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娛樂好笑不

    濫用抗菌藥、感冒藥、退熱藥、激素、抗生素及其微量元素,還有經常圖方便,把成人的藥減量給兒童吃,有的怕孩子不吃藥,用冰糖讓兒童配著藥一起吃,這些都是需要改正是誤區。

  • 2 # 兩只老琥

    “寶寶今天有點咳嗽,要不要吃點藥呢?吃什麼藥比較好呢?”不少媽媽們往往會在寶寶生病時焦頭爛額,那麼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

    兒童用藥原則

    給寶寶用藥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媽媽會將成人的藥物掰開一半給寶寶吃,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小孩子的身體有自己的生理特點,可不是什麼藥都能吃的。

    1. 不要急著用藥

    寶寶雖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抵抗力,可以抵禦疾病入侵,因此媽媽們不要立馬採用藥物治療。

    就拿發燒來說,一般情況下當寶寶體溫超過 38.5℃ 或者寶寶出現明顯的不適感時候,可以使用一些退熱藥物。而有些寶寶雖然體溫高,但是精神不差,不舒服感不強烈,可以暫時不用藥。

    2. 不要盲目用藥

    媽媽們要注意在不明確病因時不能盲目給藥,這樣可能會掩蓋真實病情,延誤治療時機。

    有些寶寶半夜高燒,一些媽媽心急如焚,便給孩子使用激素類藥物退燒,雖然目的達到了,但在第二天就醫時可能會掩蓋真實的病因,延誤診斷。

    3. 用藥勿跟風

    用藥不要“跟風”哦,每一位寶寶在生理發育期間都有自己的體質特點,要綜合考慮再用藥。

    生活中一些家長看到大多數小孩咳嗽時都用一種藥且很有效,於是效仿用藥。殊不知自己的小孩若是有哮喘,那麼同一種藥物不僅不會治癒反而會加重病情。

    同樣的,若是寶寶易過敏,那麼一些“大眾”藥物也是不適用的。

    4. 選用藥效明確的老藥

    媽媽們要記得選用安全、有效、可靠的藥物,不要圖新藥、貴藥。

    藥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貴越好,因為新藥的毒副作用往往要很久才被知曉。也不要輕信廣告藥品,真正的好藥品醫生自會推薦,無需廣告。

    5. 儘量單一用藥

    對於寶Bora說看到大堆藥物自然會哭鬧。其實用藥的種類不宜多,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儘量不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越多,副作用越多。

    注意事項

    1. 在給寶寶用藥時,要嚴格按照藥物使用說明用藥

    不能因為寶寶哭鬧,或者媽媽覺得情況好轉了,就擅自減量或者停藥,因為藥物在體內要達到一個有效的“血藥濃度”,才能療效最好。

    如果減量或停藥,有一些比較頑固的疾病就容易“死灰復燃”,甚至影響後續治療,因此,媽媽們切記不能隨意減少每一次服藥的量。

    2. 媽媽不要隨意的減少用藥時間

    醫生給開了一週的治療咳嗽的藥,往往有的媽媽發現寶寶吃了三天病情好轉了,於是就停止服藥,這也是不正確的,很可能會因病毒或者細菌清除不完全而導致疾病復發。

    3. 注意觀察不良反應

    媽媽要遵循醫生囑咐,注意觀察寶寶在服藥過後的各種反應,如果發現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嚴重者及時就醫。

    4. 用藥不要“廣撒網”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廣撒網”的用藥方式,特別是在小診所,一次服用大量五顏六色的藥片,這種用藥方式雖然可能會有一兩種對症的藥,但其他的藥也不可避免的產生副作用。

    另外不同的藥物同時服用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使寶寶產生不舒服的症狀,這也是副作用的一種。

    寶寶一吃藥就哭鬧怎麼辦

    其實寶寶的藥多選用顆粒劑、口服液等,再注意選擇適合寶寶口味、顏色的劑型,寶寶自然會好接受一點。

    另外注意選擇在體內其作用時間長的藥物,減少寶寶用藥的次數。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多做誘導工作,儘可能讓其主動接受治療,提高對藥物的接受程度。

    總之,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要儘量避免選擇對兒童生長髮育有不良影響的藥物,媽媽們在平時多注意一下用藥的細節,一起為寶寶的健康添磚加瓦!

    *不做任何用藥及治療方法推薦,如需治療,還請謹遵醫囑哦!

  • 3 # 朱朱和九九

    你好,我是二孩媽媽,大女兒四歲半,小兒子三歲。當媽後,看了不少育兒書聽了一些線上課程,透過實踐的方式,總結出一些有效的育兒方式,和大家交流溝通。

    兒童用藥的常見誤區,根據我看過的育兒書籍,再加上這幾年當媽後的摸索,總結出有5大誤區——

    ①熟人推薦藥物不會錯

    在寶寶生病時,一些缺乏經驗的家長喜歡按照已有經驗,或向感覺有經驗的親朋好友詢問治療方法,甚至使用他們推薦的藥品。但實際上,每個寶寶的生病情況是不一樣的,哪怕症狀相似,病因也不一定相同,正確做法是按醫生指導用藥。

