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曉兒
-
2 # 阿哈俊先生
意思: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出自(唐)杜牧《泊秦淮》。
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透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
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濛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亡思,將對歷史的詠歎與對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從陳的荒淫之國聯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運。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沈德潛稱之為“絕唱”。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
3 # 而今又到落花處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中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4 # 源來緣聚
陳後主作為一方國家的首腦,不關心現實世界的百姓疾苦、國家安危,沉浸於個人享樂之中,終致亡國…專注於歌舞的藝術工作者,商女們沒有經歷,也沒有關心國家的興衰的境界和責任,可怕的是,當時的統治者,和普通民眾一樣不問國事,躲在後宮忘情的沉浸在歌舞昇平之中,這種景象不正是亡國之兆玉樹後庭花的現實寫照嗎?
-
5 # 陳年往事1222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兩句是全詩的重點。詩人妙手運斤,從"酒家"引出歌聲,從視覺轉到聽覺。表面看,這兩句似在諷刺"商女",因為她們唱的是"亡國之音",其實不然。詩中諷刺的鋒芒指那些醉生夢死的達官顯貴,因為他們著迷一般地欣賞,才使得"亡國之音"得以流行"商女"本人是沒有責任的。
自東晉,南朝相繼建都建康(今南京市)以來,秦淮河便成為著名的遊樂逐歡的勝地,歌樓酒院,鱗次櫛比,杯觥交錯,笙歌聒耳。上層人物在此過著酒綠燈紅、紙醉金迷的生活,到唐代,此風不減。杜牧有感晚唐的衰敗,故寫此詩寄託對國事的憂慮,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絕句,它的意境對王安石《桂枝香》一詞頗有啟發,其中"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本此。
-
6 # 深圳鄭海洲
對這首詩的理解,關鍵要把握兩點:第一,杜牧是晚唐詩人,面對的是唐王朝的衰敗。很多解讀這首都忽略時代背景,純從字面上去理解。第二是在“後庭花”的理解上,這一點許多人都理解了。
第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是夜泊秦淮河的眼前景,我個人理解也暗喻當時唐王朝欲衰未倒,軍閥豪強四面割據稱雄的暖昧局勢。第二句好理解,就是天晚了,把船靠在酒家的碼頭。第三句寫聽到商船上的女子無憂無慮的歌聲,小老百姓不知軍閥各懷野心,國之將亡。結句強調歌聲是隔江傳來,唱的是亡國之音。南朝陳朝後主是個文藝青年,喜歡詩詞歌賦,當時北朝隋文帝正準備一統天下,他卻在賦詩填詞作曲,國破前還作了《玉樹後庭花》。唐代把《玉樹後庭花》稱作亡國之音,因此作者把大唐王朝即將傾覆時聽到的輕鬆快的歌聲看成是《玉樹後庭花》樣的亡國之音。
-
7 # 大江東去11
這首詩所以被傳頌,被喜歡,還是末尾的兩句,表達出作者的愛國情操,歌舞的人不會對亡國有那麼深的體會,仍然歌舞。不管唐朝啥樣,象杜甫等詩人都表現出對國破的悲奮。說成別的意思這首詩就不值錢了。
-
8 # 讀書是福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遊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豔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流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秦淮一隅,寄託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這首詩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遊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絡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點題,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遊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遊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後二句由一曲《後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題解] 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後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對只知徵歌徵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史為鑑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
9 # 何能爾1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詩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
10 # 走天涯黃雲飛
出自唐朝杜牧的《泊秦淮》,全詩如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第一二句寫景,交待了停靠的地點金陵。金陵曾是六朝古都,異常繁榮。
最後兩句由淡雅優美的景色描寫轉而寫情。詩人觸景生情,不由發出無奈的感慨。儘管如此繁榮,歌舞昇平的金陵,由於統治者的荒淫無度,也避免不了亡國的命運。對岸時時傳來歌女的後庭遺曲。她們哪知道亡國的悲哀啊!
