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覃仕勇說史

    答:隋唐時期大名鼎鼎的瓦崗寨附近是屬於山區的,之所以您現在看到的是平原,是因為您看到的是一個假的瓦崗寨。

    這假的瓦崗寨,就是位於滑縣東南部、距縣城35公里的瓦崗寨鄉政府所在地。

    這個地方,東邊是大廣高速和213省道,南邊是新荷鐵路,307省道直接橫穿而過,的的確確是平原地區,一馬平川,四通八達。

    稍微動腦子想想,古代農民起義軍要斫木為兵、舉旗跟朝廷對著幹,怎麼會選擇這樣一個四面受敵的平原地帶為根據地呢?

    必須是聚嘯山林啊。

    這裡既然沒有山林,那麼肯定是假冒了歷史上那個曾經聚積了數十萬大軍、震爍一時的瓦崗寨之名了。

    那麼,問題來了,它為什麼能夠假冒成功呢?

    原因是,現在滑縣的瓦崗寨鄉原名叫“瓦堽”,這“瓦堽”和“瓦崗”讀音相近,一不小心就會混淆。

    1974年,滑縣向省政府、地域行署申請,將“瓦堽”改為了“瓦崗”。1981年又幹脆把“瓦崗”擴充套件為“瓦崗寨”;1983年改社建鄉,稱“瓦崗寨鄉”。

    事實證明,滑縣這一做法,頗具前瞻性。

    現在的瓦崗寨鄉已經被打造成是隋末瓦崗軍的發祥地,所謂“歷史悠久,聞名中外”,開發建設起了“一街兩景”——“一街”指“隋唐商業街”,“兩景”為瓦崗寨景區開發和生態旅遊園。

    說了這麼多,下面該說說隋末農民起義根據地瓦崗寨到底被埋沒於哪兒了。

    隋末農民起義根據地瓦崗寨其實是在現在的浚縣大伾山一帶。

    浚縣在隋唐時期被稱為黎陽,西依太行、東臨黃河,形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昔日東漢光武就是在黎陽立營以障河北,取幽、並二州而並天下。

    三國時曹操與袁紹交兵,也以黎陽為制勝之樞。

    這黎陽境內的大伾、浮丘二山,東面有紫金、鳳凰二山,西面有童山、白祀、善化等山環布。眾山互為犄角,可謂易守難攻,正是藏龍臥虎之所。

    瓦崗軍興起之初,翟讓用李密之計斬殺了隋朝大將張須陀,繼而攻破洛陽附近的興洛倉,再破洛口倉和黎陽倉,聲威大震。

    特別強調一下,新、舊《唐書》以及《資治通鑑》都交待得非常清楚,李密計斬張須陀時,是在山中埋下伏兵的,現在的滑縣瓦崗寨鄉沒有山,哪埋得了伏兵?

    還有,李密與宇文化及激烈之所童山陂,就在現在浚縣小河鄉境內,距離大伾山西南20公里處。

    現在大伾山也有不少瓦崗寨的遺蹟,如大伾山頂禹王廟前,就是瓦崗寨用以練兵點將的中軍亭;山北坡觀音巖旁有懋功宅等等。

    最重要的是,1969年衛河清淤時,人們在大伾山西南羅莊發現了李密墓誌銘。

    綜上所述,隋末農民起義根據地瓦崗寨其實是在現在的浚縣大伾山一帶。

  • 2 # 斯幽故事會

    當時魯國和晉國盟友是在瓦地會師的,人們在土崗上建了一座亭子來紀念這件事,這個亭子後來叫做“瓦亭”。由於亭子建在瓦地土崗上,所以“瓦崗”一詞由此而來。

    瓦崗到底是平原,還是山區?

    隋唐時的瓦崗在今天我是存在的,是今天河南地區的一個小鄉村。

    河南整體上屬於平原地區,不過在《隋唐演義》裡說“瓦崗寨”是天下第一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屬於山區。隋唐到現在,也就一千五百年左右,難道曾經的山區已經變成了現在的平原了嗎?

