習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重點不同。相信,如果我們肯下得了功夫,花時間精力去培養自己在文學、技術、音樂等各方面的素養,結果一定不會差。

  • 14 # 公子青花郎

    書法,應以規矩為重,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按照傳統技法練習,方能領悟和規範自己的書法形式,只有這樣打下良好的基礎,創作起來才能融入意境之美,如果單獨考慮意境不注重規矩,字也不會好到哪裡,除非覺得怎麼喜歡怎麼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書和法是兩個層面的要求,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更大的提升與進步。

  • 15 # 生命的追問

    技術第一,也就是法度規矩第一。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磨練,方可“技近乎道”,也就是意境等說法。而意境,則“功夫在詩外”,要多讀書、讀古人的書,慢慢把自己從內到外學成古人,那時,你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法家了。

  • 16 # 文筆逍遙

    學書法,學意境還是學規矩?

    談談個人看法:

    書法中的規矩和意境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密不可分。沒有規矩,就是亂寫一通,就如當今受人詬病的醜書、亂書,沒人能懂;沒有意境,就只有“書”、沒有“法”,一幅好書法必定是規矩和意境融合在一起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意境,只能說是寫字。意境是在規矩之下的創新,規矩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規矩,肯定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

    1、沒人能看懂你的作品,連行家(懂書法的人)也看不懂,那就談不上欣賞了。

    2、錯別字,自造字連篇,錯漏百出。

    3、沒有格式和章法,佈局紊亂,亂寫一氣,你寫你的,我寫我的,過後連自己也看不懂。

    一、書法的規矩。

    規矩是書法的入門基礎,是原則、規律、技巧,是書法的外部表現,就像武學的“外功”。具體到寫字的用筆、點畫、結構……所以說練字先要練楷書,因為楷書是一切書法藝術之基礎,楷書點畫分明,搭配勻稱,形體方正,中規中矩,最適合奠定基礎,是書法首要基本功。練好了楷書,練其他字型就會事半功倍。

    二、書法的意境。

    意境就是書法的內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格式。一個人的意境,是有個人的知識、涵養、閱歷、情感、觀念、格局……而決定的,除了個人的悟性之外,還有創作時的環境、情感等諸多因素有關,就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也是在當時特定的環境完成的,換了另外的場景,可能作品的意境又是另一番味道了。

    書法是藝術,是音樂,是舞蹈,不單是技巧的表現,也是個人感情的流露,是個人情感、學識、涵養、格局等的表現。

    終上所述,不學習書法的規矩,而大談書法的意境,就是紙上談兵、屬無稽之談。

    以下是本人拙作,望大家批評指正。

  • 17 # 本心書屋

    書法是一門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品格的藝術。它以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普遍認同的漢語言文字為書寫物件,是漢語書面語的一種特殊形式。漢字由書寫上升為藝術,並由此形成了漢字文化與書法文化的結合,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

    秦永龍教授說:“它書寫的是漢字,卻是對漢字的藝術性創造;它表現的是筆墨,卻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它不是哲學,卻含有對傳統哲學觀念的闡釋;它不是美學,卻含有對傳統美學理想的追求;它不是詩歌,卻含有詩歌的韻律和意境;它不是音樂,卻含有音樂的起伏與和諧;它不是圖畫,卻含有圖畫的燦爛與生動;它有形象,卻不是現實具象的描繪;它有形質,卻沒有可以觸控的軀體;它用的筆毫最柔軟,卻最能表現力量;它用的墨色最單一,卻最能表現變化;它用的線條最簡煉,卻最能表現複雜。它是一種特殊的生命--------一種有筋骨、有血肉、有精神、有情感的生命形態;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一種底蘊豐厚、內涵深刻、有人文品格、有人格精神的文化形態。”

    我們學習書法,首先要把字寫得正確、清楚、美觀、自然。這就要求每一位學書者不僅要從臨摹開始,而且必定是長期堅持,一輩子也不會放鬆對各種經典作品的臨摹。所以說技能技巧方面最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就是臨摹。

    在學習傳統基本功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藝術理論修養和相關傳統文化的修養,以期創作出具有更高欣賞價值和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把祖國的這一獨特的藝術發揚光大。

    藝術是一門學問,它不僅具有審美價值,精神價值。並且還是每一位藝術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時代藝術創造力的標誌。因此,表現真、善、美,是每一位真正藝術家的終身追求。也是民族藝術、時代藝術的追求。

  • 18 # daoxueguoqu

    我覺得兩者都要學習的,但是意境大於規律。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畢竟書法就是書法,它不能是其他的東西。你看看現在網上的那些所謂的大師,我從來都不覺得他們寫的字就是書法,除了搞怪還剩下什麼,有些人還竟然奉若神明瞭,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但是書法也要講究意境的。書法一開始你可能要去臨摹一些名家的作品,這樣有助於你的成長,但是最後你還是要開創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已經出來。也就是說,當你書法高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已經脫離那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完全的字融入於已經意境之中了。

    這是一個又規律到意境的過程,真正的大師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 19 # 德卿齋

    內外兼修,剛柔並濟。中規中矩的把基本功正楷字先學好,然後才有可能灑脫的練出其它字型。好比嬰兒學步,先得學會直立行走,然後才有可能是跑。

  • 20 # 愛樂君

    古人知規矩,守規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要讀詩書,學習禮教,處理好家務,考取功名為國效力,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終生以此為線路地走下去,哪一步有哪一步的規矩。

    書法學習的規矩:

    (一)規矩“手腳”:書法的學習和做學問很相似,都需要持之以恆的探索和一絲不苟的刻苦訓練。做學問不老老實實地從積累知識和提高專業修養入手,做出的學問必定是“無稽之談”。書法也是這樣,如果剛剛學會執筆,就開始“龍飛鳳舞”,很容易走入歧途。即便是有了些成就,也只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不可能禁得住時間的考驗,必將被歷史淘汰。

    (二)規矩態度和觀念

    在歷史長河中,書法前輩苦心鑽研,改革創新,著書立說,使書法藝術更加光彩奪目。進入20世紀,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卻使書法的腳步放慢了許多,近百年間只不過有康南海、沈尹默等人物,可談貢獻和影響。而較之右軍,魯公相比,則相差較遠。而致使書法(或其它國學)發展緩慢低落的原因很多,但禍首當屬外來的思想文化觀念所導致的創作態度和創作觀念的巨大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很後悔的經歷,或者很痛苦卻沒有放棄到最後也沒有結果的事情有哪些分享(釋放自己,也許他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