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雷子的文學分享
-
2 # 小濤說天下
第一戰: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令其率軍迎擊匈奴。自此,衛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漢武帝這次用兵,分派四路出擊。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其中一路由車騎將軍衛青率軍直出上谷。衛青首次出征,就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七百多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而歸,非常賞識,加封其為關內侯。
第二戰:漢朝對匈奴的反擊,使得匈奴的進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了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飛將軍李廣鎮守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衛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兵士們更是奮勇爭先,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第三戰:公元前127年,匈奴貴族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決定避實擊虛,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衛青立下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第四戰:匈奴貴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公元前124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派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率兵從朔方出發,派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襲擊匈奴。這次總兵力有十幾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落荒而逃。漢軍大獲全勝,收兵回朝。
第五戰:經過幾次打擊,匈奴依然猖獗,多次進入代地,攻雁門,劫掠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上郡(今陝西綏德縣東南)。公元前123年2月,漢武帝又命衛青攻打匈奴,以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浩浩蕩蕩,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殲滅匈奴軍數千名。
第六戰: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帝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準備發動對匈奴的第三次大戰役。大將軍衛青麾下,強將濟濟:李廣為前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後將軍。衛青考慮到前將軍李廣年紀已高,就沒讓他擔任先鋒,而是與右將軍趙食其兩軍合併,從右翼進行包抄。衛青自己率左將軍公孫賀、後將軍曹襄從正面進兵,直插匈奴單于駐地。衛青大軍北行一千多里,跨過大沙漠,與嚴陣以待的匈奴軍遭遇,喊殺聲驚天動地。伊稚斜單于眼看大勢已去便突圍逃走,衛青發覺後馬上派出輕騎兵追擊。匈奴兵不見了單于,軍心大亂,四散逃命。
第七戰:衛青率大軍乘夜挺進。天亮時,漢軍已追出二百多里,雖然沒有找到單于的蹤跡,卻斬殺並俘虜匈奴官兵一萬九千多人。這次戰役,漢軍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氣大傷。從此以後,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出現了“漠南無王庭”,匈奴對漢朝的軍事威脅基本上解除了。衛青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三百戶,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公元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廬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徵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
3 #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一戰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虜敵700;二戰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直入斬首數千人;三戰高闕,控制一方,修築朔方城,設定朔方郡,玉原郡;四戰搗毀右賢王庭院;公元前123年衛青又兩次領十萬騎兵殲滅匈奴過萬;公元前119年,遠征漠北,與匈奴單于主力遭遇,雙方傷亡慘重,單于走為上計,衛青派騎兵追趕,獲得匈奴的糧食。斬敵兵一萬九千人。李廣、趙食其迷路失期,未能俘獲單于。
-
4 # 黑白影吧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比的其實不是軍力,而是後勤物資的供給。只要摧毀物件軍隊賴以生存的後勤物資就可以取得戰場上的勝利。比如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戰爭就是持久戰,戰爭雙方也拼物質基礎,漢的物質基礎是糧食,戰馬,錢等。匈奴的物質基礎是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同時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礎。所以漢朝和匈奴之間要重在實現戰略目標,重在給敵人經濟以重大打擊,並重在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的基礎。從而打敗敵人。
衛青是這種戰略思想的積極踐行者,在與匈奴的漠南戰役,衛青戰右賢王,俘男女15000人,獲牛馬羊千百萬頭,完全擊跨了右賢王。這兩次戰役雖然殺人不多,但卻從生存基礎上完全摧毀了右賢王所部。佔領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對匈奴整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使該三部只剩下等待餓死的人,只能各奔東西,自找生路。以後數十年不見右賢王所部對漢朝侵略。衛青的這種戰略思想,還可從衛青採取的春天燒匈奴草原,餓死匈奴牛馬羊的戰術中看出來。該戰術也為後人所稱道。這也是漢武帝封衛青為大將軍,一門四侯的真正原因。