    《隋唐演義》畢竟不是歷史,所以不可以全信,那麼歷史上真正的“瓦崗寨”又是如何呢?又是因為什麼讓一個現在的小村莊在歷史上名震一時呢?

    首先來強調一下,“瓦崗”今天雖然是個村,但是卻是著名旅遊景點,就是因為隋唐的“瓦崗起義”。不過歷史上的瓦崗起義和演義中的差別很大,歷史上瓦崗起義最初的領導人是翟讓,後來李密義軍失敗後,也投奔了瓦崗。此時瓦崗的主要領導人是翟讓和李密,並沒有什麼程咬金當了“混世魔王”,又讓位於李密的說法。

    當時翟讓的大本營就在瓦崗,而翟讓和李密領導的起義軍,後來成了中原地區名聲很大的軍隊。瓦崗是因為這支起義軍才名聲大噪的,並不是說它原本的地理位置讓它有了很大的名氣。如果真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在其他朝代瓦崗沒什麼名氣呢?

    如果說地勢,瓦崗總體屬於平原,並沒有什麼天險可以守,所以天下第一寨,是因為當初的瓦崗寨有很強大的起義軍,並不是它本身的地理優勢。

  • 3 # 春秋小怪

    其實瓦崗起義聲勢非常浩大,估計人馬得有數十萬,這麼多人馬如果沒有強大的後勤顯然不可能駐紮到山區,所以瓦崗起義就是在平原地區展開的,而瓦崗寨也不是山寨,是平原土寨,至於小說演義怎麼去敘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單論“崗”這個字,雖然帶個山字頭,但其實在河南山東交界一帶多是指的土崗子,比如景陽岡也是個土崗子,那一帶有太多帶崗字的地名了,而這些土崗子隨著歲月的流逝,崗子逐漸因各種原因變低,於是就徹底融入了平原之中,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 4 # 醉觀滄海

    瓦崗寨的由來:

    哪怕是不喜歡看歷史書的朋友,只要是看過《隋唐英雄傳》,也會對裡面的“瓦崗寨”印象深刻。那麼簡單來點小科普:

    “瓦崗”一詞最早時出現在《左傳》中,裡面記載了,在公元前502年的一個夏天,齊國派出大軍,大舉攻打魯國位於西部邊城。當時,與魯國交好的晉國,聽說後,派出援兵前去救援了魯國。最後,兩家在一個叫做“瓦地”的地方勝利會師,並舉行了會師大典。魯國對於此次晉國的救援很是感激,於是為了紀念兩家的良好關係,在當時會師的“瓦地”的一處高崗之上,建立了一個氣派的亭子,焦作了“瓦崗亭”。後來,人們也就把這一區域,叫做了“瓦崗”。

    而“瓦崗寨”就是隋朝末年,聚在在“瓦崗”附近的一支起義軍的稱呼,又是他們的義軍的稱呼,也是他們的大本營的所在。

    回答正文: 1️⃣“瓦崗寨”歷史上是不是山區?

    據歷史記載,當時的瓦崗寨所在的地方與黃河相連,正是因為千百年來黃河多次不斷的沖刷,沙土堆積,最後形成了一個山丘的地形,不高,但是連綿起伏,野草叢生。這樣的地理環境,倒是很適合隋朝末年起義軍作為大本營。

    另外,“瓦崗寨”的北面不遠處,就是黃河的白馬渡口,也有水陸的交通優勢。加上本身的山崗優勢,可以說時易守難攻的寶地。

    所以,從相關歷史記載上看,隋唐時期“瓦崗寨”附近的確是山區,是那種連綿不絕的小山丘的地形,人煙稀少,易守難攻。

    2️⃣“瓦崗寨”為什麼現在是平原?

