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住在雨中的小魚
-
2 # 行道者啊亮
1. 蒙古人遠端作戰,一人帶三隻馬
2. 蒙 古人馬上得天下,素有馬背民族之稱。蒙古人與馬相伴一生,無論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 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採用粗放式牧馬,將馬群放歸大自然,自由自在的覓食、繁殖。蒙古馬處於半野生生存狀態,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狐狼出沒 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嚴寒。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既沒英國純種馬的高貴氣質,又無俄羅斯卡巴金馬修長駿美 的身條。然而,蒙古馬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
4. 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種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5. 標準的蒙古野戰部隊由3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於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個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
-
3 # 中國地名故事匯
蒙古民族是馬上民族,善於騎射,藉助蒙古戰馬打敗宋朝,並遠征波斯,沙皇俄國,建立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
相傳蒙古部隊出征時,每個士兵都要攜帶三匹左右的戰馬。這其中有4個原因:
1 為自己攜帶生活用品,比如糧食,酒水,以及武器,以減輕單個戰馬的負擔。
2 如果自己的戰馬在一次戰鬥中受傷甚至致死,騎兵則換乘其他戰馬繼續下次戰鬥,而不必從蒙古老家補充戰馬。
3 在長途行軍途中,則需要換乘戰馬,以防把單個戰馬累壞。
4 如果遇到極端惡劣情況,沒吃沒喝就可以殺掉馬匹來補充體力。
至於在行軍途中如何同時攜帶多匹戰馬,我認為應該有專門的馬伕管理這些戰馬,畢竟部隊都有統一的組織紀律,不能散亂的由個人攜帶。在行軍路上,戰士可以去換乘戰馬,補充體力等。部隊在戰鬥時,戰士換乘優秀戰馬,衝鋒陷陣。
-
4 # 孟阿逗VLOG
準確來說,蒙古騎兵一人三匹馬。
眾所周知,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更是可以征戰亞歐大陸。當然,沒有好的工具肯定不行的。因為,在當時一匹馬載人能跑的距離有限,為了能夠日夜兼程所以每位戰士都會配備多匹馬。他們的騎術都很高超,更不用擔心,馬會跑丟的情況。他們有時會賓士的時候從這匹馬換到那匹馬上。這些對於他們來講都是小意思吧
-
5 # 半畝先生
蒙古騎兵正常配備是一人三馬,並且多數是母馬或者是閹割的公馬,在戰場上騎著一匹,備用一匹,產奶供給食物一匹。蒙古人不是多麼愛喝馬奶和馬奶酒,因為這是唯一穩定的熱量供應。乾糧和肉乾未必什麼時候都有,唯有新鮮的馬奶取之不盡。蒙古西征的時候,每次人數基本上都是十二萬九千八百人,試想他們配備的馬匹又是多少呢?三四十萬馬匹是不是雄風萬里呢?十萬精兵是不是威震敵膽呢?同時再想想刀槍劍戟和弓箭又是多少呢?戰爭終究是一場燒錢的遊戲,最終拼的還是經濟實力!
-
6 # 宋植帥
這是根據蒙古人的遊牧生活習慣而導致的,他們打仗的時候後勤負擔特別小,所以機動性強能夠進行遠征。
一個騎兵幾匹馬,輪換著騎。這樣既可以帶走出徵時所需要的物質,也可以節省時間和馬力,以最快的速度行軍還能輕裝奔襲。。
所以他們一直採用的都是一人多馬換著騎。
-
7 # Rock哥
蒙古騎兵正常配備是一人三馬,並且多數是母馬或者是閹割的公馬,在戰場上騎著一匹,備用一匹,產奶供給食物一匹。蒙古人不是多麼愛喝馬奶和馬奶酒,因為這是唯一穩定的熱量供應。乾糧和肉乾未必什麼時候都有,唯有新鮮的馬奶取之不盡。蒙古西征的時候,每次人數基本上都是十二萬九千八百人,試想他們配備的馬匹又是多少呢?三四十萬馬匹是不是雄風萬里呢?