    ②迷信海淘藥比國內藥好

    國內藥品安全問題頻出,導致有的家長在選購藥品時專門購買進口藥品,這也是錯誤的,因為進口藥存在兩大風險,一是監管力度沒中國產藥品大,質量難保證;二是進口藥物說明書多為英文,家長們不一定能完全瞭解藥品的用途和用法。

    是藥三分毒,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西藥會在藥品說明書中標出「不良反應及禁忌事項」,但中藥的包裝盒上副作用通常註明「尚不明確」,這只是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資料,很有可能是某些風險未被發現和證實,絕不代表中藥是安全無風險的。

    ④給寶寶用成人藥

    有的家長會給兒童服用自己服過覺得有效的藥物,並按成人劑量減半,認為只要劑量減半就不會有問題。但寶寶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寶寶的肝臟和腎臟都沒有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和清除能力不如成人。另外,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孩子用藥,一定要選用適合兒童的劑型,不要隨意服用成人藥物,即使減少劑量也不行。

    ⑤濫用抗生素或拒絕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性,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吃藥時,對於抗生素都特別謹慎。但是也會有一些家長出於對抗生素的懼怕,一味拒絕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不能自作主張給孩子使用,但如果就診時醫生已經明確診斷孩子是細菌感染,並且開了抗生素,就應當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服用,不要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絕。

    我能理解,孩子生病了,媽媽特別自責特別難受,恨不得一切的苦難都替孩子受著,也迫切盼望有好的藥物或護理方式能儘快讓孩子好起來的心情,但「父母愛兒女,為之計深遠」,所以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媽媽,更應該科學育兒。共勉~

  • 4 # 小護士上線了

    兒童用藥常見誤區如下:

    1、生病需立即用藥:如兒童常見感冒,多數由病毒性感冒引起,如不太嚴重時不僅有輕微咳嗽或不舒服,,可不必急於用藥,密切觀察兒童精神狀態,保持空氣流通,調整合理生活方式,如兩三天後依然咳嗽甚至發燒,去醫院檢查後針對性選擇藥物;

    2、多種藥物混合服用:兒童發疾病時,家長買各種藥物希望服藥後起到混合疊加作用效果是錯誤的,特別複方製劑,往往造成藥物成分疊加,對肝臟產生負荷及毒副作用;

    3、迷信貴藥:並不是價Grand SantaFe貴,效果越好,只有藥品對症後,主要成分作用機理相同,並非價Grand SantaFe貴,效果越好;

    4、濫用抗生素:應結合兒童自身具體情況,並非出現炎症需立馬用消炎藥、抗生素等;

    5、糖水服藥:部分糖類飲料含鐵或其它離子,可能與微生態製劑中蛋白質類成分結合,影響在體內吸收;

    6、給兒童服用成人藥:兒童處於生長過程中,控制量或減半用成人藥不科學。

  • 5 # 寶寶評測

    誤區1:切勿給嬰幼兒童服用成人藥

    相比成年人,嬰幼兒、兒童用藥的研究太少了,特別是嬰幼兒。目前兒童藥中,有一半在以前是沒有試驗過,不允許用於兒童的。

    當寶寶病得很重的時候,我們迫不得已要拿成年人的藥給寶寶用。但這些藥並未確切得到證實可以用於嬰幼兒,通常,它們產生的副作用比嬰幼兒專用藥更為頻繁,而且用錯藥的機率是成人藥的三倍甚至更多。

    所以,寶媽們在家切忌給寶寶服用成人藥

    誤區2:按寶寶年齡體重減量用藥不科學

    寶寶不是小大人,不能簡單地根據寶寶的年齡或體重來給寶寶減量用藥。因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會細分到早生兒、初生兒(<4月齡)、嬰兒(<1歲)、幼兒(<3歲)、兒童(<12歲)以及青少年(<18歲),其體內的分解代謝作用是不同的,所以用藥劑量也是不一樣的。

    然而,相比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早生或新生兒、嬰兒以及幼兒的用藥劑量資料會更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參與臨床研究的測試物件少、測試要求高、幾乎無利可圖,導致醫藥企業都不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

    國外,例如歐盟自2007年開始強制規定,新藥必須同時附有嬰幼兒用藥的研究計劃。這項舉措見效很快,到了2014年,允許用藥已經翻了一倍。

    誤區3 :過量或劑量不足都有可能影響寶寶身體健康

    前面提到,有時候,醫生會給寶寶開成人用藥。但是,過量危險,劑量不足又有風險,醫生很多時候是根據經驗判斷給藥的劑量。

    普通門診一般給寶寶的用藥劑量在成人用藥量的一半,如果嚴重到要住院,寶寶用藥劑量可以達到成人用藥量的90%。

    所以,給寶寶用藥,並非劑量越低,對寶寶身體的不良影響越小

    對於家中這些嬰幼兒常備藥,最後還要提醒寶媽們幾點。

    ● 將所有藥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 只使用藥品隨附的加藥器具,儘量不要使用家用湯匙或茶匙。

    ● 務必閱讀並遵循藥品的使用說明。

    ● 如有任何疑問,必須諮詢醫生,以醫生囑咐為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讀生母韻母,整體音節都會寫了,怎麼教他用拼音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