    人們之所以說現在的“瓦崗寨”時平原,那是因為他們印象中的“瓦崗寨”其實就是指“瓦崗寨景區”,位於中國的河南省安陽市,是一個後期建立的“瓦崗文化”歷史主體景區。

    因為是後期建的景區,自然要考慮以後遊客的交通方便因素,以及修建時的建築難度因素,所以最後選取的景區地點就是比較開闊的平原地區。

    回答總結:

    所以,據我瞭解,歷史上的“瓦崗寨”是位於連綿不絕的山丘地區,而現在的“瓦崗寨”景區為了旅遊業的方便,是後期選址修建的,這就是人們認為同一個“瓦崗寨”,歷史上的和現實中的兩者之間地理環境不一樣的原因。

  • 5 # 香姐逛歷史

    隋唐時期瓦崗寨附近是山區嗎?為什麼現在是平原?

    瓦隋唐時期大名鼎鼎的瓦崗寨附近是屬於山區的,之所以您現在看到的是平原,是因為您看到的是一個假的瓦崗寨。這假的瓦崗寨,就是位於滑縣東南部、距縣城35公里的瓦崗寨鄉政府所在地。

    隋大業七年(611年),韋城(今滑縣妹村)人翟讓領導了這一帶的農民起義,號稱“瓦崗軍”。瓦崗軍先後動員群眾達百萬以上,浴血奮戰八年之久,為推翻隋王朝的統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現在,瓦崗寨還儲存有昔日瓦崗軍的點將臺遺址。臺高2. 5米,面積1300平方米,是當年瓦崗軍閱兵點將的地方。點將臺四周十多個村莊的名字來歷,都與瓦崗軍有聯絡。

    當年,瓦崗軍不斷襲擊敵人,把截獲的大量官府、鉅商的貨物運到大本營瓦崗寨,並在這裡建造了四座大倉庫,把物資積存起來,以備軍需。

    其遺址就是現在點將臺東西兩邊的西連屯、東連屯、西小屯、東小屯。東北隅的慈周寨鄉政府駐地,是瓦崗軍賑濟饑民的地方,故名“慈周寨”。

    邊小劉莊,史稱鐵花寨,是當時兵器製造廠。西南側的周道村,是當時的貧苦農民參加起義軍的報到處。西北角的東大操、西大操,是當年瓦崗軍練兵習武的大操場,至今還留有瓦崗軍將領在操練時講話的“話崗”。

    東南邊的馬莊是跑馬場,當年瓦崗軍操練騎兵時經常從此處經過跑馬埂到達點將臺,然後再率領騎兵隊伍到演武場操練。

    據說,瓦崗寨的大將軍單雄信善於馬上用槍,號稱“飛將軍”,他的高超技藝,就是在這裡練出來的。當時,瓦崗軍對壓迫農民的地主恨之入骨,為斬霸除惡,就在點將臺南邊設立了刑場,這裡曾經“血染黃河,紅及河水”,所以,至今還保留“赤水”這個村名。

    由此可見,當年瓦崗軍是何等威風。近年來還在瓦崗寨一帶,發掘出了瓦崗軍飲馬的水井和餵馬的石槽,並有刀、槍、劍、戟等兵器。還發掘出一把六斤多重的大鐵斧,傳說是當年程咬金使用過的,現存縣文化館。

    為什麼現在是平原?

    這個地方,東邊是大廣高速和213省道,南邊是新荷鐵路,307省道直接橫穿而過,的的確確是平原地區,一馬平川,四通八達。

    稍微動腦子想想,古代農民起義軍要斫木為兵、舉旗跟朝廷對著幹,怎麼會選擇這樣一個四面受敵的平原地帶為根據地呢?必須是聚嘯山林啊。

    這裡既然沒有山林,那麼肯定是假冒了歷史上那個曾經聚積了數十萬大軍、震爍一時的瓦崗寨之名了。

    那麼,問題來了,它為什麼能夠假冒成功呢?

