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
2 # 心如止水哲學人生
一個人有“看不慣別人”的心態往往是因為他人的價值觀、言行舉止是與自己所認為的不符。不過,這只是本能的反應。它是可以透過自我調節來解決的。那麼,我們要如何“戒掉”自己看人不慣的習慣呢?
關鍵在於,將自己的心態轉變過來。
別人的所言、所行是他們的事,如果你認為他們是錯的,那麼你不爽為何?
如果他們的言行與你毫無利益關係,你的不爽就是一種自作多情的想法,更是一種心胸狹窄的想法。
如果他們的言行與你有利益關係,比如上下屬關係、師生關係等等,在你的想法是正確的情況下,作為長輩,你要寬容大度;作為晚輩,你要尊敬謙虛。如果你的想法是錯誤的,那麼不爽的情緒不過是你自私、無理的表現。
所以,你首先必須明白自己所看人不慣的事是不是都是對的。千萬不要讓自以為是矇蔽了自己的理智。然後,你還要把自己做人處事的心態從“心胸狹窄”轉變為“寬宏大度”。
不過,這些並不是一蹴而成的事,需要你長期進行自我暗示與調整。慢慢地,你就可以戒掉心中對人之不悅之情,如此你才能獲得更高的聲望。
-
3 # 思維診斷君
看法會形成情緒體驗,情緒體驗會影響行動,而行動又會固化看法。
如果你要改變這個行為模式,不僅僅是需要改變心態的問題,更是具體需要行動實踐。
第一,試著看到對方的優點,想辦法從對方身上找出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如可能寫出來,有機會當面告訴對方!
第二,把焦點放在,怎麼給對方提供幫助?而不是評判對方,要認識到一個人的成就本質上是幫助了身邊多少人,而不是多少人認識你。
第三,在看不慣的人面前自嘲,找出自己幾個缺點和不足,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會讓更多人喜歡你。
如果你真想改變你的行為模式,不妨試試以上三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催眠療愈師安心
心理學角度講,你特別不喜歡的人和你特別喜歡的人身上都有你很喜歡的特質。
喜歡,就不用多說了,你看到了自己想擁有的特質別人擁有你會喜歡對方。
有時候討厭是因為對方做了你想又不能去做的事情。透過否定對方來保護自己的行為原則。
比如說:一個女孩有位非常保守傳統的媽媽,從小就教育女孩子不能化妝、不能打扮、不能穿短裙子,這樣不檢點,不是好人。
長大了,這個女孩看到會打扮的女性就嗤之以鼻,特別極度討厭這種張揚自我女性魅力的人。原因是她把媽媽教的不打扮原則內化了,她逾越不了媽媽的教誨,同時做不了的事情,又很羨慕,於是就產生了極度厭惡的表現來平衡這種心理。她有多厭惡就有多渴望做這件事。
還有一種非常普遍的可能,就是“你從厭惡的人身上看到了不接納自己的地方”
比如:一個唱歌特別難聽的人,一直對自己唱歌很自卑。有天他路過一個廣場,聽到一個人在唱露天卡拉OK,非常難聽。這個人聽了怒不可遏的上前去要那個人不要再唱了太難聽。唱歌的人莫名其妙,我願意唱管你什麼事,不聽,繼續唱。結果這人把唱歌的人打了。
一邊打一邊說“唱那麼難聽就不要丟人現眼的,就不要唱了,你要不要臉,別人聽了惡不噁心!”
