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興海亭
-
2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幾年前,曾經參加過一次義大利使館的酒會。修建在地鐵線上的大使館,腳下不時就會傳來隱隱約約的轟鳴聲。正逢料峭的初春,那些講究情懷的洋人們,竟然露天擺了桌椅,在西北風的“吹拂”下,一幫子衣冠楚楚的男女端著酒杯相談甚歡,期間也沒什麼茶歇點心可“下酒”的,只是那麼“幹喝”。
此次義大利使館之行,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飢寒交迫”,根本沒顧得上欣賞什麼南歐情調或者古典主義情懷。
其實,中西方飲酒上的差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人不同;規則習慣不同;酒也不一樣。
歐美人身體素質和飲食習慣,跟咱們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畢竟,人家吃啥長大的,咱們吃什麼長大的。最典型的,西方女子一般順產的話,生孩子就跟下了個蛋似的,隔天抱著娃就下地活動了,也沒有什麼“坐月子”的概念,不忌冷食和風吹與雨打。這要放到咱們中國女性身上,分分鐘屬於作死行為。
好了,還是說喝酒這點。比如素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酒駕的判定標準卻要比咱們國內明顯低的多——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要超過0.5%才算酒駕(中國為0.2%),所以,德華人就是出行前一兩瓶啤酒下肚,也不到酒駕的標準。
這是因為,除了德國的駕考比較嚴格,難度大外,也跟其對酒精的耐受度較高有關。向來,德華人就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聞名於歐洲。
客觀看,咱們與歐羅巴人種比,對酒精更為敏感,約1/3的亞洲人缺乏乙醛脫氫酶(將有害的乙醇轉變成無毒的乙酸排出體外的重要物質),因而,往往會導致酒精代謝受阻,易產生臉紅、心悸、噁心等不適。
(飲酒致死人數的排名,即便是跟人口基數有關,但可以看出,中國男性的酒精死亡人數都大於後面幾個國家的總和了,這還是很說明問題的)
此外,還有法蘭西這種幹什麼都講究“情調”的民族,酒被看成法餐的靈魂,聚會或者茶歇,也少不了美酒出場。
當然,在西方,普通人工作時間還是以喝咖啡為主(英華人多喝茶)。很正式的飲酒多是佐餐時,就著飯喝的。而且,大部分人都青睞本地酒,除了圖便宜外,也算是原湯化原食嘛。
一般情形下,英華人喜好啤酒和蘇格蘭威士忌,法華人喝紅酒,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德華人喝啤酒,美華人也多喝啤酒,外加各種紅酒威士忌等等。
而且,歐美對青少年飲酒也有嚴格限制。
想必大家都聽過類似的故事,因為咱們東亞人特別顯小,結果幾個三十多歲的中國婦女到了美國酒吧,竟被誤認做未成年少女,拒絕給她們提供酒精類飲品等等。
比如,美國政府規定:年齡不滿21歲(有的州是18歲)的年輕人不可以飲酒;對於前來消費的年輕人,出售含有酒精飲料的零售商、酒吧和有售酒水執照的餐廳,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明,來確認其是否已經達到了合法年齡。否則,輕的話,被罰款,重的話,直接就給吊銷營業執照了。
被捉住的未達到年齡私的自飲酒者,除了接受罰款外,還得被強制進行社群義務勞動數天。甚至,連總統的閨女也不例外。