    原因是,現在滑縣的瓦崗寨鄉原名叫“瓦堽”,這“瓦堽”和“瓦崗”讀音相近,一不小心就會混淆。

    1974年,滑縣向省政府、地域行署申請,將“瓦堽”改為了“瓦崗”。1981年又幹脆把“瓦崗”擴充套件為“瓦崗寨”;1983年改社建鄉,稱“瓦崗寨鄉”。

    事實證明,滑縣這一做法,頗具前瞻性。

    隋末,楊廣是一個不太愛惜民力的皇帝,先是徵集了數百萬民眾修了一條自洛陽起的人工大運河,緊跟著又下令遠征高麗。

    壓迫最嚴重的地區也是反抗最激烈的地區,山東地區人民的反抗開始從長白山興起,且擴充套件到人工大運河沿線各地,地處太行山南麓的瓦崗寨成為義軍匯聚之地。

  • 6 # 傅士林848

    我是滑縣人,也曾不止一次地懷疑瓦崗寨鄉政府所在地難道真的就是隋唐時期的瓦崗寨嗎?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到現在我查過的所有資料中,都說是。我也認了。這並非什麼七八十年代滑縣報到省裡才確定的。我想,在說一件事的時候還是翻些書好。

  • 7 # 看著吃著玩著

    在開發旅遊的年代,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主要是看當地的人有沒有這方面的才華和頭腦,只要善於聯絡就能搶佔資源,從炎黃、女媧開始只要去挖掘就會有收穫,甚至將小說裡的事情或人物都當做了真的來挖掘。現在全國這類事情太多了,不必當真,至於旅遊點的選擇,我個人認為,首先選擇自然風光好的地方,特別是徐霞客去過的地方,然後選擇古文化氣息濃的地方,比如一些名望很大的寺院或石窟。最後是可以休閒的環境好的山水之鄉。至於新修建的仿古景點,看個人愛好選擇吧。

  • 8 # 電腦小迷妹

    這個應該是收到了隋唐演義等小說的影響,小說中為了故事情節需要,有時候會做一些改變,無論是歷史人物,還是地理位置,都會根據情節需要,適當的做出變動。

    隋唐演義中的瓦崗寨,距離潼關大約有五十多公里,那一片的確是山區。當時的瓦崗寨,位於黃河的東南岸,北邊接近黃河白馬渡口,南邊呢又與通濟渠遙遙相望,西邊則距離永濟渠不到一百里,可以說,當時的瓦崗寨,處在一個南北大運河的交界口。而現在的瓦崗寨,距離滑縣城南大約有三十多公里吧,現在的鄉鎮府就在瓦崗集,東邊是106國道,南部又挨著長恆縣。

    所以2個歷史時期的瓦崗寨,實際位置,是有所出入的。加之現在為了發展經濟,又興建了瓦崗軍點將臺,所以造成了大家如此詫異的認識。

  • 9 # 掌上西峽0

    瓦崗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縣城東南35公里,現為瓦崗寨鄉政府所在地。據《左傳》記載,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02年),齊國的齊景公與晉國的晉定公曾在南燕國(今滑縣牛屯一帶)的東北會師。為紀念此事,人們在這裡的一處土崗上用磚瓦建了一座“瓦亭”,後人稱此地為“瓦崗”。1000多年後(公元611年),翟讓(滑縣萬古鎮中妹村人)在瓦崗舉兵起事。當時起義軍為了便於守衛,在瓦崗四周築了方圓20餘平方公里的“土圍子”,瓦崗寨便由此而來。

  • 10 # 國脈傳薪

    一方面,兩個瓦崗寨在位置上有偏差,小說裡的文學藝術需要,給他安排了一個山區,但現在由於歷史地理原因,比如黃河決堤,泥沙淤積,山石運動、泥石流,漸漸地貌也發生變化了。

  • 11 # 華傑說話

    筆者你有來過滑縣瓦崗寨麼?你真正深入瞭解過這邊的地理環境麼?瓦崗寨周邊有很多村,名字叫什麼什麼屯,知道為什麼麼?緊挨著瓦崗寨的有個村子叫祁屯,這個村東頭以前是一片蔓延的三層樓高的土崗!只是後來的政策原因已經被拉平了,成了耕地,所以筆者你只看到了平地而看不到山崗。這些問題不是你一句話兩句話所能說清楚的,歷史的東西很深刻,請勿隨性而論!