-
11 # 為你退避三舍
從表明意思來看,詩人在斥責商女不知亡國之恨,但我們大多忽略了是誰讓這些個商女唱《後庭花》的?那麼這些人才是真正不知亡國恨的人,已經亡國了還在花天酒地還在懷念那醉生夢死的亡國之音。
-
12 # 尚思修善
應該是作者本人對商女也就是以現在娛樂為事業的女人的一種無奈,可憐,甚至是憎恨的一種心情,後庭花應該是亡國的靡靡之音。我是這樣想的。第一不能對商女憎恨,因為一個女人誰不想有一個好的歸宿呢,只是因為很多原因讓她們淪落。第二她們唱後庭花是唱給誰聽的?答案是一定的,是唱給男人聽的,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還有男人們不去保家衛國還在聽靡靡之音,應該憎恨的是去聽唱的男人們。第三女人的淪落和無奈感到悲傷的應該是男人,誰願意讓自己的親人去做商女呢,是因為男人的無能和不擔當以及沒有責任感才出現這種情況。總得來說亡國之恨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去為社會和國家奮鬥。
-
13 # 伯平11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唐代杜牧的絕句<泊秦淮>,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月光籠罩著白沙,小船靠近了岸邊的酒家,權貴們迷於聲色在尋樂。歌女只是為人作樂,唱著(後庭花),哪知道亡國之恨?(後庭花是歌曲名,南朝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後人亡國之音)
這首詩目睹當代唐朝日漸衰落,但當權者昏庸荒淫,是抨擊豪紳權貴不理政事,沉迷於聲色。也鞭撻了權貴的荒淫,如果照這樣下去必然會亡朝亡國。反過來說,權貴都不顧亡朝亡國,一歌女也只能為養活自己作樂他人,唱她該唱的歌,她哪能記得有亡國之恨?
-
14 # 回頭依然少年時
此句出自唐朝七絕之一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人夜宿秦淮所看到的並不是繁榮昌盛歌舞昇平的景象!而是清冷月光映照沙灘、煙霧籠罩冰涼的江水、應該是百葉凋零深秋之季、一片淒涼肅殺之氣……與之截然相反的是淮河兩岸酒店林立、吆五喝六、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一片烏煙瘴氣、滿地狼藉……開始就表達了詩人心情沉重深感歷代亡國頹廢衰敗的無奈之憂患意識!
商女可泛指古時行船跑馬三分憂!拋頭露面七分險!暗喻當時藝妓或舞女被動接受不自由的悲慘命運、迫不得已為了生存生活歌唱《玉樹後庭花》(此曲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實則亡國豔曲也)當時晚唐國哀勢微、內憂外患無以復加、卻還想花天酒地、尋歡作樂!詩人藉助一曲歌舞來諷刺當權者政治靡爛腐敗墮落……陷入深深的憂鬱悲傷之中不能自拔……
此詩內涵豐富而言簡意賅……與李後主《虞美人》同具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之精妙也!
三國後主劉禪歸降司馬、同樣沉溺美色酒樂而傳誦千古名句:此間樂不思蜀!將其不思進取耽於逸樂之意刻畫得入木三分……
-
15 # 平凡的風景
商女,是當時的歌伎,紅塵女子。《後庭花》曲名,可能是《玉樹後庭花》。
歌女不過是為生活所迫的風塵女子,別人喜歡什麼她就得唱什麼,就如《舞女淚》。這兩句詩並不是罵歌女,而是作者透過歌女所唱的歌,來諷刺晚唐國將不國之際,這些貴族、官僚、豪紳還當盛世,不知國之將傾,還在煙花之地作樂,過著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盛世生活。從秦淮一景射影出全國的腐朽景象,這各情景說明亡國不是偶然是必然。
-
16 # 彭翔原創短影片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其他作品如《過華清宮》《早雁》等都能體現杜牧對國家的憂慮和對戰亂的批判,特別是對統治者腐敗的批判。
而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
杜牧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庭花》本是悲傷之曲,但是此時的歌唱者與聽者卻當作娛樂,完全沒有亡國的憂心。
這是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
-
17 # 春雨201749550
謝邀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話你們怎麼理解?”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就是指歌女。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不是由她們決定的,而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中“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些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作的樂曲。這種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而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的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駐軍江北,只有一江之隔的南朝小國,危在旦夕,而它的國君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之中,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剌,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表達了較為清醒的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今天,值得我們深思!