其實這個人是不能接受自己唱歌不好聽的缺點,他很在意很自卑。把這個感受投射在唱卡拉OK的人身上,聽到他唱那麼難聽還在大庭廣眾下,就像是他自己唱歌不好聽的缺點被示眾了一樣。所以極力看對方不順眼,要阻止修正對方的行為。
一個人接納自己的程度就是接納別人的程度。
你有多愛自己就有能力多愛別人。
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人,才能接納別人的不完美。
你需要多問自己“我為什麼討厭對方”我討厭他什麼。我自己是什麼樣的。
-
5 # 阿剛娛樂
看不慣別人,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後恢復正常。
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題記
我們時常被情緒所控制,我不知道應當如何再次解釋如何控制情緒了。
我曾經這樣寫道:
長大的過程,就是不斷獲得自由的過程,也是學會管理自己情緒的過程。
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
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強大。
藏在內心的不良情緒在生活中時時湧現:
從前,在一個水池裡,住著一隻壞脾氣的烏龜,他和來這裡喝水的兩隻大雁成了好朋友。
後來,有一年,天旱了,池水乾涸了,烏龜沒辦法,只好決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會飛,於是兩隻大雁用一枝樹枝,叫烏龜咬著中間,大雁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
他們飛過翠綠的田野,飛過蔚藍的湖泊。地上的孩子們看見,覺得這個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來:“你們看呀,那隻烏龜很滑稽啊。”烏龜本來得意洋洋的,聽到嘲笑後大怒,就想開口責罵他們。口一張開,就跌下來,碰著石頭死去了。
大雁嘆氣說:“壞脾氣多麼不好呀。”
實際上,情緒一壞,一個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被解除了武裝。
更有甚者,情緒可能甚至會傷害別人,而無法復原:
有一個男孩,很任性,常常對別人發脾氣。一天,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子釘子,並告訴他:“你每次發脾氣時,就釘一顆釘子在後院的圍牆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發了37次脾氣,所以他釘下了37顆釘子,慢慢地,男孩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一刻釘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發的脾氣的次數就一點點地減少了。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不再亂髮脾氣了。
父親告訴他:“從現在起,每次你忍住不發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顆釘子”,過了許多天,男孩終於將所有的釘子都拔了出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後院的圍牆前,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現在看看這佈滿小洞的圍牆吧,它再也不可能回覆到以前的樣子了,你生氣時說的傷害別人的話,也會像釘子一樣在別人心裡留下傷口,不管你事後說了多少對不起,那些傷痕都會永遠存在。”
情緒是否可以控制呢?
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如果你做出一個微笑的面容,那麼你的心情就立即會感到增加了幾分愉悅。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但情緒可以影響人的行為,而且反過來也可以影響人的情緒。人不僅可以在心理上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現代生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對自己的血壓、心跳等等都可以進行控制。何況情緒?
控制情緒的方法很多,我認為,至少有如下方法是可行的:
(1)轉移
將注意力轉移到愉快的事情上去。
(2)分離
分散你的煩惱,把它們各個擊破。不要把這個煩惱與別的煩惱聯絡起來。不要自尋煩惱,人為地加以放大。具體的煩惱,具體的解決,不要算總帳。
(3)弱化
減弱你的煩惱,對於非原則的刺激,我們必須學會緊緊地把住閘門,儘可能不聽,不看,不感覺,不讓它輸入。如果輸入了,就儘可能不聯想,不思考,不記憶。
(4)體諒
生氣,是因為別人的過錯而懲罰自己。原諒了別人也就饒過了自己。另外,將對方看作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
(5)解脫
就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從更深更廣更高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它做出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侷限。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脫,以便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上來。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經典的解脫思維。
(6)昇華