  • 12 # 盛視界

    滑縣瓦崗寨

    1、根據史料記載,瓦崗是沙土崗而非石山。

    《滑縣誌》記載有瓦崗的歷史來源:《左傳》記載,公元前五O二年夏天,齊國出兵進攻魯國西部邊遠之地。晉國土鞅等率兵前來援救魯國,魯定公在“瓦”地與晉國救兵會師。事後,人們為紀念這次意義重大的會師,便在此處土崗上用磚瓦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稱“瓦亭”。因“瓦亭”建在土崗上,此後人們就把此地簡稱為“瓦崗”。據西晉史學家杜預註釋:“瓦,衛地……,東郡燕縣(即現在滑縣牛屯鎮一帶)東北有瓦亭。”又據《春秋大事年表》記載:“衛輝府滑縣東南瓦崗集,即古瓦亭。”史學家楊伯俊在其《春秋左傳注》中說:“瓦,即今河南滑縣之瓦崗集。”因為這裡曾為“瓦”地,並有“瓦亭”,又因“瓦亭”建在高高土崗之上,人們便將此地稱為“瓦崗”。

    瓦崗寨景區

    2、隋朝時期瓦崗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複雜的地形地貌

    古代隋朝時期瓦崗處在的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複雜的地形地貌。據史學家考證,隋朝時期瓦崗地處古黃河的東南岸,北臨黃河白馬津渡口,南與通濟渠(南運河)相望;西邊跨黃河距永濟渠(北運河)不過百里之遙,瓦崗正處在南北大運河的喇叭口外。南北運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動脈,瓦崗堪稱軍事戰略要地。就瓦崗的地形地貌而言,是人煙稀少、荒蕪偏僻地方,這裡因黃河多次決口氾濫,造成土嶺起伏,樹木叢生,溝河縱橫,水鳥成群,蘆葦野草遍野,黃沙丘、土崗(也叫土堌堆)高如山嶺,和溝底落差幾十米,這種環境,既便於屯兵,又便於出擊。史料記載隋末的翟讓(現在滑縣高平鎮東妹村人)便選擇瓦崗作為揭竿起義之地。翟讓舉起義旗後,為了聚集武裝力量和防禦敵人進攻,便在瓦崗四周,因勢修築了方圓二十餘平方里的宏偉寨牆,很是氣派壯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瓦崗寨”。翟讓的起義隊伍因在瓦崗寨聚義,遂被稱為“瓦崗軍”。瓦崗軍據守在此險峻之處,使前來圍剿的隋朝兵馬久攻不下。

    瓦崗軍點將臺遺址

    3、《隋唐演義》小說和真實的史料記載有出入

    人們所熟悉知道的瓦崗寨和瓦崗軍英雄好漢是《隋唐演義》小說面世以後才廣為流傳,現今隨著大量的書籍、傳說、故事、戲劇、電影等媒體的出現而對它產生更大的熱情。但演義只是古代小說重要形式之一,它由宋代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元末明初才出現演義這個名稱。演義以說講篇幅較長的歷史故事作為其特點,大部分或取材正史,允許作不同程度的虛構、杜撰,或取材野史傳說,演義故事內容側重於朝代興亡和政治軍事鬥爭。據史料專家查證,《隋唐演義》講述的最初瓦崗寨英雄,像翟讓、李密、魏徵、秦瓊、徐勣、程咬金、單雄信、王君可、尤俊達、王伯當、謝映登等史料有記載,有據可查,可多數瓦崗軍英雄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有關《隋唐演義》中瓦崗寨周圍是山區的說法,就是作者為了描述瓦崗寨的險峻及演義故事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

    瓦崗義軍英雄好漢塑像

    新建瓦崗寨景區

    4、瓦崗寨現在是平原,是古黃河南遷改道及人為改造平整土地形成的

    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流淌,時代的腳步不停地邁進。隋末唐初瓦崗軍起義距離現在已有一千三百年了,隨著黃河南遷,瓦崗寨周圍方圓近百里土地荒蕪 ,到處是荒草沙丘,風吹黃沙蔽日,白晝如夜;過去傳說這裡荒蕪人煙,還有土匪出沒,人少白天也不敢路過。解放以後,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人們封沙治沙,打井平整土地,將這裡改造成旱澇保收的高產田,所以現在您看到瓦崗寨周圍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滑縣誌》中瓦崗寨古寨牆遺址照片