-
18 # 依然632
‘謝謝悟空邀請: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著名唐代詩人杜牧遊秦淮,夜泊秦淮時,所見所聞觸景生情,感懷唐王朝百孔千瘡的政治局面,而統治者腐朽昏庸,藩鎮擁兵自固,邊患戰事頻繁,國家危機四伏。作者借陳後主因追求奢靡享樂,結果亡國的史實,“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九”,是有名的亡國之音,也是亡國之曲的代表,用歌女不知道國家已危在旦夕,還在吟唱著《玉樹後庭花》,提醒唐王朝如果不濱棄荒淫則王朝危也。商女只不過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所定,“商女不知亡國恨”,杜牧用的是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些座上客——封建貴族、官僚、豪紳。“隔江猶聽《後庭花》”,於婉轉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無限感慨。我們今天重讀杜牧的這句名言,深為杜牧的愛國主義情操所感動。古人尚能如此,我們做為他的後人,更應該時刻以國家利益為重,國家榮譽高於一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做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從你我做起,為祖國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
19 # 雲卷飛山
本聯句出自晚唐號稱‘’小李杜‘’之一杜牧七絕(李指李商隱):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相傳春秋戰國時,楚王滅吳後,來到現在南京這地方,發覺這裡有王氣,擔心吳國勢力死灰復燃,便在紫金山嶺上埋下金子,以鎮住王氣,並取名為金陵。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巡遊到此,更覺得這裡王氣了得,便開挖了秦淮河,以斬斷龍脈,並更名為‘’秣陵‘’,意為養牲口餵馬的地方。詭異的是,自此以後,南京雖虎踞龍盤,在此定都的六朝,全為短命王朝。
後庭花:相傳為短命王朝六朝最後一朝一一陳朝後主陳叔寶所作:《玉樹後庭花》,世人稱此為亡國之音。
杜牧來到秦淮河畔遊玩,聽到兩岸的歌女仍在傳唱著《玉樹後庭花》,便寫下此詩。表面上指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實際上是對晚唐黑暗的政治擔憂。不知亡國恨的豈止商女,那些尸位素餐的政客們醉生夢死,還不同樣在唱著後庭花嗎?亡國的徵兆已經顯現了!果不然沒過多久,公元906年,曾經輝煌無限的大唐帝國最終落下帷幕。
-
20 # 好玩的國學
杜牧為什麼要寫詠史懷古詩?這還是來源於他對歷史的深刻體察和憂患意識。我們知道,讀史使人明智,我們觀察歷史主要是為了對今天有所借鑑。在杜牧所處的晚唐時代,這個王朝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就像是李商隱所說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樣,晚唐時代危機四伏,如一條漏水的大船,在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但是統治者倒不是那麼看,統治者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王公大臣耽於享樂,普通老百姓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在一片鶯歌燕舞中,這個王朝已經是風雨欲來風滿樓了。
但是杜牧沒辦法說,沒辦法直截了當的指出,你們這幫人都是作死,你看這個時代已經是行將就木了,他要是這樣說,早就墳頭長草了。所以,他要表達這種憂患的意識,必須有個歷史的載體,南京就是最好的載體。
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是南京又是一個悲劇性的城市。歷史上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好像都是命運多舛。風光旖旎的秦淮河,充滿著曖昧的脂粉氣,無數的娛樂場所,無數賣唱或賣身的商女,隨著秦淮河瀲灩的波光,見證了多少王朝的興衰成敗。特別是那個敵人打過來的時候,還在和美女們唱著玉樹後庭花的陳後主,有人說玉樹後庭花是亡國之音,但是這個和音樂有何關係?罪魁禍首還是那個不知道憂患意識為何物的統治者。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杜牧的詠史詩的最大特色是,他不直接說出歷史事實,而是把歷史事實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中去。杜牧沒有直接去指責陳後主詩歌亡國之君,而是別出心裁地講到,那些歌女們不懂得王朝的興衰,還在唱著後庭花這樣的靡靡之音亡國之音。其實,國家的興亡和歌女有什麼關係呢?國家畢竟是肉食者謀。這是一個強烈的諷刺。當一個社會,從上到下都喪失了憂患意識,而一味地沉溺於享樂之中,更大的苦難必將到來。這一點,讓我聯想到南宋林升的詩:暖風吹的遊人醉,只把杭州當汴州。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不也是燈紅酒綠銷金窟的所在嗎?
當全社會都去享樂的時候,這個社會離滅亡也就不遠了,當權者和普通人,都應該記住孟子的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回覆列表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話,我的理解如下:
一,出處:這兩句詩出自杜牧的感懷詩《泊秦淮》,全詩是: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第一句描繪柔和幽靜,浮動流走,淡雅的水邊夜色;第二句照應詩題,啟動下文,網路全篇。後兩句抒發情感,幽靜中奇峰突起,振聾發聵。
二,“商女”、“亡國恨”,“隔江” 、“唱猶”、“後庭花”淺釋。商女,指在秦淮河邊給權貴唱曲的歌女。詩裡說的是商女,但鞭撻的是醉生夢死的權貴。
亡國恨,指當年陳朝的滅亡,也暗指唐王朝的面臨滅亡。
隔江,隋兵已經陳兵江北,陳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詩句以當年的一江之隔來隱喻衰微的唐王朝政權同樣岌岌可危。
猶唱,隋兵兵鋒直指,陳朝權貴不知禍之將至;晚唐的權貴面對衰微的局勢又何嘗不是如此?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是荒淫的陳後主做的一首樂曲,是亡國的靡靡之音。
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含義。身負天下安危,但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們,不知面臨亡國的危險,依然像荒淫享樂的陳朝統治者一樣,沉溺於亡國之音中,不知警醒,不改弦更張,必將自蹈六朝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