-
8 # 凡心影視
你是看漢軍霍去病帶2000騎兵奔襲襲單于王庭,關於騎兵的使用主要是用於戰略突襲和戰役突擊,騎兵主要是用於騎兵,在於它的機動性,兩匹馬,一匹載人,一匹載水和裝備,兩匹輪換載人。馬匹有自己的負重限度,只要所載物品小於它的負重極限,對馬而言是沒有影響的,所以要保證兩匹馬中有一匹的負重是要小一些的,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一匹馬就空跑,這樣的話換乘馬匹,既可以保證速度也可以保證馬匹的戰鬥力。
-
9 # 春秋風雲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男女老少都會騎馬。看過著名作家張賢亮的小說《黑駿馬》,蒙古男孩五歲就要舉行上馬禮,舅舅會選一匹駿馬送給外甥,以示對其作為巴圖魯(英雄)的期待。蒙古男人最值得炫耀的配置,是擁有一匹追風趕雲的寶馬。蒙古人愛馬懂馬會騎馬,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是姑娘小夥嚮往的節日,小夥們參加精彩的馬術比賽,姑娘們相中心儀的漢子。在蒙古,沒有勇力,不會騎馬,被看作是懦弱無能的象徵。
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時代,蒙古人憑藉騎兵優勢四處征戰,建立起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漢族人打仗基本上靠雙腿歩行,靠車運糧草,靠埋鍋造飯。蒙古人不同,一個騎兵至少帶三匹馬,一匹騎行,一匹備乘,一匹荷載食物,吃住行睡都可在馬上進行,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在這些馬中,有公母,母馬和醃割馬。母馬負責供應馬奶和馱運肉乾、乳酪和軍用物質;公馬用於騎乘和配種,沒有公馬,就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馬奶;醃割馬用於騎乘便於管理。通常一名騎兵只能帶一匹公馬,一匹或兩匹醃割馬,至少一匹母馬或兩匹母馬。或者按照一匹公馬、兩匹母馬的配置,既可以繁殖馬駒,又有奶源供應,還可以削減公馬的不安定因素,防止在戰場上出現望美止渴或者“為情所困”現象,影響戰鬥力。如果是兩匹公馬一匹母馬,則容易出現二馬爭鋒,搶奪“妻子"的現象。
有人擔心帶公馬出征,公馬會不會見異思遷,為別的母馬所動?這種現象少,為極個別。只要公母比例配置得當,“休閒假日”允許他們自由“戀愛結婚”,公母馬荷爾蒙就會下降到較低水平,則公馬很少會“在外沾花惹草”,既使其它群裡的母馬縱有“花容月貌”,也能做到氣定神閒,“坐懷不亂”;同理,母馬也不會為“玉樹臨風"的白馬王子意亂情迷;因此不操心不好管控。
僅靠配置好公母比例還不夠,蒙古騎兵一人帶幾匹馬容易散群,到了吃喝的時侯,作為“飲事班長”的母馬不見了怎麼辦?或者需要換乘的時侯,找不到替補隊員怎麼辦?這就需要平常的調教。調教的方法主要是一硬一軟,硬就是對擅自離群的馬進行懲誡,讓它們長記性,離群就要被打,為錯誤買單;軟就是和馬建立感情,餓了給草吃,渴了給水喝,燥熱時洗洗澡,癢癢時撓撓皮,有好吃的隔三差五發點福利,讓它們時刻惦記主人的那些特殊待遇,形成割捨不斷的依賴,久而久之,即使萬馬奔騰,即使兩軍廝殺、戰火紛飛,它們也不會離群了,儼然一個團結的家庭。
蒙古人不愧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把馬的習性摸了個遍,而且把馬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成為冷兵器時代機動性最強、配置最好、效率最高的作戰部隊。蒙古人起初人口基數極少,成吉思汗留給子孫不過十一二萬軍隊,一人帶幾匹馬相當於增加了軍隊的人數,從而提高了部隊戰鬥力。
-
10 # 夜裡挑燈看劍123
每一個蒙古騎兵通常都有幾匹馬,輪流換乘,最精銳的部隊甚至達到了一人六騎,這樣,在長距離髙速行軍之後,投入戰場的蒙古軍團馬上就能發起凜厲的攻勢。不同於世界上其他騎兵軍馬以煽馬為主,蒙古人是不煽軍馬的,其中還有很多的母馬,在輕裝奔襲的時候,屁股下的軍馬可以為騎士提供新鮮的馬奶,行囊中的肉乾則提供了主要的熱量。
-
11 # 優樂康中醫痔瘡專科
1.因為遠距離奔襲,騎一匹馬容易把馬累死!