    《滑縣誌》中瓦崗寨周圍村莊地形圖

    5、現在瓦崗寨遺址周圍的村莊多和瓦崗寨起義有關

    雖說隋末瓦崗軍起義已過去有一千三百年了,但遺址周圍的村莊名字的故事人們口口相傳,而且都和瓦崗義軍有關,比如西小屯、東小屯、西連屯、東連屯村為義軍屯糧處;慈周寨村是瓦崗軍賑濟饑民的地方;小劉莊村,過去稱鐵花寨,是當時義軍兵器製造廠;周道村,是當時的貧苦農民參加起義軍的報到處;東大操、西大操村,是當年瓦崗軍練兵習武的大操場;馬莊村是義軍跑馬場,當年瓦崗軍操練騎兵的地方;東夢莊、西夢莊村是義軍開荒種地處,彭莊村是給義軍做帳篷的地方;赤水村是義軍斬霸除惡設立的刑場,殺官兵惡霸無數,“血染黃河,紅及河水”。由此可見,當年瓦崗軍是何等威風。近年來還在瓦崗寨周邊,發掘出了瓦崗軍飲馬的水井和餵馬的石槽,並有刀、槍、劍、戟等兵器。還發掘出一把六斤多重的大鐵斧,傳說是當年程咬金使用過的,現存縣文化館。所以瓦崗寨遺址是真實存在的,它就在現今河南安陽市滑縣瓦崗集,現在的歷史資料和教科書都是這樣記載的。

    綜上所述,隋唐時期瓦崗寨附近不是山區,是黃河經常決口氾濫的地方,是蘆葦野樹遍野,黃沙丘、土崗高如山嶺、人煙稀少、荒蕪偏僻地方。現在是平原是因為黃河南遷,年代久遠人們封沙治沙,打井平整土地,將這裡改造成了一馬平川的平原。

  • 13 # 歷史深度揭秘

    誰也回不到過去,只能從文獻裡去訴說歷史。瓦崗軍首義於滑縣,發展壯大在浚縣。瓦崗軍據有浚縣黎陽倉奠定了事業的基礎。大伾山中軍亭舉例論證,浚縣小河瓦崗村,翟讓村,等等。

    具體今天的滑縣瓦崗寨,是不是隋末的瓦崗義軍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大家都沒有從考古證據上來說,瓦崗寨不是孔明先生草廬,何況當時鬧那麼大動靜,考古上應該有發現啊。1 是瓦崗寨當地是黃河故道,有高低不平的沙丘,高的就像山體一樣,2是小說寫作的需要,不必太對作品太認真。

    以前是有沙丘的,遠遠看去就像山,可惜都被當地村民挖沙賣土的挖完了,小時候記的上面有兩人都抱不過來的大樹,現在成了平原。瓦崗就在現在這個地方。現在是平原,是因為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滑縣縣誌記載滑縣十景中,滑縣縣城(現在的城關鎮)西邊還有山呢,但你現在哪兒找去。宋朝時黃河還流經滑縣和浚縣之間呢,難道你因為黃河現在的改道就說宋朝時滑縣有黃河經過是假的嗎?

    歷史上的瓦崗,就是現在的瓦崗鄉那,以前那裡,瓦崗寨還是大土堆,到現在大土堆也沒了,被附近村民取土剷平了。在原址基礎上重修的瓦崗寨,現在的瓦崗寨都是仿建,不是原建築,但我不建議去那旅遊,真不怎麼樣,但該地方卻是歷史上的瓦崗寨,這個毫無疑問。

    商代有個小方國叫瓦國,在今滑縣南部及相鄰的長垣部分。瓦崗一馬平川,隋唐時東南部是黃河故道,水澤之鄉。此處距太行山約一百里。瓦崗起義軍後來到相鄰的浚縣(今名)據山紮寨,瓦崗一帶是沒有山的。沒什麼要有山呢? 是因為影視作品裡有山嗎? 山東的瓦崗寨為什麼搶不過滑縣的? 應為這裡是瓦崗軍初創的地方!以前多年的時間讓勤勞的村民把沙岡沙丘挖平變成良田了。