在漠北戰役,匈奴單于伊稚斜吸取了教訓,將部族和牛馬羊遠遷到北方,只留下精兵在沙漠以北與衛青決戰。這次戰爭中衛青創新的採取了武鋼戰車結環為陣防守,騎兵進攻的車守騎攻的新戰術,和分兵合圍戰術,克服了漢軍剛剛穿越沙漠,兵疲馬乏,騎兵人數少的缺點,擊潰了單于伊稚斜以逸待勞精銳主力部隊。但是,由於李广部沒有按時到達,分兵合圍的計劃沒有實現,衛青只殺了伊稚斜單于衛隊19000多人,戰果比衛青期望的差的太遠了。
後人評價此戰時,多為李廣被分兵走東道而喊冤,認為是衛青奪功,故意讓李廣繞道。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想採取合圍的方式一舉殲滅匈奴單于主力。此戰衛青和匈奴主力是遭遇戰,衛青所率領的漢軍是霍去病挑剩下的,且剛剛穿越沙漠,兵疲馬乏.而面對的匈奴最精銳的單于衛隊,並且以逸待勞。此戰如果不是衛青用車守騎攻的新戰術,衛青有可能戰敗,身敗名裂。衛青的漠北戰役儘管只殺了19000多人,但卻全部是單于衛隊精兵,沒有一個老弱者。使匈奴單于的統治基礎受到了沉重打擊。使匈奴單于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自顧不及,不可能再與漢軍作戰。
衛青在漠北戰役中採取的武鋼戰車結環為陣防守,騎兵進攻的車守騎攻的戰術,和分兵合圍的戰術充分展示了其偉大的軍事家,統帥的能力。這一戰術為後世軍事家所效法,例如唐朝大軍事家李靖征討土谷渾軍就採用衛青分兵合圍的戰術。李靖順利的實現了分兵合圍的目標。在積石山大敗土谷渾軍,殺死土谷渾伏允可汗,將土谷渾國土收歸唐朝。南北朝劉裕北伐時對付南燕剽悍的騎兵也曾效法衛青戰車結環為陣防守,騎兵進攻的車守騎攻的戰術,抵禦騎兵的衝擊。因此,後世有人評價說,衛青是漢朝打敗匈奴的第一功臣。
-
5 # 亙古懷念說史
在漢武帝集全國之力全面反擊匈奴的持久戰爭中,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軍事統帥和將領,其中以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表現最為突出。衛青出身於騎奴,卻被漢武帝慧眼識珠選拔為反擊匈奴的主要將領。衛青也用他出色的戰績報答了漢武帝的知遇之恩,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龍城之戰,漠南之戰和漠北之戰。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為了反擊入侵的匈奴派了4路將領各率1萬騎兵主動打擊匈奴騎兵。其他三路將領或者戰敗,或者無功而返,只有衛青一路直搗匈奴人的聖地龍城。此戰激勵了西漢王朝戰勝匈奴人的決心。
公元前124年,匈奴分3路大軍反擊漢朝,衛青奉漢武帝之命對戰匈奴,並一舉擊潰了匈奴右賢王部,鞏固了漢朝在河套地區的統治。從此莫南無王庭。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為了徹底解決匈奴的威脅邇集全國之力發動了漠北之戰。衛青和霍去病各率5萬精銳騎兵跨越戈壁灘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衛青一部遭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俘獲並殺敵匈奴19,000多人,匈奴單于只帶了幾百隨從逃離戰場。
可以說漢武帝全面反擊匈奴的戰爭中大將軍衛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漢武帝的高瞻遠矚和戰略規劃,再加上衛青和霍去病在戰場上的所向披靡,一舉奠定了漢強匈弱的局面。而衛青用他7戰7捷的戰績讓人們見證了什麼是優秀的軍事統帥,無論在何種複雜的戰場情況下,味精都能夠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予以應對,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回覆列表
接下來大家跟我瞭解一下衛青當年是怎麼幫助漢武帝七戰七捷擊潰匈奴的。
衛青將軍用兵用到極致,之所以能夠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並且在別人做到的時候,他又做到了極致,所以他才能成為一個有名的將軍。
衛青(?-前106年),本姓鄭,冒用母姓衛,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其父鄭季,是平陽侯曹壽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衛媼是平陽公主的女奴。衛青從小就給人家做牧童,受盡苦楚。成年後,又做平陽公主的騎奴,公主出行時,他騎馬相隨。後來,他的姐姐衛子夫被選入宮,得到武帝寵幸,他才被提為太中大夫。由於他精於騎射技術,常隨武帝外出圍獵,很得武帝賞識。
那麼為什麼說衛卿能有那麼大的名氣呢?其實他不僅僅是運氣好而已,還是有著其他原因的,那麼今天就帶領大家探一探究竟吧!
第一點:衛青在匈奴打仗的時候,他總是喜歡出擊,不按照常理出牌。我們知道,如果敵人特別強大的時候,我們應該先進行防禦,而不是直接進攻,匈奴的騎兵當時是稱霸草原的,所以在看到匈奴騎兵來的時候,總是喜歡躲起來,而不是去迎戰。
但是衛青就不一樣了,他是在和匈奴打仗的時候,他總是主動去找匈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曾經派遣了四路的兵力,每一路兵力都有1萬騎兵,去攻打匈奴。
衛青是最後一路,他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他直接穿過了草原的中心,來到了匈奴人的祭祀祖先的聖地龍城,在那裡不僅把龍城給燒了,並且也殺了700多人,然後就這樣把匈奴的老窩給端了,之後就大搖大擺的回國了。
衛青打仗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他是喜歡直接去敵人的後方,他喜歡偷襲,他這種用兵之法,是將兵者詭道發揮到了極致,並且他這樣的打仗方法對於他的外甥霍去病也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點:就是以戰養戰。糧草未動,兵馬先行,每一次打仗的時候,糧食都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深入草原內部去打仗,但是每一次打仗都是長時間的,長途跋涉到一個很遠的地方。
所以說攜帶很多的糧食,那是不太現實的,而衛青這個時候,為了解決糧食的問題,他想的辦法就是以戰養戰。匈奴來搶我們的,那我們就搶回去,就這樣子就直接解決了糧食的問題。
第三點:衛青是有實力的,但是他在實力之上又多了一分運氣。話說在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就派衛青率領主力部隊,去攻打匈奴的後方。要知道在草原打仗方向是很關鍵的,如果說找不到方向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失聯,如果說這樣子的話,那麼在草原中就很容易出事,茫茫大草原中帶領著數萬的軍隊。
如果迷路了那麼真的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但是衛青的帶領的部隊卻始終能夠找到方向,並且發現匈奴的蹤跡,還能夠迅速的作出攻擊和迴應。
所以說衛青確實是很有才能的,不然的話他作為一個將軍,不僅僅要想著消滅敵人。在沒有發現敵人的時候,還要想著去尋找敵人的蹤跡,還要想著糧草維持多長時間,這些都是他要操心的事情。
所以說衛青之所以能夠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並且在別人做到的時候,他又做到了極致,所以他才能成為一個有名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