2. 其他的馬身上可帶生活和行軍物資
3. 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馬騎兵是財產和生產資料,打仗放牧同時進行。
-
12 # 一指影視
在席捲歐亞大陸的無數戰爭中,蒙古騎兵被稱為“上帝的鞭子”,以其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和速度震撼了世界。 為了確保和駕駛高度的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多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在部隊後面,行軍途中,甚至在戰鬥進行過程中都可以隨時用來更換。換馬是以接力的方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同時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預定任務的完成。 蒙古軍的騎兵和戰馬都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和精心挑選的。成吉思汗認識到沒有素質過硬計程車兵和戰馬,便難以達到良好的機動性。因此,蒙古騎兵都是從當時訓練得最好計程車兵中挑選出來的。他們在三四歲的時候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學校,進行嚴格的騎馬射擊訓練,因而他們個個具有過人的駕馭馬匹和使用武器的本領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種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對戰馬的訓練也極其嚴格。與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必要時可以連行數日而不進糧草,甚至能在相當短時間內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由於行軍時不必馬匹帶飼料,士兵又自帶各人的食物和裝備,而且通常只帶最少的用量,因此,蒙古軍隊不需要拖帶龐大的後勤供應輜重車隊,也不必保留一個後方供應基地。由於大部分蒙古戰馬都是母馬,士兵能喝馬奶生活,因此也減輕了軍隊食物供應的負擔。這同時也使蒙古軍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強。 蒙古人在戰場上將他們的馬匹作了最佳的運用,馬奶還可以提供飲料,缺點是軍士們要依賴馬匹,有時要為草料供應問題被迫改變作戰計劃。因此,蒙古人的作戰時間基本上都安排在冬季裡。冬天裡,強壯的馬可以輕而易舉跨過冰川,也可以在撥開覆雪的情況下找些草料吃。軍士的年齡從15到70都有,平時教官負責軍事訓練並檢查武器,如果指揮官表現得不好立即被降為士兵,如果士兵表現得好也可以立即升上高階職務。士兵三分之二是輕騎兵,他們帶很多的乾糧,還有很多箭,長矛和套馬索和一把劍,盾牌是皮製的。重騎兵全身穿戴皮護甲。持長槍和彎刀,有弓和箭。所有的戰士都穿件很難穿透的絲製衣裳。傷員是不必擔心被遺棄在戰場,受傷後很快會有人趕到醫護。經常持續不斷地嚴格軍訓,使蒙古騎兵各個戰術精良,一個命令下來,全體軍隊能動作一致。 良好的軍紀和一往直前的作風總能攻破敵軍淺弱處的陣勢。傳令兵的路上要暢通,從王公貴族到士兵都要給傳令兵讓路,馬到驛站便被換上另一匹調養好的馬,這樣,傳令兵的速度幾天可以超過別人幾十天走完的路程。這樣保證了蒙古軍團能讓鐵木真在最短的時間作出判斷。 開始的時候蒙古士兵每人有2到3匹馬,已經使他們有了很高的機動性。但真正使他們在西征路上保持高機動性的原因是在烏沙堡之戰中。大將木華黎命令前鋒將領率領萬騎包抄金國在撫州的養馬場,奪得戰馬近百萬匹,軍威大振,並使得每人都有3到5匹馬。 蒙古民族的軍隊之所以能稱霸於歐、亞二洲者,實全恃其精良的騎兵。
回覆列表
蒙古騎兵都會有四五匹馬的,並且去遠方打仗的時候,甚至騎兵還會有十幾匹馬,這樣打仗的時候可以輪換,當然作戰時需要短時間有人會集中看管。蒙古馬體型較小,適應力強,耐粗飼,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而且易增肥增膘,壽命較長,無後勤保障作戰,這些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