    單田方說書說瓦崗寨有高山徒坡,說候君機探瓦崗身帶繩索鐃勾攀登懸崖硝壁,所以瓦崗寨應在高山之顛上,那麼浚縣滑縣兩縣方圓數里有高山之處唯有浚縣的大伾山浮丘山紫金山鳳凰山,小河鎮的銅山,白寺鄉的白祀山,屯子鎮的象山,試問滑縣有山嗎?所以說隋唐瓦崗寨應在浚縣境域內,望堪探還原歷史真史。

    商代瓦國為子姓諸侯國,在今河南省延津與滑縣交界處一帶。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認為在滑縣瓦崗集。周代瓦人西遷甘肅省天水市一帶,瓦作為地名留傳下來。大家不用爭了,前幾年央視曾經報道過,滑縣瓦崗寨鄉不是歷史上的瓦崗寨。叫瓦崗的多了,湯陰就有瓦崗鄉。可以理解滑縣人民的心態,但是沒有歷史證據都是民間爭執。

    看歷史還要懂地理,這是個典型的例子,宋朝時期從梁山八百里水泊到洛陽現在還有嗎?怎麼沒得呢?是黃河氾濫造成的,古時候山東是在海里的島嶼稱之為東夷,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了?還是黃河,現在東營每年都在增加很多陸地,也是黃河,宋朝時期的梁山是現在這樣低矮嗎?當然不是,所以瓦崗寨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了。

    歷史都記載瓦崗寨在滑縣東南,雖說現在沒有土丘樹木,是因為地貌的歷史動遷,環境改變,就像黃河故道一樣。要尊重歷史!李密葬在浚縣。另外浚縣小河鎮有瓦崗村,大賚店鎮有翟村當地村民說是翟讓故里,翟村東面有連綿45裡火龍崗,傳說瓦崗是火龍崗燒瓦燒缸的工人。另外湯陰火龍崗一帶也有瓦崗鄉。

    一 ,瓦崗寨一定在洛陽和黎陽之間的某個區域 。二 ,黎陽一定離瓦崗較遠, 以至於王世充滅了瓦崗而李勣守的黎陽沒受影響。 三, 翟讓逃跑從濮陽出來 敢拉桿子, 說明離濮陽有一定的距離。 四, 曹縣人單雄信 ,李勣能到瓦崗寨落草而不是去其他起義軍, 因此說瓦崗在滑縣的機率比浚縣的機率大, 甚至可能還要靠南 。五, 瓦崗寨一定和洛陽在黃河的一側 ,都在黃河右岸 ,這要看當時的黃河走的是哪裡 ,浚縣靠近太行山腳 ,不可在黃河之右, 可以肯定, 即使不在滑縣 ,浚縣的那個也不是。

    滑縣和浚縣現在是直接相連的,但在黃河改道之前的很長時間裡,浚滑之間是黃河分開的,瓦崗軍在滑縣,後來派徐績北上經略黎陽,史書都有記載的,沒毛病,現在的平原地帶在古代是一些土山不奇怪的。如今的瓦崗寨確實沒有山,但是聽老人們說過去都是土丘。比如如今瓦崗寨鄉的東大操 ,西大操就是瓦崗軍的練兵場。東小屯 ,西小屯, 就是糧食頓。東馬莊, 西馬莊就是過去的養馬莊。現在還保留“三步一個井”.浚縣與滑縣僅十八華里之隔。誰說的都有可信度。作為滑縣瓦崗寨人,我只是聽老人們說的多。

    如果不想查資料的話,就和豫北一帶上歲數的老人聊聊天,聽他們講講原來是什麼地形,不要看現在是一馬平川就認為幾十年前幾百年前也是這個樣。不知道從何開始,小說人物、地名都成了開發旅遊的好名頭,就連西遊記裡孫悟空都有地方搶注,很多地方不修英雄修佛像,哎!看來發展地方經濟還需古人相助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街亭》連環畫現在有收藏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