小布什總統任期內,他的女兒詹娜就有一次違反了相關法律,除了繳納51.25美元訴訟費以外,還被安排進行了8小時的強制社群勞動和6小時有關喝酒方面的法律學習。詹娜本人也因此次違法事件而被記錄在案。
類似的規定,西方國家,還有東洋的日本也都是大同小異,青年人買酒必須出示證件表明年齡。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國家的飲酒年齡,都要普遍高於結婚年齡。
比如,在美國很多州,法定婚齡都降到了男18歲,女16歲,甚至在愛達荷、密西西比、紐澤西和華盛頓等州,只要雙方父母同意,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
對,都可以正式結婚了,但還不能合法買酒飲酒,這算是西方社會的常態。
此外,就是第三點,咱們經常在電影電視劇裡面看到,西方人喝酒跟咱們喝飲料差不多,工作之餘來一杯,休閒娛樂來一杯,泡吧的時候,更是一杯又一杯。
實際上,排除俄羅斯、烏克蘭這種比較另類的地區,大多數西方國家中,除了酒吧和餐廳的酒水,普通的酒,其實就是酒飲料,比如,無醇啤酒和各類低酒精含量的果味飲料。
當然,也不排除很多洋人酒癮大,不剋制,最終喝成了家破人亡,被社會拋棄的loser。
總之,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除了自己享受外,很多時候,飲酒同樣會被當做了社交手段。只是,跟華人把喝酒吃飯看成一體的習慣不同,除了佐餐外,洋人們還喜歡直接喝,不怎麼就著飯菜,咱們看來,像在喝飲料一樣。不過,這樣的酒水,大多度數比較低,僅能算成酒精飲料罷了。
而咱們中國呢,喝酒除了休閒,聊天助興外,更多的場合是在用酒慫人膽量,把勸酒、喝酒當成了辦事的武器工具。據說,在整頓“四風”活動前,一些部門的酒局,圍著桌子坐的一圈人在上酒菜前,都會先吃下一顆小藥片,以便隨後在酒桌上好好“發揮”....類似的情形,也經常出現在咱們的鄰居俄羅斯的飯局上,這點,山水相連的兩國,民情到還是很共通的。
-
3 # 午後筆記
不能絕對的說都這樣,但是可以絕對的說大多數是這樣的。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恕我才疏學淺,不能解釋。
那就說個刻骨銘心的親歷,2006年春節前,與某國一個類似商品檢驗中心的機構做一個國貨進口該國免檢的證書辦理工作,這個冗長的檢驗認定過程經過近半年的時間,恰好在春節的大年初二辦好了,由於國內銀行休息,還有一部分費用無法支付,但這個免檢證書有等著用。人家大度的說先拿走吧!當日在辦公室裡等著列印證書的背書,從上午十點開始喝,一直到下午三點,基本把他們辦公室裡的洋酒所有的系列都喝遍了,下酒菜?我就找到一小盒乳酪,打字的姑娘給我幾塊巧克力!這就是下酒菜!喝著聊著還要提前去吐掉終於證書背書列印好了,校對中發現很多錯誤,繼續改,繼續喝!轉移到餐廳裡,我帶了四瓶750毫升一瓶的二鍋頭,三個人喝,其中一位專家69歲,一位官員54歲,我最年輕,大約四十分鐘他們每人一瓶面不改色,我偷奸耍滑也沒喝一半,好在我還有意識,隱約知道檢驗中心那邊來訊息說搞好了,我們起身回去,人家都開車走了,我上車發動了,就失去記憶了……
別說酒駕問題,因為餐廳就在檢驗中心的院子裡,只是很大,有很多檢驗產品的車間,很像一個超大的企業,且天氣很冷,不想走路。
-
4 # 閒渡老馬兒
你看見隨時隨地喝的那些,基本都是飲料型的“酒”,裡面沒多少乙醇的,有一個捷克朋友專門帶了好多這種酒來給我們嘗,也有所謂的烈性酒比如苦艾,伏特加,甚至有一種標72°的,全都不是紅星二鍋頭的對手,這丫掙外快的辦法就是往國內倒紅星二鍋頭,老外真正的酒鬼喜歡得不得了,說是進入狀態快效率高,日韓電影裡他們也沒事老喝酒,只要你喝過真露和清酒,就會明白為什麼,尼瑪就是一瓶二鍋頭兌了5瓶純淨水,換中國白酒你試試。
