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東呆呆先生

    沉迷遊戲是一個問題

    說什麼頂什麼可能與遊戲有關,但不一定就是問題,也可能是話不投機、或者孩子正處於身心變動大的青春期等等

    先說一下頂嘴的問題,是不是親子之間已經變成這樣的對話了呢?

    考試沒考好劈頭就罵

    看到在玩遊戲就直接說別玩了,快去讀書,不然以後沒出息

    孩子做錯事就直接點出來批評

    其實要知道孩子雖說年紀小、閱歷不如自己的父母多

    但他們也是有獨立思想與情感的個體

    你要相信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與判斷,不是說認為孩子一定是正確的,也不是說一切都順著孩子來。

    而是說,雖然孩子的想法可能很多時候不那麼正確,但是他自己怎麼想仍然是很重要的,絕對不可以被忽略即使孩子想法不正確的時候,我們也不能粗暴地否定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按我們的想法去做而是要聽聽他為什麼這樣想,然後幫助他理清想法,讓他們的想法在和我們溝通中走向成熟。

    考試被罵,對應到成人的職場可能就是事情做不好被領導罵,罵的人有情緒,被罵的人更有情緒。

    所以下一次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如果你覺得孩子的話聽起來歪理很多、不順耳,也不要開口就罵,而是多去問問背後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想、這個問題打算如何解決,然後根據孩子的想法,家長再引導孩子一起分析,讓孩子看到自己沒有看到的問題,最後,讓孩子自己去設定他們的目標和努力方向。

    孩子發現自己的想法被聽到,也真的在被家長理解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我的想法是重要的既然如此,我也要認真考慮,要為我的想法負責任慢慢,孩子的想法會越來越成熟,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主動從自己身上出發去解決。

    再來是,如果發現看起來不正確的行為,也儘量不要一見到就開口批評,有可能他做這件事情有合理的理由,但是你不知道。比如說,孩子可能在學校裡跟人打架,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背後行為的原因,就會簡單粗暴認為”打架“這件事是不好的,但如果你問一下背後的原因,可能會發現,孩子打架是為了保護一個正在被欺負的弱者。那至少孩子保護弱者的心態應該得到家長的鼓勵,家長應該教育的只是孩子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

    也有可能,家長在瞭解了孩子做某件事的原因之後,發現孩子確實是錯了比如說,孩子不完成英語作業,家長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孩子可能說,是因為他不喜歡英語老師那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溝通,不應該因為不喜歡一個老師,就不好好學一門課,這歸根到底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但瞭解背後的原因,即使是孩子錯了,也不是粗暴地讓孩子完成”做英語作業“這個行為,而是讓孩子從心裡意識到到底應該怎麼做。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想法正確的時候,孩子以後也會主動作出正確的行為。但如果孩子沒有和家長溝通想法,即使這次在家長的要求下改變了行為,下次只要離開了家長,他還會做出錯誤的行為。

    所以建議家長:先停止責罵的行為,從理解話語跟行為背後的想法開始,合理優秀的行為與想法要鼓勵、讚賞,錯誤的行為與想法要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一起探討正確的方向與做法。

  • 2 # 科體能動少兒體能發發

    孩子玩遊戲要懂得用方法去約束,首先作為父母要主動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喜歡什麼遊戲,起碼自己要知道遊戲規則,會玩,並且能說出遊戲優缺點, 如果你連他玩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孩子心裡會覺得你是不懂只是為了要管束他而已。可以試著和孩子晚遊戲比賽 ,但在比賽前必須要講好規矩,如果家長贏了孩子就應該按照家長約定的時間去玩,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他們認為的真本事去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從內心真正去認可你!

  • 3 # 馬怪怪

    首先把遊戲裝置沒收了,然後再合理分配娛樂時間。就說我弟吧,我弟目前是高一的學生,他在過年這段時間拿著我爸的舊手機肆無忌憚的玩遊戲,我媽好言勸他,他聽不進去還總覺得我媽吵到他這把遊戲了。後面養成了頂嘴的習慣,我爸媽哪怕說一句關於玩遊戲不好的話,或者說要他關注學習的事他就開始頂嘴,是屬於吵架型別的還嘴,我爸媽也是拿他沒辦法,他這麼大了打又打不的,罵又頂嘴。

    不過我弟學習也是比較優秀的,他在學校成績是年級第一和前三徘徊,就是成績這一點,他玩遊戲我爸媽也不好打他罵他。我弟就是這樣覺得的:他學校是封閉是教學,一個月就放一次月假,他又沒把手機帶到學校去就放假時玩玩,放假玩玩怎麼了?我媽就怪我爸非要拿個手機給他。