利用強烈的情緒衝動,並把它引導到積極的、有益的方向上去,使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和價值。
(7)抵消
尋求另外一種刺激。如隔壁鄰居大聲開著音樂,使自己心煩意亂,使用前面的方法無效時,不妨自己開啟音響,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
(8)利用
把壞事變成好事。一是利用時機和客觀條件,二是對情緒本身的利用,把情緒昇華成力量。
(9)表達
書寫,談心。
隨著對情緒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人就會越來越自由,越來越瀟灑。
樹欲靜而風不止,真正的自由就是表現在:樹根的堅定,樹杆的力度和樹枝的飄搖自如,三者和諧統一。
-
6 # 書怡圖館
要看你是取決什麼心態看不慣別人的,如果是他人身上是你不喜歡的行為或不良嗜好,那直接避讓吧,畢竟這是他沒有做出改變;如果是優秀人物,那你要加倍努力了。生活嘛,千千萬萬,不可能都會隨著我們的願的,儘量讓自己開心,學會控制,包容
-
7 # 楊四銅
修世立為,謙以德恭,立以容濡。
看不慣別人,是人的修身處世兩極。
看不慣,首先來自看者的心觀,而非被看者之為。如如廁者,視惡臭之物,無廁之時,掩鼻遠避;如廁之時,亦欣欣然瀉之。
由此而喻,看不慣他人,先正自心,再度他人。我所需者,釋之;我無所需者,遠之!擇言曉教,當善慎而用。
親我者,敬我者,循循善誘,情理濡化;疏我者,惡我者,敬而遠之;傷我者,害我者,正言明理,不與爭鋒,有過甚之處法紀辯明,微細之處,笑而置之。
-
8 # 濟南虎子哥
謝邀!一般來說,看不慣別人基本都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閱歷、修養不夠而造成的,建議你:第一,看不慣可以,但自己別生氣、更不能讓別人生氣;第二,多看點道德修養方面的書,多增加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修養。到了耳順之年、或者到了耳順境界,就肯定不會有看不慣別人的情況了。
-
9 # 仗義執言-於老頭
看不慣別人?我反問:就你這脾氣.性格.素質……能夠達到人見人愛的水平嗎?我看未必。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看不慣別人的事,一定是或驕傲,或富有。更是上床認識老婆.下床認識鞋子的人!他的老婆美,他的孩子乖,.,,,眼裡只有他和他的老婆孩子看著順心順眼順意!這種心態屬自命不凡.缺少涵養,毫無素質的醜陋社會群體。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上小學時.在河北農村有個順口溜說道:姑娘愛花,小子(指男孩)愛炮(爆竹),老太太就愛臭裹腳(布)。(舊社會女人都裹腳)這就告訴我們:男女有別.年齡有大小,有窮富之分,工農各樣,工作崗位各異……
站在你的地位看周圍的人.衡量他(她)們,一定是氣人有,,笑人無!
這種人.靜下心來想一想:等你都滿意.等幾兒啊?我找不出這種人的優點。真是無法誇獎他!
-
10 # 寂了366
宛然一笑!
然後問自己,我和他有仇嗎?
再然後告訴自己,如果不是自己有問題,幹嘛看不慣別人呢?
-
11 # 善若水yfb
看不慣就不要看,自己走得遠遠的好了,能奈何人家怎樣?莫非衝過去揍人家一頓不行?有這個必要嗎?你考慮過後果沒有?
-
12 # 酒懵秀哥
看不慣是看不慣,不一定非要處理。如果和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有交集有衝突的話,該怎麼處理怎麼處理,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別看唄。
-
13 # 騎士悠然行
有一句話說,看不慣別人,是自己修養不夠。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人與人不同,木與木不同,不能因為別人跟自己不同,別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觀念就看不慣。當然,話是這麼說,該看不慣還是看不慣,怎麼辦?
一是忍耐。群體人一塊工作生活,對誰看不慣,可以存在心裡,忍耐一些。千萬不能象張戰偉書記那樣,大庭廣眾之下扇人耳光,結果被免職調查。失去理智對看不慣的人打罵,引來災禍,很不划算。
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是一路人看不慣,可以保持距離,不交往就可以了。
三是提高修養。人與人交往,難免有摩擦,有看不慣之處。正確的做法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要有包容之心。海納百川,有容則大。有包容心,就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有利於個人工作開展和生活愉悅,這很重要。
-
14 # 杜煥武
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寬容別人的不足。反觀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學會換位思考。多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這個社會看不慣的人和事多了,不用大驚小怪。如果是與你沒多大關係的人,“不理他”,遠離他愛怎怎地。
如果這個人與你是那種割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那就比較麻煩了。比如自己的親人或長輩,他的說話或做事方式,讓你看不慣了。只能“心平氣和”慢慢溝通,潛移默化。但不要試圖用“速戰速決”的方式來改變他們,因為那樣會適的其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行為和處事方式、習慣是長期形成的結果,是很難短期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