老外唯一能的就是喝啤酒,一到法定年齡就開喝,用我們的說法就是酒量從小練,戰鬥力特別強,所以別和他們拼啤酒,上來就幹53°白的,所謂高手來一個滅一雙。
-
5 # 蝦霸吧
我家也是,廚房客廳臥室小客廳都有放酒,廚房基本上是餐酒,客廳臥室就是平常自己比較喜歡的威士忌。本人不酗酒也沒有酒癮,有時候看電視或者聽音樂的時候倒上一點慢慢喝。
-
6 # 支一招
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東西方酒文化的差別,當然這裡指的是酒精度較高的類別,主要是白酒、威士忌這一類,啤酒咱就不分析了,西方人眼裡,啤酒就是飲料,根本不是酒。
咱們中國喝酒的場景主要在餐桌上,所以我們的高度白酒叫餐酒。
而西方的高度酒被稱為社交酒,但請注意,餐廳就餐西方人習慣的是葡萄酒、起泡酒一類,因為他們商務宴請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他們眼中的社交,除了發生在酒吧外,很多都是在辦公室或是家中的書房裡。
既然是社交酒,自然主要應用場景是辦公室了,如果你不介意,歐美人會習慣的給你倒一杯,並配上冰塊。這是他們比較高的社交禮儀了,它的潛臺詞是,現在我們可以坐下慢慢聊了。
可我們東方白酒被定義為餐酒,那是大家圍坐在一起才喝的,辦公室裡喝白酒,即使西方人也會覺得不倫不類。
-
7 # q殺s
1,酒精耐受不一樣!白人黑人無上臉這一說,普遍解酒能力好!在他們看來酒無非就是日常飲料的一種罷了!而亞洲黃,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好多人就把能喝酒作為一種炫耀,彰顯男子氣概,拼酒、勸酒的比比皆是,要麼不喝,要麼就下館子往死裡喝!2,酒文化不一樣!我們一般習慣在用餐、聚會宴席時會喝酒,而純商務洽談,休閒時往往不會主動想起酒,多為茶飲,也有的認為喝酒誤事!3,對酒的態度!國外男女普遍認為酒就是一種飲料,喝點酒跟喝可樂差不多!包括法律上對酒駕的判定也不一樣。而我們現在對酒的態度,正程兩極分化態勢!有的人要麼不喝,但凡喝起來再配上點烤肉,就要爛醉如泥才罷休,而有的人因為深受前者的影響或保守思想,對酒有強烈的牴觸情緒!特別是女性,即便是放鬆休閒可以喝點酒的時候,也會扭扭捏捏或談酒色變,哪怕影響到了整個聚會的氣氛也要嚴肅拒絕酒精!其實,酒,就是一種飲料,喝的舒心順心讓它起到正向作用,未必不可!
-
8 # 荀山墨客
就煩這些外華人。我以前去過幾次大學旁邊的酒吧。一個一個留學生著一個一個裝得 ,只買一瓶啤酒喝得很有腔調。一遇到免費的別人請客喝啤酒。那是狠狠地喝。 一下子能幹十幾瓶下去
-
9 # 逆光之野
基本是真實的,因為酒是一種飲料,口渴也可以喝的,跟冰紅茶的區別是含有酒精,中國有很多獨特的文化習俗,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式白酒的獨特口感只有華人能接受,中國式白酒是不能當飲料喝的,西方人喝酒如果度數高就加冰或稀釋酒精,除了酒鬼,一般都不會喝53度的白酒不參任何東西,即便是我朝酒梟,茅臺的口感,你不吃點菜,光喝也是無法下喉,至少要幾顆花生米吧,所以華人不理解西方人為何任何時候都可以光喝酒不吃菜,其實他們喝的酒不僅度數低還好下喉,度數高的酒也是甘甜的,我們眼中的好酒不是醬香就是濃香,這種高度白酒不僅不能解渴喝的時候還要喝茶,要眯著眼睛略帶痛苦的喝,人們喝習慣了就覺得好喝,這是建國以來形成的極為特殊的高度白酒文化,完全鎖定了酒不能光喝不吃菜的概念,才會對電影裡的西方人不吃菜隨時咪幾口不理解。