    後來我跟我弟談了,手機當是給你了,你放月假的時候先做作業,做完了天黑了再玩,按時睡覺不得熬夜打遊戲。後來我弟就是白天做作業和聽聽歌,晚上待到我爸媽看電視時,他就坐旁邊玩一會遊戲,10點大家都去睡覺了他就把手機放桌子上,然後上樓去睡覺,這點沒要求他,還是我有幾次晚上上廁所時發現他手機在桌子上。

    不讓他玩是不可能的,還可能癮更大,與其這樣,讓他在自己的時間玩,遊戲玩膩了他就不再那麼想玩了。

    我爸媽覺得這樣也挺好,因為沒收手機跟他談條件後,他就能自己管自己,不然沒得玩。他們都是能分清哪個有好處的,相比之下打罵反而會適得其反,引發頂嘴和叛逆的心理。希望這個合理分配時間的方法能對您有幫助。

  • 4 # Smile媽媽的育兒經

    不要和孩子硬碰硬,維持好親子關係,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探討玩遊戲上癮後的壞處,讓孩子自己訂立規則,一次要玩多久(家長可以給一個範圍讓孩子選),到時間就停止。大人也要做好榜樣,不要玩遊戲,也不要長時間玩手機,以身作則。

  • 5 # 海岸序言

    一是,給孩子商量,讓他自己規定時間,在完成所有作業的情況下,給自己20一40分鐘的休息,並且這個時間任何人都不打擾他,讓他真正做到快樂學習,快樂玩遊戲。

    二是你保管手機。和孩子搭成協議,功課完成後,就把手機還給他。

  • 6 # 路遠心更遠1974

    小孩子沉迷遊戲,這個問題,很普遍,也很揪心。孩子的自控能力,本來就差,玩上癮了,可以說是昏天暗地,夜不能寐。

    剛好又是學知識的年齡,把時間和精力都分散掉了,學習的成績,當然就是一塌糊塗了。我有一個小孩,也發生過這種情況,下面我來分享我的經驗和措施吧!

    我總結了一下,就是八個字:軟硬兼施,賞罰分明。怎麼個做法,我們往下看。

    一 軟與硬

    首先,當然是講道理。一而在,在而三的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更多的知識,是為了以後進入社會,有更多選擇工作的能力,沒有知識,只會讓工作選擇你。

    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只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創造的價值低不說,連收入也會低人一等。這個過程,儘量找幾個沒有知識的人做為教材,效果會更好。

    沒收手機及電腦,在星期一至星期五這幾天,百分百不讓他碰到。只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分配少量時間讓他玩遊戲。遊戲都有個排名,玩的時間少了,落後太多了,也就會失去興趣了。

    斷絕他的狐朋狗友。只要是和他一起玩遊戲的同學,就不答應讓他們去交往。沒有了這種氛圍,打散了這種群體,他玩遊戲的興趣也會降低。

    二 賞與罰

    建立賞罰機制,以實物為主。各種考試,只要有用心,有進步,有達標,可以用他喜歡的實物進行獎勵。比如他喜歡的運動鞋,某品牌的衣服。儘量挑他最喜歡的實物,來進行獎勵,才會讓他更有動力和拼勁。

    沒有達到目標,處罰也要跟上。可以用一些家務活來進行。洗碗,倒垃圾,等等,都可以用上。讓他明白,認真學習,考得好成績,有這麼多的好處,反之,一無是處,累死累活,還讓家人唾棄。

    只要家長軟硬兼施,恩威並濟,賞罰分明,剛柔並濟,一定有辦法來改變他,加油!

    最後祝你身體健康,幸福美滿!

  • 7 # 春暖花開003

    挑一個遊戲的來答,是因為最近跟兒子聊了一個遊戲的話題。

    這個月的某一天,他的粉絲忽然漲了很多,我就問他,粉從何來?

    他說,我現在在玩兩個坦克遊戲,寫的軍事文章,都是坦克類的。

    文章寫得多,很容易江郎才盡。需要有人給些刺激,才能再寫。最近的新作的靈感,基本上都是遊戲圈的朋友給的,新粉絕大多數都是遊戲圈的遊戲迷朋友。

    我是不反對孩子玩遊戲的,我也不認為玩遊戲會影響學習。

    孩子玩遊戲,你讓他玩,他反而有個度,你不聞不問,只是限制人家,人家偷偷摸摸玩,你反而控制不住。

    所以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可以這樣解決,首先允許他玩,然後商量著,控制好玩的度。

    我認識考上清華北大的,考上中科大的孩子,也有不少玩遊戲的。遊戲不是洪水猛獸,禁止傷感情,還是讓人家玩吧。

  • 8 # 璐琛襪業

    這個問題是很普遍的,孩子可以玩遊戲,一般在週末、假期時二個小時是可以的但不能過度,在一到週五不能玩遊戲。如果孩子頂嘴就先深刻教育,再忍讓時間一般在十分鐘到半小時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一個女孩子對你產生好感?