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3
回覆列表
  • 1 # 浮生陸記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感覺特別有意思,文化氣息很濃的問題啊!

    很多老陝回答我的問題,關於為什麼叫肉夾饃主要有以下幾個解釋:

    01“夾饃”是個詞

    第一種說法是,“夾饃”本身就是個詞,因為本身肉夾饃用的饃叫白吉饃,白吉饃切兩半但不切斷,就成了夾饃,陝西地面上,可不僅僅只有肉夾饃,還有菜夾饃、裡脊夾饃、孜然夾饃、辣子夾饃。(什麼?就夾辣子?)這樣一說,就很好解釋了,“肉夾饃”的“肉”只是說明配料是啥而已,肉的夾饃!跟“雞蛋灌餅”一個意思。

    02“肉夾於饃”的簡化

    這個據說是某位陝西作家在某篇文章中提到的,後來百度百科等眾多平臺紛紛引用,我自己是不怎麼認可的,“肉夾於饃”,誰給吃的起個名搞那麼複雜,況且也沒什麼文獻考據作為支撐,但是作為一個解釋還是能說得通的。

    03老陝的口音迴避

    第三個解釋讓我笑噴了,如果規規矩矩命名的話,叫mo夾肉,陝西人的發音意思就是沒有夾肉,這不是有毛病嘛!問你賣啥,你說沒夾肉,那我問你夾啥?想想就好搞笑啊!哈哈哈!

    04發音方便

    這又扯到咱們漢語的語法結構了,跟美食無關,我們就不展開了,反正知道是倒裝語法就是了,類似“曬太陽”這種表達一樣,說起來更加順口。

    以上四種解釋,你覺得哪種最有說服力。

  • 2 # 叮噹是佩奇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肉夾饃”的時候,都會對“肉夾饃”這個叫法有疑義, 明明是饃夾著肉,為何叫“肉夾饃”呢。

    其實,這與古漢語有關了,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老百姓無需文謅謅地講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

    二: 肉夾饃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南韓,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關中王記肉夾饃,隱喻著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蘋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關中王記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曆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

    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曆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佔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餘香久不散。”

  • 3 # 奔跑的小椰子

    其實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但這麼叫又很麻煩,就直接叫肉夾饃了,而且饃夾肉在當地的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沒有肉那可不行,所以肉夾饃也就越來越流行了。同時附上肉夾饃的做法,在家做超級方便哦~

    用料:

    白吉饃:中筋麵粉 210g

    乾酵母 0.5g

    溫水 100g

    肉汁餡:去皮五花肉 250g

    青瓜(黃瓜)30g

    大蔥 30g

    冰糖 5g

    八角 1個

    香葉 1片

    生薑 1片

    老抽 3g

    鹽 2g

    溫水 適量

    做法步驟:

    1、先把去皮五花肉切成小段

    2、冷水上鍋,加一片生薑,大火煮開

    3、煮至五花肉完全變白後撈出備用,期間可以用湯勺撇去浮沫

    4、熱鍋,把五花肉放進去,用不粘鍋煎的話,不需要額外加油,利用小火慢慢逼出五花肉裡的油脂

    5、煎至兩面微黃,加入冰糖

    6、接著加入溫水,沒過食材,調入鹽、大蔥、八角、香葉和老抽,可以根據寶寶月齡和口味,調整調料的種類和用量

    7、拌勻後,移入高壓鍋裡,繼續燉煮45分鐘左右

    8、趁這個功夫咱們來準備白吉饃,把0.5g乾酵母和210g中筋麵粉混合,咱們做的這款白吉饃是薄款的,如果想做得厚一些,可以把酵母加到2g,麵糰就會發得厚一些

    9、緩緩倒入100g溫水,邊倒邊用筷子拌勻

    10、揉成光滑麵糰,蓋上保鮮膜醒發30分鐘

    11、時間到,先取出麵糰揉搓排氣,然後切成4等份,分別搓成細長條,用擀麵杖壓扁,卷~卷~卷~捲起來,用掌心按壓扁,再用擀麵杖擀薄

    12、熱鍋少油,放入餅胚

    13、火烙至兩面微黃後,加蓋燜個2分鐘,翻面,繼續燜2分鐘後出鍋

    14、依次做好剩餘的白吉饃

    15、把燉好的五花肉取出,切碎,加入切好的黃瓜(青瓜)絲, 大人吃的話可以換成青辣椒

    16、淋上少許高壓鍋裡燉好的滷汁,充分拌勻

    17、給白吉饃中間開個大口

    18、舀入適量餡料,兩面一夾,就可以開吃咯~

  • 4 # 陪真行

    生活條件提高啦,饃饃夾肉,叫肉夾饃,餅里加菜,炸這炸那,哎對了年輕裡花錢買新鮮,燒餅裡夾驢叫什麼?河北名吃。

  • 5 # 佐佑生活

    哈哈,我兒子每次吃肉夾饃的時候,都會說媽媽,為什麼這要叫肉夾饃啊,明明是饃夾肉,為什麼要叫肉夾饃。肉放在前面,就是突出它的優勢的,人們通常一聽到肉就有吃的慾望,所以叫肉夾饃沒毛病。

  • 6 # 溫樹哥印記

    所有回答全都比較扯淡,包括說肉夾於饃所以叫肉夾饃的,百度也扯淡。肉夾饃本質和肉包子一個道理,夾饃與包子均是一個名詞,夾肉的就叫肉夾饃,夾菜的就叫菜夾饃,夾辣子的叫辣子夾饃!就像包菜的包子就叫菜包子,包肉的叫叫肉包子,包豆沙的就叫......肉夾饃的正確解釋是:肉的夾饃。和菜包子的解釋是菜的包子一模一樣。 糾結於饃加肉為什麼叫肉夾饃的,他就是認為夾是一個動詞,而不知道夾饃是合在一起的一個名詞。

    夾饃是陝西一帶的一種快餐文化,也可以說是老百姓最簡單的窮飲食文化!是從田間地頭髮展起來的,以前人窮的時候,遇上農忙拿幾個饃幾個生辣子坐地頭一頓飯就對付了! 肉夾饃就是從老百姓夾菜夾辣子演變而來的,肉夾饃是奢飾品啊!不信你可以問一些60多歲左右的人,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肉夾饃當飯吃呢! 可以說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肉夾饃相對都是比較奢侈的,九十年代中期一碗麵條大概2元到2.5元!那時的肉夾饃應該在3.5元!雖說想吃也都能吃起,但那不是生活!畢竟當時月薪二三百的人多的是。肉夾饃在別往古代或古語上扯了,再扯只能說唐明皇天天吃了!

    我也問個,驢肉火燒為什麼不叫火燒驢肉?我要曬太陽為不叫太陽要曬我?

  • 7 # 白小白吖a

    這個問題問的好,饃夾肉在有些地方的方言

    聽起來像“沒夾肉”

    饃夾肉沒有肉?

    沒有肉那可不行,

    所以肉夾饃也就越來越流行了!

  • 8 # 小潔潔潔

    顯得肉多,類似這樣的一些食物菜名大部分會把貴的放前面。例假魷魚炒青椒、排骨燉土豆、魚香豆腐、豬肉白菜餃,羊肉泡饃……

  • 9 # l阿洋

    你好

    肉夾饃的來歷,其中還蘊含著一個滿含孝心的故事。說是藍田一老人不幸去世,由於其生前很愛吃肉,所以孝順的兒子就買了許多肉煮熟,裝入一個大盆中,然後放進棺材內。七天後,準備下葬時,棺材裡的人卻活了,大喊大叫。

    驚奇的人們連忙將棺材開啟,一股肉香噴鼻而來。放在棺材中的肉所剩不多,卻香氣襲人,眾人爭先品嚐,一會兒的工夫就被吃光了。這家人見親人死而復生,十分欣喜;對放入棺材中的肉,自然也是感激和驚奇。於是又買了許多生肉,用盆中剩下的肉湯再次將肉煮熟,其味更香。

    人們不但吃肉,還把肉夾在饅頭中吃,後來又夾在餅中吃,於是便有了流傳至今的肉夾饃,而且成了陝西的一道名吃。

    拓展資料: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一。以陝西地區的“臘汁肉夾饃”(豬肉)和寧夏地區的“羊肉肉夾饃”為主。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著名西府(寶雞市)小吃和西安市著名小吃。正宗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平持饃,從兩側咬起。水平持饃,可以使臘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饃中,不致流出。2016年1月8日,肉夾饃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10 # 廣州明通張軍

    1 古漢語一種叫法肉夾於饃 2 為了突出肉比饃多3,方言饃夾肉陝西方言的意思是沒夾肉,故倒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們怎麼才能跟父母更好的溝通,解決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