-
10 # A藍色心情
說了那麼多其實是源自他們的黑歷史,在中世紀,歐洲城市鄉村下水道是不存在的,很多史書記載當時的巴黎街道上都是糞水橫流,人們也從來不洗澡,洗澡是一種得病後的治療方法,那個時候的衛生條件可想而知,歐洲的供水就可以尋思一下了,這種條件下飲用水是個什麼情況,這也是中世紀黑死病大爆發席捲整個歐洲的主要原因,另外,歐洲人也從來不喜歡引用開水,就是水不會煮沸後再飲用,都是喝冷水,同樣照成霍亂等傳染病的爆發,種種經歷以後,他們發現飲酒可以避免的病,很好的辦法,而且副作用也很好,有錢的商人,貴族都非常喜歡,自然而然老百姓也上行下效,能飲酒就不喝水,這也就是看一些文學作品中,出去野餐或者給在地裡幹活的男主人送飯,不會帶水罐子,而是帶葡萄酒,這就是他們的傳統,香水也是為了掩飾他們身上的臭味而發明出來的,這些都是源於歐洲的黑歷史。
-
11 # lesson11
他們看咱吃餃子也奇怪,為啥每個都要蘸醋呢?你們一起看牧民吃飯也奇怪,為啥非要就著茶呢?自己吃一口試試就明白了,解膩開胃啊
-
12 # fstvleo
應該是真的,據說,以前歐洲的衛生環境特別差,水汙染特別嚴重,歐洲人又沒有煮開水喝的習慣,所以家裡都備有酒來代替水。
-
13 # 有一天46785591
老闆辦公室放酒是因為歐美人習慣沒事就喝一杯,跟我們喝酒不工作(還不能開車)不一樣。我們這裡喝一杯後車都不用開了。
他們沒有我們派煙的習慣,所以客人事情談好後,就來喝一杯,大老闆再來派只雪茄,裝。流行。
再者可能他們生理結構不太一樣,一點酒不會醉。
-
14 # 三十年如流水
外華人對酒的理解還真不一樣。說個趣事,十幾年前在德國留學,化學系新生典禮,很簡單,老師們說了幾句歡迎一下,系裡招待新生和老師們一起吃早餐,東西一般,小麵包,果醬,香腸,火腿什麼的,但是每人給一杯香檳,不夠還可以喝,當時我20出頭,看見這陣勢都瘋了我,大早晨10點啊,說是要你們放鬆些,多交流交流。
-
15 # 帽公子與帽公主
在歐洲呆了蠻多年,來回答一下:
1、 價格:歐洲好幾個國家都是老牌的產酒的大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哪個不是產能高高的,一瓶酒的價格比一瓶水可能還便宜,有的可能不到1歐,那麼喝水不如喝酒?
2、 選擇:酒的選擇實在太多了,紅酒,烈酒,啤酒、起泡酒、果酒,超市裡面選擇多的一塌糊塗,難免入坑,選擇實在琳琅滿目,很難抵抗誘惑,有些酒還真的好喝;
3、 場合:歐美國家還是蠻喜歡出去玩玩,朋友之間聚餐的,聚餐的時候自然要多喝酒聊天,飲酒的場合比較多;西餐也比較講究開胃酒和餐酒等等;
個人感覺:喝酒就像華人喜歡喝熱水一樣,是歷史文化習慣的自然而然。
-
16 # 恰恰無心用
一些西方國家對酒的定義為含酒精的飲料,當然某些烈性酒除外。不過各國的法律法規也不一樣,比如有的規定未成年人禁止飲用含酒精飲料,有的地方規定酒精含量達到一定程度的飲料只能在酒吧、餐廳等銷售。有的對飲酒駕車也有嚴厲的處罰,工作時間喝酒可能很多公司也不允許。但總體來說,西方人大多喜歡時常喝點酒,這種酒一般都是度數較低的。
-
17 # 虎皮青貓
我們講究工作時間不喝酒,除了上酒桌談生意。美華人可不管這一套。斯坦福大學博士、語言學家石毓智,曾在一篇短文中寫道:
他還表示,丘成桐在美國開講座也試過“一邊喝酒一邊講,講完酒也喝完了”。哈佛大學教授都這麼隨性,可見在那邊喝酒並不特別講究場合,基本上是想喝就喝。
當然,在嚴肅場合喝的酒多半是低度酒。如果是威士忌、白蘭地等等高度酒,也是加了大量冰塊或冰水的。任你酒量再好,在講臺上迷迷糊糊不知所云也是不行的。
所以酒對於他們來說有什麼好處?
一言以蔽之:酒精會讓人做平時不敢做的事。越是平常不善言辭的人,酒精上腦後就越容易說個不停。
從主觀角度看,適量喝酒後恐懼感、焦慮感減輕,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解決問題上。從旁人角度看,這傢伙好像比平時更聰明、更果斷了。
上面說的是美國,其實歐洲也有類似的現象,而且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等蒸餾酒的誕生,和歷史上盛行多年的鍊金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鍊金術又和西方傳統醫學相交叉,當人們發現酒精的治療作用時,可以想象術士們有多興奮。
例如蘇格蘭潮溼陰冷,土地又不算肥沃。好不容易種出來的麥子存放不了多久就要發黴,只好拿來釀酒。
但釀出來的低度數啤酒也不耐存放。蘇格蘭的勞動人民一咬牙一跺腳,給老子蒸了!於是,蘇格蘭威士忌誕生了。
高度數的威士忌可驅寒、消毒,雖然不太好喝(早期產品),但真的好用。後來傳入美國,經歷了禁酒令洗禮,更是沉澱為當地酒文化的一部分。
噢我的上帝,又扯回美國了。
反觀咱們中國,也有“藥酒”一說,但沒見過誰在辦公室存酒,除非他就是賣酒的。到底是因為我們的酒文化早已越過了美國那個階段,還是有別的原因呢?
-
18 # 觀上靈雲
在歐洲和美國都呆過一段時間,我們看西片多數是美國片,就說說美國。
我們看到的美國酒,多數是經過脫醇的,也就是不含酒精的,如其說是酒,還不如說是飲料,在中國也曾經有過無醇啤酒,由於立法等原因,最終消失的差不多了。
即使某些酒裡面含酒精,酒吧或者什麼賣的都是低度數酒,酒精含量不會超過百分之一,不然只能在指定的地點賣給指定的人,電影中那種隨意買隨意喝,喝完就能開車走的,甚至一邊喝一邊開車的酒,都是上述那樣的酒。
雖然翻譯過來有酒字,其實不是酒。
-
19 # 楊哥在俄羅斯Y
西方人的辦公室有存放酒類飲品,在談事和接待客戶時候有出現喝一杯的情況,但是這樣的情況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辦公室主人是具有比較高職務的人,比如公司CEO,總經理,董事長這些高層領導。那些低職務的職員儘管有辦公室,但是不會發生你認為的還有酒喝的情況。
西方的酒一般都是酒精度很低的,比如都是香檳,威士忌這類的,酒精度十來度就已經頂天了,辦公室沒人會喝烈度酒的。你可以仔細回顧一下你看過的西片,是不是都是要麼香檳要麼威士忌這兩類居多?並且你看他們飲酒簡直就是一個道具,並不是為了喝而喝,都是淺嘗輒止。
所以你說的是不是西方人總是在辦公室喝酒的問題,我覺得答案是:並不是!
回覆列表
所謂戲不夠菸酒湊,於是不管東方還是西方影視劇主人翁,不是煙不離手,就是擺著美酒。每當主人翁陷入沉思,擬或勃然大怒,不是摔酒杯就是掐菸頭,再來一個特寫。而如果主人翁悲痛欲絕,一定身邊一堆菸頭,或是許多空酒瓶。如果主人翁高興,一定來他一杯。實際上,嚴肅的辦公室,怎麼可能擺許多酒呢?英女王的房間,美總統的辦公室都沒有看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